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五》

Library Resources
1 五:
䝩:《集韻》止忍切,音軫。賑或作䝩。詳賑字註。

2 五:
𧵉:《字彙》同䝩。○按字从㐱者,亦通作尓,如珍作珎是也。

3 五:
貯:《廣韻》丁呂切《集韻》展呂切,𠀤音䘢。《說文》積也。《玉篇》藏也。《廣韻》居也。《公羊傳·僖三年》無貯粟。《前漢·食貨志》夫積貯者,天下之大命也。又與𡪄、褚同。《周禮·地官·廛人註》謂貨物𡪄藏於市中。《釋文》𡪄本或作貯,又作褚,皆同。又同著。《史記·貨殖傳》積著之理。《註》著,張呂反。

4 五:
貰:《廣韻》舒制切《集韻》《韻會》《正韻》始制切,𠀤音世。《說文》貸也。《廣雅》賒也。《史記·高祖紀》常從王媼、武負貰酒。《前漢·食貨志》諸賈人末作貰貸。又《前漢·文三王傳》得見貰赦。《註》師古曰:貰,謂寬其罪。又《唐韻》《集韻》𠀤神夜切,音射。又《集韻》式夜切,音赦。義𠀤同。又《集韻》時制切,音誓。漢侯國名。又《韻補》叶詩戈切。《白居易·效陶詩》家醞飮已盡,村中無酒貰。坐愁今夜醒,其奈秋懷何。
補遺:《字彙補》與貰同。見《佩觿》。貰字上从卋作。

5 五:
䝪:《廣韻》疎阻切《集韻》《韻會》爽阻切,𠀤音所。《說文》齎財卜問爲䝪。《徐曰》《》握粟出卜是也。《類篇》或作𧶳。又《集韻》方遇切,音付。義同。

6 五:
貱:《廣韻》《集韻》《韻會》𠀤彼義切。音賁。《說文》迻予也。《玉篇》益也。《集韻》一曰貤貱,次第也。又《集韻》披義切,音被。又兵媚切,音祕。義𠀤同。○按《正字通》因《韻會》之譌,引《左傳·昭七年》齊與晉越欲此久矣,作齊與晉貱此久矣,非是。

7 五:
貲:《廣韻》卽移切《集韻》《韻會》將支切《正韻》津私切,𠀤音髭。《說文》小罰以財自贖也。漢律,民不繇,貲錢二十二。《徐曰》卽今庸置。又《玉篇》財也,貨也。《史記·仲尼弟子傳》子貢好廢舉,與時轉貨貲。又與訾同。《前漢·景帝紀》今訾算以上乃得官。《註》師古曰:訾,讀與貲同。又《六書故》資別作貲。

8 五:
貳:《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而至切,音樲。《說文》副益也。《·周官》貳公弘化。《傳》副貳三公。《周禮·天官·小宰》掌邦之六典、八灋、八則之貳。《註》貳,副也。《禮·少儀》乗貳車則式。《註》貳車,副車。又與二同。《易·坎卦》樽酒簋貳。《註》一樽之酒,二簋之食。《禮·曲禮》雖貳不辭。《註》貳,謂重殽膳也。又《坊記》惟卜之日稱二君。《註》二,當爲貳又《爾雅·釋詁》貳,疑也。《疏》貳者,心疑不一也。《·大禹謨》任賢勿貳。《·大雅》無貳爾心。《左傳·閔元年》閒攜貳。《註》離而相疑者,則當因而閒之。又《左傳·隱元年》旣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註》鄙,鄭邊邑。貳,兩屬也。又《左傳·隱二年》王貳于虢。《註》王欲分政於虢。又《玉篇》代也,敵也,𠀤也。又姓。《廣韻》《後秦錄》有後魏平陽太守貳塵。

9 五:
貴:〔古文〕𡭙𧸋《唐韻》居胃切《集韻》《韻會》歸謂切,𠀤音餽。《說文》作䝿,物不賤也。《易·繫辭》𤰞高以𨻰貴賤位矣。《·旅獒》不貴異物,賤用物。又《玉篇》高也,尊也。《易·繫辭》崇高莫大乎富貴。《周禮·天官·大宰》以八統詔王馭萬民,六曰尊貴。又《禮·祭儀》昔者有虞氏貴德而尚齒。《註》貴謂燕賜有加於諸臣也。又《孟子》用下敬上,謂之貴貴。又欲也。《戰國策》貴合於秦以伐齊。《註》貴,猶欲也。又《玉篇》多價也。《前漢·食貨志》器苦惡賈貴。又《釋名》貴,歸也,物所歸仰也。又姓。《風俗通》廬江太守貴遷。又州名。《韻會》春秋駱越地,隋鬰州,唐攺貴州。

