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六十七

《卷六十七》[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欽定四庫全書
2
畿輔通志卷六十七
3
名宦
4
名不可以虛作,况守官治民,其尊顯者大節,必有徵於朝野,其卑散者,遺愛必有被於閭閻,宜乎公論彰明,而不可以為偽矣!然取諸舊史者,得其實為易,而取諸郡州縣志者,得其實為難,蓋非名實顯見,末由登於國史,而史作於異代,其心平,故其事信,若郡州縣志,則並世有司之所為耳,其識之明,未必能辨是非之正,而恩怨勢利請託又雜出於其間,則虛構疑似之迹,增飾無徵之言,以欺人於㝠昧者不少矣。髙邑、趙忠毅,公有明一代,可計數之君子也,同時宦於畿輔,風節治行見於公文,而確乎有據者凡二十餘人,而郡縣舊志無一及焉,觀其所不載,則載者可盡,信乎欲削其所疑,則非小善,必録之義,且無以辨其非真,欲别求其可信,則不與公同時及同時而未見於公文者,又絶無可考。以是推之,欲賢者之不遺而無實者,不得冒濫,豈易言哉?雖然,愚而不可欺者民也,宦必有迹,每見一州一邑,三數百年,中吏之仁暴汚潔,智愚士大夫皆能口道焉。又其近者山農野老,能指名焉,中人之冒濫或久而莫辨,若顯悖於所聞,衆必譁然而摘其實,此傳所稱有所有名而不如無有者也,故余志名宦,自元以前,一以舊史為㫁。自明以後,姑仍郡州縣志而見於忠毅之集者,乃不以著於是編。蓋一人之文,一郡一時之事,特千百之十一耳,載之則所漏實多,故具列其所以然,俾他日有司之為志者,知怵然為戒,詳酌於民言而達於史官,又以見忠直循良之實,必博求之君子之言信而有徵者,毋専據有司之方志而仕宦者之子孫,慎毋虛美其先人,而轉以自播揚--(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也。
5
總部。
6
陶唐
7
和 叔帝堯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
8
9
樂 毅燕昭王卑禮厚幣以招賢者,樂毅自魏往,昭王以為亞卿,久之,拜上將軍,并䕶楚、趙、韓、魏之兵以伐齊,破之濟西。
10
11
周 勃沛人拜太尉,將兵擊破盧綰,定上谷十一縣,右北平十六縣,漁陽二十二縣。霍去病皇后姊子,年十八為侍中,後封冠軍侯,拜驃騎將軍。元狩四年春,將五萬騎出右北平千餘里,斬捕功多。軍還,上曰:「驃騎將軍去病,率師絶大幕,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瀚海,軍行殊逺而糧不絶,以五千八百戶益封。
12
張 敞平陽人。宣帝時,冀州部中有大賊,拜敞為刺史。時廣川王不道,賊皆遁入王宮,敞自將郡吏圍守王宮,得之殿屋重轑中,懸其頭。王宮門外,敞居部,嵗餘,賊盜禁止
13
朱 博子元,杜陵人,成帝時,拜冀州刺史,方行部,吏民數百人遮道,自言従事自請,且留此縣,録見諸自言者,博駐車決遣四五百人,吏民大驚,後博徐問果老従事,教民聚㑹,博殺此吏,州郡畏威。
14
朱 浮叔元,光武時,幽州牧,勵風迹,收士心,辟諸郡士,置之幕府,贍其家。
15
馬 成字君遷,南陽人。世祖即位,拜揚--(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武將軍屯常山、中山,以備北邉,築堡壁,起烽燧,在事五六年,以勤勞徵還,邊人上書求請,復遣還屯。及南單于保塞,北方無事,拜為中山太守,領屯兵如故。
16
鄧 訓,字平叔,新野人。顯宗永平中,理滹沱、石臼河,令通漕太原轉運所,經沒溺死者不可勝算。建初三年,拜訓謁者監領其事,訓上言更用驢輦,嵗省費億萬計,全活數千人。
17
郅 夀字伯考,汝南西平人。舉孝㢘,遷冀州刺史。時冀郡多封諸王賓客,放縦不檢,壽按察之,無稍容貸。視事三年,冀土肅清。
18
左 雄伯豪,南郡涅陽人。安帝時,舉孝㢘,遷冀州刺史。州部多豪族,好請託,雄閉門不與交通,奏案貪猾,二千石無所回忌。徵拜議郎。
19
周 舉,字宣光,汝陽人。順帝時,舉茂才為冀州刺史。正身率下,風俗頓革
20
蘇 章孺文,平陵人。順帝時,冀州刺史故人,為清河太守,章行部,案其姦贓,為設酒肴。陳平生好甚歡,太守喜曰:「人有一天,我獨二天」。章曰:「今夕蘇孺文與故人飲者,私恩也。明日,冀州刺史案事者,公法也。遂舉正其罪。
21
第五種興先,長陵人,永夀中,以司徒掾使冀州㢘察災害,舉奏刺史,二千石以下所刑免甚衆,還以奉使稱職,拜髙密侯相。
22
蔡 衍孟喜,汝南項人。桓帝時,冀州刺史、中常侍貝瑗託其弟恭舉茂才,衍不受。又中常侍曹騰弟鼎為河間相,贓罪千萬。騰使梁冀為書請之,衍不答,鼎竟坐罪。
23
羊 陟,字嗣祖,太山梁父人。桓帝初,以髙第遷冀州刺史,㢘察貪濁,所在肅然。
