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五》

Library Resources
1 五:
枮:《唐韻》息廉切《集韻》思廉切,𠀤音孅。木也。又《集韻》詩廉切,音苫。義同。又《集韻》《類篇》𠀤知林切,音碪。與椹同。斫木櫍也。《正字通》同檆省。○按《說文》檆,所銜切,枮,息廉切,音形俱別,《正字通》非。

2 五:
枯:《唐韻》苦胡切《集韻》《韻會》《正韻》空胡切,𠀤音刳。《說文》槀木也。《史記·諸侯表》摧枯朽者易爲力。又《周禮·天官·鄭註》童枯不稅。《疏》山林不茂爲童,山澤無水爲枯。又《集韻》後五切,音戸。竹名。通作楛。詳楛字註。又叶苦禾切,音科。《黃庭經》金鈴朱帶坐婆娑,調血理命身不枯。

3 五:
枰:《唐韻》符兵切《集韻》《韻會》蒲兵切《正韻》蒲明切,𠀤音平。《說文》平也。《釋名》枰,平也。以板作其體平正也。又博局。《揚子·方言》所以投博謂之枰。《韋曜·博奕論》所志不過一枰之上。又枰仲,木名。或作檘。《司馬相如·上林賦》華楓枰櫨。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皮命切,音病。《說文》作枰。枰字从𠀒作。
考證:〔《逸雅釋牀》枰,平也。以板作其體平正也。〕謹按枰平也二語出釋名。今照原書將逸雅釋牀四字改爲釋名。〔《揚子·方言》投博謂之枰。〕謹照原文投博上增所以二字。

4 五:
枱:《廣韻》弋之切《集韻》盈之切,𠀤音移。《說文》耒端木也。《博雅》柄也。《類篇》柌、𣙼𠀤同枱。又《集韻》詳兹切,音詞。又《五音集韻》象齒切,音似。義𠀤同。《正字通》或作鈶。木柄,金首。从木从金,義通。

5 五:
枲:《唐韻》《韻會》胥里切《集韻》想止切《正韻》想里切,𠀤音葸。《說文》麻也。《·禹貢》岱畎絲枲。《廣韻》無子曰苴,有子曰枲。《爾雅翼》有實爲苴,無實爲枲。二說相反。○按《周禮·典枲》疏:牡麻者,枲麻也。《爾雅·釋草》:莩,麻母。郭註:苴麻盛子者,麻母有子,牡麻無子。《翼》說爲是。又枲耳,草名。《·周南》采采卷耳。《註》枲耳也。○又按《說文》枲从𣎳不从木,今誤入。

6 五:
枳:《唐韻》《廣韻》《類篇》《韻會》《正韻》𠀤諸氏切,音紙。木名。枳也。《說文》木似橘。《徐曰》卽藥家枳殼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橘踰淮而北爲枳。又木高多刺,可爲籬落。《張衡·西京賦》楷枳落突棘藩。又《博雅》枳,股也。又《小爾雅》枳,害也。《孔叢子·𠛬論》率過以小罪謂之枳。又與軹通。地名。一在巴郡,一在魏地。又《集韻》頸爾切《韻會》居紙切,𠀤音𣲵。義同。又《集韻》舉綺切《韻會》居矣切,𠀤音已。枳椇。又一名白石李。又《集韻》章移切,音支。《爾雅·釋蟲》枳首蛇,歧蛇也。又翹移切,音岐。義同。
考證:〔《周禮·冬官考工記》橘踰淮而化爲枳。〕謹照原文化改北。

7 五:
枴:《集韻》《正韻》𠀤古買切,音𦫳。《類篇》與𣐷同。亦作𣐶。老人杖也。《五代史》後漢遣王峻奉表契丹耶律,賜一木枴,峻持歸,鹵望見避道。又《集韻》直駭切,音徥。又古瓦切,音寡。義𠀤同。

8 五:
枵:《唐韻》《集韻》《韻會》𠀤虛嬌切,音囂。《說文》木根空也。又虛也。《左傳·襄二十八年》歲在星紀,而淫于元枵。《杜註》元枵卽虛也。徐按《爾雅》虛星子位之次,枵,虛耗之名,北方樹木皆虛,从木色黑,故曰元。杜預曰:元枵三宿,虛在其中。又《周禮·地官》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之地。《鄭註》元枵,齊也,靑州分野。又《正字通》凡物饑耗曰枵,人饑曰枵腹。

9 五:
架:《唐韻》古訝切《集韻》《正韻》居迓切《韻會》居訝切,𠀤音駕。《類篇》與榢同。亦作枷。杙也,所以舉物。又衣架也。《爾雅·釋器疏》凡以竿爲衣架者名箷。又《正韻》屋架也。《儀禮·少宰饋食註》大夫士廟皆兩下五架。又《廣韻》舉閣也。又《韻會》棚也。又以架架物。《詩·周南·鄭箋》鵲作巢,冬至架之,至春乃成。
考證:〔《爾雅·釋器疏》凡以竿爲衣架者多箷。〕謹照原文多改名。〔《儀禮·少宰饋食註》〕謹照原文少宰改少牢。

