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五十二

《卷五十二》[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欽定四庫全書
2
記纂淵海卷五十二   宋 潘自牧 撰識見部。
3
省悟。
4
子方,其夢也,不知其夢也,夢之中,又占其夢焉,覺而後知其夢也,且有大覺而後知,此其大夢也。 軒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儻來寄也。 「人生天地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 不可以無涯之智,役有涯之身《莊子》。史屈原曰:衆人皆醉,而我獨醒。 人生如輕塵,栖弱草耳,何至自苦乃爾!通鑑早知富貴有命,恨不十年讀書,梁忠烈世子曰:「吾不及魚鳥逺矣,魚鳥飛浮,任其志性,吾之進退,常在掌握,若使吾終得與魚鳥同遊,則去人間如脫屣耳」。南史。
5
傳記富貴之畏人,不如貧賤之肆志。 益我財者損我神,生我名者殺我身皇甫士安、髙士傳》
6
集愍流俗之未悟,獨超然而先覺成公子安嘯賦富貴,茍難圖税,駕從所欲陸士衡詩,迷途知反丘希範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諌,知來者之可追,實迷塗其未逺,覺今是而昨非陶淵明,窮涯而反,盈量知歸選王文憲集序。知名位之傷徳,故忽而不營,知厚味之害性,故棄而弗顧嵇叔夜《養生論。酒適衷腸,神遊異方,烟生喉舌,惝然如狂,爰瞰甃以窺汲,俄據河而俯瀆,猶胃腸之不浹,恣晏飲而未足,由是奔九江,走五湖,尋至大溟,茫然漣清,豈爾浩瀚而吾量不盈,斟酌未幾,倐見涯涘,方將尋蟻,垤期,耿恭問姜母以何在,訪舒姑而欲從,辨夸父於渭上,弔相如於臨卭,萬計已盡,六腑如燼,忩日斜照,飛蚊遶鬢,既驚既覺,可嘆可笑,飲不盡器,枯腸已療,搘頸沈吟,其意逾深,以吾此日之一夢,見自古不足者之心,何諷,夢渇賦布衣可終身,寵祿豈足頼阮嗣宗詠懐人,生非金石,豈能長夀考選,古詩?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已,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係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以為陳迹王羲之《蘭亭記》鍾鼎玉帛,非度世之資,名位寵章,為累真之府,未能獨立物表,超世長存與日月齊光,天地比夀,陳子昂集大塊是勞生之機,小智非周身之防。 見螳螂之抱影,怯危機之未安。 幽貞為虛白之寳,靜黙為大𤣥之門,知軒冕是儻,來悟榮華非力致駱賓王。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殺人」。 俯仰人間易凋朽李太白人之生世,如夢一覺,其間利害,竟亦何校?當其夢時,有樂有悲,及其既覺,豈足追惟。 莫憂世事兼身事,須着人間比夢間」。 浮生雖多途,趨死每一軌,雖得一餉樂,有如聚飛蚊韓詩,一夢悟一生。 心是主,人身是客。 形質及夀命危脆若浮煙「煙」一作「雲」人生大塊間,如「鴻毛在風,乃知名與器得失俱為害,亦知恩愛,縁乃是憂惱資。 有似多憂者,非因外火燒。 恐汚清冷波,塵纓先抖擻。未得無生心,白頭亦為夭。 始知骨肉愛,乃是憂悲聚」。 恩愛元是妄,緣合暫為親。 誓以智慧,水永洗煩惱塵不將恩愛子,更種憂悲根。 況是血肉身安,能長強健! 外累由心起,心寜累自息,須悟事皆空,無令念將屬,艷色即空花,浮生乃焦穀障要智燈燒,魔須慧刀戮,利熏性易染,內戰心難衂」。 㫁癡求慧劒,濟苦得慈航。山林初息影,朝夕久勞生。 憂苦皆心火,榮枯是眼塵。 人間所重者相印,將軍鉞焦心,一身苦炙,手旁人熱,未必方寸間得,如吾快活」。 賓客歡娛僮僕飽,始知官職為他人。 簮纓假合虛名在,筯力消磨實是空。 但能抖擻人間事,便是優游地上仙」。 多見朱門富貴人,林園未畢即無身。 流水光隂急浮雲富貴遲 嘉肴與㫖酒,信是腐腸膏艷聲。與麗色,真為伐性刀。 夢中說夢兩重虛。 但恐人間為長物,不如林下作遺民」。 金玉滿堂非已物,子孫委蜕是他人,只有一身宜愛䕶,少教氷炭逼心神」。 繩外老雞,因㫁尾,盤中鮮鱠為吞鈎。 誤為世網牽白侍郎絃管聲非實,花鈿色是空。 假使如今不是夢,能長於夢幾多時? 未問病根深與淺,此身應與病齊生白樂天如知天地間,萬物皆不牽孟東野視身如傳舎閱,世甚東流。 「色身豈吾實」,語到不言時。世間人盡睡。 唯有達生,理應無治老方方知醉,兀兀、應勝走營營。 盡日,笙歌人散後滿江風雨獨醒時,元㣲之㸔取蓮花浄,應知不染心,孟浩然。莫問卜:人生吉凶皆自速。伏羲、文王若無死,今人不為古人哭劉义文,久被浮名,繫能無愧!海鷗漸老,知身累劉長卿曉然於厚夜,聰然於大醉,皇甫湜纓冕猶緇塵。 有名皆畏途,無事乃真筌。 《子不見世,風燈槿花》李義山文:盡知行處險,誰肯載時輕錢起詩幾世身在夢,百年雲無根鮑溶文萬里髙低門外路,百年榮辱夢中身。 昔日未知名,外樂暮年初。信夢中忙許用晦人生能幾何?畢竟歸無形王維集向來躐等語長作陷身機,杜牧之只知事逐眼前去,不覺老從頭上來羅隠集。浮生七十,今三十,已是人間半世人滅,得心中火自涼。 百年身後一丘,土貧富髙,低爭幾多。 舉世盡從愁裏老,誰人肯向死前閑。 甘醴皆是腐腸物,獨有淡泊之水能益人。 百嵗風前短熖燈杜荀鶴人生,非日月光輝豈常在唐文
7
本朝運數本來無得喪,人間萬事不須謀」。 千載紛爭,共一毛可憐,身世兩徒勞,無人與語,劉𤣥徳問舎求田意最髙。 何須更待黃糧熟,始覺人間是夢間《臨川集》天下之物無窮,而以適意為悦,方其得意,萬物無以易之,及其既厭,未有不洒然自笑也。 回頭自笑風波地閑,眼聊觀夢幻身。 捷徑爭之,却累人。 欲除苦海浪,先乾愛河水。 非人磨墨、墨磨人煩惱初無根恩愛為種子」。 尚有身為患,已無心可安。 人生一世,如屈伸時,我觀此一身,已作露電,觀東坡孰知一世,如一夢在夢,而覺寜待旦?」 更欲置身須世外世間元自不關人後山,名譽飛蠅,過耳聲《欒城集》,富貴於我如浮雲,小者譴呵,大者戮。一身畏首,復畏尾門,多賓客,飽僮僕。 入風之波,渺然無涯,而以百年有涯之生種種計較山谷
8
貪迷
9
經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 其欲逐逐
10
子孔子見羅雀者皆黃口小雀,曰雀小貪食而易得,為上者譬如縁木焉,務髙而畏下愈甚《家語》。莊周覩一異鵲自南方來,集於栗林,周曰:「此何鳥哉?執彈而留之,覩一蟬方得美䕃而亡其身,螳螂執翳而摶之,見得而亡其形,異鵲從而利之,見利而忘其真,《莊子》魚鼈黿鼉,猶以淵為淺而窟其中。鷹鳶猶以山為卑而巢其上,及其得也,必以餌。 見其可欲也,則不慮其可惡者也。見其可利也,則不慮其可害者也。是以動則必陷,為則必辱。逐獸者目不見泰山,嗜欲,在外則明有所蔽。 狗彘不擇甂甌而食,偷肥其體而顧近其死《淮南子》。齊人有欲金清旦衣冠之市,適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問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對曰:「取金之時,不見人徒見金《列子》
11
史翠鵠、犀象處,其勢非不逺死也,而所以死者,惑於餌蘇秦智伯之智,非不足以避辱逺死也,而所以死者,惑於貪利不止也。 商君功成而以車裂白,起功成而賜劒死,吳起功成而卒肢解,大夫種功已彰信,勾踐終負而殺之。此四者,功成不去,禍至於此,《蔡澤傳》:懐祿眈寵,逐麋之狗,當顧莬耶!西漢園中有木,其端有蟬蟬,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曲跗欲取其蟬而螳螂,又不知黃雀居其後,延頸欲啄之。然黄雀又不知有操,彈丸在其下,皆務前不顧後患。劉向《說苑》。和嶠有錢癖,《晉書》。田豫曰:「年過七十而猶在位,譬猶鐘鳴漏盡而夜行不休,《魏志》:天道惡盈,不知自損,故至顛仆。 董卓築塢於郿,髙七丈,號曰萬嵗塢,積穀為三十年儲,自云:「事成雄據天下,不成,守此足以畢老」,漢鑑:亦猶竊鍾掩耳。以衆人為不聞鋭意盜金,謂市中為「莫覩。 張華少子韙勸華遜位,華不從,曰:「天道幽逺,不如靜以待之」。 元康之後,綱紀大壊,魯褒傷時貪鄙,乃隠姓名,著《錢神論》以刺之,其畧曰:「親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則貧弱,得之則富昌,無翼而飛,無足而走,解嚴毅之顔,開難發之口,錢多者處先,錢少者居後,錢之所祐,吉無不利,何必讀書,然後富貴?無徳而尊,無勢而熱,排金門而入紫闥,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貴可使賤,生可使殺。諺曰:錢無耳,可使鬼。凡今之人,唯錢而已」。《晉書》:蕭宏性愛錢百萬,一聚黃榜標之,千萬一庫,垂一紫標,如此三十餘間,《南史》:見黄雀而忘深穽,智者所不為沈約貪冒營財。 王伾以納賄為事,作大匱,貯金帛,夫婦寢其上。 如飲醇酒,嗜其味而忘其醉矣。《通鑑李憕,并州人,頗殖産,田疇彌望,時謂地癖。《唐書》:
12
傳記》:武后時,夏官侍郎侯知一以年老,敕令致仕。知一乃詣朝堂,跳躍馳走,以示輕捷《朝野僉載》。范氏亡,有得其鍾者,欲負而走,則又不可以椎毀之。鍾恍然有聲,恐人聞之而奪已,遽掩其耳《呂氏春秋》
13
集普天之下,先競而後遜,舉世之士,有進而無退晉庾峻,君㸔燈燭張,轉使飛蛾宻杜詩世上名利人相逢不知老,但將膏血求,豈覺性命輕孟東野求食嘔洩間,不知臭穢非。 嵗老豈能充上駟?力㣲當自慎,前程不知,何故翻?驤首牽過關門妄一鳴韓詩猛獸搏也,拘於檻穽,鷙鳥攫也,縶於樊籠。元龜,靈也。被髮河津,白龍神也,挂鱗且網,何不深潛而穴處,何故貪餌而吞鈎駱賓王猩猩見酒及屐,知里人設張,則知張者祖先姓字,乃呼名罵云:「奴欲張我,捨爾而去!」復自再三相,謂曰:試共嘗酒及食其味,逮乎醉,因取屐而着之,及為人之所擒,皆輒獲無遺者《唐文粹》。始,晉之侈家,若欒氏、郤氏、羊舌氏以十數,不能自保,以貪晉國之利,五卿裂而食之矣。范氏中行氏,貪人之土田,侵人之勢力,三卿又裂而食之矣。栁文蝜蝂者,善負小蟲也,行遇物,輒持取,卬其首,負之背重,雖困劇不止也。其背甚澁物,積因不散卒躓,仆不能起,人或憐之,為去其負,茍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髙極,其力不已,至墜地死。今世之嗜取者,遇貨不避以厚其室,不知為已累也,唯恐其不積及其怠而躓也,黜棄之,遷徙之,亦已病矣,茍能起,又不艾,日思髙其位,大其祿,而貪取滋甚,以近於危墜,觀前之死亡不知戒,雖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知,則小蟲也,亦足哀夫! 零陵、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乗小船絶湘水中,濟船破,皆游一本作「皆浮」,其一氓盡力而不能尋,常其侶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後為?」曰:「吾腰千錢,重是以後曰:何不去之?不應揺其首,有頃益怠,已濟者立岸上呼,且號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貨為?」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貨之溺大氓者乎?於是作《哀溺文》栁子厚,貪目不瞬劉賓客䲭張狼,貪老不衰《元稹集》,燭蛾熖中舞繭,蠶叢上織,水多生沈,五藴白頭名利之塲元㣲,貪卻馨香,亡卻身羅隠集,利徑前誘,多逢覆轍,力疲形削,然猶役之無藝,極劉賓客觜爪,雖欲弊心力,不知疲朝露,貪名利夕,陽憂子孫。 一興嗜慾,然遂為矰繳牽愛,利不愛身,如何奉一身,直欲保千年。 擬將富貴隨身去。 或名誘其心,或利牽其身。 商人重利輕別離。 人心苦迷執,慕貴憂貧賤,愁色常在眉,歡容不上面,何異睡着人,不知夢是夢。何異食蓼蟲,不知苦是苦。多見忙時已衰病少聞健,日肯休閑。 早夭羨中年,中年羨暮齒,暮齒又貪生,服食求不已,並白侍郎,位髙則惜其位,身貴則愛其身白樂天兔跡貪,前逐梟心不早防張承吉詩遍㸔原,上纍纍塜,曽是城中,汲汲人盡,謂黃金堪潤屋,誰思荒骨旋成塵杜荀鶴趨榮貪位者,若涉懸崖,險不能止,俾至身危踣蹶,然後歎,不知稅駕之所焉何及矣唐沈顔登華首。
14