24
朱 穆公叔,南陽宛人。桓帝永興元年,百姓流移冀州尤甚,擢穆為刺史、令長,聞穆濟河,解印綬,去者四十餘人。宦者趙忠喪父歸葬,僭為璠璵玉匣偶人。穆下郡案驗,吏畏其嚴明,發墓剖棺陳尸。帝聞,大怒,徵穆詣廷尉,輸作左校。太學生劉陶等詣闕訟寃,乃赦出之。
25
范 滂字孟博,汝南人,舉孝㢘。桓帝時,冀州饑荒,盜賊羣起,乃以滂為清詔使案察之。滂登車攬轡,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所舉奏莫不厭塞衆議。
26
賈 琮孟堅,聊城人,舉孝㢘,拜冀州刺史。舊典傳:車⿰馬叅--,驂駕垂赤帷裳,琮升車言曰:「刺史當逺視廣聴,糾察美惡,何反垂帷以自掩塞乎?」乃命御者褰之,百城悚震,諸贓過者,望風解印綬去。
27
劉 虞伯安,東海郯人。舉孝㢘,遷幽州刺史,百姓感其徳化,咸歌悅之。黃平初,拜甘陵相,綏撫荒餘,以儉率下。遷宗正後,叛兵攻破清河,朝廷以虞威信素著,復拜幽州牧,虞到薊,罷省屯兵務,廣恩信,賊衆降散。
28
皇甫嵩字義真,安定朝那人。平黄巾賊有功,拜左車騎將軍,領冀州牧,奏請一年田租以贍饑民,百姓歌之。
29
30
張 華范陽人,武帝時持節出督幽州諸軍事,招納逺人,四境無虞,士馬強盛。
31
山 濤巨源,河內懐人,有器量,介然不羣,為冀州刺史甄拔賢才三十餘人,皆顯名當時。魏 舒陽元,任城人,拜冀州刺史,以簡恵稱。
32
衞 瓘字伯玉,安邑人。泰始中,除征北大將軍、都督幽州諸軍事。於時幽、并東有務桓,西有力微,並為邊害。瓘、離間二寇,務桓降,力微憂死,朝廷嘉其功,賜一子亭侯。瓘乞以封弟。
33
唐 彬,字儒宗,鄒人。武帝時,持節監幽州諸軍事,訓兵勸農,拓邊境千餘里,百姓感慕,為立碑頌徳。
34
劉 𢎞字季和,沛國相人。武帝時,以寧朔將軍假節、監幽州諸軍事,甚有威恵,寇盜屏跡,四境帖然。
35
丁 紹叔倫,譙國人,懐帝時,為廣平太守,政平訟理,轉冀州刺史,率州兵破汲桑有功,加寧北將軍、監冀州諸軍事,為政嚴肅,人畏愛之。紹自以才足為物,雄慨然有董正《四海》之志。時王浚、荀晞並盛,紹視二人蔑如也。永嘉三年卒䇿,贈車騎將軍。
36
邵 續,字嗣祖,安陽人。元帝中興,棄石勒歸晉,拜左將軍、冀州刺史。後為石虎所執,使續降其城,續呼其兄子竺等曰:「吾志雪國難,以報所受,不幸至此,汝等努力自勉,勿以二心其部曲,推其子緝為王」。
37
劉 琨,字越石,中山人。永嘉三年,拜都督并幽、薊三州諸軍事,與段匹磾約為兄弟,同奬王室。元帝中興,加琨太尉。後為匹磾所害追,諡曰愍。
38
段匹磾鮮卑人,永嘉中,領幽州刺史,為石勒所敗,朝服持節見石虎曰:「我受國恩,志在滅汝,不幸至此,不能為汝敬」。及見勒,亦不為禮,卒遇害。
39
王 兗秦符丕時為平東將軍、平州刺史,固守博隣,與慕容驎相持,城破被執,大罵不屈而死。南北朝。
40
陸 俟代人,仕魏,世祖為冀州刺史。時考州郡治功,惟俟與河內太守邱陳為天下第一源 賀秃髪傉檀之子,魏髙宗時為征南將軍、冀州刺史,賀上書言:「自非大逆、赤手殺人之罪,其坐贓及過誤之愆,應入死者,皆可原命,謫守邊境,是則已㫁之體,更受全生之恩,徭役之家,漸䝉休息之恵,刑措之化,庶㡬在兹」。髙宗納之久之,謂羣臣曰:「源賀勸朕宥死刑,徙充北畨,生濟之理既全,邊戍之兵有益,卿等事朕人人,如賀復何憂哉!」錄賀治為第一,在州七年,徵拜太尉。
41
封 回,渤海,蓨人,魏安州刺史徵為太尉長史,行定州事。肅宗即位,授平北將軍、瀛州刺史。時寇亂水潦,百姓困乏,回表求賑恤,免其兵調,州內賴之。
42
元 雲魏景穆帝子,封任城王,顯祖時拜冀州刺史,性善撫綏,留心政事,甚得下情。合州請戸輸絹五尺、粟五升,以報雲恩,髙祖嘉之
43
李 平頓邱人,魏世宗時拜長樂太守,政務清靜,吏民懐之。尋以平兼冀州儀同、開府長史,甚著聲稱,仍除正長史,太守如故
44
李 韶元伯,狄道人。魏肅宗時為冀州刺史,清簡愛民,甚收名譽。肅宗嘉之,就加車騎大將軍,轉定州刺史。二州境既連接,百姓素聞風徳,不言而治。
45
元 孚魏臨淮王潭曾孫,孝昌中拜冀州刺史,境內稱為慈父隣,州號曰神君。後為葛榮所執,與兄祐争死。榮曰:「此魏之誠臣義士也!」皆免之。榮平還,除冀州刺史。
46
裴延雋字平子,聞喜人。肅宗時為幽州刺史,修復督亢渠及故戾陵諸堰,溉田百萬餘畆,百姓賴之。又修起學校,禮教大行,在州五年,考績為天下最。
47
元 澄魏任城王雲子,字道鎮,為定州刺史。民苦橫,調前守未能除。澄多所減省,貧人欣賴楊 津華隂人魏孝昌初,以散騎常侍行定州事,尋加北道大都督,受命出至靈邱,賊起博陵,定州危急,遂回師南赴。時州軍新敗,津以士衆勞疲,移車入城。賊果夜至,見柵空而去。其後賊攻城津,開門出戰,斬賊帥一人,殺賊數百。賊退,人心少安。詔加吏部尚書、北道行臺。賊圍州城,津盡力捍守,作地道鑄鐵以灌賊。賊相語曰:「不畏利槊堅城,惟畏楊公鐵星」。後賊帥葛榮誘降,津大怒,斬其使。長史李裔引賊踰城,津苦戰不敵,遂見拘。榮破,始得還洛。