10 五:
枷:《唐韻》古牙切《集韻》《韻會》《正韻》居牙切,𠀤音加。《說文》柫也。《淮南》謂之柍。《玉篇》連枷,打穀具。《釋名》枷,加也。加杖于柄頭,以撾穗而出其穀也。又《廣韻》項械也。《馬融·廣成頌》枷天狗,紲墳羊。又《廣韻》求迦切《集韻》永迦切,𠀤音伽。義同。又與架通。𢇮物之器。《禮·曲禮》男女不同椸枷。

11 五:
枸:《唐韻》《韻會》俱羽切《集韻》果羽切《正韻》居許切,𠀤音矩。《說文》木名。《·小雅》南山有枸。《陸璣·草木疏》枸樹高大如白楊,子長數寸,噉之甘美如飴,蜀以爲醬。亦書作蒟。又《正韻》忌遇切。義同。又《唐韻》《集韻》古后切《韻會》《正韻》舉后切,𠀤音苟。《爾雅·釋木》枸檵。《註》今枸𣏌也。《疏》一名苦𣏌,一名地骨,服之輕身益氣。又《集韻》《類篇》《韻會》𠀤居侯切,音鉤。《宋玉·風賦》枳枸來巢。《李善註》枸,曲也,似橘屈曲也。《本草》枸橘一名𣖌𣕌,人家多種爲藩籬。又《集韻》恭于切《韻會》舉朱切,𠀤音拘。《揚子方言》車枸簍。自關而西謂之枸簍。又《韻會》權俱切,音劬。《山海經》下有九枸。《郭註》盤錯也。又斷木。見株字註。
考證:〔《方言》枸簍,車弓也。〕謹照原文方言上增揚子二字。枸簍車弓也改車枸簍。

12 五:
枹:《唐韻》防無切,音夫。《說文》擊鼓杖也。《左傳·成二年》左幷轡,右援枹而鼓,馬逸不能止。《管子·小匡篇》介冑執枹立于軍門。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芳無切,音敷。又《集韻》《類篇》《韻會》房尤切《正韻》房鳩切,𠀤音浮。義𠀤同。又草名。《爾雅·釋草》楊,枹薊。《釋文》音孚。《集韻》敷、浮二音。又縣名。《前漢·武帝紀》枹䍐。註音鈇。金城之縣也。又《韻會》班交切,音包。《爾雅·釋木》樸,枹者。《註》樸屬,叢生爲枹。
考證:〔《左傳·成二年》左執轡。〕謹照原文執改幷。〔《管子·大匡篇》介曹執枹立于軍門。〕謹照原文大匡改小匡。介曹改介冑。〔《爾雅·釋草》楊枹薊。《郭註》音孚。〕謹照原文郭註改釋文。〔又他結切,音鐵。《史記·武帝紀》枹䍐。《註》金城縣名。〕謹按玉篇廣韻集韻類篇韻會,枹字均無他結切之音。史記武帝紀亦無枹䍐之文。惟漢書有之。謹改:又縣名。前漢武帝紀枹䍐。註音鈇。金城之縣也。又按漢書註音鈇,與音敷相近。謹移於敷浮二音之下。

13 五:
枺:《集韻》莫葛切《類篇》莫撥切,𠀤音末。木名。𣓌也。又檦枺,柱也。見檦字註。

14 五:
㭑:《廣韻》莫貝切《集韻》無沸切,𠀤音未。木名。

15 五:
枻:《廣韻》餘制切《集韻》《韻會》《正韻》以制切,𠀤音曳。《玉篇》楫也。《楚辭·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司馬相如·子虛賦》揚桂枻。《史記》作枻,《文選》作栧,古字通。又《韻會》《正韻》𠀤細列切,音屑。《荀子·非相篇》檠枻,正弓弩之器。《楊倞註》枻,先結切。

16 五:
枼:《唐韻》與涉切《集韻》弋涉切,𠀤音葉。《說文》楄也。一曰薄也。鄭樵曰:卽葉字。又《說文》蘇合切。義同。又《玉篇》與涉切。與楪同。牖也。《篇海》一作枽。

17 五:
枽:同枼。

18 五:
枾:《唐韻》《韻會》鉏里切,音士。《說文》赤實果。《禮·內則》棗栗榛枾。《鄭註》人君燕食所加庶羞也。《爾雅翼》枾有七絕:一壽,二多隂,三無鳥巢,四無蟲蠹,五霜葉可玩,六佳實可啖,七落葉肥大可以臨書。又《集韻》上史切《正韻》上紙切,𠀤音氏。義同。又《左思·吳都賦》平仲君遷。《註》君遷,枾之小者。《司馬光·名苑》君遷子似馬奶,卽今牛奶枾也。又《正韻》去聲,時吏切,音侍。義同。《集韻》俗作杮,非。

19 五:
𣐈:俗枾字。

20 五:
枿:同櫱。又《爾雅·釋詁》枿,餘也。《郭註》陳、鄭之閒曰枿,晉、衞之閒曰烈,皆伐木餘也。又《張衡·東京賦》山無槎枿。《註》斜曰槎,斬而復生曰枿。

21 五:
柀:《唐韻》《韻會》甫委切《集韻》補靡切,𠀤音彼。《說文》檆也。《爾雅·釋木》柀,煔。《疏》柀一名煔。又《集韻》普靡切,披上聲。義同。又《本草別錄》榧實一名柀子。詳榧字註。