10 五:
貵:《篇海》披免切,篇上聲。財長也。

11 五:
𧵊:《廣韻》呼談切《集韻》呼甘切,𠀤音憨。戲乞人物。亦作斂。又《廣韻》呼監切《集韻》呼紺切,𠀤音戇。𧸦𧵊,貪財也。

12 五:
貶:《廣韻》方斂切《集韻》《韻會》《正韻》悲檢切,𠀤音疺。《說文》損也。《公羊傳·隱二年》何以不氏貶。《註》貶,猶損也。《杜預·春秋序》《春秋》雖以一字爲褒貶。又《·大雅》我位孔貶。《傳》貶,墜也。又《玉篇》減也。又《增韻》謫也,抑也。又《集韻》補范切,音覂。義同。又通作辯。《周禮·秋官·士師》若邦凶荒,則以荒辯之灋治之。《註》辯,當爲貶。遭飢荒,則𠛬罰,國事有所貶損,作權時灋也。又通作辨。《禮·玉藻》立容辨。《註》辨,讀爲貶。自貶𤰞,謂罄折也。又《集韻》扶法切,音乏。《類篇》射者所蔽。

13 五:
買:《唐韻》《正韻》莫蟹切《集韻》《韻會》母蟹切,𠀤音蕒。《說文》作𧵽,市也。《增韻》售人之物曰買。《急就篇註》出曰賣,入曰買。《周禮·天官·小宰》聽賣買以質劑。《前漢·食貨志》衆民賣買五穀、布帛、絲緜之物。又姓。《氏族略》五代買叔午。

14 五:
貸:《唐韻》《集韻》《韻會》𠀤他代切,音態。《說文》施也。《廣雅》予也。《玉篇》假也,借盈也,以物與人更還其主也。《周禮·地官·泉府》凡民之貸者,與其有司,辨而授之。《左傳·文十四年》盡其家貸於公,有司以繼。又《集韻》惕得切,音慝。本作貣。《五經文字》貸,或相承借爲貣字。《唐韻正》乞貸之貸爲入聲,出貸與人之貸爲去聲。《禮·月令》命太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離不貸。《註》宿,猶止也。離,猶行也。言占𠋫躔次進退之度數不差忒也。《音義》吐得反。又音二。《又》季夏,命婦官染采,黼黻文章,必以法故,無或差貸。《註》言所染五色,如其舊法不攺易也。《音義》他得反。又音二。又《集韻》《韻會》𠀤敵德切,音特。義同。

15 五:
䝫:《玉篇》音昨。《篇海》財也。又貨也。

16 五:
貹:《廣韻》《正韻》所敬切《集韻》所慶切,𠀤生去聲。財富也。《玉篇》財也。

17 五:
䝬:《玉篇》音註。財䝬也。

18 五:
貺:〔古文〕𧵮《唐韻》《集韻》《韻會》許放切《正韻》虛放切,𠀤音况。《說文》賜也。《廣韻》與也。《·小雅》中心貺之。《儀禮·士昏禮》吾子有惠,貺室某也。又與況通。《前漢·武帝紀》遭天地況施。又《韻補》叶虛王切,音荒。《左傳·僖十五年》女承筐,亦無貺也。《楚辭·九章》荼薺不同畞兮,蘭茝幽而自芳。惟佳人之永都兮,更統世以自貺。《類篇》或从光作𧵦。

19 五:
䝭:《廣韻》古𠋫切《集韻》居𠋫切,𠀤音構。《玉篇》稟給也。《篇海》治也。

20 五:
𧵋:《篇海》神至切,音示。呈也。

21 五:
𧵌:《廣韻》於兩切《集韻》倚兩切,𠀤音怏。無貲量,謂無極限也。

22 五:
費:《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芳未切,音沸。《說文》散財用也。《註》徐曰:財散出如湯沸然。《論語》君子惠而不費。《何晏註》無費於財。又《玉篇》損也,耗也。《禮·曲禮》不辭費。《韓詩外傳》不爲公費乎。又《玉篇》用也。《史記·聶政傳》故進百金者,將用爲夫人麤糲之費。又《廣韻》惠也。又《集韻》分物切,音弗。《禮·中庸》君子之道,費而隱。《鄭註》費,猶佹也。《釋文》本又作拂。《朱傳》費,用之廣也。音符味反。又《廣韻》《集韻》《正韻》𠀤兵媚切,音秘。邑名,在魯。同鄪。《書·費誓傳》費,魯東郊之地名。又《集韻》父沸切,音屝。姓也。《急就篇註》費氏,楚大夫費無極之後。漢有費直。

23 五:
貼:《廣韻》《正韻》他協切《集韻》《韻會》托協切,𠀤音帖。《說文》以物爲質也。又《增韻》裨也,依附也,黏置也。又《篇海》𠧪貼,謂舒爽也。𠧪音條。

24 五:
貽:《唐韻》與之切《集韻》《韻會》盈之切《正韻》延知切,𠀤音飴。《說文》贈遺也。經典通用詒。《爾雅·釋言》貽,遺。《註》相歸遺。《·五子之歌》貽厥子孫。《·邶風》貽我彤管。《釋文》貽,本又作詒。又《爾雅·釋魚》貽貝。《註》黑色貝也。又《集韻》《類篇》羊吏切《正韻》以智切,𠀤音異。義同。

