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U+8144

說文小篆

部首:+ 8筆 = 共12筆.
字典出處:宋本廣韻: 頁50第28 頁202第26 頁348第22 康熙字典: 頁986第05 漢語大字典: 卷3頁2088第07
表面結構:左:,右:
國語發音:chuí hóu chuái ㄔㄨㄟˊ ㄏㄡˊ ㄔㄨㄞˊ
粵語發音:ceoi4
說文解字:肉部》腄:瘢胝也。从肉垂聲。
宋本廣韻:廣韻·上平聲··》腄:瘢胝。竹垂切,三。
廣韻·下平聲··》腄:縣名在東萊。
廣韻·去聲··》腄:縣名在車萊。
康熙字典:康熙字典·肉部·》腄:《唐韻》竹垂切《集韻》《韻會》株垂切,𠀤音箠。《說文》瘢胝也。一曰馬及鳥脛上結骨。李舟說。又《集韻》《韻會》𠀤是爲切,音垂,臀也。又縣名。《史記·秦始皇紀》過黃腄。《註》東萊有黃縣,腄縣。十三州志,牟平縣,古腄縣也。又《主父偃傳》起於東腄琅邪負海之郡。又《廣韻》《集韻》《韻會》馳僞切《正韻》直類切,𠀤音縋。縣名。在東萊。又《集韻》視隹切,音誰。又傳追切,音椎。又樹僞切,音瑞。又《廣韻》羽求切《集韻》于求切,𠀤音尤。義𠀤同。又《集韻》崇懷切,音𢶀。本作䐯。䐯膗,形惡。
反切:竹垂 (《廣韻·上平聲··》) 羽求 (《廣韻·下平聲··》) 馳僞 (《廣韻·去聲··》)

原典出處

史記·秦始皇本紀》:於是乃并勃海以東,過黃、,窮成山,登之罘,立石頌秦德焉而去。
漢書》:又使天下飛芻輓粟,起於黃、、琅邪負海之郡,轉輸北河,率三十鍾而致一石。
說文解字·肉部》::瘢胝也。
通典·漕運》:起於黃、直瑞反,又音誰。
廣韻·》::瘢胝。
太平御覽·始皇帝》:乃并渤海以東,過黃、,窮成山,登之罘,立石頌德而去。
康熙字典·十二》:
通典·州郡十》:文登縣地。
山東通志·巻二》:東萊郡入危九度綂縣十七:曰掖,曰,曰平度,曰黃,曰臨朐,曰曲成,曰牟平,曰東牟,曰㡉,曰育黎,曰昌陽,曰不夜,曰當利,曰盧鄉,曰陽樂,曰陽石,曰徐鄉。
大清一統志》:漢為縣地,屬東萊郡。
資治通鑑·卷二十二》:登之罘,臣瓚曰:《地理志》,東萊縣有之罘山。
說文解字注》:始皇所以並勃海以東,過黃,窮成山,登之罘,而南登琅邪也。
漢書》:五曰陽主,祠之罘山;韋昭曰:「之罘山在東萊縣。」
靈樞懸解·卷八 疾病》:大甚為陰痿,微大為石水,起臍以下至小腹,然,上至胃脘,死不治。
晚晴簃詩匯》:論兵白髮知無補,挽粟黃已不供。
農政全書·卷八》:自秦皇帝,則挽黃負海之粟矣。
農政全書·卷八》:自秦皇帝,則挽黃負海之粟矣。
以上的例子來自維基區中的文獻,未必經過仔細校對。若發現錯字,請使用維基自行糾正

您可以參考該字詞在本站先秦兩漢漢代之後原典中之出處。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