48
封隆之渤海蓨人魏時四為冀州刺史,每臨部,州中舊齒咸曰:「我封公復來」。其得物情如此。髙 浟,北齊神武第五子。武定中,為滄州刺史,轉都督定州,政化為當時第一,徵為侍中。有老公數百人,相率具𠉀曰:「自殿下至郡五載,人不識吏,吏不欺人,惟飲此鄉水。未食此鄉食,聊獻疏薄」。浟重其意為食。
49
髙 叡北齊髙祖従子。文宣受禪,封趙王,出為定州刺史,領兵監築長城,盛夏在途,屏除蓋扇,與軍人同勞苦無水處,禱而掘井,泉源湧出,號曰趙王泉云。
50
于 翼文若,太師、燕公謹之子。周大象初,拜大司徒,仍除幽州大總管。詔翼巡長城,立亭障,西自雁門東至碣石,創新改舊,咸扼其要。先是,突厥屢寇,燕、代間士農失業,自是不敢犯塞,百姓安之。
51
52
趙 煚字通賢,天水人。隋文帝時,為冀州刺史,有威徳。煚嘗有疾,百姓争為祈禱,冀市多詐煚為銅斗鐡尺,置諸肆,百姓便之。有人盜煚田中,蒿為吏所執,煚曰:「刺史不能宣風化,彼何罪也!」賜盜蒿一車,盜愧過於重刑。
53
長孫平處均,洛陽人。開皇中,為貝州刺史,有善政
54
裴 肅神封,聞喜人,開皇中貝州長史,有能名。仁夀中,見太子勇蜀王秀、僕射髙頻俱廢黜,遣使上書,上曰:「裴肅憂我家事,此亦至誠也」。徵入朝。
55
張 煚字士鳴,河間鄚人。開皇中,兩為冀州刺史,吏人悅服,稱良二千石。
56
57
李元通藍田人。髙祖時,拜定州總管,為劉黒闥所破,愛其才,欲以為將,元通曰:「吾當守節報主,烏能降志従賊耶?」賊囚之。元通紿守者曰:「吾能劍舞,可借刀」。守者與之,仰天太息曰:「大丈夫撫方面,不能保所守,尚何視息耶!」乃潰腹死。
58
羅士信厯城人,髙祖初封郯國公,従秦王擊劉黒闥洺水,上得一城,語諸將孰能守此,士信曰:「願以死守」。乃命之。賊悉衆攻,雨雪,救軍不進,城陷,不屈而死,諡曰勇。
59
狄仁傑字懐英,并州人。武后時,拜幽州都督,賜紫袍龜帶。后自製金字十二,以旌其忠。宋 璟南和人。睿宗朝,拜幽州都督,有威名
60
張守珪陜州人,開元初,為幽州良杜府果毅。時盧齊卿為刺史,器之,引與同榻,曰:「不十年,當節度是州」。後果為幽州長史,守邊破賊,朝廷嘉之,詔立石紀功。
61
李光弼營州人,乾元初,加幽州大都督,後封臨淮王。
62
馬 燧洵美,汝州郟城人。徳宗時,魏博節度使田悅圍邢州,詔燧救之,大破悅軍,斬首萬級,邢圍解,以功遷尚書右僕射兼魏博招討使。悅復與朱滔、王武俊連和,出兵背城,燧復破之。
63
張 徹,范陽府監察御史,長慶元年,府軍亂,殺従事而囚其帥,且相約獲徹,置之帥所。徹出門罵衆曰:「汝何敢反,不絶口而死!」事聞,贈給事中。
64
張孝忠初為李惟岳將去逆歸順,徳宗擢為成徳軍節度,與朱滔攻敗惟岳於束鹿,滔欲乘勝襲恒州,孝忠曰:「恒州多宿將,迫之則鬬,緩之則改圖,吾堅壁以待賊滅耳!」月餘,王武俊果斬惟岳以獻。後滔與武俊叛,遣蔡雄說之,答曰:「業已効忠,不復助惡」。滔悉兵攻之,帝詔李晟、竇文場--(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率師來援,滔解去。
65
田𢎞正盧龍人忠孝畏慎,為魏博節度使,封沂國公,元和間,詔命韓愈撰其先廟碑,詳人物温 造并州祈人,徳宗時署節度㕘謀,使幽州說劉濟,濟流涕,願率先諸侯効死節。穆宗時,又為幽鎮宣諭使,賜緋衣,至范陽,諭劉總籍所部九州入朝。
66
王承元,成徳節度使承宗弟也。承宗死,穆宗詔使慰軍授承元節度使。北鎮以兩河故事脅誘,承元不受命,承元曰:「諸軍固愛我,然格天子詔,我獲罪,奈何?斬不従命者」。軍乃定。承元去鎮,左右囊器幣自隨,承元使空禇毋留入朝,昆弟拜刺史者四人,位於朝者四十人。
67
李 愬元直,長慶初,帥魏博。時幽鎮亂,殺節度使田𢎞正,愬素服令軍中曰:「魏人富庶而通於大化者,田公力也。上以其愛人,故使移治鎮,人不道而戕害之,父兄子弟受田公恵者,何以報之?」衆皆哭。又以玉帶、寳劍遺牛元翼曰:「此劍吾先人,常以翦大盜,吾又以平蔡姦。今鎮人逆天公,宜用此平之也」。元翼感謝曰:「敢有不承而愛其死力者,有如此劍!」乃下令軍中勒兵以俟。
68
田 布敦禮,𢎞正子。𢎞正遇害,穆宗拜布魏博節度。詔討幽、鎮牙將史憲誠脅軍叛,布為書謝帝曰:「臣觀衆意,終且負國,願速救元翼,毋使塗炭」。河朔引刀刺心而絶。贈尚書右僕射。
69
盧𢎞宣字子章,武宗㑹昌五年,為義武節度使,性寛厚而難犯,詔賜粟三十萬斛貯飛狐,𢎞宣計輓費不能滿直,勅吏守之,㑹春旱,命軍隨意往取,秋斂償之,境內足食。
70
王處存萬年人。僖宗中和初,為定州制置使,遷義武節度。黄巢陷京師,處存不俟詔,分兵二千衞乘輿,詔處存督戰,每語輒流涕,軍中多處,存義愈為之用。素善李克用,遣使十輩曉譬迎勸,卒共平京師。
