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U+9106

說文小篆

金文

簡體字

部首:+ 9筆 = 共12筆.
字典出處:宋本廣韻: 頁396第5 康熙字典: 頁1274第30 辭海: 卷1頁3436第01 漢語大字典: 卷6頁3785第04
表面結構:左:,右:。 具有相關結構:𮥒
國語發音:yùn ㄩㄣˋ
粵語發音:wan6
說文解字:邑部》鄆:河內沁水鄉。从邑軍聲。魯有鄆地。
宋本廣韻:廣韻·去聲··》鄆:邑名又州名魯太昊之後風姓禹貢兖州之域即魯之附庸須句國也,秦爲薛郡地漢爲東平國武帝爲大河郡隋爲鄆州亦姓魯大夫食采於鄆後因氏焉。
康熙字典:康熙字典·邑部·》鄆:《唐韻》《集韻》《韻會》王問切《正韻》禹問切,𠀤音運。魯地名。《春秋·文十二年》城諸及鄆。《註》莒、魯所爭者,以其遠逼外國,故帥師城之。又《成四年》冬城鄆。《註》公欲叛晉,故城而爲備。又《九年》楚公子嬰齊帥師伐莒,莒潰,楚人入鄆。《註》鄆,莒別邑。又《十六年》晉人執季孫行父,公還待于鄆。《註》魯西邑東郡廩丘縣有鄆城。又《襄十二年》莒人伐我東鄙,圍台,季孫宿帥師救台,遂入鄆。又《昭元年》取鄆。《左傳》趙孟曰:魯、莒爭鄆,爲日久矣。又《二十六年》公至自齊,居于鄆。《六書故》春秋有二鄆,莒在魯東,莒、魯所爭,東鄆也。公待于鄆者,西鄆也。文公城諸及鄆,不聞與莒爭,及成公時,楚伐莒入鄆,則鄆自爲莒邑,而四年所城者西鄆也。又州名。《韻會》古兗州之域,魯附庸國,漢爲東平國,隋置鄆州。又《集韻》河內沁水鄕名。又姓。《廣韻》魯大夫,食采于鄆,後因氏。又《集韻》于分切,音云。義同。
考證:〔《春秋·成九年》楚公子嬰齊帥師伐莒,莒潰,楚遂入鄆。〕謹照原文遂改人。
反切:王問 (《廣韻·去聲··》)
英文翻譯:surname; an ancient town's name

原典出處

風俗通義·孔子》:自衛反魯,刪《詩》、《書》,定《禮》、《樂》,制《春秋》之義,著素王之法,復相定公,會于夾谷,昭舊以正其禮,抗辭以拒其侮,齊人謝過,來歸、讙、龜陰之田焉
史記·齊太公世家》:齊欲以千社封之,子家止昭公,昭公乃請齊伐魯,取以居昭公。
春秋左傳》:季孫行父帥師,城諸及
國語·魯語下》:季武子伐莒取,莒人告于會。
鹽鐵論·備胡》:大國畏義而合好,齊人來歸、讙、龜陰之田。
春秋穀梁傳》:齊人來歸、言雚、龜、陰之田者,蓋為此也。
漢書》:先是曹伯、杞伯、滕子來朝,郕伯來奔,秦伯使遂來聘,季孫行父城諸及
後漢書·郡國三》:亭。
焦氏易林·遯之》:蠱:昭公失常,季氏悖狂,遜齊處,喪其寵身。
說文解字·邑部》::河內沁水鄉。
水經注·瓠子河》:瓠河又東逕城南,《春秋左傳·成公十六年》,公自沙隨還,待于
群書治要·昭公》:羈莊公玄孫,奸大國之盟,凌虐小國謂伐莒取,利人之難謂往年莒亂而取鄫,不知其私不自知有私難,公室四分,民食於他,他謂三家,思莫在公,不圖其終無為公謀終始也
藝文類聚·》:《左傳》曰:莒人伐我東鄙,圍台,季武子救台,遂入,取其鍾,以為公盤。
通典·孔子祠》:顏子贈兗國公,閔子騫贈費侯,冉伯牛贈侯,冉仲弓贈薛侯,宰子我贈齊侯,端木子貢贈黎侯,冉子有贈徐侯,仲子路贈衛侯,言子游贈吳侯,卜子夏贈魏侯。
金瓶梅》:且說本縣有個小的,年方十五六歲,本身姓喬,因為做軍在州生養的,取名叫做哥。
廣韻·》::邑名又州名魯太昊之後風姓禹貢兖州之域即魯之附庸須句國也,秦爲薛郡地漢爲東平國武帝爲大河郡隋爲州亦姓魯大夫食采於後因氏焉。
太平御覽》:初,大歷中李正已有淄、青、齊、海、登、萊、沂、密、德、棣、曹、濮、兗、十五州之地,李寶臣有恒、定、易、趙、深、冀、滄七州之地,田承嗣有魏、博、相、衛、洺、貝、澶七州之地,梁崇義有襄、鄧、均、房、復、郢六州之地,各聚兵數萬。
太平廣記》:有頃判官至,乃其姑夫州司馬張安也。
朱子語類》:宣政間,州有數子弟,好議論士大夫長短,常聚州前邸店中。
全唐詩》:郊秋木見,魯寺夜鐘微。
康熙字典·十八》:《左傳·定十年》齊人來歸、讙、龜隂之田。

您可以參考該字詞在本站先秦兩漢漢代之後原典中之出處。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