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 -> -> -> 十一

《十一》

Library Resources
1 十一:
暩:《篇海》音桂。光也。

2 十一:
𣉻:《正字通》古文智字。○按《說文》智作𥏼,从白,在白部。从日,非。
考證:〔按說文智作𥏼,从白,在矢部。〕謹按說文𥏼在白部。矢改白。

3 十一:
𣉼:《正字通》俗𣋞字。

4 十一:
㬒:《廣韻》模朗切《集韻》《韻會》母朗切《正韻》母黨切,𠀤音莽。曭㬒,不明也。《玉篇》日無光。

5 十一:
𣉽:《正字通》瞝字之譌。

6 十一:
㬓:《廣韻》《集韻》𠀤匹妙切,音剽。《揚子·方言》乾物也。《博雅》曝也。又《集韻》紕招切,音縹。義同。
考證:〔《揚子·方言》曬乾物。〕謹照原文改乾物也。

7 十一:
㬔:《篇海》胡刀切,音豪。戾也。

8 十一:
暪:《集韻》母本切,門上聲。《玉篇》暗也。

9 十一:
暫:《唐韻》藏濫切《集韻》《韻會》《正韻》昨濫切,𠀤音鏨。《說文》不久也。《類篇》須臾也。《·盤庚》暫遇姦宄。《左傳·僖三十三年》婦人暫而免諸國。《註》暫,猶卒也。《五經文字》暫作蹔,訛。

10 十一:
暬:《唐韻》《集韻》私列切《正韻》先結切,𠀤音薛。《說文》日狎習相慢也。《·小雅》曾我暬御。《傳》暬御,侍御也。《五經文字》與褻同。又《類篇》一曰瞑晦也。又《集韻》諾叶切,音捻。義同。

11 十一:
暭:《廣韻》《正韻》胡老切《集韻》《韻會》下老切,𠀤音浩。晧旰也。《莊子·人閒世》暭天不宜。○按卽《說文》暤字。今相承作暭。

12 十一:
㬕:《正字通》𣉫字之譌。

13 十一:
𣉾:《集韻》於𠋫切,音䙔。熰或从日。暖也。

14 十一:
𣉿:《集韻》財勞切,音曹。日光。

15 十一:
暮:《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莫故切,音慕。本作莫。《說文》莫,日且冥也。从日,在茻中。《註》平野中望日將落,如在草茻中也。《史記·伍子胥傳》吾日暮塗遠。《屈原·離騷》恐美人之遲暮。○按經典本皆作莫。今或相承用暮字。

16 十一:
暯:《集韻》末各切,音莫。冥也。

17 十一:
暰:《集韻》七恭切,音樅。《玉篇》電光。

18 十一:
𣊀:《集韻》虎晃切,音慌。旱熱也。或省作𣆖。

19 十一:
暱:《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尼質切,音匿。《說文》日近也。《類篇》親也。《·小雅》無自暱焉。《傳》暱,近也。《左傳·隱元年》不義不暱。又《集韻》入質切,音日。義同。《說文》或从尼作昵。

20 十一:
暲:《集韻》諸良切,音章。日光上進也。《玉篇》明也。與章同。

21 十一:
𣊁:《集韻》牛刀切,音遨。日光也。

22 十一:
暳:《廣韻》《集韻》《韻會》𠀤呼惠切,音嘒。《玉篇》衆星貌。《類篇》小星謂之暳。或不省,作㬩。○按《·召南》今本作嘒。《正韻牋》云嘒同暳。

23 十一:
暴:〔古文〕𣋴《唐韻》《集韻》《韻會》薄報切《正韻》蒲報切,𠀤音菢。《說文》晞也。《·泰誓》敢行暴虐。《傳》敢行酷暴,虐殺無辜。又《禮·王制》田不以禮,曰暴天物。《疏》是暴害天之所生之物。又《周禮·秋官·禁暴氏疏》禁民不得相陵暴。又《·邶風》終風且暴。《傳》暴,疾也。《疏》大風暴起也。又《·鄭風》䄠裼暴虎。《傳》空手以搏之。又《荀子·富國篇》暴暴如丘山。《註》暴暴,卒起之貌。又《史記·項羽紀》何興之暴也。《博雅》暴,猝也。又《管子·乗馬篇》方六里命之曰暴,五暴命之曰部。《又》十家而連,五連而暴。又地名。《左傳·文八年》公子遂會雒戎,盟于暴。《註》暴,鄭地。又姓。《前漢·雋不疑傳》暴勝之爲直指使者。又《廣韻》蒲木切《集韻》《韻會》《正韻》步木切,𠀤音僕。日乾也。俗作曝。《小爾雅》暴,曬也。《周禮·冬官考工記》《㡛氏》晝暴諸日。《孟子》一日暴之。《荀子·富國篇》聲名足以暴炙之。又《孟子》暴之於民,而民受之。《朱註》暴,顯也。又《後漢·竇融傳》皆近事暴著。《註》暴,露也。又《集韻》北角切,音剝。《爾雅·釋詁》毗劉,暴樂也。《疏》木枝葉稀疎不均爲暴樂。又白各切,音泊。又備沃切,音雹。義𠀤同。又弼角切,音雹。藃暴,乾橈也。又㿺或作暴,墳起也。又《韻補》叶蒲故切。《易林》仁政不暴,鳳皇來戊。四時順節,民安其處。

24 十一:
暵:《唐韻》呼旱切《集韻》《韻會》《正韻》許旱切,𠀤音罕。《說文》乾也。《》曰:燥萬物者,莫暵乎火。○按《易·繫辭》今作熯。《博雅》曝也。《玉篇》熱氣也。《·王風》暵其乾矣。《傳》暵,菸貌。《釋文》水濡而乾也。《朱傳》暵,熯也。又《廣韻》呼旰切,音漢。義同。

25 十一:
暶:《集韻》旬宣切,音璿。明也。《玉篇》美貌。

26 十一:
𣊂:《集韻》終古作𣊂。註詳糸部五畫。又𣈩、𣉉。

27 十一:
𣊃:《集韻》同務。

28 十一:
𣊄:《韻會》同熭。

29 十一:
𣊅:《五音篇海》古文渴字。註詳水部九畫。

URN: ctp:kangxi-zidian/7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