71
五代
72
王彥章鄆人也,梁末,拜澶州刺史,遷北面行營招討使,為人驍勇,軍中號「王鐡鎗」,與晉夾河而軍,晉人以鐡鎖㫁徳勝口,築河南北為兩城,彥章舉鎖燒㫁之,以巨斧斬溪橋,遂破南城,後為晉人所執,不屈而死。
73
趙徳鈞同光中,鎮蘆臺軍,因其地産鹽課,民自辦,仍置𣙜鹽院,貿易於瀛、莫間,民甚賴之李 瓊周安州防禦使治郡寛簡民立碑頌徳。
74
韓 通太原人周世宗時,城李晏口束鹿鼓城祁州博野十餘城,且有戰功
75
陳思讓周安國軍節度使有善政,及代還,官吏耆艾詣闕請留。
76
郭 進深州人,周顯徳,中洺州團練使,有善政,郡民請立碑頌徳,詔左拾遺鄭起撰文賜之。進嘗於城西植柳壕中種荷,郡民見之,有垂泣者,曰:「此郭公所植也」。
77
78
韓令坤武安人,有才畧識治道,與太祖同事周世,宗情好親密,鎮常山凡十年,北邉以寧。馬仁瑀大名人,開寳四年遷瀛州防禦使,兄子嘗因醉誤殺平民,繫獄當死。民家自言非有宿憾,但過誤爾。仁瑀曰:我為長史而兄子殺人,此怙勢,非過失也,不敢以私親亂國法」。遂論如律。
79
曹。 瑋彬子,太宗時守天雄,以威愛相濟,吏民安之,契丹使過,戒其下曰:「曹公在此,毋縦騎馳驅」。楊延昭太原人,本名延朗,髙陽闗副都部署,智勇善戰,號令嚴明,與士卒同甘苦,遇敵必身,先克捷則推功於下,故人樂為用。在邉二十餘年,契丹憚之,目為楊六郎。
80
康保裔洛陽人,真宗時為髙陽闗都部署,契丹兵大入,保裔率精鋭赴之,為契丹所圍,或勸易甲以遁,保裔曰:「臨難無茍免,此吾効死日也」。大呼決戰而死。
81
王承衍字希仁,雍熙中,知天雄軍。契丹南侵,𠉀騎至冀州,去魏二百里,城中震恐。時上元、承衍下令張燈設樂,與賓佐晏逰達旦,衆賴以安。
82
何承矩太宗時,為制置河北緣邉屯田使,自順安以東瀕海,廣袤數百里,悉為稻田,有莞蒲蜃蛤之饒,民賴其利。
83
劉 福下,邳人。雄州防禦使,為政簡易,人甚徳之。諸子嘗勸起大第,不許。既死,上聞之,賜其子白金五十兩,使市第宅。
84
李 斌青州人。淳化中,領洺州團練使,勤於政理,人服其清。後徙滄州,吏民不忍其去,鄰境亦以狀聞,詔書襃美。
85
王 能定陶人,咸平中,知靜戎軍,建議決鮑魚街長城口,北注雄州塘水,為戎馬限,方舟通漕,以實塞下。景徳中,為行營都部署,䕶城祁州,躬率丁夫,不離役所,帝手詔襃美
86
寇 準,字平仲,下邽人。景徳中,知天雄軍,契丹使過,謂曰:「相公重望,何以不在中書?」準曰:「主上以朝廷無事,北門鎖鑰,非準不可」。
87
王 魯益都人。天聖中,莅大名,凡舊政有不便者,委曲彌縫,悉掩其非,吏民感悅。復知天雄軍,契丹使者往返,斂車而過,無敢譁者。人樂其政,畫像祠之
88
杜 衍山隂人,知天雄軍,為治謹密,不以威刑督下,而吏民亦憚其清。
89
陳堯咨嘉謨,堯佐弟。知天雄軍。自契丹修好,城壁器械久不治,堯咨葺完之。仁宗時,復知天雄,陛辭,上特賜金魚,以示優渥,尋改判澶州,令行禁止,境內肅然。
90
韓 琦相州人,慶厯八年,以河朔地大,節制弗専,特徙鎮定武軍兼安撫使。琦考李衞公法,為方圓鋭三陣以閲士攻守,竒正坐作,進退悉有法度,由是定兵精勁,冠河朔,嵗大歉賑,活饑人百萬,建學舍,課諸生,遇賢士必以禮,四方聞風而趨者日益盛。嘗夜作書,令一卒持燭於旁,卒他顧燭,燃公鬚,公袖拂之,而作書如故,軍中感服,及去,定人遮留設祖哭,聲動野,刻「徳政」三十條於石
91
狄 青,字漢臣,西河人,寳厯初,徙正定路副都總管。沈勇有智畧,邉圍恃以為安。
92
趙 抃西安人,仁宗時為武安軍推官。人有赦前偽造印更赦而用者,法吏皆以當死。抃曰:「赦前不用,赦後不造,不當死」。讞而生之」。
93
王徳用鄭州人,慶厯二年帥定州,契丹常使人覘其軍威,或勸執之,徳用曰:「吾軍整而和,使覘者得實以歸,是屈人兵以不戰也」。
94
周 沆益都人,英宗時進樞密直學士、知成徳軍,俗方棄親事,佛沆按斥數千人還其家。歐陽修永叔,廬陵人,慶厯三年,知諫院。保州兵亂,以修為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賊平,大將李昭亮、通判馮博文私納婦女,修捕博文繫獄,昭亮懼,立出所納婦。
95
司馬光陜州人,仁宗時舉進士,除定武軍,従事和易,近人不立崖岸,人敬而慕之
96
吕公著壽州人,以資政殿學士拜定州路安撫使,謝表曰:「進不敢希功而生事,退不敢弛備以曠官」。世傳誦之。
97
任。 布河南人,哲宗時知成徳軍,或欲省河北兵,布言契丹、西夏方窺伺中國,備未可弛築,甬道属滹沱河跨絶況潦。
98
趙士晤公美,濮安懿王曽孫。従㣲宗北遷,遁還抵武安,招集義兵入洺州城,治壕塹,樹鹿角,勵將士死守,飛大砲碎敵攻具,以計生得其首領,敵乃解圍去,以功遷洺州防禦使。建炎二年,金人再攻洺,糧盡援絶,衆乃擁士晤赴行在。
99