本朝苦何求而不得,乃終日而營營,諒雖死而不悔,亦可戒夫貪得歐公集。如抱石沈河,以其重愈沈,終不放下石也老泉,蝸涎不滿殻,聊足以自濡,升髙不知回,竟作粘壁枯」。 蠧魚着文字槁死,猶遭卷。 懐安天下之公患,去就君子之所難,世靡不知,人更相笑而道不勝,欲私於為身,君臣之恩,係縻之於前,妻子之計,推輓之於後,至於山林之士,猶有降志於垂老,而況廟堂之舊,欲使辭祿於當年,有其言而無其心,有其心而無其決,愚智共蔽古今一塗東坡多思,只恐晩得,手未老已,聞先白頭邵堯夫人之所不能安其止者,動於欲也,欲牽於前而求其止者,不可得也。程易傳蝨,聞湯沸,尚血食。 飛蛾赴燭,甘死禍山谷,不知鐘鳴漏盡《續世說》
15
先知:
16
經至誠之道,可以前知禍。福將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中庸》
17
子,㝠㝠之中,獨見曉焉,無聲之中,獨聞和焉《莊子》。先知其幾於神乎揚,先知,神以知來,探未兆也。逆識先知,近於神也《●子注》
18
史晉復假道於虞以伐虢宮之竒,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晉滅虢,遂襲虞,滅之。 吳季札使齊,說晏平仲曰:「子速納邑與政,無邑無政,乃免於難。晏子納邑與政,是以免於欒、髙之難」。 晉范文子反,自鄢陵使其祝宗祈死,曰:「君驕侈而克敵,是天益其疾也,難將作矣。愛我者惟祝我,使我速死,無及於難,范氏之福也」。 吳將伐齊,越子率其衆以朝焉。王及列士皆有饋賂,吳人皆喜,惟子胥懼曰:「是豢吳也。夫越,在我,心腹之疾也。夫其柔服,求濟其欲也」。 子胥,賜屬鏤以死。將死,曰:「樹吾墓,檟檟可材也。吳其亡乎?三年,其始弱矣」。 秦伯問士鞅曰:「晉大夫其誰先亡?」對曰:「其欒氏乎?」 初,楚子良生子越椒,子文曰:「熊,虎之狀,而豺狼之聲,弗殺必滅,若敖氏矣」。子良不可」。子文以為大慼,及將死,聚其族曰:「椒也。知政乃速行矣,無及於難」。且泣曰:「鬼猶求食,若敖氏之鬼,不其餒而!」子文卒,子越為司馬,攻王楚,滅若敖氏。 子魚曰:「禍猶未也,未足以懲君」。 初,平王之東遷,辛有適伊川,見被髮而祭於野者,曰:「不及百年,此其戎乎!其禮先亡矣。秋,秦、晉遷陸渾之戎於伊川,人生求富而子逃之,何也?」子文曰:「民多曠者,而我取富焉,是厪民自封也,死無日矣。我逃死,非逃富也。故莊王世滅若敖唯子文之後在《國語》。伯禽封魯,三年而後報政。周公曰:「何遲也!」太公封於齊,五月而報政」。周公曰:「何疾也?」乃嘆曰:「魯後世其北面事齊矣」。魯世家。初,智宣子將以瑤為後,智果曰:「不如宵也。若果立瑶,智宗必滅」。弗聴韓、趙,魏殺智伯,盡滅智氏之族。 張儀至楚,說楚王曰:「大王誠能聴臣閉關,約絶於齊臣,請獻商於之地六百里」。陳軫獨弔曰:「秦奚貪夫孤國,而與之商於之地六百里!」張儀至秦,必負王,使一將軍隨張儀。至秦,張儀詐墮車不朝三月,《周紀》:袁盎曰:「淮南王為人剛悍,今暴摧折之,臣恐卒逢霧露病死,陛下有殺弟之名,奈何?」上曰:「吾特苦之耳,今復之」。淮南王果憤恚,不食死,漢文紀。聰者聴於無聲,明者見於未形。漢書:帝復封淮南,厲王四子皆為列侯。賈誼諫,以為患之興自此起矣。數上疏言:「諸侯或連數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不聴。本傳。晁錯上書言吳可削曰:「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反,遲禍大。 晁錯言削諸侯錯,父聞之,謂錯曰:口語多怨汝,劉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汝歸矣」。遂飲藥而死。西漢明者逺見於未萌,而智者避危於無形。司馬相如傳。張安世長子千秋與霍光子禹俱隨范明友擊烏桓,還謁大將軍。光問:「千秋戰鬬,方畧山川形勢,千秋口對兵事,畫地成圖,無所忘失」。光復問禹,禹不能記,曰:「皆有文書」。光由是賢千秋,以禹為不材,嘆曰:「霍氏世衰,張氏興矣」。及禹誅滅,而安世子孫相繼,自宣元以來為侍中、中常侍、諸曹、散騎列校尉者凡十餘人。京房學易於梁人焦延夀,嘗曰:「得我道以亡身者,京生也」。 宋沖常勸郭泰曰:「吾夜觀乾象》,晝察人事,天之所廢,不可支也」。 楊彪見漢室衰㣲,政在曹氏,遂稱腳攣,積十餘年不行,由是得免禍。《通鑑》。中常侍張讓權傾天下,讓父死,歸葬穎川,雖一郡畢至,而名士無往者。讓甚恥之,寔獨弔焉。及後復誅黨人,讓感寔故,多所全宥。《陳寔傳》。申屠蟠嘆曰:「昔戰國之世,處士橫議,列國之主,至為擁篲先驅,卒有坑儒燒書之禍,今之謂矣」。乃絶迹於梁、碭之間,因樹為屋,自同傭人。居二年,滂等果罹黨錮之禍,惟蟠超然免於評論。 梅福知王莽必簒漢祚,一朝棄妻子去,不知所之,其後人有見福於㑹稽者,變名姓為吳市,門卒云漢鑑魏張緝言於司馬師曰:「諸葛恪雖克捷見誅,不乆」。師曰:「何故?」緝曰:「威震其主,功盖一世,求不死,得乎?魏髙,貴鄉公。傳嘏曰:「太初志大其量,能合虛聲而無實才,何平叔言逺而情近,好辨而無誠,所謂利口覆邦家之人也。鄧𤣥茂有為而無終,外要名利而內無關鑰,貴同惡異,多言而妬,多言則多釁,妬則無親,以吾觀此三人者,皆將敗家。魏紀:唐彬與王濬共伐吳,彬知賊冦已殄孫皓將降,未至建業二百里,稱疾遲留,以示不競,果有先到者爭物,後到者爭功。晉書本傳。鄭興子衆以通經知名,太子因梁松以縑帛請之,衆曰:「太子儲君,無外交之義,不私通賓客」。松曰:「長者意不可逆」。衆曰:「犯禁觸罪,不如守正而死」。及松敗,賓客坐之,唯衆不染於辭。通鑑劉元海,匈奴人,齊王攸言於武帝曰:「不除元海,恐并州不得久寜」。王渾曰:「元海長者,為君王保之」。至惠帝時,元海果僣位號前趙。載記江統深識逺見,先事宜杜其萌,乃作《徙戎論》,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劉淵起,當時人服其深識。晉書本傳。山濤言不宜去州郡武備,帝不聴。及永寜以後,盜賊羣起,州郡無備,不能擒制,天下遂大亂,如濤所言。索靖知天下將亂,指洛陽宮門銅駝嘆曰:「㑹見汝在荊棘中耳!」晉書:張翰為齊王冏大司馬、東曹掾。冏時執權,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蓴羔鱸魚鱠,遂命駕而歸。俄而冏敗,人皆謂之見幾。晉書。石勒至洛陽,倚嘯上東門。王衍見而異之,曰:「向胡雛!吾觀其聲,視有竒志,恐將為天下之患」。其後以兵屬劉聰,自立為趙王。 王猛將死,苻堅問以後事,猛曰:「臣殁之後,願勿以晉為圖鮮卑羗虜我之仇讐,終為人患,宜漸除之,以寜社稷」。堅不能用。載記。初,劉毅季父鎮之,閑居京口,不應辟召,常謂毅及藩曰:「汝輩才器足以得志,但恐不久,我不就爾求財位,亦不同爾受罪」。每見毅、藩道從到門,輒詬之。晉安紀。義康方用事,人爭求親暱,唯司徒主簿江湛早能自疎求出為武陵內史。檀道濟常為其子求婚於湛,湛固辭。道濟因義康以請之,湛拒之愈堅,故不染於二公之難。宋太祖紀。顔延之子竣貴重,凡所資供,延之一無所受,布衣茅室,蕭然如故。嘗乘羸牛笨車,逢竣鹵簿,即屏住道側,常語竣曰:「吾平生不喜見權要人,今不幸見汝。宋世祖。顔延之嘗早詣其子竣,見賓客盈門,竣尚未起,延之怒曰:汝出糞土之中,升雲霞之上,遽驕傲如此,其能久乎!」後竣被誅。通鑑閔湛等又勸崔浩刋所撰國史于石,以彰直筆,髙允聞之,謂著作郎宗欽曰:「閔湛所營方寸之間,恐為崔門萬世之禍,吾徒亦無類矣。未幾而難作,宗欽臨刑,嘆曰:「髙允其殆聖乎!」北史髙允傳。鬱林王之將廢也,王晏從弟思逺謂晏曰:「兄荷世祖厚恩,今一旦賛人如此事,彼或以權計相傾,未知兄將來何以自立!若及此引決,猶可保全門戶,不致後患。思逺知上外待晏厚而內已疑異,乘間謂晏曰:時事稍異,兄亦覺否?凡人多拙於自謀而巧於謀人」。通鑑張九齡奏:「安祿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請戮之」。上放歸藩。唐書:裴坦子娶楊收女,資送甚厚,器用餙以犀玉,坦見之,怒曰:「破我家矣!」立命壊之。已而收竟以賄敗,唐太祖王勮、蘇味道皆未知名。裴行儉一見謂之曰:「二君後當相次掌銓衡」。是時,王勮弟勃與華隂楊烱、范陽盧照隣義烏、駱賓王,皆以文章有盛名,同列太常伯李敬𤣥尤重之,以為必顯達。裴行儉曰:「士之致逺者,當先器識而後才藝。勃等雖有文章,而浮躁淺露,豈享爵祿之器耶!楊子稍沈靜,應至令長,餘得令終幸矣」。既而勃度海墮水。烱終於盈川,令照鄰惡疾,不愈赴水死。賓王反,誅勮、味道,皆典選如行儉言。唐武后萬寳常聴大常所奏樂,泫然曰:「樂聲淫厲而哀,天下不乆將盡!」時四海全盛,聞者皆謂不然,大業之未其言,卒驗。隋髙祖。二張之誅也,洛州長史薛季昶謂張柬之、敬暉曰:「二凶雖除,産祿猶在,去草不去根,終當復生」。二人曰:「大事已定,彼猶机上肉耳,夫何能為!」季昶歎曰:「吾不知死所矣!」劉幽求亦謂桓彦範、敬暉曰:「武三思尚存,公輩終無葬地,若不早圖,噬臍何及!」唐太宗蔣欽緒、蕭至忠姊夫也,謂之曰:「如子之才,何憂不達,勿為非分妄求」。至忠不應。欽緒退,嘆曰:「九代卿族,一舉滅之,可哀也哉!」 上欲以李林甫為相,張九齡曰:「宰相繫國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異日為廟社之憂」。王忠嗣數上言祿山必反」。 哥舒翰攻吐蕃石堡城,士卒死者數萬,果如王忠嗣之言通鑑顔真卿為平原太守,安祿山逆節頗著真卿以霖雨為託,修城浚濠,未幾祿山果反,河朔盡陷,獨平原城守具備。唐書陜郡進士張彖曰:「君輩倚楊右相為泰山,吾以為氷山,若皎日既出,得無失所恃乎?通鑑崇勸天子不求邊功,璟不肯賞邊臣,而天寳之亂,卒蹈其害,可謂先見矣。唐書姚宋賛姚崇與張說同為宰相,張衘崇崇疾,戒諸子曰:「張為人好服玩,吾身沒之後,汝具陳吾平生服玩、寳帶、重器,羅列於帳前,張若不顧汝輩家事,産族無類矣。若顧此吾屬無虞,仍以神道碑為請,既獲其文,登時錄進,仍先礱石以待至便,䥴刻張丞相見事,常遲於我,數日之後,必當有悔。若徴碑文,以刋削為辭,當引使視其䥴石,仍告已具聞」。上崇没,張果至,目其服玩者三四,不數日,文成敘事該詳,後數日,果遣使取本,以為辭未周,宻欲加刪改姚氏子,引使者視其碑,乃告以奏御使者復命,張悔恨,撫膺曰:「死姚崇能算生張說,吾今日方知才不及逺矣」。初,栁渾以吐蕃難以信結,吐蕃刼盟,徳宗謂渾曰:「卿儒生,乃知軍戎萬里情乎?」出本傳並唐書。李𢎞曰:「鄭注姦猾無雙,卵●不除,使成羽翼,必為國患。 樂工李可及流嶺南,可及嘗大受賜物,載以官車西門,季𤣥謂曰:「汝他日破家,此物復應以官車載還,不為受賜,徒煩牛足耳」。及流嶺南,籍殁,其家果如季𤣥言。唐懿宗唐司空致仕李建勲病且死,戒家曰:「時事如此,吾得良死幸矣,勿封土立碑,聴人耕種於其上,免為它日開發之」標。及江南亡也,諸貴人髙大之塜無不發者,惟建勲塜莫知處。通鑑
19
傳記聖人,獨見先睹《白虎通》
20
集子胥知姑蘇之有麋鹿,輔果識智伯之,為趙禽出選。賢儒在世,猶靈蓍神龜也王充《論衡》。思同蓍蔡《選贊》見機於萬里之外。 衆趨明所避陳子昻著龜所以前人用盧藏用,有先知而無後悔,白帖盜據淮滸,宰相以李元平有名,以為才堪攘冦,拜為汝州公。 栁惟深慷慨言於朝曰:「是夫喋喋衒玉賈石者,王衍誤天下,殷浩敗中軍,華而不實,往且見獲,何冦之攘,人不之信?未幾,盜襲汝州,以元平歸。《栁文》
21
本朝韓魏公嘗云:吳長文奎有識方,天下盛推王安石以為必可致太平,唯長文獨語曰:王安石心彊性狠,不可大用」。魏公別錄:呂獻可任御史中丞,將對於崇政殿,司馬溫公宻問曰:今日欲言何事?獻可曰:袖中彈文,乃新參也。溫公愕然,獻可正色曰:王安石雖有時名,上意所向,然好執偏見,不通物情,輕信姦回,喜人佞已,聴其言則美,施於用則疎,若在侍從,猶或可容,置諸宰府,則天下必受其弊矣」。劉諌議集。王安石始為政司馬温公,上疏逆陳其利害,曰:「後當如是。行之十餘年,無一不如公言者」。温公行狀。神宗將召用,介甫,訪於大臣,爭稱譽之。張安道時為承㫖,獨言安石言偽而辯,行偽而堅,用之必亂天下,記聞。見於衆人之所未見也。曽南豐。昔者山巨源見王衍曰:誤天下蒼生,必此人也」。郭汾陽見盧杞曰:「此人得志,吾子孫無遺類矣」。老泉康節與客散步天津橋上,聞杜鵑聲,慘然不樂,客問其故,則曰:「洛陽舊無杜鵑,今始至有所主。不十年,上用南士為相,多引南人多務更變,天下自此多事矣。至熈寜初,其言乃驗。三朝言行錄。
22
逺慮。
23
經君子以思患而預防之。 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惟懐永圖!」 樹徳務滋,除惡務本。 居寵思危 制治於未亂,保邦於未危。,瞻言百里,君子言必慮其所終,行必稽其所敝。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也
24