22 五:
柁:《唐韻》徒可切《集韻》《韻會》待可切,𠀤馱上聲。《玉篇》正船木也。設於船尾,與舵同。一作柂。《釋名》舟尾曰柂。柂,拖也,後見拖曳也,且弼正船使順流不他戾也。《郭璞·江賦》凌波縱柂。又《集韻》他可切,音袉。木堅貌。又《集韻》唐何切,音馱。木葉落也。

23 五:
柂:《集韻》余知切,音移。《廣韻》作杝。《禮·檀弓》柂椵。《鄭註》所謂椑棺也。又《類篇》鄰知切,音離。柯柂,酒名。又同柁。

24 五:
柃:《唐韻》《集韻》𠀤郞丁切,音零。《說文》木也。《玉篇》可染物。《松漠紀聞》有㮦柃癭盂椀之有文理可愛者。又《廣韻》郞郢切《集韻》里郢切,𠀤音領。義同。

25 五:
𣐉:同杘。

26 五:
柄:《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陂病切,兵去聲。一作棅。《說文》柯也。《周禮·冬官考工記》秦無盧。《註》戈戟柄。又爵豆之屬亦有柄。《禮·祭統》尸酢夫人執柄。《管子·弟子職》進柄尺。又本也。《易·下繫》坤爲地爲柄。又權也。《左傳·襄二十三年》旣有利權,又執民柄。又《韓非子·二柄篇》二柄𠛬德也。又山名。《山海經》柄山,其上多玉。又通枋。詳枋字註。又通秉。斗柄。《史記·天官書》作斗秉。又《集韻》補永切,音丙。持也。又《唐韻》《古音》必漾切。義同。

27 五:
𣐊:《說文》同栲。又《博雅》𣐊,茱萸也。又《集韻》拘玉切。同𣿢。山行所乗,以鐵椎施之屐下者。又《集韻》居六切,音匊。木名。

28 五:
柅:《唐韻》《集韻》𠀤女履切,尼上聲。《說文》木名也。實如梨。又止車木。《易·姤卦》繫于金柅。《註》金者剛强之物,柅者制動之主。又柅柅,茂盛貌。《左思·吳都賦》總莖柅柅。又《廣韻》絡絲柎也。又察也。《唐書·王彥威傳》捷柅姦冒。又《說文》女氏切,音旎。又《五音集韻》《類篇》《正韻》𠀤乃里切。音禰。又《集韻》乃倚切,音你。義𠀤同。又《正韻》尼質切,音暱。止也。又《唐韻》《集韻》女夷切,音尼。木名。又《集韻》丑利切,音呬。篗柄也。

29 五:
柆:《集韻》落合切,音拉。《說文》折木也。同拉。《史記》摧枯拉朽,《左思·吳都賦》拉𢮆摧藏。皆作拉。《正字通》从拉爲正。

30 五:
柇:《集韻》《類篇》胡戈切,音和。棺頭也。《博雅》棺當謂之𤖱。𤖱或从木。

31 五:
柈:《唐韻》薄官切《集韻》《正韻》蒲官切,𠀤音槃。《墨子·帝堯篇》書名竹帛琢戒杅柈。《杜甫·十月一日詩》焦糖幸一柈。又《類篇》普半切,音判。木名。

32 五:
柉:《唐韻》《集韻》𠀤符咸切,音凡。《玉篇》木皮,可爲索。又《集韻》蒲瞻切,音然。義同。

33 五:
柊:《唐韻》職戎切《集韻》之戎切,𠀤音終。木名也。又《博雅》柊楑,椎也。《周禮》終葵,从糸不从木。

34 五:
𣐋:《唐韻》《類篇》王伐切《集韻》魚厥切,𠀤音鉞。木名也。

35 五:
柋:《集韻》待戴切《類篇》徒耐切,𠀤音代。吳俗謂蠶槌曰柋。

36 五:
柌:《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詳兹切,音詞。《玉篇》鐮柄也。又《類篇》詳兹切。同枱。《集韻》亦同𣙼。

37 五:
𣐌:《類篇》同梳。《集韻》梳或作𣐌、𤴜。

38 五:
柍:《集韻》《韻會》《正韻》𠀤於驚切,音英。《說文》梅也。《爾雅·釋木》時英梅。《郭註》雀梅也。又《類篇》杏也。又《說文》江南橦村,其實謂之柍。又《韻會》於良切,音央。《揚雄·甘泉賦》日月𦆵經于柍桭。《李善註》柍,中央也。又《廣韻》於兩切,音鞅。義同。又木名。《張衡·南都賦》柍柘檍檀。又《類篇》於浪切。《馬融·長笛賦》瞋菌碨柍。《李善註》鬱積競出之貌。又《集韻》於朗切,音盎。義同。又《集韻》《類篇》於亮切,音怏。《博雅》杖也。一曰打穀具。《方言》齊楚江淮之閒謂之柍。
考證:〔《說文》江南橦邨。〕謹照原文邨改村。