陳 淬,莆田人。宣和四年,授正定路馬步副總管。七年,金人入正定,淬以孤軍禦之,妻孥八人皆遇害。
100
陳 遘亨伯,江寜人。登進士第。欽宗立,拜河北都轉運使,厯知中山、河間府。金人再至,詔康王領大元帥。遘弟光祿卿適臨城諭㫖,遘遙語之曰:「主辱臣死,吾兄弟平居以名義自處,寜當賣國家為囚孥乎?」適泣曰:「兄但盡力,勿以弟為念」。遘將括兵出戰,步將沙振衷刃入府,害遘於堂,并及其子錫、妾婢奴僕共十七人。振出帳下卒譟而前曰:「大敵臨城,汝安得殺吾父!」執而捽裂之,身首無餘,城中無主,乃開門出降。金人入見遘屍曰:「南朝,忠臣也」。斂而葬諸鐵柱寺。
101
劉 竧,靖康初,為正定府路都鈐轄。金人來攻,竧率衆晝夜搏戰城上。金人初攻北壁,徙攻東城,宣撫使李邈趣竧東應,金兵還薄北城,城遂陷。邈就執竧巷戰,顧其弟曰:「我,大將也,其可受敵戮乎!」潰圍欲出諸門,已為敵守,乃之孫氏山亭中,自縊。
102
宗 澤汝霖,義烏人。靖康元年,除河北副元帥。康王開大元帥府於大名,澤履冰渡河,與金人十三戰,皆捷,金人呼為「宗爺爺」
103
李 邈彥思,臨江人,拜河北制置使,守正定,邈至,兵不滿二千,錢不滿二百萬,自度無以禦敵,乃諭民出財死守,募民為勇敢,亦數千人,新集之兵無鬬志,被圍四十日,城破,邈見執,拘於燕山府,邈乃削髪為僧,金人怒,遂遇害,臨死,顔色不變,事聞,髙宗諡曰忠壯。
104
李 政建炎初,授河北將官,駐冀州,金兵來攻,政守禦有法,人皆用命,俄攻城甚急,呼曰:「事急矣,有能躍火而過者!」重賞忽死士十數人,皆以濕氊裹身,躍火而過,大呼力戰,金人敗走,未㡬政死,城陷,權知州單某者不屈,亦死之。
105
106
韓徳樞延㣲子為遼興軍節度使,釐紛剔蠧,勸農桑,興教化,民獲蘇息,後遷平、灤、營三州觀察使耶律休格南京留守均戍兵,立更休法,勸農桑,修武備,及南北和好。休格戒戍兵無犯宋境,馬牛逸於北者悉還之,境內大治。
107
耶律仁先南京留守,恤孤惸,禁姦惡,宋人畏之。議者謂自裕悅休格後,惟仁先一人而已。竇景庸中京人,大安初授武定軍節度使,審決寃滯,輕重得宜,以獄空聞,拜中京留守。趙 徽析津人,舉進士,為武定軍節度使。及代去,民上章請留
108
109
大 㚖遼陽人。天㑹中,為河間路都統。時已克河間,實然怒其不早降,縦軍大掠,㚖諫止之,已掠者官為贖。
110
伯特,塔哩布奚王五族人。天徳中,洺州防御使正隆盜起,無兵不能禦,乃引水注壕以為固,盜弗能近,州賴以安。為政簡靜不積財,凡調官車一乘、僕婢數人而已
111
圖克坦繹上京,達河人,尚熙宗女瀋國公主,遷隷州防禦使,以政蹟聞。升臨海軍節度使。巨 搆,字子成,平谷人。章宗時,累遷橫海軍節度使,以鎮靜稱,詳人物。
112
張行簡日照人,大定時進士第一,章宗朝為順天軍節度使,上書曰:「比者括保州官田給軍,分撥已定,有欲更換者,輒従其請,紛擾無已,忽彼忽此,爭端日滋。臣請限以日月,不許為便」。制曰:「可」。
113
賀揚--(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庭字公叟,濟隂人,明昌初,為洺州防御使,時嵗歉民饑,揚--(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庭諭蓄積之家出所餘以糶饑者獲濟。
114
伊喇,富森明安人,以䕃補令史,累功遷順義軍節度使。部內明安穆屯掠民婦女,蔵之窟室。富森率衆入索之,得婦女四十三人,穆屯抵罪
115
賈少沖字若虛,通州人。天眷中,調營州軍事判官,再遷武定軍節度副陵。海陵失道少沖,乃不求仕,詳人物。
116
117
張文謙邢州沙河人王文統為中書平章,文謙為左丞,屢相可否,文謙遂求出宣撫大名,臨發語文統曰:「民困日久,不量減税賦,何以𢠢之?」文統曰:「税賦減損,何以供給?」文謙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於是抵任,蠲常賦什之四,商酒税什之二。
118
史。 楫中統元年,授正定路總管、同判本道宣撫司事。楫謹身率下,明教化,信賞罰,任賢良,汰貪墨,恤㷀獨舉文學三十人,後皆知名。
119
耶律特黙契丹人正定路安撫使武仙犯正定,特黙與其家孥陷焉,仙遣其僕劉攬兒持書誘其子天祐曰:汝能誅趙州官吏,當活汝父母,不爾烹之。特黙密令攬兒語天祐曰:忠孝難兩全,汝能固守,我視刀鋸甘如蜜矣!天祐慟哭受命,以賊書示史天澤,天澤曰:王陵之事,照輝史冊,汝能遵父命,忠誠許國,功不在王陵下」。
120
賀仁傑,京兆,鄠人也。至元十七年,上都留守缺,宰相擬廷臣十數,皆不納,上顧仁傑曰:「無以易卿」。僧格奏上都留守司錢穀多失實,召留守呼喇呼及仁傑、廷辨,仁傑曰:「臣漢人,不能戢吏姦臣之罪」。呼喇呼曰:「臣為長印,在臣手,臣之罪」。上曰:「世之讓爵者有之,若爭相,引罪鮮矣!」置勿問。仁傑留守二十餘年,請老卒。