子曾參出妻終身,不娶其子,請焉,告之曰:髙宗以後妻殺孝已,尹吉甫以後妻嫉伯竒,容知其得免乎《家語》。得其所利,必慮其害,樂其所樂,必顧其敗《老子》。季平子卒,將以君之璠,璵歛贈以珠玉,孔子聞之,歴級而救焉,曰:葬人以寳玉,是猶曝尸於中原也《家語》。以千嵗之法自持者,是乃千嵗之信士也《荀子》。滿盛之國,不可仕任滿盛則敗亡亦不可任其事也,滿盛之家不可以嫁子,驕倨傲暴之人不可與交《管子》。史定姒薨,不殯於廟,無櫬不虞。匠慶謂季文子曰:「子為正卿,而小君之喪不成君長,誰受其咎出襄四?」《晉傳》:傁曰:雖克鄭,猶有知在,憂未艾也。左言晉知氏將為難。夫勢在人臣之位,而有髙天下之名,竊為足下危之。前漢《蒯通傳》蕭何不治垣屋曰:令後世賢師!吾儉不賢,毋為勢家所奪。《前漢本傳長君、竇廣國賜田宅,封公昆弟,家於長安,絳侯灌將軍曰:吾屬不死命,且懸此兩人,兩人所出,㣲不可不為擇師傳賓客,又復效吕氏大事也。於是選士之有節行者與居竇長君,少君由此為退讓君子,不敢以尊貴驕人史外戚世家》雋不疑名重朝廷,大將軍霍光欲以女妻之,不疑,固辭不肯當前漢本傳霍顯之謀將行於杯杓,荊軻之變必起於帷幄西漢息夫躬傳》張釋之曰:豈效嗇夫喋喋,利口捷給哉!以口辨而超遷之,臣恐天下隨風而靡。本傳安不忘危,盛必慮衰。前漢陳湯傳。梁商常曰:多藏厚亡,為子孫,累每租俸到及兩宫受賜,便置中門外,未嘗入藏,悉分與昆弟中外西漢本傳。一脛之大幾如腰,一指之大幾如股,平居不可屈信,一二指搐,身慮亡聊,失今不治,必為痼疾,後雖有扁鵲,不能為已。漢書賈誼傳:班昭女誡云:生男如狼,猶恐其尫,生女如䑕,猶恐其虎。東漢列女傳。梁冀既誅李固,子燮乃還郷里,姊戒燮曰:「吾家血食將絶,弟幸得濟,豈非天耶!宜杜絶衆人,勿妄往來。慎無一言加於梁氏,加梁氏則連主上,禍重至矣,唯引咎而已」。漢桓紀。北海王衮,謹慎好學,文學防輔,遂具表稱陳袞美。袞聞之,大驚懼,責讓防輔曰:修身自守,常人之行耳,而諸君乃以上聞,是適所以増其負累也。三國志:李豐年方十八,已有清名,海內翕然稱之。其父太僕恢不願其然,故使閉門㫁客,出魏髙貴鄉公。曹冏曰:「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尾同於體,猶或不從。況非體之尾,其可掉哉!」 晉武欲使羊祜臥䕶諸將,祜曰:「取吳不必臣行,但既平之後,當勞聖慮耳」。晉紀。初,何曾侍武帝晏退,謂諸子曰:「主上開剏大業,吾每晏見,未嘗聞經國逺圖,及身而已,後嗣其殆乎!汝輩猶可以免」。指諸孫曰:「此屬必及於難」。及綏死,兄嵩哭之曰:「我祖其殆聖乎!」晉懐紀。王猛寢疾,堅親至猛第,訪以後事,猛曰:「晉雖僻處江南,然正朔相承,上下安和,臣沒之後,願勿以晉為圖。鮮卑、西羌,我之仇敵,終為人患,宜漸除之」。晉文紀。謝瞻見弟晦門巷填隘,曰:「勢傾朝廷,豈門戶之福耶!」晉安帝紀。王晏外弟尉氏阮孝緒亦知晏必敗,晏屢至其門,逃匿不肯見。嘗食醬美,問知得於晏家,吐而復之。齊髙宗紀。魏主疾甚,謂司徒勰曰:「社稷所倚,惟在於汝。霍子孟、諸葛孔明以異姓猶受顧託,況汝親賢,可不勉之!」勰泣曰:「昔周公大聖,成王至明,猶不免疑,而況臣乎!如此,則陛下愛臣,更為未盡始終之美」。齊東昏侯。髙歡曰:「堪敵侯景者,惟有慕容紹宗,我故不貴之,留以遺汝耳。 恐尾大於身,踵粗於股,倔彊不掉,狠戾難馴。 梁太子于𤣥圃自講《老》、《莊》,何敬容謂學士吳孜曰:「昔西晉祖尚𤣥虛,使中原淪於胡、羯。今東宫復爾,江南亦將為戎乎?」 淮南長鯨,雖云授首。襄陽短狐,未全革面。 齊顯祖嗜酒成疾,不復能食,自知不能久,謂李后曰:「人生必有死,何足致惜!但憐正道尚幼,人將奪之耳」。又謂常山王演曰:「奪則任汝,慎勿殺也」。梁髙祖。北齊王睎曰:「人主恩私,何由可保!萬一披褐,求退無地,非不好作要官,但思之爛熟耳」。陳世祖。齊左丞斛律金長子光為大將軍,次子羨及孫封侯顯貴者甚衆。門中一皇后、二太子妃、三公主,事齊三世,貴寵無比。然金不以為喜,常謂光曰:「我雖不讀書,聞古來外戚鮮有能保其族者。女若有寵,為諸貴所嫉,無寵為天子所憎,我家宜以勲勞致富貴,何必藉女寵也!」 蘇威少有令名,周晉公䕶強,以女妻之,威見䕶専,權恐禍及,已屏居山寺,以誦書為娛。陳紀。隋蔡王智積有五男,止教讀論語、孝經,恐諸子有才能以致禍也。同前。人主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將興繕則思知止,處髙危則思謙降,臨滿盈則思抑損,遇逸樂則思撙節,在晏安則思後患,防壅蔽則思延納,疾䜛邪則思正已,行爵賞則思因喜而僣施,刑罰則思因怒而濫。 上既詔宗室羣臣襲封刺史,左庶子于志寜以為古今事殊,恐非久安之道,上疏爭之。侍御史馬周亦上疏,以為:「孩童嗣職,萬一驕愚,兆庶被其殃而國家受其敗,正欲絶之也,則子文之治猶在。欲留之也,則欒黶之惡已彰,向所謂愛之者,乃適所以傷之也。 上謂太子曰:「李世勣才智有餘,然汝與之無恩,恐不能懐服,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俟我死,汝於後用為僕射,親任之,倘徘徊顧,望當殺之耳」。並唐太宗。沛王賢聞王勃善屬文,召為修撰。時諸王鬬雞勃戯為檄周王雞文,上見之,怒曰:「此乃交構之漸」。斥勃出沛府。 上御翔鸞閣觀大酺,分音樂為東、西朋,使雍王賢主東朋,周王顯主西朋,角勝為樂。郝處俊諫曰:「二王春秋尚少,志趣未定,當推梨讓棗,相親如一。今分二朋,遽相競誇,俳優小人,言辭無度,恐其交爭勝負,譏誚失禮,非以崇禮義勸敦睦也」。通鑑姚崇析資令諸子,各有定分。治令曰:「比見達官之裔多貧困,至銖尺是競,無論曲直,均受嗤詆。田宅水磑既共有之,至相推倚以頓廢。陸賈、石苞,古達者也,亦先有定分,以絶後事」。新唐書本傳。李勣寢疾,謂其弟司衞少卿弼曰:「我見房、杜平生勤苦,僅能立門戶,遭不肖子孫,蕩覆無餘。吾有此子孫,今悉付汝。其有志氣不倫,交遊非類者,皆先撾殺。 吉頊曰:「合水土為泥,有爭乎?」太后曰:「無之」。又曰:「分半為佛,半為天尊」,「有爭乎?」曰:「有爭矣」。頊頓首曰:「宗室、外戚各當其分,則天下安。今太子未立,而外戚猶為王,此陛下驅之,使他日必爭,兩不得安也」。 二張之誅也,洛州長史薛季昶謂張柬之、敬暉曰:「二凶雖除,産祿猶在,草不去根,終當復生」。二人曰:「大事已定,彼猶机上肉耳,夫何能為!」季昶歎曰:「吾不知死所矣!」劉幽求亦謂桓彥範、敬暉曰:「武三思尚存,公輩終無葬地,若不早圖,噬臍何及!」 古之智者,皆不願受夷狄之惠,蓋豫憂其求請無厭,終為後患故也。 齊澣言:「葛福順典禁兵,不宜與毛仲為昏,毛仲小人寵過則生姦,不早為之,恐成後患」。又曰:「君不宻則失,臣願陛下察之」。 張嘉貞不營家産,有勸其市田宅者,嘉貞曰:「吾貴為宰相,何憂寒餒,若其獲罪,雖有田宅,亦無所用。比見朝士廣占良田,身沒之後,適足為無頼子孫酒色之資,吾不取之」。 上召子儀還京師,朔方將士樂子儀之寛,憚光弼之嚴,張用濟與諸將謀,以精鋭突入東京,逐光弼,請子儀,康元寳曰:「君以兵請郭公,朝廷必疑郭公諷君為之,是破其家也,郭公百口,何負於君乎?」用濟乃止。郭子儀每見賓客,姬妾不離側,盧把嘗往問疾,子儀屏侍妾,獨隠几而待之,或問其故,子儀曰:「杞貌醜而心險,婦人輩見之必笑,他日把得志,吾族無類矣!」 夫以匹夫愛其子,猶知求明哲之師而教之,況萬乘之嗣,繫四海之命乎! 憂先於事,故能無憂,事至而憂,無救於事。 鄭注求為鳯翔節度使,請禮部員外郎韋溫為副使,溫不可,或曰:「拒之必為患」。温曰:「擇禍莫若輕,拒之止於逺貶,從之有不測之禍」。卒辭之。 度支以用度不足,奏借富戶及胡商才物,敕借其半。鹽鐡轉運司髙駢上言:「天下盜賊𧒒起,皆出於饑寒,獨富户胡商未耳」。乃止。楊涉當為宰相,與家人相泣,謂其子凝式曰:「此吾家之不幸也,必為汝累」。 蜀諸王皆領軍使,彭王宗鼎謂其昆弟曰:「親王典兵,禍亂之本。今主少臣彊,䜛間將興,繕甲訓士,非吾輩所宜為也」。因固辭軍使。蜀王許之,但營書舎,植松竹,自娛而已。通鑑。崔琳、盧從愿兩人有宰相望,𤣥宗欲相之數矣,以族大恐,附離者衆,卒不用。新唐書崔儼傳。帝屢戒晉王曰:「昔吾西征,見唐十八陵無不發掘者,此無他,惟多藏金玉故也。我死,當衣以紙,歛以瓦棺,勿作石羊、虎、人馬,惟刻石置陵前曰:周天子平生好儉約,遺令用紙衣瓦棺,嗣天子不敢違也。汝或吾違,吾不福汝!」通鑑周太祖。
25
集圖匱於豐,防儉於逸潘岳藉田賦,留作功成身退地。劉禹錫。本朝李宸妃薨,呂夷簡為相,請厚葬之。章獻怒,公曰:「陛下不以劉氏為念,臣不敢言。尚念劉氏喪禮,宜從厚吕夷簡行狀。大書文字,隄防老剩買田園,准備閑。倦遊錄。初議貶蔡確,新州范忠宣謂呂汲曰:此路荊棘已八十年,吾輩開之,恐自不免,聞見錄。有非常之功,聖人之所甚懼也。雖有大功而不忘戒懼。東坡士燮論。
26
智慮
27
經知周乎萬物《易》
28
子知者無不知也,當務之為急孟子,知者之舉事也,滿則慮嗛,平則慮險,安則慮危,曲重其豫,猶恐及禍,是以百舉而不䧟也。 知慮足以待百變。 智者明於事達於數《荀子》:智慮者,禍福之門户,不可不謹也! 神者智之。役神清則智明,智者心之符,智公則心平《文中子》
29
史祭仲以智免,左傳:燕帥長驅平齊田單走安平,令其宗人盡㫁其車軸,末而傅鐡籠。已而燕軍攻安平,城破,齊人走爭塗,以轊折車敗,為燕所虜,唯田單宗人以鐡籠,故得脫。史本傳秦樗里子多智,秦人號曰智囊。史記:秦之敗也,豪傑爭取金玉,任氏獨窖倉粟,楚、漢相距滎陽民不得耕種,米石至萬錢,而豪傑金玉盡歸任氏,任氏以此起富,西漢貨殖傳。呂氏時事多故,然平竟自脫以榮名,終非知謀,孰能當此者?史陳平世家晁錯,號曰「智囊」。師古曰:言其一身所有,皆是智筭。陳平智有餘西漢魯恭父康,有權數,號智囊,後漢魯恭傳。智畧謀慮,朝之淵藪,後漢伏湛傳。胡廣慮無失䇿,舉無失事,後漢本傳。逺無所不見,慮無所不周,通鑑元文都謂靈楚等曰:「今讎恥未雪而兵力不足,若赦李宻罪,使擊宇文化及,兩賊自鬬,吾徐承其弊。化及既破,宻兵亦疲,其將士利吾官賞,易可離間,并宻亦可擒也」。通鑑:唐髙祖。李宻致書於唐髙祖,請步騎㑹河內,太宗曰:「若不與,是生一隋」。唐書李宻傳。房𤣥齡每陳事千里,如對面語。 裴度歴事四朝,不遺廟筭。《唐書》。
30
《傳》記:耿純率宗族歸光武,恐半有不同,焚燒廬舎,絶其反顧之望,東觀,《漢紀》。天下無窮者,才智也。陳平出六竒恐禍,及已,陸賈教之,交驩太尉又為畫呂氏數事,平從之,卒誅諸吕,則賈之智謀又在平之右矣。孔氏《雜說》。
31
集持籌而筭,萬不失一枚乘七發,智慮所由日新選寺碑無逺慮。
32
經人無逺慮,必有近憂弗慮胡獲,我躬不閲,遑恤我後」。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為猶不逺
33
子慮不先不可,以應卒。鄧析子。
34
史子服惠伯曰:「君子有逺慮小人,從邇饑寒之不恤,誰遑其後!」 穆叔語孟孝伯曰:「趙、孟將死矣」。其語偷。孝伯曰:「人生幾何,誰能無偷,朝不及夕,將安用樹?」穆叔出而告人曰:「孟孫將死矣,吾語諸趙,孟之偷也,而又甚焉。趙孟曰:罪戾是懼,焉能恤逺?吾儕偷食,朝不謀夕,何其長也!」 趙孟視䕃曰:「朝夕不相及,誰能待五?左氏凡人之智,能見已然,不能見將然通鑑:,翫細娛而不圖大患,賈誼傳夫規事建議,不圖萬世之固而媮恃一朝之事者,未可以慮逺也。西漢匃奴贊。齊和士開曰:「一日取快,可敵千年」。孔範曰:「諸將匹夫敵耳,深識逺慮,豈其能知通鑑謀畫。
35
經方叔元老,克壯其猷。四十始仕方物,出謀發慮,好謀而成。
36