39 五:
柎:《唐韻》甫無切《集韻》《韻會》風無切,𠀤音膚。《說文》闌足也。又《集韻》《正韻》芳無切,音敷。義同。又《說文》編木以渡曰泭。或作柎,通作桴。孫炎曰:方木置水曰柎栰。《管子·兵法篇》方舟投柎。又《玉篇》花萼足也。凡草木房謂之柎。《集韻》或作枎、𣘧。《山海經》崇丘之山有木。圓葉而白柎。《正韻》作防父切。又《集韻》《韻會》𠀤斐父切,音撫。與拊同。樂器也,以葦爲之。《禮·樂記》治亂以相。《註》相卽柎也。裝之以穅,形如鼓。又《集韻》符遇切,音附。楡柎,木名。又注也。《儀禮·士冠禮》素積白屨,以魁柎之。《疏》以魁蛤灰注其上,使色白也。又兪柎,良醫名。《前漢·藝文志》太古有岐伯、兪柎。又與弣同,弓弝也,刀弝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有柎焉,故剽。《禮·少儀》削授柎。又楄柎,詳楄註。又柎,猶倚也。《管子·輕重篇》父老柎枝而論,終日不歸。

40 五:
柏:《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博陌切,音百。《說文》椈也。《六書精蘊》柏,隂木也。木皆屬陽,而柏向隂指西,蓋木之有貞德者,故字从白。白,西方正色也。又《春秋緯》諸侯墓樹柏。《前漢·東方朔傳》柏者,鬼之廷也。又大也。與伯通。《釋名》柏車,大車也。又逼也。與廹同。《周禮·春官》其柏席用萑黼純。《鄭註》柏席,廹地之席。《史記·漢高紀》柏人者,廹于人也。《漢·武瓠子歌》魚弗鬰兮柏冬日。又國名。在河南西平縣。又山名。《·禹貢》導淮自桐柏。又《前漢·武帝紀》起柏梁臺。又姓。《姓譜》戰國柏直,漢柏英。又叶卜各切,音搏。《楚辭·九歌》山中人兮芳杜若,飮石泉兮蔭松柏。又叶壁益切,音必。《陶潛·經錢溪詩》園田日夢想,安得久離析。終懷在歸舟,諒哉宜霜柏。从木白聲。俗作栢,非。

41 五:
某:《玉篇》古梅字。《說文》酸果也。从口含一。註詳七畫。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莫後切,謀上聲。《唐韻》詔前人之言也。《玉篇》不知名者曰某。《韻會》臣諱君曰某。《論語》某在斯。《左傳·宣十年》某氏之守臣某。又泛言事物亦曰某。《禮·少儀》問品味,子食于某乎。問道藝,子習于某乎,子善于某乎。又《正韻》莫補切,音姥。義同。甘本作𤮺。當爲某,俗作某,非。𣏁。

42 五:
柑:《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沽三切,音甘。果名。《南方草木狀》橘屬,滋味甘美特異者也。《唐書·蕭嵩傳》荆州進黃柑。《韓彥直·橘錄》柑別種有八,而乳柑推第一。又通甘。《司馬相如·上林賦》黃甘橙楱。又《集韻》《韻會》𠀤同鉗。以木銜馬口也。《公羊傳·宣十四年》柑馬而秣之。《前漢·五行志》畏𠛬柑口。

43 五:
柒:《廣韻》俗漆字。《開山圖》長安西有渠,謂之柒渠。又木名。《山海經》剛山多柒木。又《集韻》戚悉切。義同。又俗爲數目字。

44 五:
染:《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而琰切,音冉。《說文》以繒彩爲色。从水杂聲。徐鍇引裴光遠云:从水,水者所以染。从木,木者桅茜之屬。从九,九者染之數也。《周禮·天官》染人掌染帛。《爾雅·釋器》一染謂之縓,再染謂之赬,三染謂之纁。又柔貌。《·小雅》荏染柔木。又《博雅》染耦,和諧也。又姓。《姓譜》晉染閔,五代染于。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而豔切,冉去聲。汚也,漬也。《·胤征》舊染汚俗,咸與維新。《韻會》《周禮》染人有上、去二音。从九會意。俗从丸,非。○按《說文》收水部,今誤入。
考證:〔再染謂之赤。〕謹照爾雅原文赤改赬。

45 五:
柔:《唐韻》耳由切《集韻》《韻會》《正韻》而由切,𠀤受平聲。《說文》木曲直也。又柔者剛之反。《·說卦》立地之道,曰柔與剛。《·洪範》沈潛剛克,高明柔克。《老子·道德經》豈非以其柔耶。又安也。《·舜典》柔遠能邇。又服也。《左傳·僖二十八年》我得天,楚伏其罪,我且柔之矣。又草木新生曰柔。《·小雅》薇亦柔止。又國名。《前漢·地理志》屬琅邪郡。俗作𣐱,非。