121
王 磐永年人,世祖時為正定等路宣慰使。有西域大賈恃勢干官府,直来坐㕔事,指麾自若,磐叱左右捽下箠之。會蝗起,朝廷遣使者督捕,役夫四萬人,磐曰:「捕蝗本為民,今反以病民耶?」使者怒,責磐狀,期三日盡捕蝗。磐不為動,用法督捕,不三日而蝗盡。使者驚以為神。
122
賀。 勝仁,傑子也,嘗従許衡學,通經傳大義。大徳九年,父仁傑請老,代為上都留守,通商賈,抑豪,縦進左丞相、上柱國,留守如故,民徳之,為立祠,帝命工寫像以賜,後為丞相特穆徳克誣殺,百姓爭聚屍傍哭焉。至正間,詔雪其寃,追封王,諡曰忠宣,其子惟賢,亦以大中大夫同知上都留守司事云。
123
達爾瑪實哩字遵道,恰爾巴氏也。幼穎敏,經史過目,輒領解厯官上都留守,車駕,嵗臨幸供應,率預辦,不以擾民,豪宗巨室及宿衞人有暴橫者,必繩以法,毋敢犯者焉。卒,諡忠敏。
124
張孔孫隆安人。至元二十八年,厯肅政㢘,訪司莅大名,以所没贓糴粟五千斛賑飢民。有獻故河堤三百餘里於太后者,即上章謂宜悉還民従之
125
劉 肅才卿,洺水人。世祖居潛邸,以尚書為邢州安撫使,與李惟簡協心為治,滌蠧敝,去貪暴,流亡復業,戶増十倍。
126
張 耕邢州安撫使州,舊萬餘戶,兵革之後,不滿數百,耕及副使劉肅善於撫綏,流民復業,遂陞邢為順徳府,又興鐡冶,行楮幣,公私兩利。裕宗嘗曰:「安得治民如邢州張耕者乎?」
127
李惟簡邢州安撫副使,先是,劉秉忠、張文謙言於世祖曰:「今民困敝,莫邢為甚,盍擇人往治之?」於是選尚書劉肅及簡往,不期月,戶増十倍。
128
丁好禮正定人。元末,命好禮與郭庸留守京師,明兵入城,或勉其謁大將,好禮叱曰:「我以小吏致位極品,今老矣,惟一死耳」。後數日,明將召之,舁至齊化門,不屈而死。
129
郭 庸中書省㕘政,與好禮同為留守。城破,明將召至,衆叱之拜,庸曰:「各為其主,死自吾分,何拜之有!」遂遇害。
130
明。
131
徐 達鳳陽人,洪武初,以大將軍平定北都,元主遁去,不戰而克,籍府庫,收版圖寳器,禁戢軍士,人民安業,市肆不易,人謂曹彬下江南、巴延入臨安,不是過也,後留鎮燕薊,以平灤、榆闗等處土地曠衍,乃於古遷安鎮築城置闗,控制險要,更名山海闗,內外截然,屹為重鎮,其西若喜峰、古北等隘,葺壘築塞,衞安軍民在鎮十七年,功烈甚偉。其後山海衛民詣立廟報功,巡撫李賓、李進等先後請於朝,詔報可。成化中,廟成,賜額顯功。
132
劉 真合肥人,官都督僉事,傅友徳守燕,上言闗外新附之地,宜厚加存撫,設險守要,命真及指揮使李彬往視之,真至,畫形勢,築亭障,配兵戍守,邉民得寧居焉。
133
劉 崧吉安人,洪武初為北平按察司副使,每夜篝燈讀書,旦起視事。時當兵火後,招徕逋竄,慰安反側,務寛厚以存大體,民甚賴之。
134
暴 昭,浮山人。洪武中,由國子生授大理寺司務,累官刑部尚書。建文初,充北平採訪使,密請備燕。及靖難兵起,設北平布政使於正定,昭以尚書掌司事,與鐡鉉輩悉心經畫。尋召歸。金川門陷,被執,不屈,磔死。
135
張 昺,澤州人,洪武中舉人材,累官工部右侍郎。建文帝即位,以昺為北平布政使,受密命,伺察燕事。元年七月,燕王將起兵,㑹朝廷,遣人逮燕府官校,王偽縛官校置庭中,將付使者,紿昺入至端禮門,為伏兵所執,不屈死。時與昺同死者,都指揮使謝貴、指揮彭二、又、長史葛誠、伴讀余逢辰、䕶衛指揮盧振,皆先後殉節死。
136
劉 經洪武時,以功陞北平都司,賜寳劍、銅牌。靖難兵起,經抗節不従,他將獻城,經墜井不死,成祖賜蟒玉以旌其節,經死,賜祭,錄其子孫。
137
趙 羾,字雲翰,河南人,永樂中,官禮部尚書。帝巡邉顧隆慶保安川,原嘆曰:「自二州民內徙至今,尚皆荆棘耶?」因遷內郡人實之,命羾經理羾至,撥土田,創廬室,定立市㕓,開導藝植,三四年間,士庶安輯,商旅交至,遂成都㑹。
138
張 貫永樂中,順天府尹,政尚寛平,獄無壅滯,吏民徳之。
139
王 賢惟善,寜陽人。永樂中,順天府尹。府民以柴炭夫役為病,賢言於工部,為減十之七。時中官怙寵非法,賢執奏,寘於法,京兆肅然。
140
于 謙廷益,錢塘人。宣徳四年,以御史巡視長蘆鹽政,捕馬船,夾帶私鹽,不避權貴,悉置之法,河道為之一清。
141
譚 廣仲宏,丹徒人。正統間,佩鎮朔將軍印,鎮守北邊。所統部曲鮮明晃耀進止有節,敵望見曰:「此譚家軍也」。輒引去。在鎮二十餘年,兒童婦女皆知其名。
142
李 儀涿州人,正統初,宣鎮始設巡撫,命儀以右僉都御史往,時軍府草創,儀規畫具,可法守㢘潔、持正,邉徼信畏,尋以忤權貴被逮死,鎮人寃之。嘉靖初,建昭徳祠,春秋致祀。
143
劉 璉,江寧人。永樂壬辰進士。正統時,以戶部侍郎總督宣府等處邉儲,㕘贊軍務,凡二十八年,區畫周詳,糧芻充足,致仕歸
144
章 圭常熟人,任監察御史,正統初,巡按正定等府有寃獄二十一人立辨釋之,人服其明。畿甸蝗災,民饑,有司請以虧欠馬匹折追糧米為賑濟,珪曰:「賑濟正以為民,若追折欠,民何以堪?」具疏以聞,悉免。
