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金鼓》

Library Resources
1 金鼓:
《釋名》曰:校,號也。將帥號令之所在也。節為號令、賞罰之節也。鐸,度也。號令之限度也。金鼓,金,禁也。為進退之禁也。

2 金鼓:
《詩》曰:方叔率止,鉦人伐鼓,陳師鞫旅。
又曰:顯允方叔,伐鼓淵淵,振旅闐闐。
又曰:擊鼓其鏜,踴躍用兵。

3 金鼓:
《周禮》曰:鼓人掌教六鼓:以雷鼓鼓神祀,雷鼓,八面鼓也。以靈鼓鼓社祭,靈鼓,六面鼓也。社祭,祭地祇也。以路鼓鼓鬼享,路鼓,四面鼓也。享宗廟也。以賁鼓鼓軍事,大鼓謂之賁鼓,長八尺。以鼛鼓鼓役事,鼛,大鼓也。長丈二尺也。以晉鼓鼓金奏。晉鼓,長六尺六寸。謂樂正擊編鐘也。

4 金鼓:
《左傳》曰:凡師有金鼓曰伐,無曰侵。
又曰:吳子使其弟蹶由犒師,犒,勞也。楚人執之,將以釁鼓。王使問曰:「汝卜來吉乎?」對曰:「吉。寡君聞君將治兵於敝邑,卜之以守龜,曰余亟使人犒師,請行以觀,王怒之疾,徐而為之備,尚克知之。龜兆告吉,曰『克可知也』。君若歡好逆使臣,滋敝邑休怠而忘,其死亡無日矣。今君奮焉震電,憑怒虐執使臣,將以釁鼓,則吳知所備矣。」乃釋之。
又曰:密須之鼓與其大輅,文王所以大蒐也。
又曰:簡子曰:「吾伏弢嘔血,鼓音不衰,今日我上也。功為上也。
又曰:吳伐齊,將戰,公孫夏命其徒歌虞殯,陳子行命其徒具含玉。陳書曰:「此行也,吾聞鼓而已,不聞金矣。」鼓以進軍,金以退軍。不聞金,言將死以也。

5 金鼓:
《國語》曰:越甲至齊,雍門子狄請死之。齊王曰:「鼓鐸之聲未聞,矢石未交,長兵未接,子何務死焉?」

6 金鼓:
《後漢書》曰:光武徇河內,韓歆議欲城守,岑彭止不聽。既而光武至懷,歆迫急迎降,光武知其謀,大怒,收歆置鼓下,將斬之。中將軍最尊,自執旗鼓。若置營,則立旗以為軍門,并設鼓。戮人必於其下。召見彭,彭因進說,俱獲免。

7 金鼓:
《東觀漢記》曰:段颎起於徒中,為并州刺史,有功征還京師。颎乘輕車,介士鼓吹,曲蓋朱旗,騎馬拂天蔽日,錚鐸金鼓,雷振動地,連騎繼跡,彌數十里。

8 金鼓:
《齊地記》曰:城東有上祠山,上有石鼓。舊說云:「將有寇難則鼓自鳴,所以豫警備也。」

9 金鼓:
《吳興記》曰:長城縣有夏架山,石鼓盤石為足。長老云:「鳴聲如金鼓,鳴則三吳有兵。」

10 金鼓:
《東方朔傳》曰:朔初上書曰:「臣朔少失父母,長養兄嫂。年十三而學,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學擊劍;十六學詩書,誦二十萬言;十九學孫吳兵法戰陣之事、鉦鼓之教。」

11 金鼓:
《周髀》曰:十人之長執銅,百人之師執鐸,千人之師執鼙,萬人之將執大鼓。

12 金鼓:
《吳氏春秋》曰:金鼓所以一耳也,法令所以一心也。
又曰:周宅酆鄗近戎人,與諸侯約為高堡,置鼓其上,遠近相聞,戎寇至傳鼓相告,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褒姒大悅,笑之。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數擊鼓,諸侯兵數至而無寇。后戎寇真至,幽王擊鼓,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驪山之下,為天下笑。

13 金鼓:
韓侯曰:吳使沮衛獻蟲蠹於荊師,荊師將殺之以釁鼓。衛曰:「死者無知,則釁無益;若有知,戰之時臣使鼓不鳴。」因不殺之。

14 金鼓:
孫子曰:是故軍攻曰:「言不相聞,故為鼓鐸;視不相見,故為旌旗。」故夜戰多鐘鼓,晝戰多旌旗。夫金鼓旌旗所以一人之耳目也。人既專一則勇者不得獨進,怯者不得獨退,此用眾之法也。

15 金鼓:
《抱樸子》曰:軍始發,大風甚,雨起於后,旌旗前指,金鼓清鳴,大勝。

16 金鼓:
《黃帝出軍決》曰:牙旗者,將軍之精;金鼓者,將軍之氣,一軍之形候也。

17 金鼓:
《唐子》曰:將勿離鼓旗。鼓旗,將之耳目也。

18 金鼓:
徐幹《齊都賦》曰:王乃乘華玉之路,駕玄駁之駿。翠握浮游,金光皓盰;公旦切。戎車云布,武騎星散;鉦鼓雷動,旌旗虹亂。

19 金鼓:
陸云《南征賦》曰:戎士肅而啟行,三軍分而雜沓。長角哀吟以命旅,金鼓訇隱而砰磕。

20 金鼓:
孫惠《祭金鼓文》曰:赫矣皇威,用伐不庭。金鼓磨旗,以昭其聲。

URN: ctp:n379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