25 五:
貾:《廣韻》直尼切《集韻》𨻰尼切,𠀤音墀。《爾雅·釋魚》餘貾,黃白文。《疏》李巡曰:餘貾,貝甲,黃爲質,白爲文彩。《集韻》通作蚳。《篇海》俗作𧵇。

26 五:
貿:《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莫𠋫切,音茂。《說文》作𧶻。易財也。《徐曰》𧶻,猶亂也,交互之義。《五經文字》𧶻,經典相承,隷省作貿。《爾雅·釋言》貿,市也。又買也。《詩·衞風》抱布貿絲。又《禮·檀弓》有餓者,蒙袂輯屨,貿貿然來。《註》貿貿,目不明之貌。《釋文》貿,一音牟。又《廣雅》貿,敭也。又姓。《廣韻》出《姓苑》,東莞人氏。又通茅。《公羊傳·成元年》敗績于貿戎。《釋文》貿,一音茅。《左氏傳》作茅戎。

27 五:
𧵍:同貿。《柳宗元·天對》帝以𧵍嬪。

28 五:
𧵎:《集韻》果五切,音古。與賈同。詳賈字註。

29 五:
䝮:《廣韻》黃練切《集韻》《韻會》熒絹切,𠀤音縣。行䝮,賣也。《玉篇》今作衒。《類篇》儥也。又《廣韻》戸畎切,音泫。義同。

30 五:
賀:《唐韻》胡箇切《集韻》《韻會》胡佐切,𠀤音侉。《說文》以禮物相奉慶也。《·大雅》四方來賀。《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賀慶之禮,親異姓之國。《禮·郊特牲》昏禮不賀人之序也。又《玉藻》有慶,非君賜不賀。《後漢·禮儀志》每月朔、歲首爲大朝受賀。又《廣韻》賀,勞也,加也。又《揚子·方言》賀,儋也。自關而西,隴、冀以往謂之賀。凡以驢馬馲駝載物者謂之負他,亦謂之賀。《唐書·郝處俊傳》羣臣皆賀戟侍。又姓。《玉海》賀氏,漢侍中慶純避安帝諱,攺爲賀。又複姓。《正字通》賀蘭、賀拔,皆複姓也。

31 五:
䝯:《正字通》同貤。《史記·司馬相如傳》䝯丘陵。《漢書》作貤。詳貤字註。《左思·魏都賦》兼重悂以䝯繆。《註》䝯,重次第物也。

32 五:
賁:《唐韻》《集韻》《韻會》彼義切《正韻》必轡切,𠀤音臂。《說文》飾也。《易·賁卦》山下有火,賁。《釋文》鄭云:變也。文飾之貌。王肅云:有文飾,黃白色。又《序卦》賁,飾也。又《雜卦傳》賁,無色也。《·湯誥》賁若草木。《註》賁,飾也。《·小雅》賁然來思。又《集韻》逋還切,音班。《易·賁卦·釋文》傅氏云:賁,古班字。文章貌。又《集韻》符分切,音焚。《·盤庚》用宏兹賁。《傳》宏、賁,皆大也。《·大雅》賁鼓維鏞。《傳》賁,大鼓也。又《爾雅·釋魚》龜三足,賁。《疏》龜之三足者名賁。又《廣韻》博昆切《集韻》《韻會》《正韻》逋昆切,𠀤音奔。《·立政》綴衣虎賁。《傳》虎賁以勇力事王。《周禮·夏官·虎賁氏》掌先後王,而趨以卒伍。又《旅賁氏》掌執戈盾,夾王車而趨。《孟子》若是,則夫子過孟賁遠矣。《趙註》賁,勇士也。又《集韻》父吻切。與憤同。《禮·樂記》粗厲、猛起、奮末、廣賁,之音作,而民剛毅。《註》賁,讀爲憤。憤,怒氣充實也。又沸也。《穀梁傳·僖十年》覆酒於地而地賁。《註》賁,沸起也。《釋文》與瀵同。又地名。《穀梁傳·昭五年》叔弓帥師,敗莒師于賁泉。《註》賁泉,魯地。扶粉反。又《集韻》方問切,音糞。《禮·射義》賁軍之將。《註》賁讀爲僨,猶覆敗也。又《集韻》力竹切,音六。賁渾,地名。《公羊傳·宣三年》楚子伐賁渾之戎。《釋文》賁,舊音六。《左傳》《穀梁傳》作陸。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符非切,音肥。姓也。《前漢·英布傳》中大夫賁赫。《後漢·光武紀》董憲將賁休。《註》前書賁赫,音肥,今姓音奔。又《集韻》孚袁切,音翻。番禺。《山海經》作賁禺。

33 五:
𧵏:《廣韻》失冉切,音陝。𧴭,亦作𧵏。蕃姓。

34 五:
𧵐:《篇海》同賦。

35 五:
𧵑:《篇韻》同𧵎。

URN: ctp:kangxi-zidian/1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