46 五:
柕:《類篇》楙省文。

47 五:
柖:《廣韻》市昭切《集韻》時饒切,𠀤音韶。《說文》樹搖貌。又《廣韻》射的也。又《集韻》之搖切,音昭。義同。又《類篇》市沼切,音紹。《博雅》浴牀謂之柖。

48 五:
柗:同松。《前漢·地理志》武威郡有蒼柗縣。

49 五:
柘:《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之夜切,音蔗。《說文》桑屬。《蠶書》柘葉飼蠶爲絲,中琴瑟絃,淸響勝凡絲。又《周禮·考工記》弓人取幹之道,柘爲上。又《禮·投壷》矢以柘若棘,毋去其皮。又《本草》其本染黃赤色,謂之柘黃,天子服。又《崔豹·古今註》桑實曰葚,柘實曰佳。又奴柘。《本草·陳藏器曰》似柘,節有刺,冬不彫。又《南方草木狀》諸柘,一曰甘蔗。《宋玉·招䰟》胹龞炮羔,有柘漿些。又縣名。《前漢·地理志》屬淮陽郡。又山名。《山海經》松山之北有柘山。又姓。《統譜》春秋柘稽,漢柘溫舒。又《唐韻古音》之怒切。《·大雅》攘之剔之,其檿其柘。帝遷明德,串夷載路。

50 五:
柙:〔古文〕㘡《唐韻》胡甲切《集韻》《韻會》《正韻》轄甲切,𠀤音洽。《廣韻》檻也,以藏虎兕。《𥡆天子傳》七萃之士高奔戎捕虎,生獻之,天子命爲柙養之東虞。又《管子·中匡》生縛管仲,而柙以予齊。又《莊子·刻意篇》有干將之劒者,柙而藏之。或作𣘭。又木名。《左思·吳都賦》木則楓、柙、豫、章。《李善註》楓、柙皆香木名。又《說文》烏匣切。義同。

51 五:
柚:《唐韻》《集韻》《韻會》余救切《正韻》爰救切,𠀤音右。《說文》與𣠡同,條也。《·禹貢》厥包橘柚。《傳》小曰橘,大曰柚。《爾雅·釋木》柚條。《註》似橙而酢。《呂覽·本味篇》果之美者,有雲夢之柚。《埤雅》卽《·秦風》有條者是也。又《玉篇》羊宙切,音茂。義同。又《唐韻》《正韻》直六切《集韻》佇六切《韻會》仲六切,𠀤音逐。杼柚,織具也。杼受經,柚受緯。通作軸。又《集韻》夷周切,音由。橙屬。又柚梧,竹名。
考證:〔《·禹貢》厥包橘柚。《傳》大曰橘,小曰柚。〕謹照原文改小曰橘,大曰柚。

52 五:
柛:《唐韻》失人切《集韻》《韻會》《正韻》升人切,𠀤音申。《爾雅·釋木》木自斃曰柛。《廣韻》柛謂弊踣也。《容齋隨筆》木絕于申,故申字之訓爲自斃。

53 五:
柜:《唐韻》《正韻》居許切《集韻》俱禹切《韻會》句許切,𠀤音舉。《說文》木也。《徐曰》柜柳也,大葉木。《爾雅·釋木》柜柳。《註》似柳,皮可煑作飮。又《山海經》方山有靑樹,名曰柜格之松。又《周禮·天官·掌舍註》柜受,溜水器。又邑名。《前漢·地理志》屬琅邪郡。又《集韻》臼許切,音巨。又果羽切,音矩。義𠀤同。或作櫸。

54 五:
㭒:《說文》詳里切。臿也。一曰徙土輂,齊人語也。《徐曰》今俗作耜。又《集韻》作𣐵。《博雅》盈之切。𣶉斗謂之㭒。《類篇》所以抒水也。

55 五:
柝:《唐韻》《正韻》他各切《集韻》《韻會》闥各切,𠀤音託。《說文》作𣔳、𣟄,判也。夜行所擊者。《易·下繫》重門擊柝,以待暴客。《左傳·哀七年》魯擊柝,聞于邾。《徐鉉曰》謂判兩木夾于門爲機,相擊以警夜也。今荒城多叩鼓以持更,蓋其遺制。

56 五:
㭓:《正韻》毗面切,音卞。《玉篇》柱上欂櫨也。亦作閞。○按《字彙》同抃,《正字通》抃訛字,皆非。

57 五:
㭔:《唐韻》落胡切《集韻》龍都切,𠀤音盧。《說文》木名,出橐山。《唐韻》黃㭔木,可染也。又《集韻》《類篇》𠀤通都切,音㻌。又《集韻》荒胡切,音呼。又籠五切,音魯。義𠀤同。

58 五:
柞:《唐韻》在各切《集韻》《韻會》《正韻》疾各切,𠀤音昨。《說文》木也。《·小雅》維柞之枝,其葉蓬蓬。《詩輯》柞,堅韌之木。新葉將生,故葉乃落,附著甚固。又《前漢·武帝紀》行幸𥂕厔五柞宮。《張宴曰》有五柞樹,因以名宮也。又《唐韻》則落切,音作。義同。又《集韻》《韻會》側格切,音窄。除草曰芟,除木曰柞。《·周頌》載芟載柞。又《周禮·夏官》柞氏掌攻草木。又窄陿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轂小而長則柞。又大而外也。《考工記》鐘侈則柞。又《類篇》助伯切,音斮。捕獸檻中機曰柞鄂。《中庸·孔疏》擭謂柞㮙也。又《集韻》仕下切。同槎。衺斫也。又《集韻》實窄切。齧也。