子兼才,尚權右計左數。 羣䇿屈羣力楊重黎,史裨諶,謀于野則獲,謀于邑則否,左傳。靜淵以有謀。史記帝頊紀:蘇秦恐秦之敗,從念莫可使用於秦者,乃使人㣲感張儀,隂奉以車馬金錢所欲用為取給而弗告,張儀遂得以見秦惠王,惠王以為客卿,與謀伐諸侯,蘇秦之舎人辭去,張儀曰:「頼君得顯方,且報徳,何故去也?」舎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蘇君憂。秦伐趙,敗從約,以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感怒君,使臣隂奉給君資,盡蘇君之計謀。今君已用,請歸報」。張儀曰:「比在蘇君術中而不悟,吾不及蘇君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謀趙乎?為吾謝蘇君、蘇君之時,儀何敢言! 《范雎》曰:王不如逺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得尺則王之尺。 甘羅年少出一竒計,聲稱後世,亦戰國之䇿士也。 虞卿料事揣情,為趙畫䇿,何其工也?史本傳。蔡澤謂范雎曰:「君相秦計不下席,謀不出廊廟,坐制諸侯,君之功極矣!」史蔡澤傳。侯嬴曰:「吾聞晉鄙兵符在王臥內,而如姬最幸,力能竊之。嘗聞公子為如姬報其父仇,欲為公子,死無所辭。公子誠一開口,則得虎符奪晉鄙之兵,北救趙,西卻秦,此五伯之功也。公子如其言,卻秦。通鑑:六竒既用諸侯賓從漢、呂之事,平為本謀,子房計謀圖難於易為大於細。太史公自序。有上書告韓信反,上問陳平,平曰:「舉兵攻之,是趨之戰也。陛下第偽遊雲夢,其勢必郊迎謁謁而擒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帝以為然。遊雲夢信果郊迎,武士縛之,載後車。史陳平世家。張良歸漢多病,未嘗特將,常為畫䇿。 張良曰:「九江王布,楚梟將,與項王有隙,彭越與齊反梁地,此兩人可急使,而漢王之將,獨韓信可任大事,當一面即欲捐之,此三人則楚可破」。《通鑑》。轅生說漢王曰:「願王出武關,項王必引兵南走,王深壁令滎陽、成臯間,且得休。使韓信等輯河北,趙地王乃復走滎陽。未晩如此,則楚所備者多力分。漢得休復與之戰,破楚必矣。項王聞漢王在宛,果引兵南漢,堅壁不與戰。 陳平,自初從至天下,定從擊臧荼、陳豨、黥布,凡六出竒計,世莫得聞也。 韓信已破齊,使人言曰:「不為假王,恐不能安齊」。漢王欲攻之,留侯曰:「不如因而立之,使自為守」。乃遣張良操印綬,立韓信為齊王。《史記》。項羽急圍漢王。漢王與酈食其謀撓楚權。酈生曰:「陛下誠復立六國後,此皆爭戴陛下徳義,願為臣妾」。漢王曰:「善!」趣刻印。酈生未行,張良從外來謁漢王,具以酈生計告。良良曰:「誰為陛下畫此計者?臣請借箸以籌之。且夫天下遊士,離親戚,棄故舊,陛下誰與取天下乎?誠用此謀,陛下事去矣」。漢王輟食吐哺,罵曰:「豎儒幾敗,乃公事!趣銷印。張良傳:漢王與齊王信魏相國,越期㑹擊楚,信越不至。張良曰:「楚兵且破,二人皆未有分地,期不至固。宜今能取睢陽以北至穀城,皆以王彭越從陳以東,傅海與齊王信信家在楚,其意慾復得故邑。能出捐此地以許兩人,使各自為戰,則楚易破也」。漢王從之。於是韓信、彭越皆引兵來。 太尉復令酈寄與典客劉揭先說呂祿曰:帝使太尉守北軍,欲足下之國,急歸將印,辭去不然,禍且起」。呂祿以為酈況不欺,已遂解印屬典客,而以兵屬太尉,漢髙紀。諸呂擅權,陳平患之。陸賈曰:天下安危,注意將相,將相和調,則士豫附君,何不交驩!太尉平用其計,以五百金為絳侯夀,太尉報亦如之。兩人深相結,諸呂謀益衰。陸賈傳陳湯為人沈勇,有大慮,多䇿謀,本傳。經術文雅,足以謀王體,㫁國論,薛宣傳。智畧謀慮,朝之淵藪伏湛傳。援謀如湧泉,馬援傳。勇鷙有智謀,吳漢傳。儒者當謀謨廟堂,虞詡傳。諸葛亮勸農講武,作木牛流馬,運米集斜谷口,魏明紀。𤣥齡善謀,杜如晦傳。張柬之沈厚有謀,能㫁大事。本傳。淄青李正巳,徳宗時畏帝威,㫁表獻錢三十萬緍以觀朝廷,帝意其詐,未能答。崔祐甫為相曰:「正已誠詐,不如因遣使勞其軍,以所獻就賜將士,若正已奉詔,是陛下恩洽將士,若不用,彼自歛怨,軍且亂,又使諸蕃不以朝廷為重賄」。帝曰:「善」。正已慚服。時議者韙其謀謨,唐書本傳互入區處得當。李徳裕為兵部尚書。初,李宗閔與徳裕有隙,徳裕還自西川,上注意甚厚,朝夕且為相,宗閔百方沮之不能。京兆尹杜悰,宗閔黨也,嘗詣宗閔,見其有憂色,曰:「得非以大戎乎?」宗閔曰:「然,何以相救?」悰曰:「悰有一䇿可平宿憾,恐公不能用」。宗閔曰:「何如?」悰曰:「徳裕有文學,而不由科第,嘗用此為慊恨,若使之知舉,必喜矣。宗閔黙然有間,曰:「更思其次。悰曰:不則用為御史大夫。宗閔曰:此則可矣。悰乃詣徳,裕迎揖曰:公何為訪此寂寥?」悰曰:「靖安相公令悰達意,即以大夫之命告之。徳裕驚喜泣下曰:此大門官小子,何足以當之!寄謝重沓。通鑑:唐文宗互入解紛。朱瑾遣家奴通候問於徐知訓,知訓彊,欲私之,瑾已不平。知訓過別瑾,瑾置酒自捧觴,出寵妓使歌,以所愛馬為夀,知訓大喜,瑾因延之中堂,伏壯士於戶內,出妻陶氏拜之,知訓答拜,瑾以笏自後擊之,踣地,呼壯士出斬之。瑾先繫二悍馬於廡下,將圖知訓,宻令人解縱之,馬相蹄齧,聲甚厲,以是外人莫之聞。通鑑後梁太祖。
37
集運籌合,上意諌諍即見聴。王褒聖主,得《賢臣頌》。咎繇謨虞,箕子訪周,言通帝王,謀合聖神,班固賓戯。蕭、曹、魏邴,謀謨乎其上,選班固《西都賦》。碩畫精通,選賦。深圖宻慮,衆莫能窺。 計知投水,思若轉規選銘廟勝之筭,應變無窮同上,經綸八方唐文粹本朝西夏趙徳明言民饑,求粮百萬斛,真宗問王旦,旦勅有司具粟百萬於京師,詔徳明來取徳,明得詔書,慙曰:朝廷有人王旦《神道碑昔者諸吕用事,陳平憂慮,計無所出,陸賈入見,說之使交驩,周勃平用其䇿,卒得絳侯、北軍之助,以滅諸吕老泉,淮隂侯見髙帝於漢中,論劉項短長,畫取三秦如指掌,及佐帝定天下,漢中之言,無一不酬,諸葛孔明草廬中,與先主䇿孫權規取劉璋,因蜀之民,庶資以爭,天下終身不易其言,此豈口傳耳授,嘗試為之,而僥倖其或成者哉東坡范文正公集敘》
38
無謀:
39
史輕則寡謀。 入險而脫,又不能謀,能無敗乎! 晉叔向曰:「無釁而動,可謂無謀。婢妾賤人感慨而自殺,非能勇也,其畫無聊之至耳。《前漢欒布傳注》,言其計盡,無所聊賴,至於自殺。發忿快志,剡手以衝仇人之凶,固為俱靡而已」。《賈誼傳》。荀彧曰:「審配専而無謀」。 荀攸、郭嘉曰:「吕布勇而無謀」。 子瑾曰:「蕭繹懦而無謀」。《通鑑》
40
權變
41
經化而裁之,謂之變。 子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 變通者,趨時者也。 通其變,使民不倦。 窮則變,變則通。 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 巽以行權子夏問曰:「三年之喪卒哭,金革之事無辟也者,禮歟?」孔子曰:吾聞諸老𣆀曰:昔者魯公伯禽有為為之也。伯禽封於魯,有徐戎作難喪,卒哭而征之,急王者之事也。征之作柴訾,出《禮記曽子問君子貞而不諒。 吾豈匏𤓰也哉?焉能繫而不食,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孝經》。動靜伸屈,唯變所適《易》
42
子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孟子。權者,神聖之所資管子拔㦸,加乎首,則十指不辭㫁荀子,知道者必達於理,達理者必明於權《莊子》權者,聖人獨見《淮南子》,仲尼於南子,所不欲見也,於陽虎所不欲敬也,見所不見,敬所不敬楊五伯注云:欲詘身以行道」。。通其變,天下無弊法文中子
43
史仲尼曰:政寛則民慢,慢則糾之以猛,政猛則民殘,殘則施之以寛寛,以濟猛猛,以濟寛政,是以和反,經合道為權公羊傳。權者反於經,然後有善權之所,設舎,死亡無所設,行權有道,自貶損以行權,不害人以行權榖梁,大夫無遂事出境,有可以安社稷、利國家者,則専之可也《公羊傳》。孔子過蒲,蒲人止,孔子曰:茍無適衛,吾出子與之盟。出孔子東門,孔子遂適衛子貢曰:盟可負耶?孔子曰:要盟也,神不聴孔子世家》。蘇秦兄弟二人,其術長於權變本傳,蝮蛇螫手則斬手,螫足則斬足,何者?為害於身也西漢田儋傳》反,古未可非趙世家,輒以便宜施行西漢。韓信使人言於漢王齊反覆之國,不為假王,其勢不定,漢王大怒,張良、陳平躡漢王之足,附耳語曰:「漢方不利,寜能禁信之自王乎?因立之史記。權不可預,設變不可先圖,與時移遷,應物變化,設䇿之機也。 帝有疾,惡人卧禁中,詔戶者無得入羣臣,羣臣絳、灌等莫敢入。十餘日,舞陽侯樊噲排闥直入,大臣隨之,《通鑑》:失火之家,豈暇先言丈人後救火乎!漢髙五王傳。班固曰:孝文時,天下以酈寄為賣友。夫賣友者,見利而忘義也。若酈父為功,而又執刼,雖摧呂祿以安社稷,誼存君親可也。《漢紀》:諸吕為從謀弱京師,而勃反經合於權,太史公自序。琴瑟不調,甚者必解而更張之,乃可鼓也。為政不行,甚者必變而更化之,乃可理也。《董仲舒傳》:東越相攻,上使汲黯往視之,不至,至吳而還。河內失火,延燒千餘家。上使黯往視之,還報曰:「家人失火,比屋延燒,不足憂也。臣過河南,貧人傷水旱萬餘家,或父子相食。臣謹以便宜持節發倉廩以賑貧民,臣請歸節,伏矯制之罪」。 孝元棄珠崖之郡,光武絶西域之國,不以介鱗易我衣裳。魯文公毀泉臺,《春秋》譏之曰:「先祖為之而已,毀之不如勿居而已,以其無妨害於民也。襄公作三軍,公舎之君子,大其復古,以為不舎,則有害於民也《漢鑑》。法有泥於時,事有乖於數者,可改也」。 權以濟事。 理亂者先權謀後漢,馭委其轡,馬駘其銜,四牡橫奔,皇路險傾,方將拑勒●輈以救之,豈暇鳴和鑾,清節奏哉!崔寔傳軍事有専無請,凡專命者,謂有臨時之急耳,漢書:潰癰,雖痛勝於內食。吳志:王世充作難,帝幸江都,皇甫無逸留守,斬關而走,追騎且至,無逸解金帶投之於地,以緩追騎,由是得免。唐書:行權不可以隠於私。晉書:姚崇曰:事固有違經而合道,反道而適權者,本傳。姚崇善應變以成天下之務。唐書:崔郾治陜,以寛經月,不笞一人。及治鄂,則嚴法峻誅,一不貸。或問其故,曰:「陜土瘠而民勞,吾撫之不暇,猶恐其擾。鄂土沃民剽,雜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貴知變者也。新唐書本傳。栁仲郢為京兆,政嚴明,後出河南,以寛惠為政,或曰不類。答曰:輦轂之下,先彈壓,羣縣之治本惠養,唐書:參虛實,揣輕重,存乎權。唐書陸贄傳:杜黄裳達權變,有王佐大畧。本傳。偽蜀王衍既降唐,莊宗詔云:王衍一行,並宜殺戮。張居翰為樞宻使覆視,詔乃揩去「行」字,改為「家」字,及衍就刑止,族近屬從行者千餘人皆免。五代史。傳記良商不與人爭,買賣之賈而謹司時,時賤而買,雖貴已賤,時貴而賣,雖賤已貴。戰國䇿人有置係蹄者而得虎虎怒,決蹯而去。虎之情非不愛其蹯也,然而不以環寸之蹯而害七尺之軀者,權也。戰國䇿
44
集繫蹄在足,則猛虎絶其蹯,蝮蛇在手,則壯士㫁其節陳琳檄,聖人不凝滯於物,智士必推移於時駱賓王蝮蛇,一螫手,壯士疾解腕。陸龜䝉昔晉侯報楚之功,避子玉于三舎,舍秦之惠,覆孟明於三崤,安國庇民,大義斯在李文饒集本朝趙閱道知越州,時兩浙旱蝗,米價踴貴,諸州皆立榜,禁人増米價,閱道獨榜衢路,令有米者任増價糶之,於是諸州米商輻輳詣越,米價更賤聞見錄。朱敬則曰:拯溺不規行,療饑非鼎食續世說,使聖人無權,則無以成天下之務老泉,惟聖達節,豈復行曽閔之難,以民為心,則當法舜禹之大慰皇太后表。楚公子㣲服出亡,而門者難之,其僕操箠而罵曰:「隷也!不力門者出之!事有倒行而逆施者,以僕為不愛公子,則不可以為事,公子之法亦不可莊子》。要絰服事出於孔門,墨衰從政,見於魯史東坡
45
窒泥
46
經大過,棟、撓之凶也。棟已撓矣,而守其常,則是危而不扶,凶之道也易,畧例。
47
子猶執熱而不以濯也。 執中無權,猶執一也。所惡執一者,舉一而廢百也《孟子》。凡人蔽於一曲而闇於大理《荀子》。尾生與女子期於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曲士不可以語道《莊子》。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而死,因釋耕而守株,冀更得兔,宋人笑之《韓非子》。以往聖人之法治將來,譬猶膠柱而調瑟楊先知,規行矩步,不可以救焚拯溺抱樸子,執其方,天下無善教。 凝滯者,智之蝥也。 執小義妨大權文中子。待扁鵲乃治病,終身不愈也《魏子》
48
史鄙儒不知時變《叔孫通傳》。當更化而不更化,雖有大賢,不能善治也董仲舒傳》。常人可與守經,未可與權也《張敞傳》。為人臣者不可不知。《春秋》守經事而不知其宜,遭變事而不知其權《司馬遷傳》。猶焦朋已翔乎寥廓,而羅者猶視乎藪澤《司馬相如傳》。俗儒不達時宜《漢宣紀》,猶察伯樂之圖求騏驥於市而不可得。 欲以承平之法理暴秦之緒,猶以鄉飲酒禮理軍事也《梅福傳》。崔宴曰:「俗士拘文牽古,不達權制,竒偉所聞,簡忽所見,烏可與論國家之大事哉《本傳》?俗士不知變以為結繩之約,可理亂秦之緒,干戚之舞,足解平城之圍《崔寔傳》。庸儒泥文不知變唐姚崇傳》。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蜀諸葛亮傳》?何異遺劒中流,而刻舟以記《選舉志》
49
傳記膠柱調瑟,刻舟求劒《史通。楚人有涉江者,其劒,自舟中墜於水,遽鍥其舟,曰:「是吾劒所從墜也!」舟去,從所鍥處入求之,而舟已行,劒不行,此不亦惑乎《呂氏春秋》
50
集蹐局顧而不行,楚辭。未嘗違户庭,安能千里遊!鮑明逺還都詩永有某氏者,拘忌尤甚,以為已生嵗,直子䑕子神也,因愛䑕不畜猫,禁僮勿擊,倉廩,恣䑕不問,室無完衣飲食,大率䑕之餘也,夜不可寢,終不厭。栁,子厚。
51
本朝團團如磨驢,步步踏陳迹坡詩,登木求魚知我拙,循窠覔兔笑君疎。《欒城集》。
52
圓轉
53
經水流而不盈水之性,可停可行《詩敝笱注》。子轉圓石於千仭之山孫子兵勢,盤中走珠杜牧注《孫子序》。事猶琴瑟,曲終改調。 非循一跡之路,守一隅之指,拘繫牽連於物,而不與世推移也《淮南子》,安得圓機之士與之共言九流哉文中《子周公篇》?」
