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 -> -> -> 十四

《十四》

Library Resources
1 十四:
蠐:《唐韻》徂奚切《韻會》《正韻》前西切,𠀤音齊。蠐螬,見螬字註。又蝤蠐,見蝤字註。《說文》本作𧓉。

2 十四:
𧓉:《說文》蠐本字。蠐螬,本作𧓉𧕐。詳螬字註。又才資切,音茨。義同。

3 十四:
䗼:《玉篇》許云切,音熏。蟲也。《正字通》蟲暖生也。

4 十四:
䗽:《唐韻》《集韻》𠀤以醉切,音𧸽。蛘䗽,蟲名。《博雅》蚲䗽,蛘也。《晉語》譬之如牛馬,處暑之旣至,蝱䗽之旣多,而不能掉其尾。《註》大曰蝱,小曰䗽。

5 十四:
𧓊:《類篇》與蜚同。

6 十四:
𧓋:《集韻》澄延切,音纏。《玉篇》蠦𧓋,守宮也。《揚子·方言》守宮,秦晉謂之蠦𧓋。

7 十四:
蠑:《唐韻》永兵切《集韻》《正韻》于平切《韻會》于營切,𠀤音榮。《爾雅·釋魚》蠑螈,蜥蜴。《揚子·方言》守宫,南楚謂之蛇醫,或謂之蠑螈。《韓愈詩》蜿垣亂蛷蠑。互詳蜥字註。

8 十四:
𧓌:《玉篇》與螢同。

9 十四:
䗾:《六書故》同蜆。《正字通》䗾音切雖與蜆同,非專指縊女蟲,當从《字彙》,兼小蛤、縊女二種。

10 十四:
𧓍:《唐韻》部田切《韻會》蒲眠切,𠀤音騈。《玉篇》珠名。《·禹貢》淮夷𧓍珠曁魚。《疏》𧓍是蚪之別名。字又作蚍。《莊子·至樂篇》得水土之際,則爲蛙𧓍之衣。又《廣韻》符眞切,音頻。《集韻》必鄰切,音賔。義𠀤同。又《集韻》婢忍切,音牝。《》𧓍珠,劉昌宗讀作上聲。《莊子》蛙𧓍,李軌亦讀上聲。《韻會》又作玭。

11 十四:
䗿:《唐韻》《集韻》𠀤乃挺切,音濘。似蛙。或作𧑗。

12 十四:
蠒:《唐韻》俗繭字,別詳幺部。

13 十四:
𧓎:《唐韻》同蜱。蜱蛸。《說文》作𧓎,匹標切。

14 十四:
蠓:《唐韻》莫孔切《集韻》《韻會》《正韻》母總切,𠀤濛上聲。《玉篇》小飛蟲。《爾雅·釋蟲》蠓,蠛蠓。《註》小蟲,似蚋而喜亂飛。《列子·湯問篇》春夏之月有蠓蚋者,因雨而生,見陽而死。《揚雄·甘泉賦》浮蠛蠓而撇天。又《廣韻》莫紅切,音蒙。義同。又《爾雅·蚍蜉疏》齊魯之閒謂之蚼蠓。又《博雅》蠓螉,蜂也。《揚子·方言》蠭,燕趙之閒謂之蠓螉。通作蒙。
考證:〔《爾雅·釋蟲》《註》小蟲,似蚋,而喜亂飛。〕謹照原文省而字。〔《列子·殷湯篇》〕謹照原文改湯問篇。

15 十四:
𧓏:《玉篇》音叢。蟲名。

16 十四:
䘀:《唐韻》房九切,音婦。䘀螽。《集韻》作𧒙。《正字通》與𧒂同。

17 十四:
蠔:《韻會》乎刀切,音豪。蚌屬。《篇海》蠣也。《本草》初生海旁,如拳石,四面漸長,高一二丈,黏附如山,俗呼蠔山。《韓愈詩》蠔相黏爲山,百十各自生。《註》殼如石。亦曰蠣房。又地名。《五代史》潘崇徹敗王逵兵于蠔石。

18 十四:
蠕:《集韻》同蝡。《說文》動也。又國名。《綱目·集覽》柔飛,魏太祖改其號蠕蠕國。《南史·夷貊傳》蠕蠕爲族,蓋匈奴之別種也。又《韻會》而宣切,音瓀。《荀子·勸學篇》端而言,蠕而動。《註》蠕,微動也。又《集韻》汝朱切,音儒。蟲行貌。
考證:〔《荀子·勸學篇》端爲言,蠕爲動〕謹照原文兩爲字𠀤改而。

19 十四:
𧓐:《直音》音獵。蟲行貌。

20 十四:
𧓑:《集韻》同蚳。《說文》蛙也。又人名。𧓑鼃,見《石經孟子》。

21 十四:
蠖:《唐韻》《正韻》烏郭切《韻會》屋郭切,𠀤音艧。《說文》尺蠖,屈伸蟲也。《爾雅·釋蟲》蠖,尺蠖。《註》蝍𧑙。《揚子·方言》蝍𧑙謂之尺蠖。《易·繫辭》尺蠖之屈,以求伸也。《埤雅》今人布指求尺,一縮一伸,如蠖之步,謂之尺蠖,豈放是乎。尺蠖似蠶,食葉,老亦吐絲作室。又桑上蟲也。《韓愈詩》桑蠖見虛指。又《集韻》王縛切,音籰。蠖略,行步進止之貌。《前漢·司馬相如傳》駕應龍象輿之蠖略委麗兮。又蠖濩,退藏貌。《揚雄·甘泉賦》蜵蜎蠖濩之中。又溫蠖,猶昬憒。《史記·屈原列傳》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溫蠖乎。

22 十四:
䘁:《正字通》俗蠽字。《集韻》作𧓷。

23 十四:
𧓒:《韻會》螾本字。

24 十四:
蠗:《唐韻》《集韻》𠀤直角切,音擢。小蜃名。又《說文》禺屬也。

25 十四:
𧓓:《集韻》吉詣切,音計。《玉篇》𧓓蝧也。

26 十四:
𧓔:《集韻》咨盈切,音精。《直音》同蜻。

27 十四:
𧓕:《唐韻》德紅切,音東。蛞𧓕,科斗蟲。○按《爾雅》科斗,活東。郭璞云:蝦蟆子也。俗从䖵。

28 十四:
𧓖:《集韻》父沸切,音屝。《類篇》獸名。《篇海》蛩也。

29 十四:
𧓗:《集韻》延知切,音彝。《類篇》𧓗蝓,蟲名,蝸也。《篇海》同螔。

30 十四:
𧓘:《篇海》徒官切,音團。𧓘魚,鼈也。

31 十四:
𧓙:《海篇》與蟠同。詳蟠字註。

32 十四:
𧓚:《直音》與𧔄同。

33 十四:
𧓛:《直音》與蟥同。詳蟥字註。

34 十四:
𧓜:《字彙補》與蠹同。○按卽《集韻》𧓜字。

35 十四:
𧓝:《字彙補》部田切,音騈。𧓍珠也。

36 十四:
𧓞:《字彙補》與𧒘同。《湘山野錄》云:𧒘當作𧓞。今譌作𧔽。

37 十四:
𧓟:《字彙補》與蠢同。《廣雅》春𧓟也。

38 十四:
蠘:《字彙補》疾屑切,音截。蟹類。《閩中海錯疏》蠘似蟹而大殻,螯有稜鋸。

URN: ctp:kangxi-zidian/14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