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九》

Library Resources
1 九:
䚡:《唐韻》蘇來切《集韻》《韻會》《正韻》桑才切,𠀤音顋。《說文》角中骨也。又《禮·樂記》角觡生。《註》無䚡曰角。《疏》䚡,謂角外皮滑澤者。《史記·樂書索隱》牛羊有䚡曰角,麋鹿無䚡曰觡。又《本草釋名》牛角䚡角,胎也。《李時珍曰》角尖中堅骨,牛之有䚡,如魚之有鰓。名胎者,言在角內也。又《集韻》先代切,顋去聲。又新慈切,音思。又所佳切,音崽。義𠀤同。《正字通》䚡與鰓別。《六書故》與鰓通。非。

2 九:
𧤋:《集韻》古文彝字。註詳彐部十五畫。

3 九:
䚢:《廣韻》丑列切《集韻》《韻會》敕列切,𠀤音徹。《玉篇》角也。《博雅》䚢謂之𧢷。《隋書·禮儀志》天子革帶玉鉤䚢,皇太子革帶金鉤䚢。《音義》䚢,𧢷也。丑列切。又《廣韻》《集韻》𠀤丑例切,音𥉻。又《集韻》以制切,音曳。義𠀤同。《字彙補》又省作𧤇、𧤈,非。

4 九:
𧤌:《玉篇》同觰。《集韻》亦作𧤺。

5 九:
𧤍:《正字通》他計切,音替。觸也。一說與揥通。揥,所以摘髮,用象骨爲之。《字彙》又音熾。汎訓角,非。

6 九:
𧤎:《玉篇》况袁切,音喧。揮角也。

7 九:
𧤏:《廣韻》阻立切《集韻》《韻會》側立切《正韻》側入切,𠀤音戢。角多貌。或作𧥄。又通作濈。《·小雅》爾羊來思,其角濈濈。《傳》濈濈,和也。羊以善觸爲患,故言其和,謂聚而不相觸也。《箋》濈,又作𧤏。亦作戢。又《玉篇》角堅貌。又《集韻》測入切,音𡍪。義同。《字彙補》亦作𧤉,非。補遺酉集有𧤉字。

8 九:
觰:《唐韻》《集韻》𠀤陟加切,音奓。《說文》觰拏,獸也。又《六書故》角本大也。俗謂梎據爲觰拏,披張爲觰沙。又《說文》角上張也。《玉篇》角上長也。《廣韻》角上廣也。又《集韻》展賈切,奓上聲。𧤐觰,牛角上張貌。又陟嫁切,奓去聲。義同。又《廣韻》都賈切,音近打。牛角橫也。《玉篇》或作奓。《集韻》亦作𧤺、𧤌。

9 九:
𧤐:《廣韻》《集韻》𠀤古瓦切,音寡。註見觰。𧤐觰,牛角上張貌。

10 九:
𧤑:《廣韻》居玉切《集韻》拘玉切,𠀤音鋦。曲角。

11 九:
𧤒:《集韻》屋虢切,音擭。角似雞距。或作𧤜。

12 九:
𧤓:《集韻》徒禾切,惰平聲。牛無角。與㸰同。又《集韻》苦何切,音科。與犐同。牛屬。亦與㸰義同。

13 九:
𧤔:《正字通》同䚨。

14 九:
𧤕:《唐韻》《集韻》𠀤字秋切,音酋。《說文》隿射收繳具。又《集韻》雌由切,音秋。義同。○按類篇角部𠀤載𧣮字,義同𧤕。註攺以九切,非。

15 九:
𧤖:《唐韻》烏賄切《集韻》《韻會》《正韻》鄔賄切,𠀤隈上聲。《說文》角曲中也。又《廣韻》烏恢切《集韻》烏回切,𠀤音隈。義同。

16 九:
觱:《唐韻》畢吉切《集韻》《韻會》《正韻》壁吉切,𠀤音必。《說文》羌人所吹角屠觱,以驚馬也。《徐曰》今之觱栗,其聲然也。俗作篳篥。又觱發,風寒也。《·豳風》一之日觱發。《說文》作滭冹。又觱沸,泉湧出貌。《·小雅》觱沸檻泉。《玉篇》或作滭。又《廣韻》《集韻》𠀤王勿切,音䬑。亦羌人吹角。《說文》本作𧥑。《六書正譌》吹皆角音,故从角。𢨋,古誖字,諧聲。然今時惟知觱矣。《說文》冹,一之日㓖冹。
考證:〔《·豳風》一之日觱發。《說文》作畢發。〕謹照原文畢發改滭冹。

17 九:
䚣:《廣韻》杜奚切《集韻》田黎切,𠀤音啼。《博雅》𥸢也。又《集韻》角不正也。又《玉篇》國名。又《廣韻》都奚切《集韻》都黎切,𠀤音低。義同。《集韻》或作𧤘。《正字通》與𧤍同。

18 九:
𧤗:《唐韻》《集韻》《韻會》𠀤多官切,音端。《說文》角𧤗,獸也。狀似豕,出胡休國。《郭璞曰》角在鼻上,堪爲弓。李陵嘗以此弓十張遺蘇武。《史記·司馬相如傳》獸則麒麟、角𧤗。《魏志》作角端。互詳角字註。《字彙補》亦作𧤬,非。

URN: ctp:kangxi-zidian/1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