54
史不凝滯於物而與世推移,屈平傳。從諫若轉圜梅福傳。叔特重謝𢎞㣲,常曰:「此子異不傷物,同不害正。宋紀:譬如餌藥,當人羸冷,資散石以全身,及勢熱發動,去堅積以止患,非忘其功,勢不獲已耳」。宋蒼梧王紀。
55
本朝古來貞遯何曽遯笑殺踰垣與閉門《東坡詩》拘謭。
56
經旅瑣瑣,斯其所取,災《易》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
57
史規小節者不能成榮名,惡小恥者不能立大功。史魯仲連傳。遴東布章西漢髙恵《功臣表、𪘏𪘏㢘謹申屠嘉傳。愚士繫俗,窘若囚拘。 餙小行兢小㢘以自託於鄉黨賈誼傳》局趣,效轅下駒《灌夫傳》,委瑣齷齪,拘文牽俗《司馬相如傳》坐飾邉幅《隗囂傳》修飾邊幅,如偶人形《馬援傳》。仲長統曰:「務於清慤謹畏,循常習故者,是乃婦人之檢押,鄉曲之常人。 胡粉飾貌,搔頭弄姿,槃旋偃仰,從容治步。 亡禮敬之大,任禁忌之書,拘信小故,以虧大典。 袁紹《繁禮多儀》。 何晏行步顧影《漢鑑》阮孚問卞壼曰:「卿常無閑泰,如含瓦石,不亦勞乎!」《卞壼傳》。好苛禮」。酈食其傳。李賀父名晉肅,以是不應。進士韓愈作《諱辨》,竟不就試。 韋梃,剪剪小夫。 文士齷齪,不足與成天下之務《唐書》
58
《傳》記:吳郡陸襄父閑被刑,襄終身布衣疏,飯雖羹菜,有切割,皆不忍食,居家惟以搯摘供廚。江陵姚子為母燒死,終身不忍噉炙。熊康父以醉為奴所殺,終身不嘗酒。然禮緣人情,恩由義㫁,親以噎死,亦當絶食《顔氏家訓》集,規行無曠迹,矩步豈達人選樂府。丈夫無特達,雖貴猶碌碌。 以不知事為簡,以清一身為亷,以守舊弊為奉法,是心清於棖闑之內,而柄移於胥吏之手劉賓客,煦煦為仁,孑孑為義《韓文》
59
本朝劉溫叟,父名岳,終身不聴樂,不游嵩。岱每赴內宴,聞鈞奏,則涕淚移時,曰:「若非君命,則不至於是」。此與李賀父名晉肅,終身不舉進士相類吳處厚《青箱雜記》。韋翼尚書有重名生平,不飲酒,不務歡笑,為家諱樂也丁用晦《芝田錄》。山鳥不知紅粉,樂一聲檀板便驚飛《總龜詩話》
60
投機
61
經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易》。時哉弗可失。子雖有智慧,不如乘勢《孟子》。禹之趨時也,履遺而不取,冠挂而弗顧,非爭其先也。爭其時也《淮南子》。成務雖均,機速為上,決謀或同遲緩,為下善濟事者,若救火拯溺劉子,史圖之,此為時矣,智者不失時《子貢傳》,死生榮辱,貴賤尊卑,此時不再至《魯仲連傳》。時間不容息《陳餘傳》。時者難得而易,失時乎時乎?不再來《蒯通傳》。先即制人,後則為人所制項羽傳》。時乎時,乎間不及謀,贏糧躍馬,惟恐後時《李斯傳》」。平曰:「臣為事來所言,不可以過今日《陳平世家》」。范蠡曰:「㑹稽之事,天以越賜,吳、吳不取。今天以吳賜越越,其可逆天乎《越世家》?」張良、陳平說曰:漢有天下大半,而諸侯皆附楚,兵疲食盡,此天亡之時也。今釋弗擊,此謂養虎自遺患也。趨時,若猛獸、鷙鳥之發。 操刀必割。 鳯鳥乘於風,聖人乘於時。 善人在患饑,不及餐。 陳琳曰:「矢在弦上,不可不發」。 當及其根柢未深而撲取之,此救火貴速之勢也。 暫勞永逸,時不可失。 庾質曰:事機在速,緩則無功,通鑑:投機之㑹,間不容穟。唐張公謹賛。唐睿宗曰:「鷹摶狡兔,湏急捄之,不爾,必反為所噬」。 李絳曰:「錢用盡更來,機事一失,不可復追」。 周行逢曰:「機事貴速緩,則彼為之備,不可圖也」。《通鑑》
62
集賈餘勇者,宜乘破竹之勢元㣲之變通之間,不容髮六帖,時不再來唐文粹
63
本朝范蜀公請建儲,復移書執政曰:「事當論其是非,不當問其難易,速則濟,緩則不及,此聖賢所以貴機㑹也」。諸公言今日難於前日,安知他日不難於今日乎范鎮墓志無機,則無以濟萬世之功老泉
64
知幾。
65
經知至至之可與幾也。 初六,履霜堅氷至。 見險而能止,知矣哉。 幾者,動之㣲,幾之先見者也。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子曰:「知幾其神乎! 惟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色斯舉矣。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 《齊人歸女樂》,桓子受之《孔子行》
66
子孔子相魯,齊人,饋女樂,孔子遂行《家語》。燔肉不至不稅,冕而行《孟子》,亭名柏人。漢后夜遁劉子
67
史越稱霸范蠡遂去,曰:「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范蠡事。越王勾踐二十餘年,竟滅吳報㑹稽之恥,還反國,為書辭勾踐勾踐曰:孤將與子分國而有之,不然,將加誅於子」。范蠡曰:「君行,令臣行意」。乃裝其輕寳珠玉,自與其私徒屬乘舟浮海以行,終不反止於陶,自謂陶朱公。 孔子既不得用於衛將,西見趙簡子,至於河而聞竇鳴犢、舜華之死也,臨河而嘆曰: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濟此命也夫!子貢趨而進曰:敢問何謂也?孔子曰:竇鳴犢,舜華,國之賢大夫也,趙簡子未得志之時,須此兩人而後從政,及其已得志,殺之乃從,政丘聞之也。刳胎殺夭,則麒麟不至,郊竭澤涸,漁則蛟龍,不合隂陽,覆巢毀卵,則鳯凰不翔。何則?君子諱傷其類也。夫鳥獸之於不義也,尚知避之,而況乎丘哉?乃還息乎陬鄉,作為陬操以哀之。 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毀,故稱於後世。夏侯𤣥曰:「觀樂生遺燕恵王書,其殆庶幾乎!」知機合道,成功之下不乆居。《史記》。張良願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遊。 初,楚元王為穆生,置醴及王戊,即位忘設。穆生曰:「可以逝矣。醴酒不設,王之意怠」。 䳒音鳶鵲遇害,則仁鳥増逝。愚者蒙戮,則知士深退。 秦穆遺戎而由余去,齊人餽魯而孔子行,王莽殺其子宇逢萌,謂友人曰:「三綱絶矣,不去禍及」。即解冠挂東都城門,將家屬浮海。後漢禹、賈復知帝偃干戈修文徳,不欲功臣擁衆京師,乃去甲兵,敦儒學,耿弇等亦上將軍印綬,皆以列侯就第。通鑑籍本有濟世志,屬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由是不與世事,遂酣飲為常。晉書阮籍傳。後周于謹自以乆當重權,功名既立,願保優閑,乃上先所乘駿馬及所着鎧甲等。北史本傳。王及善雖無學術,然清正難奪,有大臣之節,太后不悅,謂及善曰:「卿髙年不宜更侍遊晏,但檢校閣中可也」。及善因稱疾謁假月餘,太后不問。及善歎曰:「豈有中書令而天子可一月不見乎?事可知矣」。乃上疏乞骸骨。 蕭嵩乞骸骨,上曰:「朕未厭卿,何為遽去?」對曰:「及陛下未厭臣,故臣得從容引去。若已厭臣,臣首領且不保,安能自遂?」 郭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申屠蟠見幾而作,不俟終日,卓乎其不可及已」。《通鑑》
68
傳記覆巢毀卵而鳯凰不翔,刳胎焚夭而麒麟不至。戰國䇿》君子雖窮,不處亡國之勢。說苑》。
69
集恐登階之逢殆,故退伏於末庭,梟䲭既以成羣兮,𤣥鶴弭翼而屛移,梟䲭並進而俱鳴兮,鳯凰飛而髙翔楚辭》。穆生謝病以免楚難。選書。仲連事成而蹈滄海,子房名遂而追赤松。白樂天集。
70
失機:
71
經由辨之,不早辨也。今不取,後世必為子孫憂。子慮不先定,臨事而謀不亦晩乎!家語。夫鴻鵠之未孚於卵也,一指蔑之則靡而無形矣。至及其筯骨之已就而羽翮之既成也,則奮翼揮𦒎凌乎浮雲,背負青天,膺摩赤霜,翺翔乎荒忽之上,掀揚乎虹蜺之間,雖有勁弩利矰㣲●,蒲沮之智巧亦弗能加也。淮南子。
72
史一日縱敵,數世之患也。 臧宣叔曰:當其時不能治,後之人何罪《左氏》?亡羊而補牢《戰國䇿》?子胥不蚤見主之不同,量是以至於入江而不化《史樂毅傳》不以繁華時樹本,即色衰愛弛,後雖欲開一語,尚可得乎《史吕不韋傳》?」張耳曰:「吾聞天與不取,反受其殃咎。 張良、陳平說曰:漢有天下大半,而諸侯皆附,楚兵疲食盡,天亡之時也。今釋弗擊,此謂養虎自遺患也。 晁錯為內史,東出不便,更穿一門南出。南出者,太上皇廟堧垣也。申屠嘉請誅錯錯,恐夜入宫謁上,上曰:「錯所穿非真廟垣,故穴官居其中,且又我使為之。嘉謂長史曰:吾悔不先斬錯,乃請之,為錯所賣。通鑑:張良曰:「不因其幾而取之,所謂養虎自遺患也。前漢髙紀。袁紹多謀少決,失在後事。 所謂一日縱敵,患在數世也」。《通鑑》。初,劉備在許,與曹公共獵獵中,衆散,關侯勸備殺公備,不從。及至夏口,飄颻江渚,侯怒曰:「往田獵中,若從吾言,可無今日之困」。蜀志。羊祜曰:「當㫁不㫁,天與不取!豈非更事者限於後時哉!晉書》。
73
集差池一步元㣲之集一失毫釐千萬年韋應物集傳記,操刀不割太公六韜》
74
本朝方籍之渡河,沛公始整兵向關,籍於此時,若急引軍趨秦,及其鋒而用之,可以據咸陽,制天下,不知出此,而區區與秦將爭一旦之命,既全鉅鹿,而猶徘徊河南、新安間,至函谷,則沛公入咸陽數月矣,而卒都彭城,使沛公得還定三秦、楚,雖百戰百勝,尚何益哉《老泉集》詳審。
75
經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 君子安其身而後動,易其心而後語,定其交而後求若虞機張往,省括于度則釋。 慮善以動,動惟厥時。 詳乃視聴醫不三世,不服其藥。 可言也,不可行,君子弗言也,可行也不可言,君子弗行也,文理宻察《中庸》。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曰:始吾於人也,聴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聴其言而觀其行」。 康子饋藥,拜而受之,曰:「丘未達,不敢嘗翔而後集」。 夫子時然後言,樂然後笑,義然後取。子,智不務多,必審其所知《家語》知不務多,務審其所知,言不務多,務審其所謂。行不務多,務審其所由《荀子》
76
史非死者難,處死者難藺相如」。上問車中幾馬,慶以䇿數,馬畢,舉手曰:「六馬」。慶於兄弟最為簡易矣,然猶如此,度不中,不發發,即應弦而倒。 聖人萬舉而萬全,前漢。傳聞不如親見,視景不如察形。東漢馬援傳。吳呂岱戒諸葛恪曰:「世方多難,子必每事十思。《吳志》。周于謹曰:「三思而言,九慮而行。通鑑:非萬全不謀,非百克不鬬。唐書陸贄傳。
77
《集夫子》曰:片言折獄者,其由也,與夫子之言,盖非之也。後之人不窮聖㫖,以為夫子美于季路,任一時之見輕而折獄者,十有八九焉。古之帝王,將刑一人,猶歴三槐,歴九棘,訊羣臣,訊羣吏,訊萬民,億兆絶議,然後致刑,猶於朝於市,於野,昭然與衆棄之,所以不易也歐陽詹集。鋤艾恐傷蘭,溉蘭恐滋艾白樂,天文
78
本朝夫人固有一死兮,處死之為難《東坡賦》。熟路長驅聊緩步,百金一發不虛弦《後山詩》
79
不審:
80
經若跣弗視地,厥足用傷《書》史楚王,昧於一來。 晉叔向曰:「無釁而動,可謂無謀。《左氏》。以一人譽召臣,一人毀去,臣恐天下有識者聞之,有以窺陛下」。 談何容《易》!前漢丁綝卒,子鴻當襲封,上書稱病,讓國於弟盛,不報。既葬,乃掛衰絰於塜廬而逃去。友人九江鮑駿遇鴻於東海,讓之曰:「昔伯夷、季札,亂世權行,故得申其志耳。《春秋》之義,不以家事廢王事。今子以兄弟私恩而絶父不滅之基,可乎?」鴻感悟垂涕,乃還就國。以一言稱愜為能而不核虛實,以一事違忤為咎而不考忠邪,通鑑》
81
集不量鑿而正枘楚辭,擇焉而不精、語焉而不詳韓文原道。保身附免禍
82
經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 括囊無咎,全身逺害,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國無道,其黙足以容中庸邦,無道則愚。 危邦不入,亂邦不居。 邦無道,危行言,孫邦無道,卷而懐之。
83
子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老子》。魚鼈:黿鼉,猶以淵為淺而窟其中,鷹鳶猶以山為卑而巢其上。 持寵處位,終身不厭之術,主尊貴之,則恭敬而僔。 主信愛之,則謹慎而嗛。 主専任之,則拘守而詳。 主安近之,則慎比而不邪《荀子》:可以全生,可以盡年」。 鳥髙飛以避矰弋之害,鼷䑕深穴乎神丘之下,以避熏鑿之患《莊子》。鴻飛㝠㝠,弋人何慕焉! 遜于不虞,以保天命揚子問明
84
