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七》

Library Resources
1 七:
㾓:《廣韻》烏懸切《韻會》幺懸切《正韻》榮圓切,𠀤音淵。《廣韻》骨節疼也。《集韻》骨酸也。《內經》痿厥腨㾓。《註》足肚酸疼為腨㾓。又《正字通》煩鬱也。《列子·楊朱篇》薦以梁肉蘭橘,心㾓體煩。

2 七:
痗:《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莫佩切,音昧。病也。《詩·衞風》使我心痗。又《小雅》悠悠我里,亦孔之痗。《傳》痗,病也。《謝惠連詩》積憤成疢痗。又《廣韻》荒內切《集韻》呼內切,𠀤音誨。又《集韻》《韻會》母罪切《正韻》莫賄切,𠀤音凂。又《集韻》虎猥切,音悔。義𠀤同。

3 七:
痘:《字彙》大透切,音豆。痘瘡。《方書》胎毒也。有終身不出者,神痘法,凡痘汁納鼻,呼吸卽出。

4 七:
痙:《廣韻》其頸切《集韻》巨井切,𠀤音涇。《說文》彊急也。《內經》諸痙項强,皆屬於濕,方書以中寒濕發熱惡寒,頸項强急,身反張如中風狀,或掣縱口張為痙。俗作𤷁。

5 七:
㾔:《集韻》《類篇》𠀤兩舉切,音呂。瘡病。又久病。

6 七:
㾕:《唐韻》所臻切《集韻》疏臻切,𠀤音莘。《說文》寒病。《正字通》今感寒體戰曰㾕。《皮日休詩》枕下聞漰湃,肌上生㾕㾊。《韓愈·孟郊鬬雞聯句》磔毛各噤㾕,怒癭爭碨磊。《韓偓詩》噤㾕餘寒酒半醒。又《廣韻》疏錦切《集韻》《韻會》《正韻》所錦切,𠀤森上聲。又《廣韻》蘇本切《集韻》鎖本切,𠀤音損。又《集韻》斯人切,音辛。義𠀤同。

7 七:
㾖:《廣韻》良巳切《集韻》兩耳切,𠀤音里。《爾雅·釋詁》病也。又《廣韻》里之切《集韻》陵之切,𠀤音釐。義同。

8 七:
㾗:《唐韻》力讓切,音亮。目病。《正字通》與目部䀶字義同。

9 七:
𤶕:《集韻》《類篇》𠀤佗恨切,音㧷。病善食也。

10 七:
痚:《集韻》《類篇》𠀤虛交切,音囂。痚瘶,喉病。《正字通》一說久咳不已,連喘,腰背相引,坐寢有音者。俗名為痚病。

11 七:
𤶖:《集韻》房尤切,音浮。火瘍。

12 七:
𤶗:《唐韻》五駭切《集韻》語駭切,𠀤音娾。與騃,獃𠀤同。又《集韻》魚開切,音皚。義同。

13 七:
痛:《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他貢切,音𥦁。《說文》病也。《內經》有舉痛論。又《增韻》楚也。疼也。《·說卦》坎為耳痛。《後漢·鄧皇后紀》后曰:非不痛也,難傷老人意,故忍之耳。又《玉篇》傷也。《左傳·成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前漢·楚元王傳》言多痛切,發於至誠。《史記·秦本紀》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於心。又《字彙補》甚也。《前漢·食貨志》以稽市物痛騰躍。又凡事盡力為之者,皆曰痛。《世說新語》痛飲酒,熟讀離騷,便可稱名士。又姓。《姓譜》本盛國後,實姬姓也。周穆王嬖寵盛姬早卒,穆王哀痛不已,遂改其族,謂之痛氏。

14 七:
痜:《集韻》他谷切,音禿。首瘍也。

15 七:
𤶘:《廣韻》呼骨切,音忽。多睡。

16 七:
痝:《廣韻》《集韻》𠀤莫江切,音尨。病困。一曰病酒。

17 七:
𤶙:《字彙》與痄同。

18 七:
㾘:《集韻》古杏切,音梗。病也。

19 七:
𤶚:《唐韻》奴結切《集韻》乃結切,𠀤音涅。病也。

20 七:
𤶛:《字彙》伊習切,音邑。鬱病。通作悒。

21 七:
㾙:《廣韻》《集韻》𠀤興腎切。與脪同。熱氣著膚也。又《集韻》許謹切,音蚓。創肉反出也。《玉篇》腫起也。又《廣韻》《集韻》𠀤香靳切,音焮。義同。又《集韻》許旣切,音咥。痛也。

22 七:
𤶜:《集韻》側亮切,音壯。熱病。

23 七:
㾚:《字彙》思遮切,音些。癢也。

24 七:
痞:《唐韻》符鄙切《集韻》《韻會》部鄙切,𠀤音否。《說文》痛也。《徐曰》又病結也。《增韻》氣隔不通。《玉篇》腹內結病。《廣韻》腹內結痛。《正字通》方書,不痛者為痞滿,痛者為結胷。胷痺,有因下而結者,從虛及陽氣下陷治之。有不因下而痞者,從上虛及痰飲食鬱濕熱治之。又《廣韻》方美切《集韻》補美切,𠀤音鄙。義同。又《集韻》俯九切,音缶。病也。又《廣韻》芳杯切,音肧。弱也。又《集韻》晡枚切,音桮。弦病。

