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九》

Library Resources
1 九:
䙃:《唐韻》《集韻》𠀤徒臥切,音惰。《揚子·方言》無袂之衣謂之䙃。又《集韻》吐臥切,音唾。義同。一作𧝍。

2 九:
𧛏:《篇海》子絲切《直音》音兹。《玉篇》衣袂也。

3 九:
褅:《集韻》同𧝐。

4 九:
䙄:《唐韻》初戢切《集韻》測入切,𠀤音㞚。《類篇》衣重緣也。又側洽切,音眨。䙄略,絜束貌。

5 九:
𧛐:《集韻》乙角切,音渥。與幄通。幬也。詳幄字註。

6 九:
褆:《唐韻》承紙切《集韻》上紙切,𠀤音是。《類篇》美衣服貌。《玉篇》衣服端正貌。又《廣韻》杜奚切,音啼。《說文》衣厚褆褆也。又《類篇》丈爾切,音豸。義同。

7 九:
複:《唐韻》《集韻》《韻會》𠀤方六切,音福。《玉篇》重衣也。《釋名》衣服有裏曰複。又《類篇》一曰褚衣。《急就篇註》褚之以綿曰複。又《集韻》芳六切,音蝮。重也。《魏志·文帝紀·典論》余少曉持複,自謂無對,後從袁敏學,以單攻複,每爲若神。又《韻會》複道。《前漢·高帝紀》從複道上望見諸將。《註》上下有道,故謂之複。《庾信·華林園馬射賦》屬車釃酒,複道焚香。又《廣韻》扶富切,音覆。亦重複也。
考證:〔《庾信·華林園射馬賦》〕謹照原文射馬賦改馬射賦。

8 九:
褈:《唐韻》直容切《集韻》傳容切,𠀤重平聲。《玉篇》複也。《說文》增益也。又《類篇》厚也。又儲用切,讀去聲。繒縷也。又昌容切。同𧝎。詳𧝎字註。

9 九:
褉:《唐韻》虎結切《集韻》顯結切,𠀤音䩤。褉襦也。

10 九:
褊:《集韻》畢緬切,音惼。《說文》衣小也。又狹也。《孟子》齊國雖褊小。《史記·禮書》褊陋之說,入焉而嗛。又《廣韻》急也。《·魏風》維是褊心。又《類篇》蒲眠切,音跰。褊褼,衣貌。又叶彼忍切。《陸機詩》軌跡未及安,長轡忽已整。道遐覺日短,憂深使心褊。

11 九:
䙅:《集韻》伊消切,音腰。《玉篇》䙅,襻也。《·魏風》要之襋之。《傳》要,䙅也。《晉書·五行志》泰始初,衣服上偏下豐,著衣者皆壓䙅。又《類篇》一笑切,音要。衣褑。或作䌁。

12 九:
𧛑:《篇海》伊眞切,音因。與裀同。

13 九:
𧛒:《唐韻》《集韻》𠀤他計切,音替。《類篇》補也。

14 九:
𧛓:《集韻》丘虔切,音愆。與褰同。

15 九:
褋:《唐韻》徒協切《集韻》《韻會》達協切,𠀤音牒。《揚子·方言》襌衣,江淮南楚之閒謂之褋,關之東謂之襌衣。《楚辭·九歌》遺余褋兮灃浦。《註》襟褋襜褕,事神所用。《潛夫論》文組綵褋,驕奢僭主。《六書正譌》別作𧝵,非。

16 九:
𧛔:《唐韻》冬毒切《集韻》都毒切,𠀤音督。《說文》衣躬縫也。又《廣韻》都導切,音到。《類篇》大到切,音導。義𠀤同。《玉篇》又作𧞶,或作𧝴。《韻會》同裻。

17 九:
𧛕:《集韻》莫報切,音帽。《玉篇》小兒頭衣也。《篇海》或作冒。又作帽。詳帽字註。

18 九:
𧛖:《集韻》余支切,音施。同衪。又《類篇》以豉切,音易。裳下緣也。同袘。

19 九:
褌:《唐韻》古渾切《集韻》《韻會》公渾切,𠀤音昆。《說文》𢃭衣。《玉篇》褻衣。《急就篇註》合襠謂之褌。《釋名》褌,貫也,貫兩脚,上繫腰中也。《前漢·司馬相如傳》相如身自著犢鼻褌,與傭保雜作。《晉書·阮籍傳》羣虱之處褌中,逃乎深縫,匿乎壞絮,自以爲吉兆也。又《本草》褌襠,解毒箭,幷女勞復。《類篇》褌一作裩。

