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討論區 -> 原典翻譯 -> 名

此主題涉及到:
2011-11-02 05:39:26
發言者:kentsin玄 是方法學嗎?

名 假如不僅是命名,而是一種顯式的固定

例如牛頓寫出牛頓定律的公式 就是名

無名,就是無視排除

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此物不是物理世界,指心物,乃是知識

此二者,同出而異名 --無名和有名 都是方法,謂之玄。也就是歸納總結,顯示出和無視已有已知的 排除成見 都是學習研究 的方法


所以,加欲字反而錯了

2011-12-11 11:46:56
發言者:justsojazz請問,您寫的『加欲字』是什麼意思?

2011-12-12 04:45:23
發言者:kentsin
Quote: justsojazz @ 2011-12-11 11:46:56
請問,您寫的『加欲字』是什麼意思?



我支持 去掉欲字

雖很多版本都有, 但這欲字會混淆

事實上, 有指有名, 無指無名

有欲無欲, 則無法與此二者, 同出而異名相合
二者, 不是指有欲無欲, 而指有名無名.

所以將欲字去掉, 就不會有誤解了

2011-12-12 04:50:33
發言者:kentsin
Quote: justsojazz @ 2011-12-11 11:46:56
請問,您寫的『加欲字』是什麼意思?



我支持 去掉欲字

雖很多版本都有, 但這欲字會混淆

事實上, 有指有名, 無指無名

有欲無欲, 則無法與此二者, 同出而異名相合
二者, 不是指有欲無欲, 而指有名無名.

所以將欲字去掉, 就不會有誤解了

2011-12-12 13:02:34上德不得下德不失德
發言者:kentsin上德 言德之上限上极 下德言徳之下限

上德不可再得,不能添 ; 下德不能失: 上德+ A X 德 = 上德 ; 下德 - A X 德 = 下德 ; 上德是德之上极; 下德是德之下极

上德之無為乃無可以為也;

其實 上仁,上義,上禮 不有。 禮之用和為貴,禮何有极? 仁義也無极


失礼而後法 ── 老子不說這是理想主義,且沒經歷社會實踐了。

我們會否失法? 我也不敢預言,失法而後什麼,我也不敢説了

2011-12-13 00:35:08
發言者:justsojazz瞭解。這樣也很有道理。

有哪些版本沒有【欲】?

2011-12-13 11:33:13
發言者:justsojazz雖您的看法很有道理,我還有一些問題:


假如「常無『欲』以觀其妙」原來是「常無『名』以觀其妙」,那麼,因為「無名天地之始」,也可以說『天地之始以觀其妙』,對不對?

王弼云:「妙者,微之極也。萬物始於微而後成」,故『妙』與『萬物之始』差不多,對嗎?

是故也可以說『天地之始以觀其萬物之始』,是嗎?我覺得很詭異,因為這等於是說:『始可以觀始之妙,始之微,始之始』;可是『以始觀其始』,有什麼意義?還是我的邏輯有錯誤?

2011-12-19 01:15:02
發言者:kentsin整本老子, 講的不是現實世界, 不然何來生?

天地不是現實世界的天地, 是心中的天地.

名者, 如我前述了, 不是簡單的一個命名, 是道的感悟後的實化的行為

有名, 則指進, 將感悟固化 所以是天地始
無名, 則指退, 感悟到現存的錯了, 將之抺去, 如牛頓定律錯了, 要抺去重做. 故無名是天下之始. 無名, 也指思考中的否定

同天地一樣, 萬物指的不是客觀世上的事物, 是心中的

無名以觀其妙, 就是用否定的方法, 將這個假設先忽略去看看
有名以觀其徼, 就是固定下來, 再去檢驗了

常人錯在不識天地萬物, 以為是真的. 其實都是心中的. 只有這樣才能有天地之始, 萬物之始, 有生有減了. 不這樣解, 老子真認為可以無中生有嗎? 有這樣的神通還有道嗎? 有超自然的, 就没道了.


Quote: justsojazz @ 2011-12-13 11:33:13
雖您的看法很有道理,我還有一些問題:


假如「常無『欲』以觀其妙」原來是「常無『名』以觀其妙」,那麼,因為「無名天地之始」,也可以說『天地之始以觀其妙』,對不對?

王弼云:「妙者,微之極也。萬物始於微而後成」,故『妙』與『萬物之始』差不多,對嗎?

是故也可以說『天地之始以觀其萬物之始』,是嗎?我覺得很詭異,因為這等於是說:『始可以觀始之妙,始之微,始之始』;可是『以始觀其始』,有什麼意義?還是我的邏輯有錯誤?




若您想要參與討論,請在下述的表格輸入您的CTP賬號及密碼登錄。若您尚未申請CTP賬號,請免費註冊

登入
帳號:
密碼:
不要自動登出
忘記密碼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