59 五:
柟:《廣韻》同枏。又而琰切,音冉。義同。

60 五:
柠:《唐韻》《集韻》𠀤同楮。

61 五:
柡:《唐韻》《集韻》𠀤於憬切,音永。柡木可用爲笏。○按韻書無菊音,《字彙》誤訓櫟實,《正字通》遂以爲樣字之訛,非。

62 五:
柢:《唐韻》《韻會》都禮切《正韻》典禮切,𠀤音邸。《說文》根也。《徐鍇曰》華葉之根曰蒂,木之根曰柢。《老子·道德經》深根固柢。《何劭·遊仙詩》根柢無雕落。又與邸通。《爾雅·釋器》邸謂之柢。《郭註》根柢皆物之邸,邸卽底。又《唐韻》都計切《集韻》《韻會》《正韻》丁計切,𠀤音帝。又《唐韻》《廣韻》都奚切《集韻》《正韻》都黎切,𠀤音低。義𠀤同。

63 五:
柣:《唐韻》直一切《集韻》《韻會》《正韻》直質切,𠀤音秩。門限也。《爾雅·釋宮》柣謂之閾。又《博雅》柣,砌也。又鐵也。又《廣韻》《集韻》𠀤千結切,音竊。義同。又《集韻》《韻會》徒結切《正韻》杜結切,音迭。桔柣,門名。《左傳·莊二十八年》楚子元伐鄭,入于桔柣之門。又柣𥮐,山名。《山海經》支離山之東有柣𥮐山。又《集韻》大一切。義同。

64 五:
柤:《唐韻》側加切《集韻》《韻會》《正韻》莊加切,𠀤詐平聲。《說文》木閑也。《徐曰》柤之言阻也。《博雅》距也。又《廣韻》同𣙁。似梨而酸。《爾雅·釋木》柤梨曰鑽之。《山海經》洞庭之山,其木多柤。又地名。《春秋·襄十年》會吳于柤。又《集韻》鉏加切,音槎。《博雅》隁也。又《集韻》臻於切,音菹。以木爲闌。又壯所切。同俎。
考證:〔《爾雅·釋木》柤梨曰攢之。〕謹照原文攢改鑽。

65 五:
查:《唐韻》《正韻》鋤加切《集韻》莊加切,𠀤同槎。《廣韻》水中浮木。《博物志》仙查犯牛斗。《拾遺記》堯時巨查浮西海上,十二年一周天,名貫月查。又《正字通》考察也。又與柤同,註見柤。又查下,地名。又姓。《統譜》望出齊郡。又《廣韻》士佳切,音柴。查郞。

66 五:
柦:《類篇》徒旱切,音但。木器,如㯳,無足。

67 五:
柧:《唐韻》古胡切《集韻》《韻會》《正韻》攻乎切,𠀤音孤。《說文》柧,棱也。《徐鍇曰》字書三棱爲柧,與觚同。《史記·酷吏傳敘》漢興,破觚爲圜。又《班固·西都賦》上觚棱而棲金爵。《韻會》柧棱,堂上最高轉角處。又《類篇》鐮柧也。一曰鄕飮酒爵也。又《集韻》姑華切,音瓜。義同。

68 五:
𣐍:《篇海》其月切。同橛。木入土也。

69 五:
𣐎:《集韻》《類篇》𠀤五寡切,音瓦。《博雅》鼓𣞙謂之𣐎。

70 五:
柨:《集韻》《類篇》𠀤滂模切,音鋪。蔽柨,木名。汁可食。又《集韻》《類篇》博故切,音布。義同。

71 五:
𣐏:《集韻》女減切,喃上聲。木名。

72 五:
柩:《唐韻》《集韻》《韻會》𠀤巨救切,音舊。同匶。《釋名》在牀曰尸,在棺曰柩。柩,究也,送終隨身之制皆究備也。《白虎通》柩,久也,久不復變也。《小爾雅》空棺謂之櫬,有尸謂之柩。又《禮·曾子問》柩不早出,不暮宿。又《周禮·春官·小祝·置銘疏》漢時謂銘爲柩。又《集韻》巨九切。義同。

73 五:
柪:《集韻》《類篇》於交切,音坳。曲木也。又去聲。《集韻》於敎切。義同。

74 五:
㭕:《廣韻》去魚切《集韻》丘於切,𠀤音祛。《說文》极也。《廣韻》板置驢上負物者。詳极註。

75 五:
𣐐:《集韻》民𤰞切,音彌。與檷同。𣐐枸,山名。《山海經》勾檷之山,其上多玉。《郭註》檷,斤於切,音椐。

76 五:
柫:《唐韻》分勿切《集韻》分物切《韻會》《正韻》敷勿切,𠀤音拂。《說文》擊禾連枷也。《方言》自關而西謂之柫。又《集韻》薄宓切,音弼。義同。

77 五:
柬:《唐韻》古限切《集韻》《韻會》賈限切,𠀤音𥳑。《說文》分別𥳑之也。从束从八。八,分別也。又與𥳑同。擇也。《荀子·脩身篇》安燕而血理不惰柬理也。又《晉灼·史記·遴柬註》柬,古𥳑字。少也。又《類篇》亦與揀通。又《韻會》一曰縣名。在新寧。○按《說文》收束部,今誤入。