20 九:
褍:《唐韻》《集韻》𠀤多官切,音端。《說文》衣正幅也。又《廣韻》丁果切,音朶。義同。又《集韻》徒困切,音鈍。衣長也。《玉篇》作𧞖。

21 九:
𧛗:《集韻》陀沒切,音凸。《博雅》褌無襠者謂之𧛗。

22 九:
褎:《集韻》似救切,音岫。《說文》袂也。《·唐風》羔裘豹褎。《禮·玉藻》君子狐靑裘、豹褎。與袖同。詳袖字註。又《唐韻》余救切,音狖。服飾貌。《·邶風》褎如充耳。《傳》褎,盛服也。大夫褎然有尊盛之服,而不能稱也。《箋》言衞之諸臣,顏色褎然如見塞耳,無聞知也。又《類篇》禾黍盛貌。《·大雅》實種實褎。《箋》褎,枝葉長也。又《前漢·董仲舒傳》今子大夫褎然爲舉首,朕甚嘉之。《註》褎,進也,爲舉賢良之首也。

23 九:
褏:《集韻》余救切,音狖。同褎。《》褎如充耳。或从由。又《前漢·班固敘傳》安樂褏褏,古之文學。《師古曰》褏褏,盛貌也。音狖。又《韻會》似救切,音岫。同袖。《前漢·淮南厲王傳》自褏金椎椎之。又《佞幸傳》董賢嘗與上臥起,嘗晝寢,偏藉上褏,上欲起,賢未覺,不欲動賢,廼斷褏而起。《師古註》褏,古袖字。

24 九:
𧛘:《集韻》訖力切,音極。同襋。

25 九:
𧛙:《正字通》襃本字。《說文》从衣,𠊻省聲。𠊻,古文保也。

26 九:
𧛚:《五音集韻》烏恢切,音隈。《玉篇》垢衣也。

27 九:
褐:《唐韻》胡葛切《集韻》《韻會》《正韻》何葛切,𠀤音曷。《說文》編枲韈也。又《·豳風》無衣無褐,何以卒歲。《註》褐,毛布也。又《潘岳·藉田賦》被褐振裾。《註》褐,麤布也。又《荀子·大略篇》衣則豎褐不完。《註》豎褐,僮豎之褐。又《左傳·哀十三年》余與褐之父睨之。《註》褐,寒賤之人也。又人名。《吳越春秋》晉令童褐請軍。又複姓。《通志·氏族略》《古今人表》有司褐拘。又有司褐扶,楚靈王大夫,見《韓子》。又《韻補》胡結切,音纈。《白居易詩》閒將酒壷出,醉回人家歇。野食或烹鮮,寓眠多擁褐。又《集韻》居曷切,音葛。同𧝶,麤衣也。《類篇》或作𧝽。
考證:〔《吳越春秋》晉令童褐請年。〕謹照原文年改軍。

28 九:
褑:《唐韻》王眷切《集韻》于眷切,𠀤音瑗。《玉篇》佩衿也。《爾雅·釋器》佩衿謂之褑。《註》佩玉之帶二屬。又《類篇》佩絞也。又《集韻》于元切,音袁。衣也。又于願切,遠去聲。佩袷。或作褤。

29 九:
褒:《唐韻》俗襃字。

30 九:
褓:《唐韻》博抱切《集韻》補抱切,𠀤音保。《玉篇》小兒衣也。《前漢·宣帝紀》曾孫雖在襁褓,猶坐收繫郡邸獄。《李奇註》褓,小兒大藉也。《孟康註》小兒被也。又通葆。《史記·魯世家》成王少在襁葆之中。《索隱》襁褓,古字少,假借用之。又通保。《封禪書》業隆于襁保。
考證:〔《前漢·宣帝紀》曾孫雖在襁褓,猶坐收繫郡獄。〕謹照原文郡下增邸字。

31 九:
褔:《唐韻》《集韻》𠀤敷救切,覆去聲。衣一褔。今文作副。

32 九:
𧛛:《集韻》居吟切,音今。《類篇》同襟。《篇海》袍襦前袂也。

33 九:
𧛜:《集韻》補孔切,音琫。《類篇》枲履也。一曰小兒皮履也。

34 九:
褕:《唐韻》羊朱切《韻會》容朱切,𠀤音兪。《說文》翟羽飾衣也。又《玉篇》襜褕,直裾也。《前漢·雋不疑傳》有一男子,衣黃襜褕。《師古註》襜褕,直裾襌衣也。《張衡·四愁詩》美人贈我貂襜褕。《揚子·方言》襜褕,其短者謂之短褕。又美也。《史記·淮隂侯傳》褕衣甘食。又《玉篇》葉褕,度絹也。又《廣韻》餘昭切,音遙。褕狄,后衣。《玉篇》畫雞雉于王后之服。《柳宗元·賀冊太上皇后賀表》褕狄亦被於恩光。《註》刻雉釋服也。亦作揄。又《集韻》徒侯切,音頭。䙈褕,短袖襦。又《類篇》近身衣也。