145
薛希璉浙江麗水人。正統十年,以刑部侍郎巡撫正定,懲墨奬㢘,諏詢民瘼,招撫逃移,設法賑恤,至今稱頌不衰
146
鄒來學時敏,麻城人,宣徳癸丑進士,英宗北狩來學,巡撫薊鎮,廣斥堠、儲財用,舉將材,守要害,畿輔賴為長城。
147
孫 安字景康,左府都督同知。正統己巳,獨石馬營等八城失守,議者欲棄之于少保,謙曰:「棄之,不但宣府,懐來難守,京師不免動搖」。乃薦安,授以方畧,安率兵度龍門闗,且戰且守,八城完復如舊,乃相築墪臺,教諭種植事便軍民者,次第舉行。
148
羅亨信,東筦人,永樂甲辰進士,正統五年,以右僉都御史巡撫宣鎮。己巳,土木之敗,邉城多陷,朝議復召鎮兵入衞,人心益皇皇,欲棄城走。亨信以忠義激勸,仗劍坐城門,令曰:「敢出城一步者斬!」衆始定,城中歡呼曰:「吾屬生矣!」因設䇿捍禦,敵知有備,引去,城賴以全。
149
陳 泰吉亨,邵武人,景泰元年,以僉都御史提督紫荆倒馬等闗,鯁介執法,聲稱凜然,考察官吏,咸當人心。
150
李 秉執中,曹州人,正統丙辰進士,景泰三年,以右僉都御史巡撫宣鎮。時緣邉耕地荒蕪,秉請白金三萬兩,市牛山東,給俵播種,秋成大稔,乃益招流徙,起學舍、清屯田,劾邉將巽懦者,每有條奏,詔下諸邉倣行之。
151
葉 盛與中,崑山人,正統乙丑進士,天順八年,巡撫宣鎮,初盛以㕘政,協賛、獨石諸營軍務,築城八,置堡七百,邊闗賴之。及為巡撫,復官牛、官田之法,墾田積穀,嵗有竒羨,益市戰馬,繕城堡,屹然稱雄鎮云。
152
閻 本宗元,闗中人,進士,天順中擢僉都御史,撫薊門,有貂璫,怙權擅斂,掾史舞文憲本盡法處之,因是被䜛稱疾致仕。
153
彭 韶,字鳳儀,莆田人。天順丁丑進士。成化中,以副都御史巡撫順天。居官務大體,陳時政以弭天變,議糧運以便軍民,尤多切時宜。
154
楊繼宗,字承芳,陽城人,天順元年進士,厯官僉都御史,巡撫順天。時有宦戚,估民産繼宗,追還之。星變,上疏忤㫖,左遷。
155
楊 兆膚施人由僉都御史撫薊,陞總督,和輯軍民,悉心邉務,政暇灑墨,為竹極烟雨之態。今撫署有其遺筆
156
解延年棲霞人,天順間進士,由戶部員外郎督三衞軍儲、捐俸、建衞學士,民徳之。
157
張 海成化初,順天府丞。時中官用事,勢燄灼人海,以禮自持,不少為屈。坐此外補張 憲成化中,任順天府尹,望讋權豪,徳孚士庶,稱京兆之賢能者必歸之。
158
張 諫畢節人,成化中任順天府尹,修建學宮,規制大備,以戅直謫太僕寺卿。
159
余子俊,四州青神人,景泰辛未進士,成化間以尚書兼都御史總理宣、大邊備,修馬政,通鹽利,又定屯種之規,宣大便之。子俊正不詭俗,㢘不近名,嘗語人曰:「凡有建樹即近小,亦須為百年計。大臣謀國,遇有利害,當以身任,慎勿養,交市恩,逺怨自全也」。
160
秦 紘單縣人,景泰辛未進士,成化十八年,以僉都御史巡撫宣鎮。凡事利軍民必力行之,無所避忌。明年,敵入順聖川,紘率兵邀擊之,大有斬獲。捷聞,遷副都御史。
161
徐 懷字明徳,嚴州人,天順庚辰進士。孝宗初,以副都御史撫薊。時畿內大荒懐,疏請京、通、薊三倉米五萬石,發下州縣,驗口俵給,又疏借內帑充糴,以備後患,畿民賴之。
162
馬中錫天禄,故城人,成化乙未進士,𢎞治九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撫宣、鎮,甫下車,劾貪弁數人,風紀肅然。更嚴禁例杜請託,凡蒭茭、工匠、馬匹之利為世家所擅者,悉還之官。或曰:「公所為,適以府怨。中錫曰:「某志不敢負君民,即賈禍奚悔!」後遷去。
163
劉 福重慶人,成化己丑進士,以山東按察副使備兵天津,營造衞城,有能名。
164
張 錦岷州人,成化己丑進士,厯官右副都御史,巡撫宣大公,㢘勤慎興革利病,不俟朝夕。龍門萬全等學燬於兵,奏請重設,由是邉徼咸知嚮學。
165
王雲鳳應韶,山西和順人。成化甲辰進士,以右副都御史巡撫宣鎮。至則戢猾胥劾貪帥理,預備倉行保甲法,疏劾錢寧、張鋭之姦,天下尤壯之。尋以憂去。
166
張 鎣,松江華亭人。成化十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撫正定等處。莅事嚴厲,郡縣官貪殘者,悉置之法。所在興利除害,豪猾屏跡,尤注意學校,士民歸心
167
魏 富巡撫順天中,貴人多操利匿亡將領,守臣倚以為援,富至,悉繩以法,一時無敢犯者。陳 諤順天府尹政尚嚴察,嘗出行誤衝皇太子駕,太子訴於上,上曰:「陳府尹是我父母官」。竟不問。
168
李 介守貞,髙密人,成化己丑進士,𢎞治元年,以右僉都御史巡撫宣、大,明達正直。諸生有勤於誦習行伍有勇於戰鬬者,出貲激勸,文武士翕然感奮焉。
169