史祭仲以智免。 子産曰:「無過亂門」。 賓孟適郊,見雄雞,自㫁其尾問之,侍者曰:「自憚其犠也」。賓孟曰:「雞其憚,為人用乎?」 生於亂世,貴而能貧,民何求焉?可以後亡。范蠡事越王,滅吳反國,以為大名之下,難以乆居,乃浮海出齊,變姓名,自謂鴟夷子。 鄒陽枚乘浮於危國,然卒免刑戮者,以其言正也。 秦始皇使王剪伐蜀,請美田宅、園池甚衆。或曰:「將軍之乞貸甚矣!」剪曰:「秦王怚音粗而不信人,今空秦國甲士而専委我,我不多請田宅為子孫之業以自堅,固令秦王坐而疑我矣」。史記秦說燕王曰:「臣居燕不能使燕,重而在齊則燕重,通鑑:聞大王有意督過之,脫身獨去,史項羽紀。張耳以智全」。史本贊。張良入謝曰:「沛公不勝杯酌,不能辭。通鑑:箕子佯狂,接輿避世,史鄒陽傳:願棄人間事,慾從赤松子遊耳」。史張良傳。呂須數䜛陳平於呂后曰:「丞相不治事,日飲醇酒,戯婦人,「人」,一作女。平聞日益甚。漢書:李邑盛稱班超擁愛妻抱愛子,安樂外國,無內顧心!」超聞之,歎曰:「身非曽參而有三至之䜛,恐見疑於當時矣!」遂出其妻。 梅福知王莽必篡漢祚,一朝棄妻子去,不知所之。其後人有見福於㑹稽者,變姓名為吳市門,卒。 北海逢萌謂友人曰:「三綱絶矣,不去禍將及人」。即解冠掛東都城門。歸,將家屬浮海,客於遼。 東平王蒼自以至親輔政,聲望日重,意不自安。前後累上疏稱:「自漢興以來,宗室子弟,無得在公卿位者,乞上驃騎將軍印綬,退就蕃國」。辭甚懇切。帝乃許蒼還,而不聴上將軍印綬。 北海敬王睦,少好學,光武及上皆愛之。嘗遣中大夫詣京師朝賀,召而謂之曰:「朝廷設問寡人大夫,將何辭以對?」使者曰:「大王忠孝慈仁,敬賢樂士,臣敢不以實對」。睦曰:「吁子危我哉!此乃孤幼時進趨之行也。大夫其對以孤襲爵以來,志意衰墮,聲色是娛,犬馬是好,乃為相愛耳」。其智慮畏謹如此。 夏馥聞張儉亡命,嘆曰:「孽自已作,空汙良善,一人逃死,禍及萬家,何以生為!」乃自剪鬚變形,入林慮山中。 范滂謂殷陶等曰:「今子相隨,是重吾禍也」。 司馬懿少聰達,多大畧,操聞而辟之。懿辭以風痺,操怒,欲收之,懿懼,就職。《通鑑》申屠蟠曰:「當戰國之世,處士橫議列國之王,至為擁篲先驅,卒有坑儒焚書之禍,今之謂矣」。乃絶跡於梁、碭之間,因樹為屋,自同傭人。居三年,滂等果罹黨錮,受刑者數百人,唯蟠超然免於疑論。 或勸林宗仕進者,對曰:「吾夜觀乾象,晝察人事,天之所廢,不可支也,後漢雲中白鶴,非鶉鷃之網所能羅也」。魏志邴原傳。北海王衮謹慎好學,文學防輔,遂具表稱陳衮美。袞聞之,大驚懼,責讓文學曰:「修身自守,常人之行耳,而諸君乃以上聞,是適所以増其負累也」。少府蒯欽,楊駿之姑子也,數以直言犯駿,它人皆為之懼,欽曰:「楊文長雖闇,猶知人之無罪不可妄殺,不過疎我,我得疎乃可以免,不然,與之俱族矣!」通鑑范騰屬天下兵亂,去官還家,歎曰:「生於亂世,貴而能貧,乃可以免散家財五十萬以施宗族。 阮籍本有濟世志,屬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由是不與世事,遂酣飲為常。《晉書》。後周于謹自以乆當重權,功名既立,願保優閑,乃上先所乘駿馬及所着鎧甲等。《北史本傳》。侍中謝朏求出為吳興太守,至郡,致酒數斛,遺其弟吏部尚書瀹為書曰:「可力飲此,勿豫人事」。 王晏外弟尉氏阮孝緒,亦知晏必敗,晏屢至其門,逃匿不見。嘗食醬美,問知得於晏家,吐而覆之。 楊慎矜知御史中丞事。時李林甫専權公卿之進,有不出其門者,必以罪去之,慎矜由是故辭不敢受。 上就李泌飲酒,同榻而寢,泌曰:「臣今報徳足矣,復為閒人,何樂如之!」上曰:「奈何遽欲去乎?」泌曰:「臣有五不可留,願陛下聴臣去,免臣於死」。上曰:「何謂也?」對曰:「臣遇陛下太早,陛下任臣太重,寵臣太深,臣功太髙,迹太竒,此其所以不可留也。 郭子儀為上將,擁強兵,程元振、魚朝恩,䜛謗百端,詔書一紙徴之,無不即日就道,由是䜛謗不行。通鑑郭子儀遭䜛甚奪兵柄,朝聞命夕引道,無纎介自嫌,全身髙節,爛然獨著。 裴度晩節,頗浮沈,為自安計。唐書。蜀諸王皆領軍使,彭王宗鼎謂其昆弟曰:「親王典兵,禍亂之本,今主少臣彊,䜛間將興,繕甲訓士,非吾輩之所宜為也」。因固辭軍使,蜀主許之,但營書舍,植松竹,自娯而已。通鑑魏公子無忌自知再以毁廢,乃謝病不朝,與賓客為長夜飲飲醇酒,多近婦人,日夜為樂飲同上
85
傳記司馬徽居荊州,以劉表必有變,思退縮以自全,毎與語,但言佳,其妻責以無别,徽曰:「如汝所言,亦復甚佳,終免於難。《襄陽記》。孔雀愛羽,虎豹愛爪,所以輔其身也」。說苑》。王允之年在摠角,為從伯敦所知,常夜宴。允之辭醉眠在別牀,敦與鳯謀逆,允之悉聞其語,便於眠處。大吐敦以為大醉,不復疑。晉書》。
86
集鸞鳯翔於蒼雲兮,故繒繳不能加。蚊龍潛於旋淵兮,身不挂於網羅。知貪餌而近死兮,不如下遊於清波。全命避害,不受世患楚辭鳯鳴髙岡以逺罻羅陳琳檄不懐寳以召害,不飾表以招累張華賦游必擇地翔而後處,不入陷穽不罹網罟西京麒麟頌蕭條,兩翅蓬蒿,下縱有鷹鸇。奈爾何李白集宿鳥擇深枝? 潛魚不銜鈎,走鹿無反顧,短翮惟願巢。深叢杜詩螻蟻謀深穴。 鳥得辭,籠不擇木白集。冥鴻不下,非吾意杜牧之。常恐性坦率,失身為杯酒,近辭痛飲輩折節萬夫後杜工部青雲上了無多路,却要徐驅穏着鞭。白侍郎
87
本朝黠蠶不作繭,未老輒自僵。永謝湯火厄,冷然超無方。《東坡詩》
88
取禍
89
經患至掇也。 斯其所取災 羝羊觸,藩羸其角。 慢藏誨盜,冶容誨淫。 徳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 負且乘,致冦至,盜之招也」。 晉者,進也,進必有所傷《易》,受爵不讓,至於已斯亡子曰:「口恵而實不至,怨菑及其身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専,烖及其身者也《中庸》。好人之所惡,惡人之所好,是謂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大學。子曰:放於利而行多怨」。 羿善射奡盪舟,俱不得其死然。
90
子譬若載無轄之車以臨千仞之谷,欲其不顛覆難也。《家語》:寳珠玉者,殃必及身邪穢在身,怨之所構。 言有召禍。 位尊則必危,任重則必廢,擅寵則必辱,可立而待也,可吹而傹也。 以卵投石,以指撓沸,若赴水,火入焉,焦沒耳荀子山木自冦。莊子虞氏者,登髙樓,臨大路,設樂陳酒擊博樓上,俠客相隨而行,飛鳶適墜其腐䑕而中之,俠客相與言:「吾不侵犯之而乃辱我,必滅其家」。至期日之夜,聚衆積兵以攻滅虞氏列子乘奔而去轡,履氷而負重,鄧析子。齎不貲之寳,獨宿曠野,其危甚於累卵,蹈薄氷以待夏日,登朽枝而須勁風。 虎狼見逼不揮戈,奮劍而彈琴詠詩,吾未見其身之可保也。抱,樸子。禍之所生,必由積怨。劉子》
91
史兵猶火也,弗戢,將自焚。 匹夫無罪,懐璧其罪! 無徳而祿,殃也。服之不衷,身之災也」。 華而不實,怨之所聚也。犯而聚怨,不可以定身。 今夫子傲,取禍之道也。鄭子駟為田洫、司氏、堵氏、侯氏、子師氏皆喪田焉。故五族聚羣,不逞之人以作亂,殺子駟。 小人懐璧,不可以越鄉。 孔子曰:「有臧武仲之智,而不容於魯國,抑有由也,作不順而施不恕也」。 齊莊公鞭侍人賈舉而又近之,乃為崔子崔杼間公。 齊慶封獻車於季武子美,澤可以鑑展。莊叔見之曰:「車甚澤,人必瘁,宜其亡也」。 齊髙子好以事自為功,故難及之。 叔向曰:「汰侈已甚,身之災也,無大功而求大祿,皆怨府也」。 積貨滋多,菑怨滋厚,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寵大矣,一朝而滅,惟無徳也。《國語》:勇畧震主者身危,功蓋天下者不賞,西漢蒯通傳。所謂探虎口者也。史酈生傳。好聲矜賢,竟以名敗,史晁錯傳。居君子之位而為庶人之行者,患禍必至也。通鑑:知衆嫭之嫉妬兮,何必颺纍之蛾眉!揚雄。湯數行丞相事,知三長史素貴,故陵折,丞吏遇之,三長史皆怨恨。通鑑:張湯下令不便,顔異不應㣲反唇,湯奏異,腹誹論死,前漢食貨志。䑕不容穴。衘,窶藪也。西漢楊惲傳》:師古曰:窶藪者,戰器也。昔國武子好言人過,以致怨惡。昔懿公刑邴歜之父,奪閻職之妻,而使二人參乘,卒有竹中之難。 陳蕃欲誅宦官,乃先事露章曰:「願出臣章宣示左右,令諸姦臣知臣疾之」。聞之者莫不震恐。謀未及發,為曹節、王甫等矯詔殺之,東漢本傳。臧否人物,激濁揚清,撩虺蛇之頭,踐虎狼之尾,以至身被淫刑,禍及朋友,士類殱滅,而國隨以亡。 孔融棄市,融恃其才望,數侮戯曹操。 關公剛而自矜,張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張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先主常戒之曰:「卿刑殺既過差,又日鞭撾健兒而令在左右,取禍之道也」。飛不悛。其帳下將殺飛《通鑑何曽陵駕人物,鄉閭疾之如讎。永嘉之末,何氏滅亡無遺焉,《晉書》:孤根獨立,結恨彊宗。 謝靈運恃才放逸,多所陵忽,故及於禍。 崔浩書魏之先世,事皆詳實,列於衢路,往來見者,咸以為言,北人無不忿恚,帝怒殺之。 李延夀論曰:凶人之濟其身,非世亂莫由焉。曹爽以亂世之情而行之於平日,其取敗也宜哉! 魏崔浩曰:「張虛聲而召實禍」。《通鑑》。劉孝綽仗氣負才,多所陵忽,每於朝集㑹同處公卿間,無所與語,反呼騶卒,訪道途間事,由此多忤於物,前後凡五免。《南史》、《宋紀》。賀若弼復坐事下獄,上數之曰:「公有三太猛:嫉妬心太猛,自是非人心太猛,無上心太猛。《通鑑:王義方以疾惡不容於時,唐書本傳。如火投泉,安得不敗!」唐書則天賛。王殷每出入,侍者數百人,殷請量給鎧仗以備巡邏,帝難之。帝疾殷入起居,遂執殺之,通鑑:庇朽木,乘膠船。 張昌齡獻頌,太宗謂之曰:「昔禰衡、潘岳皆恃才傲物,以至非命《唐書》
92
傳記多藏不用,是謂怨府。《說苑叢談》。周伯仁為人志大而才短,名重而識闇,好乘人之弊,此非自全之道」。嵩性狠抗,亦不容於世。《世說》中。
93
集累卵於疊棊左太沖,魏都賦。財居權寵,四海側目庾元規表守孤直以見嫉,觸姦邪而結釁劉長卿何異登膠船而汎巨浸,操朽索以馭奔駟!若飛蛾之赴明燭,破塊之落空谷,殊不知坐致焦爛而莫能自出,唐文粹愚觸駭機,迸落深泉劉賓客鵲鳴聲揸揸,烏噪聲擭擭,爭鬬庭中間持身博彈射。 好盡言以招人過國,武子所以見殺於齊也韓文不擇言以危肆兮,固羣禍之際也。御長轅之無撓兮,行九折之峩峩,卻驚棹以橫江兮,泝凌天之騰波。栁,懲咎賦多藏潤屋,賈禍危身白樂天,足踐禍門皮日休,得一時之貴,滅百世之族杜牧之
94
本朝靡然如蛟龍,釋其風雲之勢,而安於豢養之樂,終以不悟,使其腹披股裂,登於匹夫之俎東坡上韓太尉書,知恥」。
95
經其心愧,恥若撻於市。缾之罄矣,惟纍之恥。君子有五恥,居其位。無其言,無其行恥之。 君子恥服其服而無其容恥,有其容而無其辭恥,有其辭而無其徳,恥有其徳而無其行。 使民有所勸勉,愧恥以行其言知恥近乎勇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邦有道榖,邦無道榖,恥也
96
子羞惡之,心義之端也」。 嘑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孟子。君子恥不修,不恥見汚恥,不信不恥,不見信恥,不能不恥不見用荀子,恥不從枉管子,史隨㑹能賤而有恥,,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背霑衣也西漢司馬遷傳。赧然流汗㑹稽之恥,漢書:君子雖貧,不受亂君之祿說苑
97
集死辱片時痛生辱長年,羞孟東野無恥。
98
經小人不恥不仁,有靦面目。 白華廢,則亷恥缺矣《詩》殷人之敝,勝而無恥。《記》
99
子無羞惡之心,非人也」。 徧國中無與立談者,卒之東郭墦間之祭者,乞其餘不足,又顧而之他。此其為饜足之道也。 無恥之恥無恥矣。 恥之於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孟子》,其無愧而不知恥也,甚矣《莊子》。厚顔而忍詬《荀子》辱,莫大於不知恥文中子
100
史秦太后與嫪力髙切於改切私通事,皆決於嫪毐諸客,求官為嫪毐舎人千餘人,史呂不韋傳。棄禮義,捐亷恥,日甚頑頓亡。恥奊胡結反,音頡。。詬亡節亷,恥不立,且不自好,茍若而可。 饑寒至身,不顧亷恥,前漢回面汙行以事諂諛之人,而求親近於左右。《史記》。司馬長卿竊貲於卓氏,東方朔割肉於細君。西漢揚雄傳》:梁孫亷性巧佞,善宦,時人為履謎以譏之曰:「刺鼻不知啑蹋面,不知嗔齒地作步數,持此得勝人,刺其不避恥辱以求名位也」。《南史》本傳。齊著作郎祖珽,有文學,多技藝,而疎率無行。嘗為髙祖中外府功曹,因宴,失金叵羅,於珽髻上,得之。 梁主入朝於鄴,周主自彈琵琶,梁主起舞曰:「陛下既親撫五絃,臣何敢不同百獸!」通鑑:崔日用燕內殿酒,獻起為回波風舞,求學士,唐書。楊再思為內史,専以諂媚取容,張同體戯再思曰:「楊內史面似髙麗」。再思欣然,即剪紙帖巾,反披紫袍,為髙麗舞,舉坐大笑。 唐順宗永貞元年,王叔文、王伾等任事十餘家之門,車馬如市。賓客候見叔文、伾者,至宿其坊中餅肆酒壚下,一人得千錢乃容之。 馮道累朝不離將相、三公、三師之位,浮沈取容,嘗著《長樂老敘》,自述累朝榮遇之狀。《通鑑》
