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 -> -> -> 十三

《十三》

Library Resources
1 十三:
譝:《廣韻》食陵切《集韻》《韻會》《正韻》神陵切,𠀤音繩。《廣韻》譽也,又稱舉也。又言朴也。《子華子·問仕篇》譝譝兮如將孩。又人名。希譝,見《宋史·宗室表》。又《集韻》通作繩。《左傳·莊十四年》蔡哀侯爲莘故,繩息嬀以語楚子。《註》譽也。《疏》字書繩作譝,从言,訓爲譽。

2 十三:
䜒:《廣韻》烏到切《集韻》於到切,𠀤音奧。《廣雅》語也。《類篇》告也。又人名。汝䜒、與䜒,見《宋史·宗室表》。又《正字通》隱語也。與奧通。

3 十三:
譞:《唐韻》許緣切《集韻》隳緣切,𠀤音翾。《說文》慧也。《廣韻》智也。又《集韻》火懸切《韻會》呼懸切《正韻》呼淵切,𠀤絢平聲。與讂同。《字林》多言也。又《集韻》《類篇》𠀤熒絹切,音縣。《說文》義同。《說文》本作𧭴。

4 十三:
䜓:《集韻》《類篇》𠀤失涉切,音攝。讋䜓,言失也。

5 十三:
䜔:《集韻》《類篇》𠀤旬爲切,音隨。言從也。

6 十三:
𧬧:《玉篇》宅江切,音幢。質也。《字彙補》一作𧬝。

7 十三:
譟:《唐韻》蘇到切《集韻》《韻會》《正韻》先到切,𠀤掃去聲。《說文》擾也。《玉篇》羣呼煩擾也。《增韻》聒也。《左傳·文十三年》魏人譟而還。《穀梁傳·定十年》齊人鼓譟而起。《註》羣呼曰譟。《周禮·夏官·大司馬》車徒皆譟。《鄭註》讙也。亦謂喜也。又《集韻》《類篇》𠀤倉刀切,音操。聲也。又《揚子·方言》譟,諻音也。《字彙》同噪。

8 十三:
䜕:《唐韻》莫話切《集韻》莫敗切,𠀤音邁。《說文》譀也。《廣韻》誇誕也。《集韻》或作𧭡。又人名。崇䜕、汝䜕,見《宋史·宗室表》。又《集韻》許邁切,音近駭去聲。又暮拜切,霾去聲。義𠀤同。又《玉篇》火界切《廣韻》許介切,𠀤音㖑。譀䜕,爭怒貌。《類篇》或作𧮚。《篇海》亦作𧮇。《正字通》與噧同。

9 十三:
譠:《廣韻》《集韻》𠀤他干切,音灘。《廣雅》欺也。《揚子·方言》譠謾,欺謾之語也。楚郢以南,東陽之郊通語也。又《字彙》冷譠,不顧也。又《博雅》緩也。又《廣韻》陟山切《集韻》知山切,𠀤音㣶。欺也。又《集韻》抽延切,音脠。又時戰切,音𥊳。義𠀤同。

10 十三:
譡:《集韻》同讜。又人名。《宋史·宗室表》贈朝散郞令譡。又《集韻》都郞切,音當。忠言也。

11 十三:
𧬨:《唐韻》呼會切《集韻》《韻會》呼外切,𠀤音翽。《說文》聲也。《廣韻》衆聲也。又人名。《唐書·宰相表》蕭𧬨,虢州刺史。《正字通》與噦通。

12 十三:
譢:《唐韻》《集韻》𠀤雖遂切,音祟。讓也,諫也,告也,問也。又人名。與譢、必譢,見《宋史·宗室表》。《集韻》或作訊。通作誶。

13 十三:
䜖:《篇海》徒南切,與譚同。又子邪切,音嗟。義缺。《正字通》譚字之譌。

14 十三:
譣:《唐韻》息廉切《集韻》《韻會》《正韻》思廉切,𠀤音纖。《說文》問也。引周書,勿以譣人。今《·立政》作憸。馬云:憸利佞人也。又《玉篇》詖也。《字彙》譣詖,姦言也。又《廣韻》七廉切《集韻》千廉切,𠀤音僉。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虛檢切,音險。義𠀤同。又《集韻》魚窆切,音驗。《廣雅》證也。《註》曹憲音釋曰:今人以馬旁驗字爲證譣,失之矣。

15 十三:
譤:《集韻》《類篇》𠀤吉歷切,音激。訐也。又《字彙》詐也。《正字通》同譥。○按諸韻書譥、譤音義俱別。

16 十三:
譥:《唐韻》古弔切《集韻》《韻會》吉弔切,𠀤音叫。《說文》痛呼也。《玉篇》大呼也。《廣韻》痛聲。又訐也。《前漢·藝文志》及譥者爲之,則苟鉤鈲析亂而已。