35 九:
褖:《唐韻》通貫切《集韻》《韻會》吐玩切,𠀤音彖。《玉篇》后衣也。《釋名》褖衣,褖然黑色也。《詩·邶風·綠衣箋》綠當爲褖,褖衣黑,以素紗爲裏,今反以黃爲裏,非其禮制也。《儀禮·士喪禮》褖衣。《註》黑衣裳赤緣之謂褖,褖之言緣也,所以表袍者也。《周記》作緣。又《禮·玉藻註》褖或作稅。

36 九:
𧛝:《集韻》祖叢切,音騣。《類篇》同䙕。《篇海》襌衣也。

37 九:
褗:《唐韻》於幰切《集韻》隱幰切,𠀤音偃。《說文》䙔領也。《揚子·方言》衱謂之褗。《爾雅註》繡刺黼文以褗領。又《玉篇》隱被也。又《廣韻》於建切,音堰。義同。

38 九:
𧛞:《唐韻》戸吳切《集韻》洪孤切,𠀤音胡。《玉篇》衣䘸也。《博雅》梏謂之𧛞。《類篇》或作𧛫。

39 九:
䙆:《集韻》睽桂切,音胿。《綱目集覽》馬周上議,請襴袖褾襈爲士人上服,開骻者名缺骻衫,庶人服之,卽今四䙆衫。《釋文曰》䙆,衣裾分也。

40 九:
䙇:《唐韻》而緣切,音𤲬。促衣縫也。又《玉篇》褐也。又《集韻》乳兗切,音軟。《說文》衣縬也。又乃管切,音煖。《類篇》短襦也。

41 九:
𧛟:《集韻》桑經切,音星。《類篇》燐光著衣貌。

42 九:
𧛠:《直音》同裓。

43 九:
䙈:《唐韻》戸鉤切《集韻》胡溝切,𠀤音侯。《類篇》䙈褕,小衫也。

44 九:
褘:《唐韻》許歸切《集韻》《韻會》吁韋切,𠀤音暉。《玉篇》后祭服也。《禮·玉藻》王后褘衣。《釋名》王后之上服曰褘衣,畫翟雉之文于衣也。伊洛而南,雉靑質五色備曰翬,鷂翬畫鷂雉之文于衣也。又《篇海》雨非切,音韋。《類篇》與幃同,囊也。《爾雅·釋器》婦人之褘謂之縭。《註》卽今之香纓也。褘邪交落帶繫于體,因名爲褘。又《類篇》蔽膝也。《揚子·方言》蔽膝,江淮之間謂之褘,或謂之袚,自關而東謂之蔽膝。又美也。《張衡·東京賦》漢帝之德,侯其褘而。又《唐韻古音》與委通。《王應麟·詩攷》褘隋卽委蛇,出《韓詩內傳》。《漢衞尉衡方𥓓》褘隋在公。又音猗。人名。《前漢·王子侯表》安侯褘嗣。又音鞠。《禮·玉藻》再命褘衣。《註》褘讀爲鞠。

45 九:
䙉:《玉篇》音旬。衣也。

46 九:
褙:《集韻》補妹切,音背。同䋳。《類篇》襦也。

47 九:
𧛡:《集韻》師銜切,音衫。《類篇》旌旗之斿也。

48 九:
褚:《唐韻》張呂切《集韻》展呂切,𠀤音貯。裝衣也。《類篇》囊也。《前漢·南粤王趙佗傳》上褚五十衣,中褚三十衣,下褚二十衣,遺王。《師古曰》以綿裝衣曰褚。又蓄也。《左傳·襄三十年》取我衣冠而褚之。又覆棺之物。《禮·檀弓》褚幕丹質。《註》以丹幕爲褚。又《廣韻》丑呂切,音楮。《集韻》制衣也。又姓。《潛夫論》褚師氏,皆鄭姬姓也。《通志·氏族略》褚氏卽褚師氏,漢梁相褚大,元成間有褚先生少孫,𠀤以儒學稱。又《集韻》止野切,音者。衣赤也。《揚子·方言》卒謂之褚。

49 九:
𧛢:《唐韻》陟侈切《集韻》展豸切,𠀤音㨖。《類篇》䘢𧛢,敝衣也。又《集韻》展几切。同𧝉。亦作䌤。

50 九:
𧛣:《集韻》袈本字。《類篇》毛衣謂之𧛣裟。

51 九:
𧛤:《集韻》取勇切,音喠。同衳。《玉篇》襌也。

52 九:
𧛥:《直音》同褠。

53 九:
𧛦:《直音》同囊。

54 九:
𧛧:《類篇》敞爾切。同袳。衣開也。

55 九:
𧛨:《直音》同裔。

56 九:
𧛩:《字彙補》古口切,音苟。祭服也。

57 九:
𧛪:《五音篇海》同𧜅。

58 九:
𧛫:《篇海》同𧛞。

59 九:
𧛬:《字彙補》古文裙字。註見七畫。

URN: ctp:kangxi-zidian/1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