101
傳記王武子好驢鳴,既葬,文帝臨其喪,顧語同遊曰:「王子好驢鳴,可各作聲以送赴客,皆一時作驢鳴世說武后時,侯知一年老,勅令致仕,知一乃詣朝堂,跳躍馳走,以示輕捷《朝野僉載進士王元逺干索權豪無厭,或遭撻辱,畧無悔悟,時人云:「王元逺慚顔,厚如十重鐡甲天寳遺事防閑」。
102
經女正位乎內,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義。 閑有家,悔亡。 重門擊柝以待暴客,以禮自防,牙璋以起軍旅,以治兵守《周禮》。姑、姊妹女子子已嫁而反,兄弟弗與同席而坐,弗與同器而食。 外言不入於梱內,言不出於梱。 男女不雜坐,不同椸,枷不同巾櫛,不親授,受嫂叔不通問。 僕御婦人,則進左手,後右手。 刑人不在君側。 男女不通衣裳,男子入內不嘯,不指,夜行以燭,無燭則止。女子出門,必擁蔽其面,夜行以燭,無燭則止。 夫死而夫黨無兄弟使夫之族,人主喪妻之黨,雖親弗主,夫若無族,則前後家東西,家無有,則里尹主之。 大為之坊,禮以坊徳,刑以坊淫,命以坊欲。 君不與同姓同車,與異姓同,車不同服。 先王因為酒醴壹獻之禮,賓主百拜,終日飲酒而不得醉焉。此先王所以備酒禍也。 夫禮,禁亂之所由生,猶防止水之所自來也《禮》
103
子外屏不欲見外也。內屏,不欲見內也《荀子》為冠,所以莊其首也。為履,所以重其足也。衣裳襜如,劒佩鏘如,皆所以防其躁也《文中子
104
史婦人送迎不出門,見兄弟不踰閾。 女有家男,有室,無相瀆也。 諸侯相見,軍衛不徹警也。 趙孟曰:「牀第之言不踰閾,況在野乎!」 孔子曰:「犠象不出門,嘉樂不野合。漢初,與郡守為銅虎符、竹使符。應劭曰:「銅虎符第一至第五,國家當發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聴受,以竹使符,背以竹箭五枚,長五寸,鐫刻篆書第一至第五」。張晏曰:「符以代古之珪璋,從簡易也」。師古曰:「與郡守為符者,謂各分其半,右留京師左以與之」。 劉邰曰:「凶豎多耳目,恐事未㑹,先受其禍」。 譬如養鷹,饑則附人,每聞風颷之起,常有凌霄之志,正宜謹其絛籠,豈可解從任其所欲哉? 或謂常山王演曰:「鷙鳥離巢,必有探卵之患,今日王何宜出?」通鑑崔神慶曰:「五品以上佩龜者,蓋防徴召之,詐內出龜以命之」。唐本傳。李林甫自以多結怨,常虞刺客,出則步騎百餘人為左右翼,金吾靜御,前驅在數百步外,一夕屢徙牀,雖家人莫知其處。通鑑唐髙宗改隋竹使符為銀莬符,後改為銅魚符,以起軍旅,易守長新唐書。懐重寳者,不以夜行。戰國䇿。
105
集虎豹九關。天門九重使神,虎豹執其關,楚詞。今人有宅於山者,知猛獸之為害,則必髙其柴柵而外設陷穽以待之。宅於都者,知穿窬之,為盜則必峻其垣墻而內固,扄鑰以防之。韓文。
106
傳記:千仭之墻,禍不入門易林》不能防閑。
107
史齊莊公鞭侍人賈舉而又近之,乃為崔氏間公岑彭所營,時討公孫述。地名彭亡,聞而惡之,欲徙日暮,有刺客詐為亡奴降,夜刺殺彭。《東漢本傳。來歙攻公孫述,蜀人大懼,使刺客刺歙來。歙自書表曰:「臣夜人定後,為何人所賊傷,中臣要害。本傳:昔懿公刑邴歜之父,奪閻職之妻,而使二人參乘,卒有竹中之難。通鑑:張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先主常戒之曰:「卿刑殺既過差,又日鞭撾健兒而令在左右,取禍之道也」。飛不悛。其帳下將殺飛,蜀志。蜀大將費禕與諸將大㑹於漢夀,郭循在坐,褘歡飲沈醉,循起刺禕,殺之。褘資性汎愛,不疑於人。張嶷嘗以書戒之曰:「昔岑彭帥師來歙仗節,咸見害於刺客。今將軍位尊權重,待信新附太過,宜鑒前事,少以為警」。褘不從。 義康自謂兄弟至親,不復存君臣形迹,率心而行,曽無猜防。齊王晏輕淺無防,與賓客語,好屏人請間,明帝聞之,疑遂有誅晏之意。《通鑑》
108
避嫌:
109
經豈不夙,夜謂行多露。 無使厖也,吠男女不雜坐不同椸。枷不同巾櫛不親授,受嫂叔不通問。 寡婦之子,非有見焉,弗與為友。 君大夫之子不敢自稱曰余小子、大夫、士之子,不敢自稱曰嗣子,某不敢與世子同名。 婦人疾問之,不問其疾。 寡婦不夜哭。 為人臣者無外交,不敢貳君也《禮》
110
子魯有獨處室者隣之],婦亦獨處室,夜暴風雨,室壊,趨而託之,魯人閉門不受。《家語》。
111
史衛青為大將軍,尊寵不敢自擅,専誅於境外。 父子之間,人所難言也。 孫㑹宗與楊惲書》曰:「大臣廢退,當闔門惶懼,為可憐之意,不當治産業,通賓客,有稱譽,闔門髙枕為知者,首西漢既還私第,闔門養威重。通鑑吳祐父恢為南海太守,祐隨從到官,恢欲殺青簡以冩經書,祐諫曰:「其俗舊多珍寳,此書若成,則載之,兼兩昔馬援於薏苡興,謗王陽,以囊衣徼名嫌疑之間,誠先賢所慎也」。恢乃止,東漢本傳。魏文為五官,邴原不謁魏武,使人問之,原曰:「吾聞國危不事,冡宰君老,不奉世子。三國,魏志。杜錫補吏部郎,不敢用鄉曲一人晉書:李靖闔門稱疾,畏逺權逼,功大而主不疑。 郭子儀遭程元振、魚朝恩短毁時,握兵處外,然詔至即日就道,無纎芥顧望,故䜛間不行。陸贄既放荒逺,常闔户人不識其面,避謗不著書。 裴度不復有經濟意,乃治第東都,野服蕭散,與白居易、劉禹錫為文章,把酒窮,晝夜相歡,不問人間事,唐書本傳傳記顔叔子,獨處於室,隣之嫠婦又獨處於室,夜暴風雨至而室壊,婦人趨而至,叔子納之而使執燭放乎,旦燭盡毀屋而繼之。毛公詩傳。王右軍年少時,大將軍敦甚愛之,恒置帳中,眠未起。錢鳳入屏人謀逆,右軍覺,既聞所論知無活理,乃剔吐汙頭面被褥詐熟眠,敦開帳乃見,吐唾縱橫,於是得全。世說。
112
集賓接門下推舉人士侍側無虛日,退而見其人淡,若與之無情者。 丞之職貳令丞位偪例,以嫌不可否事,文書行,吏抱成案,詣丞卷其前,鉗以左手,右手摘紙尾鴈鶩行以進,平立睨丞曰:當署丞涉筆,占位署惟謹。向吏問可不可,吏曰:得則退,不敢畧省,漫不知何事韓文,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積貨,士之好亷,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獨自得之心,蓄之懐忍而不出諸口,以公道之難明,而世之多嫌也,一出口則嗤嗤者,以為得重賂
113
不能避嫌。
114
史絳侯周勃既就國,每河東守尉行縣至絳,勃自畏恐誅,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見之。其後人有上書告勃欲反,下廷尉。通鑑田蚡為相,薦人起家至二千石,權移主上,上曰:「君除吏盡未?吾亦欲除吏」。漢竇嬰傳。衛青曰:「自魏其武安之厚賓客,天子常切齒,西漢本賛。楊惲免為庶人。家居治産業,造室宅,以財自娛,其友人孫㑹宗戒之,為言大臣廢退,當閉門惶懼,為可憐之意。西漢本傳。
115
豫備。
116
經水在火上,既濟君子,以思患而預防之。 重門撃柝,以待暴客,蓋取諸豫。 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易》。惟事事乃其有備,有備無患,迨天之未隂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以三十年之通制國用,雖有凶旱水溢,民無菜色。 其備豫有如此者。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中庸》
117
子孔子曰:「有文事必有武備,有武事必有文備《家語》。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老子》。務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養備而動時,則天不能病,故水旱不能使之饑渇。寒暑不能使之疾,妖怪不能使之㐫。 先患慮患,謂之豫豫,則禍不生《荀子》。事無備則廢,是以聖王務其大備《管子》。夫天地之大計,三年耕而餘一年之食,率九年而有三年之蓄,十八年而有六年之積,二十七年而有九年之儲,雖沴旱災害之殃,民莫窮困流亡也《淮南子》
118
史魏絳曰:「抑臣,願君安其樂而思其終也。《書》曰:「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備豫不虞,古之善教也。 備豫不虞,善之大者也。 凡百君子,莫不代匱」,言備之不可以已也。 士季曰:諸侯相見,軍衛不徹警也。左宣智者備禍於未形。史趙世家。夫積貯者,天下之大命,苟粟多而財有餘,何為而不成?以攻則取,以守則固,以戰則勝,懐敵附逺,何招而不至? 堯有九年之水,湯有七年之旱,而國無損瘠者,以蓄積多而備先具也《通鑑》絶其綿綿,塞其㳙㳙東漢,防隄完全,雖遭雨水霖潦不能為變,通鑑顔真卿為平原守,祿山逆節頗著,真卿以霖雨為託,修城浚壕,無㡬禄山果反,河朔盡陷,獨平原城守具備。 善治病者不使至危憊,善救災者勿使至賑給,少則不足活人,活人多則闕國用,國用闕則復重斂矣《唐書》
119
傳記陶公作荊州敇船官,使鋸木屑不限多少,悉藏之,時咸不解此意,後正㑹值積雪,㑹日始晴聴事,前除雪,地甚潤濕,於是用木屑覆之,都無所妨說》
120
集服絺綌之涼者,不苦盛暑之鬱燠,襲貂狐之煖者,不憂至寒之悽愴,何則?有其具者易其備也王褒《聖主得賢臣頌》。一歳之旱,人斯具舟,三月之熱,人斯具裘劉賓客。蓄穀者不病㐫年,蓄珠玉者不虞殍死栁文
121
本朝如儲藥石,以待疾病,如種梓漆,以備器用東坡無備。
122
經《易》而无備也《易》
123
子事無備則廢。管子》。故國無九年之蓄,謂之不足,無六年之積,謂之閔急。無三年之蓄,謂之窮乏。淮南子》。大寒而後索衣裘,不亦晩乎!」●子。
124
史不備不虞,不可以師。 莒恃其陋而不修城郭,浹辰之間而楚克其三都無備也夫! 城濮之役,晉無楚備以敗於邲邲之役,楚無晉備,以敗於鄢。 無備而言,辨著猶拾瀋也。 恥匹夫不可以無備,況恥國乎!《左傳》:物不素具,不可以應卒。《史記》秦世家。公家無一年之蓄,百姓無旬日之儲,上下俱匱,無以相救。西漢谷永傳。李左車曰:「千里餽糧,士有饑色,樵蘇後㸑,師不宿飽」。《韓信傳》。
125
集嘗思世人,居平不讀一方病,則委千金於庸夫之手劉賓客。,本朝國之用兵,正如私家之造屋,凡屋若干,材石之費,榖米為錢若干,布算而定,無所贏縮矣。工徒入門,斧斤之聲鏗然,而百用毛起,不可復計,此慮不素定之過也。旣作而復聚,糧旣斵而復求材,其費必倍,其工必不堅。東坡,荅李宗書。
126
謹㣲
127
經遇其憂,悔吝之時,其介不可慢也。注:悔吝纎芥,雖細,不可慢,易而不謹也,易。怨豈在明,不見是圖!」 怨不在大《書》,念慮幾微以保其安。書注。相在爾室,尚不愧於屋漏。無曰不顯,莫予云覯!能謹微接下聴於無聲,視於無形。 禮之教化也㣲,其止邪也於未形,使人日徙善逺罪而不自知也。易曰:「君子謹始差。若毫釐繆以千里,禮。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隠,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知微之顯,可與入徳矣庸》
128
子夫牆之,壊必於隙,劒之折必有齧,聖人見之蚤,故萬物莫能傷也淮南子君子微慎厥徳,悔吝不至,揚子。智者識輕小之為善,故謹㣲細之危劉子
129
史無使滋蔓蔓難圖也君親無將將而誅焉」。公羊紂始為象箸,箕子歎曰:「彼為象箸,必為玉杯,為玉杯,則必思逺方珍怪之物,輿馬宮室之漸,自此始不可振也」。史宋世家。明者逺見於未萌,而知者避危於無形,禍固多藏於隠㣲而發於人之所忽者也。 《春秋》之義,君親無將,將而必誅。《通鑑》凡患生於所忽,禍發於細㣲,後漢,輕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故隄潰蟻孔,氣洩鍼芒,明者謹㣲,智者識淺,絶其綿綿,塞其㳙㳙。 政令猶汗,往而不反,東漢君子,推㣲達者,尋端見緒,履霜知氷,踐露知暑,後漢蔡邕傳。喜怒怨愛禍福,所因可不謹歟!東漢孔融傳。當及其根柢未深而撲取之,此救火貴速之勢也,通鑑:百尋之屋,突直而燎焚,千里之堤蟻垤而穿敗,古人防小以全大,謹㣲以杜萌。晉書。魏徴上言:「比者弟子陵師,奴婢忽主,下多輕上,皆有為而然,漸不可長」。通鑑禇遂良曰:「諌臣必諌其漸,及其滿盈,無所復諌」。唐書:沛王賢聞王勃善屬文,召為修撰。時諸王鬭雞勃戯為文檄英王雞,太宗見之,怒曰:「此乃交構之漸,斥勃出沛府,通鑑:小者大之漸,㣲者著之萌,故君子謹初,聖人存戒。 隙不在大《唐書》
130
傳記諺曰:「教婦初來,教兒嬰孩《顔氏家訓》,狐䑕㣲物,亦蠧大猷選彈文
131
不能謹㣲!