17 十三:
警:《唐韻》《正韻》居影切《集韻》《韻會》舉影切,𠀤音景。《說文》戒也。《玉篇》敕也。《左傳·宣十二年》且雖諸侯相見,軍衞不徹警也。《疏》戒之至也。《周禮·天官·小宰》正歲則以灋警戒羣吏,令修宮中之職事。《註》勑戒之言。又猶起也。《禮·文王世子》天子視學,大昕鼓徵,所以警衆也。《疏》警動衆人,令早起也。又《廣韻》寤也。又《廣雅》警警,不安也。又曲名。《唐書·儀衞志》鼓吹九曲,三曰警鼓。又通作儆。《古今注》警蹕,所以戒行徒也。《前漢·梁孝王傳》出稱警,入言䟆。《師古註》警者,戒肅也,䟆,止行人也。《周禮·夏官·鄭註》作儆蹕。又州名。《唐書·地理志》警州,本定遠城。亦通作驚。《史記·司馬相如傳》祝融驚而蹕御。《漢書》作警。《說文》本作警。警字从攴作。

18 十三:
譧:《集韻》《類篇》𠀤離鹽切,音廉。譧𧧛,言不正也。又《集韻》直陷切,音𧸖。與詀同。

19 十三:
𧬩:《字彙》昨答切,音雜。𧬩𧬩,聲也。

20 十三:
譨:《集韻》《類篇》𠀤奴侯切,音羺。譨譨,多言也。《楚辭·九思》羣司兮譨譨。《註》譨譨猶傯傯也,言皆競於佞也。又人名。崇譨、時譨,見《宋史·宗室表》。又《集韻》濃江切,音𦗳。與噥同。嗔語也。一曰語不明也。

21 十三:
譩:《廣韻》《集韻》於其切《正韻》於宜切,𠀤音醫。與噫同。《玉篇》不平之聲也。恨辭也。《類篇》忿也,傷也。又鳥名。《本草綱目》姑獲鳥,一名譩譆。又《集韻》《韻會》𠀤於希切,音衣。痛聲也。又《集韻》於記切,醫去聲。義同。又《廣韻》於擬切《集韻》隱己切《韻會》《正韻》隱綺切,𠀤醫上聲。恨也。又噟也。

22 十三:
𧬪:《廣韻》《集韻》𠀤古困切,袞去聲,摩人也,又翫人也。或作謴、䜇。

23 十三:
譪:《唐韻》於害切《集韻》《正韻》於蓋切,𠀤音靄。《說文》臣盡力之美。《·大雅》譪譪王多吉士。《毛傳》猶濟濟也。《朱註》衆多也。又《玉篇》正也。又姓。《萬姓統譜》漢平陽太守譪奐。○按譪與藹同,字彙分載言、艸二部,非是。

24 十三:
𧬫:《集韻》《類篇》𠀤子淺切,音翦。語煩也。

25 十三:
𧬬:《集韻》《類篇》𠀤五洽切,喦入聲。䛽𧬬,語笑貌。

26 十三:
譫:《集韻》《韻會》𠀤之廉切,音詹。多言也。又病也。《本草綱目·序例》心病譫妄煩亂。又人名。汝譫,見《宋史·宗室表》。又《廣韻》徒盍切《集韻》敵盍切,𠀤音蹋。或作𧪟。又《集韻》達合切,音沓。又質涉切,音讋。與讘同。義𠀤同。《㴑原》本作詹。《集韻》或作噡。

27 十三:
𧬭:《類篇》同諣。

28 十三:
譬:《唐韻》匹至切《集韻》《韻會》《正韻》匹智切,𠀤嚭去聲。《說文》諭也。《徐曰》猶匹也。匹而諭之也。《·大雅》取譬不遠。《禮·學記》罕譬而喻。《註》比方之辭。《後漢·第五種傳》羽請住譬降之。《註》譬,諭也。又猶曉也。《後漢·鮑永傳》言之者雖戒,而聞之者未譬。又《集韻》或作辟。《·小雅》譬彼舟流。《箋》譬,本亦作辟。《孟子》譬若掘井。
考證:〔《禮·學記》罕譬而諭。《註》北方之辭。〕謹照原文諭改喻。北方改比方。