25 七:
𤶝:《字彙》丑忍切,嗔上聲。病也。

26 七:
痟:《唐韻》相邀切《集韻》《韻會》思邀切《正韻》先雕切,𠀤音宵。《說文》酸痟,頭痛。《周禮·天官·疾醫》春時有痟首疾。《註》痟,酸,削也。首頭痛也。《疏》頭痛之外,別有酸削之痛也。酸,嘶也。《管子·地員篇》五沃之土,其澤多魚,其泉白靑,其人終無痟醒。《左思·蜀都賦》芳追氣邪,味蠲癘痟。《註》痟,頭病也。又《玉篇》痟,渴病也。漢司馬相如痟渴疾。○按《漢書》本傳作消渴。又通作消。《後漢·李通傳》素有消疾。《註》消中之疾。

27 七:
㾛:《廣韻》《集韻》《韻會》𠀤七稔切,音寢。《廣韻》㾛陋。又貌醜。《集韻》體陋也。又《韻會》或作侵。《史記·魏其傳》武安者貌侵短小。《註》謂醜惡也。《集韻》或作𩒸。《韻會》亦通作寢。

28 七:
㾜:《唐韻》苦叶切《廣韻》苦協切《集韻》詰叶切,𠀤音愜。《說文》病息也。《集韻》或作𤷾。

29 七:
痠:《廣韻》素官切《集韻》蘇官切,𠀤音酸。痠疼。《博雅》痠,痛也。又石名。《山海經》風伯之山,多痠石。

30 七:
痡:《唐韻》普胡切《集韻》《韻會》《正韻》滂模切,𠀤音鋪。《說文》病也。《·泰誓》毒痡四海。《傳》痡,病也。《·周南》我僕痡矣。又《廣韻》芳無切《集韻》奔模切,𠀤音敷。又《集韻》奉甫切,音父。義𠀤同。又《集韻》普故切,音悑。痞病。

31 七:
痢:《廣韻》《集韻》𠀤力至切,音利。瀉也。《正字通》方書分血痢,氣痢,赤痢,白痢,泄痢,酒痢,虛痢,五色痢,水穀痢,赤白痢,噤口痢,休息痢,勞痢,暴痢,久痢。諸證皆濕熱積滯,暑毒虛滑所致。

32 七:
㾝:《字彙》充夜切,車去聲。泄也。《正字通》瀉通作寫,譌作㾝。

33 七:
𤶞:《正字通》籀文癃字之譌。

34 七:
𤶟:《正字通》𤸃字之譌。

35 七:
㾞:《廣韻》以周切《集韻》夷周切,𠀤音由。《博雅》㾞,病也。又《集韻》久屋朽木臭。《周禮·天官·內饗》牛夜鳴則㾞。《註》㾞,朽木臭也。又《集韻》余救切,音貁。義同。

36 七:
痣:《廣韻》《集韻》《韻會》𠀤職吏切,音志。《集韻》黑子也。又通作誌。《史記·高祖紀》左股七十二黑子。《師古註》今中國通呼黶黑子,吳楚俗謂之誌。
考證:〔吳楚俗爲黑子爲誌,通呼黶,黑子。〕謹照師古註原文今中國通呼黶黑子,吳楚俗謂之誌。

37 七:
𤶠:《廣韻》宅加切《集韻》直加切,𠀤音茶。瘢𤶠,瘡痕。又《集韻》𨻰如切,音除。又《廣韻》《集韻》𠀤陟加切,音咤。義𠀤同。

38 七:
𤶡:《正字通》俗疛字。

39 七:
痤:《唐韻》昨禾切《集韻》徂禾切《正韻》才何切,𠀤音矬。《說文》小腫也。一曰族絫。《徐曰》今別作瘯蠡,非是。《玉篇》癤也。《博雅》痤,癰也。《韓非子·六反篇》彈痤者痛,飲藥者苦。《後漢·律曆志》白露晷長六尺二寸八分,當至不至,多病痤疽泄。《山海經》金星之山多天嬰,其狀如龍骨,可以已痤。《註》癰,痤也。又人名。《史記·秦本紀》與魏晉戰少梁,虜其將公孫痤。

40 七:
痥:《唐韻》《集韻》𠀤徒活切,音奪。《說文》馬脛瘍也。一曰將傷。又《集韻》椿劣切,音𤿫。傷也。

41 七:
㾟:《集韻》蒲故切,音步。復病也。

42 七:
㾠:《字彙》渠王切,音狂。熱病。

43 七:
𤶢:《正字通》俗癡字。

44 七:
𤶣:《集韻》同疫。

45 七:
㾡:《集韻》同𤷽。

46 七:
𤶤:《字彙補》心官切,音酸。痿也。

47 七:
𤶥:《廣韻》籀文疾字。

URN: ctp:kangxi-zidian/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