78 五:
柭:《集韻》北末切,音撥。棓也,擊禾連枷。又《集韻》布拔切,音八。又《五音集韻》敷勿切,音拂。義𠀤同。又《集韻》蒲撥切,音跋。《玉篇》矢束也。又《韻會》蒲蓋切《篇海》蒲昧切,𠀤音佩。木生柯葉也。又《集韻》必列切,音鼈。梧也。

79 五:
柮:《集韻》女滑切,音豽。《說文》斷也。又《集韻》女律切,音吶。義同。又《韻會》《正韻》當沒切,音咄。榾柮,木頭。又《廣韻》藏活切《集韻》攢活切,𠀤音椊。柱端木。又《類篇》五忽切,音兀。樹無枝也。
考證:〔《廣韻》藏活切,《集韻》攢活切,𠀤音梓。〕謹按攢活切不得音梓,梓乃椊之譌。據類篇椊攢活切,正與柮同音。梓改椊。

80 五:
柯:《唐韻》古俄切《集韻》《韻會》《正韻》居何切,𠀤音歌。《說文》斧柄也。《·豳風》伐柯伐柯,其則不遠。《周禮·冬官考工記》柯長三尺。又《倉頡篇》柯屬,槍梢也。又《爾雅·釋詁》柯,法也。又枝也。《謝靈運·鄴中集詩》傾柯引弱枝。又草莖也。《張衡·西京賦》濯靈芝以朱柯。又《方言》盂謂之柯。又木名。《廣志》柯木出廣南山谷閒,波斯家用爲船舫。又齊地名。《春秋·莊十三年》公會齊侯盟于柯。又姓。《韻會》吳公子柯隆之後。又叶于希切,音衣。《黃庭經》丹靑紫條翠靈柯,七蕤玉籥閑兩扉。蕤原字上从八作,不从艸。
考證:〔《春秋·莊十三年》公會齊侯于柯。〕謹照原文于柯上增盟字。

81 五:
柰:《唐韻》《集韻》乃帶切《韻會》乃代切《正韻》尼帶切,𠀤音𡞏。《說文》果名。《廣韻》柰有靑、白、赤三種。《潘岳·閒居賦》二柰曜丹白之色。又徐鉉曰:假借爲柰何字。《·召誥》曷其柰何弗敬。又《廣韻》那也。柰、那通。《王維·酬郭給事詩》强欲從君無那老。那作柰。《韓愈·感春詩》已矣知何柰。柰作那。○按俗作㮈,以別于柰何之柰。又俗作奈,以別于柰果之柰。皆非。

82 五:
柱:《唐韻》《韻會》《正韻》直主切《集韻》重主切,𠀤除上聲。《說文》楹也。《廣雅》楹謂之柱。《前漢·成帝紀》腐木不可以爲柱。又底柱,山名。《·禹貢》東至于底柱。又上柱國、柱下史。皆官名。《戰國策》爵爲執珪,官爲柱國。《漢官儀》侍御史爲柱下史。又《前漢·禮樂志》柱工員二人。《註》柱工,主箏瑟之柱。又應劭曰:柱下史法冠,一曰柱後,以鐵爲柱也。《蔡邕·獨斷》柱後惠文冠。又《唐韻》知庾切《集韻》《正韻》冢庾切,𠀤音主。柱夫,草名。《爾雅·釋草》柱夫,搖車。又《集韻》《類篇》《韻會》𠀤株遇切,音駐。與拄通。掌也,刺也。《前漢·朱雲傳》連柱五鹿君。又枝柱曰柱。《韓愈·王適墓銘》鼎也不可以柱車,馬也不可以守閭。

83 五:
柲:《唐韻》《韻會》𠀤兵媚切,音祕。柲攢也。《廣韻》戟柄。《周禮·冬官考工記》戈柲六尺有六寸。《左傳·昭七年》君王命剝圭以爲鏚柲。又檠也。《儀禮·旣夕記》有柲。註弓檠也。《·秦風》竹閉緄縢。作閉。又《廣雅》丘上有木曰柲丘。又《唐韻》𤰞吉切,音必。又《集韻》薄必切《正韻》薄密切,𠀤音弼。義𠀤同。或作鉍。又毗必切,音邲。偶也。又《廣韻》鄙密切,音筆。柄也。又《廣韻》蒲結切,音蹩。支柄。
考證:〔《周禮·冬官考工記》弓檠曰柲。〕謹按考工記無弓檠曰柲之文,今改儀禮旣夕記有柲。註弓檠也。