29 十三:
譭:《集韻》同䛼。通作毀。

30 十三:
譮:《說文》籀文話字。又人名。《宋史·孝宗紀》慶國公令譮。又《集韻》黃外切,音會。悟也。又《廣韻》《集韻》𠀤許介切,音㖑。怒聲。《集韻》與欸同。又《集韻》火夬切,音咶。氣高貌。

31 十三:
譯:《唐韻》羊昔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𠀤音繹。《說文》傳譯四夷之言者。《揚子·方言》傳也。又見也。《註》傳宣語卽相見。《禮·王制》北方曰譯。《疏》通傳北方語官謂之譯。譯,𨻰也。謂𨻰說外內之言。劉氏曰:譯,釋也。猶言謄也。謂以彼此言語相謄釋而通之也。越裳氏重九譯而朝是也。《周禮·秋官·象胥·賈疏》北方曰譯者,譯卽易,謂換易言語,使相解也。又《正字通》凡詁釋經義亦曰譯。又官名。《前漢·百官公卿表》大鴻臚屬官有行人譯官。又典屬國屬官有九譯令。又叶弋灼切,音藥。《張華·七命》語不傳於輶軒,地不被乎正朔,莫不駿奔稽顙,委質重譯。《說文》本作𧬳。

32 十三:
𧬮:《唐韻》古罵切《集韻》古駕切,𠀤瓜去聲。《說文》相誤也。《字彙》欺也。又《廣韻》丑亞切,侘去聲。義同。《集韻》或作𧭑、詿。

33 十三:
𧬯:《類篇》謇本字。《揚子·方言》𧬯極,吃也。楚語也。《註》亦北方通語也。《集韻》或作𠽱𠹟𧮈𧪤。

34 十三:
𧬰:《廣韻》《集韻》《正韻》𠀤許亮切,音向。不久也。又非美言也。又荅也。又《集韻》《類篇》𠀤許兩切,向上聲。聲也。與響同。或作㗽。

35 十三:
𧬱:《玉篇》火个切《集韻》許箇切,𠀤呵去聲。譀𧬱,怒貌。

36 十三:
議:《唐韻》《集韻》《韻會》𠀤宜寄切,音義。《說文》語也。《徐曰》定事之宜也。《廣雅》言也,謀也。《廣韻》評也。《正韻》謪也。《易·節卦》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周官》議事以制。《禮·曲禮》公事不私議。《莊子·齊物論》六合之內,聖人論而不議。《文中子·問易篇》議其盡天下之心乎。《註》續書有議。又《廣韻》擇也。《儀禮·有司徹》乃議侑于賔以異姓。《鄭註》議猶擇也。擇賔之賢者,可以侑尸,必用異姓廣敬也。又《玉篇》法有八議。《周禮·秋官·小司𡨥》以八辟麗邦法,附𠛬罰。一議親,二議故,三議賢,四議能,五議功,六議貴,七議勤,八議賔。又《唐書·百官志》下之通上,其制有六,四曰議。《蔡邕·獨斷》其有疑事,公卿百官會議。若臺閣有所正處,而獨執異意,曰駁議。又官名。《後漢·百官志》議郞六百石。《唐書·百官志》有諫議大夫。又司議郞。又通作𧧼。詳前𧧼字註。又《集韻》魚羈切《韻會》疑羈切,𠀤義平聲。謀度也。《·小雅》或出入風議。陸德明協句音宜。又叶牛何切,音俄。《史記·述贊》桓公之東,太史是庸。及侵周禾,王人是議。庸叶東,議叶禾。《說文》本作𧭖。
考證:〔《易·節象》君子以制度數,議德行。〕謹照原文度數改數度。

37 十三:
譱:《唐韻》常衍切《集韻》《韻會》《正韻》上演切,𠀤膳上聲。《說文》吉也。从誩从羊,與義美同意。《前漢·禮樂志》安上治民,莫譱於禮。移風易俗,莫譱於樂。《師古註》古善字。又《玉篇》大也。又人名。崇譱,見《宋史·宗室表》。《說文》篆文作𦎍。《集韻》隸作善。亦作嬗。

38 十三:
䜗:《玉篇》《集韻》𠀤火禁切,歆去聲。䜗𧥸,怒言也。又《字彙》𧫿䜗,言不定也。

39 十三:
𧬲:《說文長箋》誳本字。

40 十三:
𧬳:《說文》譯本字。

41 十三:
𧬴:《說文》謂本字。

42 十三:
𧬵:《玉篇》同諕。○按字彙補譌作𧬵,非。

43 十三:
䜘:《字彙補》與警同。《鶡冠子·度萬篇》法者,使去私就公,同知壹䜘,有同由者也。

44 十三:
𧬶:《說文》謬本字。

URN: ctp:kangxi-zidian/14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