132
經由辯之,不早辯也。 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無傷而弗去也,故惡積而不可揜,罪大而不可解差若毫釐,繆以千里
133
子子曰:「蒼梧嬈娶妻而美,讓其兄矣,然非禮之讓也。不謹其初而悔,其後何嗟及矣!」 熖熖不滅,炎炎若何,㳙㳙不壅,終為江、河綿綿不絶,或成網羅,毫末,不札,將尋斧柯,《家語:㳙㳙源水不壅不塞,轂旣破碎,乃大其輻事以敗矣,乃重歎息其亡益乎!荀子。木之折也,必通蠧牆之壊也,必通隙。韓非子。
134
史為虺弗摧,為蛇將若何國語綿綿不絶蔓蔓,柰何毫釐不伐,將用斧柯!史蘇秦傳。盜賊始發,其源甚㣲,部吏伍人所能禽也。咎在長吏不為意,縣欺其郡,郡欺朝廷,實百言,十實千言百,通鑑髙恭之曰:「養虺成蛇,悔無及矣」。北史本傳。上初苦風眩,頭重目不能視。百司奏事,上或使皇后决之。后性敏,涉獵文史,處事皆稱㫖,由是始委以政事,權與人主侔矣。
135
集㳙㳙不遏,終變桑田,燄燄靡除,卒燎原野陸贄奏議》毫釐之差,或致弊於寰海。晷刻之娛,或遺忘於歴年。韓愈為宰相表本朝白起,發一疑心,坑虎士如蟣蝨石,崇發一快心,截蛾眉如芻俑。李斯發一忍心,橫屍四海。楊國忠發一疾心,激禍百年,其端甚㣲,其流甚廣明道集。卵𪆪不除,使成羽翼續世說
136
鑒別。
137
經旌別,淑慝彰,善癉惡《書》,儗人必於其倫《記曲禮》下。孔子曰:「管仲遇盗取二人焉」。上以為公臣曰:「其所與游辟也,可人也注言此二人但居惡人之中,使之犯法記》、《雜記》下。凡賜君子與小人不同日禮。子夏曰:「可者與之,其不可者拒之《語》
138
子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有權衡之稱者,不可欺以輕重《管子》,駑驥同轅」,伯樂為之咨嗟,玉石相揉,和氏為之歎息《孔叢子》。甯戚擊角而疾歌。齊桓公聞之,曰:「異哉!歌者,非常人也」。命後車載之《淮南子》。馬有驥之一毛,不可謂之驥龍,有蛇之一鱗,不可謂之蛇《劉子》。魏徴曰:「大業之際徴也」。嘗與諸賢侍文中子謂徴及房、杜曰:賢輩雖聰明特達,然非董、薛、程、仇之比,雖逢明主,必愧禮樂《文中子」。
139
史淳于髠曰:「狐裘雖弊,不可補以黄狗之皮」。 人固未易知,知人亦未易信數與蕭何語,何竒之?」 蕭何聞信去,不及以聞,自追之。居三日,來曰:「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可與計事者」。 呂氏問相髙帝曰:「陳平智有餘,然難獨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劉氏必勃也。 初,絳侯周亞夫為丞相,趙禹為丞相史,府中皆稱其亷平,然亞夫弗任,曰:「極知禹無害,然文深不可以居大府,《通鑑》:冠雖敝,必加於首履,雖新,必貫於足」。 履雖鮮不加於枕,冠雖敝不以苴履。 刀筆吏,不可為公卿。 長卿雖貧,其人足依也」。 初,何武為郡吏時,事太守何夀夀,知武有宰相器,以其同姓,故厚之西漢,帝謂執金吾冦恂曰:「潁川迫近京師,當以時定,惟念獨卿能平之耳,從九卿復出以憂國可也」。周璆、髙潔之士,前後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特為置榻,去則垂之東漢、陳蕃為豫章守,不接賓客,唯功曹徐穉來,特設一榻,去則懸之同上郭泰識張孝仲,芻牧之中,知范特祖郵置之役,邵公子、許偉康並出屠酤,司馬子威拔自卒伍,後漢荀淑遇黃憲於逆旅,時年十四,淑竦然異之,揖與語,移日不能去,謂憲曰:「子,吾師表也!」既而前至袁閬所,未及勞問,遂曰:「子國有顔子寜,識之乎?」閬曰:「見吾叔度耶?」是時同郡戴良才髙倨傲,每見憲未嘗不正容,及歸,罔然若有失也,戴良曰:「不見叔度,自以為無不及,既覩其人,則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固難得而測矣。郭泰少逰汝南,先過袁閬,不宿而退,進往從憲,累日方還,范曄論曰:黄憲言論風㫖,無傳聞,然士君子見之者,靡不深服,逺去鄙吝,將以道周性全,無得而稱乎?余曽祖穆侯以為憲,隤然其䖏順淵乎?其似道淺深,莫臻其分,清濁未議其方。 郭泰初逰雒陽,時人莫識陳留,符融一見嗟異,以介於河南尹李膺。 簡練清髙,斥黜愎邪!」《通鑑》或問禰衡曰:「盍從陳長文、司馬伯達乎?」曰:「吾焉能從屠沽兒耶?」唯善孔融及楊修常稱曰:「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徳祖餘子,碌碌莫足數也」。 曹操曰:「生子當如孫仲,謀如劉景升,兒子豚犬耳」。通鑑管寜曰:「吾與劉潁川兄弟語,使人神思清發,昬不假寐,自此之外,殆白日欲寢矣!」晉書:吴嘗置丞相,衆議歸張昭,吳王曰:「孤豈為子布有愛乎?頋丞相事煩,而此公性剛,所言不從,怨咎將興,非所以益之也」。 嵇康嘗詣隠者汲郡孫登,登曰:「子才多識寡,難乎免於今之世矣」。通鑑。呂䝉年十五,隨鄧當擊賊䇿,見而竒之,引置左右,張昭薦蒙拜別部司馬。《吳志》:晉武帝聞王衍名,問戎曰:「夷甫當世誰比?」戎曰:「未見其比,當從古人中求耳」。 閔鴻見陸雲竒之,云:「此兒若非龍駒,即是鳳雛」。 山濤為吏部,甄拔人物,各為題目。 阮籍能為青白眼,見禮俗之士,以白眼對之,嵇喜來弔,籍作白眼、喜弟康造焉。籍大恱,乃見青眼。和璧之在荊山,隋珠之潛重川非遇其人,焉有連城之價、照車之名乎?《晉書》王述性沈靜,每坐客辨論蠭起,而述處之恬如也。年三十,尚未知名,人謂之癡導」,以門地辟之,既見,唯問江東米價,述張目不荅,導曰:「王掾不癡,人何言癡也!」通鑑石勒集衣冠人物,別為君子營,晉紀:孫權克荊州,將吏悉歸附,潘濬不見,權遣人致之為治中、荊州諸軍事,一以諮之。吴志:馬秀曰:「揚雄作太𤣥,唯桓譚以為必傳後世」。晉書:魏主嘗引崔浩出入臥內,嘗指浩以示新降髙車渠帥曰:「汝曹視此人尫纎懦弱,不能彎弓持矛,然其胷中所懐,乃過於甲兵,通鑑:良玉未剖,與瓦石無異,騏驥未試,與駑馬相雜,及其剖而瑩之,馳而試之,玉石駑驥,然後始分。北史。辛彥之拜隋州刺史。于時州牧多貢珍玩,惟彥之所貢並供祭之物,髙祖善之,顧謂朝臣曰:「人安得無學!彥之所貢,稽古之力也」。隋書:吏部侍郎髙孝基名知人,見𤣥齡曰:「僕閱人多矣,未見如此」。郎者見如晦謂曰:「君有應變之才,必任棟梁之重,俱以子孫託之」。張昌齡、王公謹皆善屬文,名振京師,考功員外郎王師旦知貢舉,黜之,舉朝莫曉其故。及奏第,上怪無二人名,詰之,師旦對曰:「二人雖有辭華,然其體輕薄,終不成令器。若置之髙第,恐後進效之」。王劇、蘇味道皆未知名。裴行儉一見謂之曰:「二君後當相次掌銓衡,僕有弱息,願以為託」。通鑑蘇瓌子頲,弱冠。敏悟馬載曰:古稱一日千里,蘇生是已。 獨孤信見孫思邈曰:「器大難為用耳」。狄仁傑曰:「君正吾藥籠中物,不可一日無也」。 鵰鶚、鷹鸇,豈衆禽之偶《唐書》宋璟奏:「括州員外司馬李邕、儀州司馬鄭勉,並有才畧文詞,但性多異端,好是非改變,若全引進,則必至咎悔,若長棄捐,則才用可惜」。 吉温為新曹丞,薛嶷薦溫才,上召見,顧嶷曰:「是一不良人,朕不用也」。通鑑。李華善屬文,與蕭穎士善,為古戰場文,燻汚之如故。書置於佛書之間,與穎士因閱佛書得之。華謂之曰:「此文如何?」穎士曰:「可矣」。華曰:「當代秉筆者,誰及於此?」穎士曰:「君稍精思,便能至矣」。華愕然。唐書》。
140
傳記王濬仲、裴叔則於總角時詣鍾士季,客問二童子是誰?鍾曰:裴楷清通王戎簡要三十年,此二賢當為吏部尚書。世說。王右軍妻郄夫人謂二弟曰:王家見二謝安石,傾筐倒度,見汝輩來平平耳。世說。鴟梟不鳴,未為瑞鳥。猛虎雖伏,豈齊仁獸續世說。鑒懸日月,文心,雕龍。衆人之唯唯,不如周舎之諤諤。韓詩外傳。栁、琮所拔進,皆世所稱。鄉里為之語曰:「得黃金一鉤,不如栁伯騫所識」。耆舊傳。
141
集蔡邕避難江南,宿於柯亭館,以竹為椽,仰而盻之,曰:「此良竹也」。取為笛,竒聲獨絶。蔡邕《長笛賦序》。騏驥長鳴,伯樂昭其能。盧狗悲號韓國,知其才。 慈父不能愛無益之子,仁君不能蓄無用之臣。文選抜呂,䝉於戎行,識潘濬於係虜陸機《辨亡論》行間識吕䝉。 楚材擇把梓漢苑歸驊騮休傳鹿是馬莫信鵩為鶚 似君須向古人求杜詩龍劒:昔未發,泥沙相晦蔵,向非張茂先,孰辨牛斗光權載之文,虛懐汎愛,而涇渭不雜唐文粹《春秋三傳束,髙閣獨抱遺,經究終始。 伯樂之廐,多良馬。卞和之匱多美玉。 夫牛角之歌,辭鄙而義拙,堂下之言不書於傳記,齊桓舉以相國,叔向携手以上,然則非言之難為聴,而識之者難遇也。 伯樂一過冀北之野,而馬羣遂空。夫冀北馬多於天下,伯樂雖善知馬,安能空其羣耶!解之者曰:「吾所謂空,非無馬也,無良馬也。伯樂知馬遇其良,輒取之羣,無留良焉。茍無留其良,雖謂無馬,不為虛語矣。韓文:仁麟、智龍為瑞之長,未若君子瑞乎人倫! 如「么絃孤」,韻瞥入人耳,非大樂之音劉子勿輕直,折劒猶勝曲全鉤」。 衆嫌我獨賞」。 信厚勤恪,宜於爪牙肘腋間居之。 不可遺他天下,眼卻輕野鶴重家鷄白樂天,眉白衆情髙。 欲知花好處偏在最深,叢元稹松栢可比節操,不可比文章,皇甫湜。紫色閏位,不可謂正」。孫可之文。賈餗為禮部,朝士以進士干賈,公不獲,有強毀嘲者。賈公曰:「我秪以杜某、顗敵數百輩足矣」。杜牧之集。
142
本朝桓𤣥識髙柔於弱冠,異王基於幼童《類要》。譬之象犀珠玉,雖無補於饑寒,要不可使在泥塗中東坡文只應天眼識天人東坡詩》竒寳橫道驥服箱,誰其識者?有歐陽過,目先空,冀北羣陳後
143
品藻
144
經子曰:「由也千乗之國,可使治其賦也,求也。千室之邑,百乗之家,可使為之,宰也,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也」。 徳行顔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
145
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子費惠公曰:「吾於子思則師之矣,吾於顔般則友之矣。王順長息,則事我者也」。 樂正子二之中四之下也:晏子,功用之臣也,不如子産子産惠人也,不如管仲、管仲之為人,力功不力,義力知不力,仁野人也,不可以為天子大夫荀子》。蜀人有仲元者,不屈其意,不累其身,不恵不夷,可否之間也揚子
146
史鄷舒問於賈季曰:「趙衰、趙盾孰賢?」對曰:「趙衰,冬日之日也。趙盾,夏日之日也。左氏》:「豔而富,其失也誣。穀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辨而裁,其失也俗范甯《穀梁傳序》。獵追殺獸者,狗也,而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今諸君徒能走得獸耳,功狗也。至如蕭何發蹤,指示功人也西漢《蕭何傳》。今雖亡曹參等百數,何缺於漢? 漢廷大臣獨汲黯好直諌,守節死義,難惑以非,至如說丞相𢎞等,如發蒙振落耳!」 京兆尹張敞,方畧耳目,不及廣漢,《通鑑卓茂行已在於清濁之間,東漢。郭林宗曰:「奉髙袁閬字之器,譬諸汎濫,雖清而易挹,叔度汪汪,若千頃波,澄之不清,淆之不濁,不可量也」。東漢黃憲傳。鄭泰謁董卓曰:「明公出自西州,少為將帥,閑習軍事。袁本初公卿子弟,生處京師。張孟卓東平長者,坐不闚堂。孔公緒清談髙論,噓枯吹生,並無軍旅之才,臨鋒決敵,非公之儔也」。 龎徳公常謂孔明為臥龍士,元為鳳雛,徳操為氷。一作「水」。通鑑靖少與從弟邵俱知名,有人品臧否之稱。蜀志。許邵與兄靖俱有髙名,好共覈論鄉黨人物,每月輒更其品題,故汝南俗有月旦評。 曹操微時,常卑辭厚禮,求為已目,許邵曰:「君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東漢本傳。孫權與陸遜論周瑜、魯肅及呂蒙曰:「公瑾雄烈,膽畧兼人,遂破孟徳,開拓荊州,邈焉寡儔,子明少時,孤謂不辭劇易,果敢有膽而已,及身長大學,問開益,籌畧竒至,可以次於公瑾,但言議英發不及之耳,圖取闗侯,勝於子敬」。通鑑孫禮、盧毓始入軍府,崔琰曰:「孫疏亮亢烈,剛簡能斷,盧清警明理,百鍊不消,皆公才也」。後咸至鼎輔,三志國魏太子使胡綜作賓客,目曰:英才卓越,超踰倫匹,則諸葛恪精識時機,達幽究㣲,則顧譚凝,辨究達言,能釋結,則謝景究學甄㣲,㳺夏同科,則范慎、羊道私駁。綜曰:「元遜才而疏,子嘿精而狠,叔發辯而浮,孝敬深而陿」。 袁子論曰:或云少府楊阜,見人主失道,直詆其非而播揚其惡,可謂直士,未為忠臣也。故司空陳羣則不然,談論終日,未嘗言人主之非。書數十上,外人不知,君子謂羣於是乎長者矣。 敦篤至行,則大中大夫韓暨,亮直清方,則司𨽻校尉崔林,貞固純粹,則太常、常林。《通鑑》庾敳見和嶠而歎曰:「嶠森森如千丈松,雖磥砢多節目,施之大厦,有棟梁之用」。 王澄、王𤣥、王濟並有盛名,皆出衛玠下。世云「王家三子,不如衛家一兒」。 或謂王戎曰:「昨於稠人中始見嵇紹,昂昂然若野鶴之在雞羣」。戎曰:「君復未見其父耳」。 裴楷有知人之鑑,嘗曰:「夏侯𤣥、蕭肅如入宗廟中,但見禮樂器鍾㑹。如觀武庫森森,但見矛㦸,在前山濤,若登山臨水,幽然深逺」。 王衍口中雌黃,朝野翕然。 王戎有人倫鑒識,嘗目山濤如璞玉渾金,人皆欽其寳,莫知名其器。王衍神姿髙徹,如瑤林瓊樹,自然是風塵表物。 周顗等並列貴位,嘗冬至置酒,其母舉觴賜三子,嵩曰:「伯仁志大而才短,名重而識闇,好乗人之弊,非自全之道。嵩性抗直,亦不容於世,唯阿奴碌碌,當在阿母下耳」。阿奴,嵩弟謨小字也。 桓彛曰:「季野有《皮裏春秋,言其外無臧否,而內有所褒貶也」。《晉書》:魏主嗣曰:「裕才何如慕容垂」對曰:「勝之垂籍,父兄之資,修復舊業,國人歸之。若夜蟲之就火,少加倚仗,易以立功。劉裕奮起寒㣲,不階尺土,討㓕桓𤣥,興復晉室,北禽慕容超,南梟盧循,所向無前,非其才之過人,安能如是乎!」 魏崔浩謂髙允豐才博學,一代佳士,所乏者矯矯風節,《通鑑》孔奐曰:「江揔有潘、陸之華,而無園綺之英」。《陳書》。太子問於賀若弼曰:「楊素、韓擒虎、史萬歳皆稱良將,其優劣何如?」弼曰:「楊素猛將,非謀将。韓擒虎鬭,將非鎮將。史萬歳騎將,非大將。 上曰:「長孫無忌善避嫌疑,應物敏速,决斷事理,古人不過而揔兵,攻戰非其所長,髙士廉涉獵古人,心術眀達,臨難不改節,當官無朋黨,所乏者骨鯁規諌耳!唐儉言辭辯捷,善和解人事,朕三十年,遂無言及於獻替。楊師道性行純和,自無愆違,而情實怯懦,緩急不可得力,岑文本性質敦厚,文章華贍,而持論恒據經逺,自當不負於物。劉洎性最堅貞,有利益,然其意尚然諾,私於朋友。馬周見事敏速,性甚貞正,論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多能稱意,褚遂良學問稍長,性亦堅正,每冩忠誠,親附於朕,譬如飛鳥依人,人自憐之」。通鑑。
147
傳記「嚴仲弼,九臯之鳴鶴,空谷之白駒,顔彥先八音之琴瑟,五色之龍章,張威伯嵗寒之茂松,幽夜之逸光,陸士衡士龍鴻鵠之裴囘,懸鼓之待搥。 庾道季云:「亷頗藺相如,雖千載尚凜凜,恒有生氣。曹蜍、李志,雖見在厭厭,如九泉下人。王大將軍稱王夷甫處衆人之中,如珠玉在瓦石之間。《世說》。
148
集傅毅之於班固,伯仲之間耳,魏文帝《典論》彈射臧否。 雌黄出其唇吻,朱紫由其月旦文選,天下以君侯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權衡,一經品題,便作佳士李白上韓荆州書,舌端月旦,皮裏春秋段成式文當是時,見王於北亭猶髙山深林,龍虎變化不測,傑魁人也,退見少傳,翠竹碧梧,鸞鵠停峙,能守其業者也。㓜子姢好静秀瑶環,瑜珥蘭茁,其芽稱其家兒也韓文
149
本朝處士於重能閱人觀於琮,謂路若曰:「於侍郎風儀秀整,禮貌謙挹如百斛重器所貯尚空其半,安使不益其禄位哉?續世說齊何㸃常稱陸慧曉如照鏡,遇形觸物,無不朗然,王思逺常如懐氷,暑月亦有霜寒一作氣
150
記纂淵海卷五十二
URN: ctp:ws129826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