84 五:
柳:〔古文〕丣𣓠《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力九切,留上聲。《說文》小楊也。本作桺。从木丣聲。《埤雅》柔脆易生,與楊同類。縱橫顚倒植之皆生。又柳谷,日入處。《·堯典》宅西曰昧谷。徐廣云:柳谷。《宋祁筆記》古文卯本柳字,後借爲辰卯之卯。北本別字,後借爲西北之北。虞翻笑鄭元不識古文,以卯爲昧,訓北曰:北,猶別也。又星名。《爾雅·釋天》咮謂之柳。又車也。服虔曰:東郡謂廣轍車爲柳。李奇曰:大牛車爲柳。鄧展曰:喪車爲柳。又《爾雅·釋樂》宮謂之重,商謂之敏,角謂之經,徵謂之迭,羽謂之柳。又侯國名。《前漢·地理志》屬渤海郡。又姓。《姓譜》魯子展之後,食邑于柳,遂以爲氏。○按楊柳一物二種,《毛詩》分而言之者,《齊風》折柳樊圃,《陳風》東門之楊是也。合而言之者,《小雅》楊柳依依是也。《本草》云:楊枝硬而揚起,故謂之楊。柳枝弱而垂流,故謂之柳。《正字通》據古詩南楊北有柳分爲二,非。

85 五:
𣐑:《唐韻》疾移切《集韻》才資切,𠀤音疵。《廣韻》無𣐑木,一名楡。《爾雅·釋木》棆無疵。《郭註》楩屬,似豫章。《郉疏》棆木無疵病,因名。《類篇》與𣓄、𣒽𠀤同。又《集韻》蔣氏切,音紫。木名。

86 五:
柴:《唐韻》士佳切《集韻》《韻會》鉏佳切《正韻》牀皆切。音近豺。《說文》小木散材。《禮·月令》收秩薪柴。《註》大者可析謂之薪,小者合束謂之𡘌。又燔柴曰柴。《·舜典》至于岱宗柴。《傳》祭天告至也,祭時積柴其上而燔之也。又《說文》徐鍇曰:師行野次,豎散材爲區落,名曰柴籬。後人語譌轉入去聲。又別作寨,非是。又塞也。《莊子·天地篇》趣舍聲色,以柴其內。又護也。《淮南子·道應訓》柴箕子之門。又邑名。《前漢·地理志》高柴屬泰山郡,柴桑屬豫章郡。又姓。《姓譜》望出平陽,齊文公子高之後。又《集韻》鋤加切,音查。小木也。又《類篇》杈宜切,音差。柴池,參差也。《張揖·上林賦》作柴虒。《註》不齊也。又《說文》作㧘。《集韻》子智切《正韻》資四切,音恣。積也,謂積禽也。《·小雅》助我舉柴。又《集韻》一曰搣,頰勞也。又仕懈切,音砦。柴藩落也。又士邁切,音寨。義同。又叶七何切,音蹉。《劉向·九歎》折芳枝與瓊華兮,樹枳棘與薪柴。掘荃蕙與射干兮,耘藜藿與蘘荷。

87 五:
柵:《唐韻》楚革切《集韻》《韻會》測革切《正韻》恥革切,𠀤音策。《說文》作柵,編樹木也。《廣韻》豎木以立柵也。《魏書·廣陽王傳》連營立柵。《莊子·天地篇》內支盈于柴柵。又地名。《唐書·高崇文傳》戰于鹿頭柵。又韓愈與孟郊有《沙柵聯句》詩。又《博雅》柵,棧也。又《廣韻》測戟切,音踖。邨柵。又《廣韻》《集韻》所晏切,音訕。籬柵。又《集韻》數眷切,音𨏉。編竹木爲落也。又叶昌谷切,音尺。《歐陽脩·馴鹿詩》朝渴飮淸池,暮飽眠深柵。慙愧主人恩,殺身難報德。

88 五:
柶:《唐韻》《集韻》《韻會》息利切《正韻》息漬切,𠀤音四。《說文》匕也。《禮·聘禮》宰夫實觶以醴,加柶于觶。《周禮·漿人註》飮醴用柶者,糟也。不用柶者,漿也。又角柶,喪禮所用。《禮·喪大記註》以角爲之,長六寸,兩頭屈曲。
考證:〔《禮·聘禮》宰夫實觶于醴。〕謹照原文于改以。

89 五:
柷:《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昌六切,音俶。《說文》樂,木空也,所以止音爲節。《書·益稷謨》合止柷敔。《註》柷狀如桼桶,方二尺四寸,深一尺八寸。中有椎柄,連厎挏之,令左右擊。郭璞云:樂之初,擊柷以作之。樂之末,戛敔以止之。又《廣韻》之六切,音祝。義同。又《類篇》木名。《爾雅·釋木》柷,州木。髦,柔英。

90 五:
𣐒:《集韻》《類篇》𣔲字省文。

91 五:
柸:《集韻》拋裴切,音坯。《淮南子·道應訓》止駕柸治。《註》楚人謂恨不得曰柸治。

92 五:
𣐓:《集韻》《類篇》𠀤延知切,音夷。船名。

URN: ctp:kangxi-zidian/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