劉大夏時雍,華容人,天順甲申進士,累官戶部侍郎。𢎞治初,北邉糧芻告乏,命大夏經理。瀕行,周尚書經謂曰:「邊上糧芻,半属中貴子弟經營,公此行,毋以剛取禍也」。大夏曰:「處天下事,以理不以勢,俟至彼圖之」。甫至,召父老,日夕訪求,盡得根柢,掲榜云:「某倉場缺糧芻若干,每石束給官價若干,官員客商願告報者米十石、芻百束以上俱准蓋」。往時市易法告報必百千石,以致豪家牟利,争相轉買,自此法立倉場--(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遂有餘。積邉人,謂三十年僅見云。
170
洪 鐘,字宣之,錢塘人。𢎞治中,以副都御史巡撫薊鎮,築邉牆,繕城堡,自山海抵居庸凡二百七十餘處,減防秋官兵六千人,嵗省輓輸萬計
171
張 欽敬之,順天通州人,正徳六年進士,以御史巡視居庸闗,武宗將出闗,幸宣府,欽上疏諌,不報,帝微行至昌平,傳開闗甚急,欽謂分守中官劉嵩曰:「車駕將出闗,是我與君死生之㑹也!闗不開,違天子命,當死闗!𨳩車駕出,萬一有如土木,我與君亦死,等死,寜死不開關」。乃命指揮孫璽閉闗,納門鑰蔵之,頃之,帝召璽,璽曰:「御史在,臣不敢擅離」。更召嵩,嵩曰:「我上家奴也,敢不赴?」欽因負勅印手劍,坐闗門下曰:「敢言開闗者,斬!」秉燭草疏奏未達,使者復來,欽拔劍叱之曰:「此詐也!」使者懼而返,曰:「張御史㡬殺臣」。帝大怒,命朱寧捕殺御史,㑹閣臣等追至沙河,而欽疏亦至,帝乃歸。又二十餘日,欽巡白羊口,帝微服疾馳出闗,數問:御史安在,欽聞追之,已不及,復疏諫,而帝命谷大用守闗人,不得出,欽感憤,西望慟哭,於是世傳張御史閉闗三疏云。
172
劉源清汝澄,東平人,正徳甲辰進士,厯官左僉都御史,巡撫宣鎮,繩豪猾吏,劾貪汚官,旌奬忠烈,興起學校,汰冗食,革濫用,廢舉墜,修逺近寧謐。
173
李 浩師孟,曲沃人。順天府尹,時逆瑾,憻政無名之需求無厭,浩一切裁抑,數面議可否,侃侃不阿。
174
周 璽順天府丞逆瑾柄國,錦衣楊玉附之,權勢薰灼,文移乖式,璽峻拒之,瑾怒,杖於朝者三,卒不為屈。
175
楊 博,字惟約,蒲州人。嘉靖己丑進士。二十七年,總督薊、遼、保定軍務。巴圖爾及岱爾諤遜十萬騎攻薊鎮,博擐甲登陴,督諸軍力戰,斬獲無算。又募死士持火器,夜驚其營,一夕四五起,敵自相蹂躪,比明,悉遁去。論功,加太子少保。
176
馬應龍,嘉靖時,為霸州道,慷慨有大節,㫁獄明敏,紀綱振肅,大寇巨奸,相繼剪除。陞四川按察使,軍民詣闕請留,事下吏部,尋卒於官。
177
陸 坤蘭州人,官霸州,道州苦水患,為開新挑河,民賴之,又力白前守趙應式之寃,除判官孫文中之險,公論大快,百姓立思功祠祀之
178
周復俊霸州道武備修飭,盜不入境。《修州志:建學宮,立文明書院,俱捐鍰為之,毫不取辦於民。尋以憂去,民追思之。
179
陳 䇿官霸州道,每出巡禁絶廚傳,惟市餅數枚飲茶一甌而已。署中例有供用器具,封識一室。及去,以匙授州守,曰:「此可以待後來毋重累吾民也」。
180
温景葵字汝陽,太原人,自霸州道移永平,兵備約束,軍衞寛嚴,相濟居民,賴以安枕。毛 愷,字達和,江山人。嘉靖壬辰進士,為天津道津。俗少淳朴,競魚鹽萬竈,沿河而居,日相以戈矛為事。又皆中官親屬,遇有犯法,輒齎金脫之,最難治。愷秉法,不少假貸,三年習俗大變。
181
王世貞元美,太倉人。嘉靖丁未進士,為大名兵備,道釐定婚禮,民至今守之。大名郡小於正定,供億維均,世貞力爭,魏民賴之,出盧柟於縲絏,拔魏允中於儔伍,尤為曠舉。
182
譚 綸宜,黄人,隆慶初,總督薊、遼、保定軍務,疏請設薊鎮三營,分駐密雲、遵化三屯,以戚繼光總理之,復請築敵臺三千,自居庸東距山海,斥堠相望,邉備大飭。
183
戚繼光登州人,隆慶初,為薊州三鎮總理,建烽臺千二百座,立軍門,制拒馬器,設輜重,營以南兵,為選鋒衞兵主䇿,應本鎮兵専戍守,節制精嚴,軍容為諸邉冠。繼光在鎮十六年,薊門晏然,居民得安耕牧。
184
白: 棟榆林人,隆慶辛未進士,萬厯中任昌平兵備道,㢘潔自守,著有善政,部民構祠,肖像祀之彭國光用卿,徳化人,進士。萬厯間為天津道,峻潔明敏,遇事有肩荷,量裁驛遞,整理海防,尤稱有裨軍國
185
劉澤深警圖,扶溝人,萬厯辛丑進士,任永平兵備道。治政剛決,人莫敢干以私。其所興革,皆大利大害。
186
許應逵由進士萬厯中任昌平兵備道,停止礦税,捕戢盜賊,除暴清蠧軍民懐徳,建祠祀之曹愈參。涪州人進士,萬厯中,任昌平兵備道,撫民恤軍利,必興害必革,民立祠祀之孫應元號華山,湖廣人,進士,任永平兵備,時僉民糴餉罄貲賠補,皆擬逺戍,應元力白當道,得宥者四十餘家,賙恤貧士,加意學校,邉徼險阻,皆躬自檢覈,立除虛冒,軍衞斂手。
187
周啓元字仲先,福建海澄人。萬厯辛丑進士,天啓元年任通州兵備,道有恵政,州人立祠祀之,後以忤魏璫罹害。
188
邵可立商邱人,萬厯戊戌進士,以部郎備兵薊州,剔奸釐蠧,綜覈驛傳軫災折糧,至今利賴轉霸州道,士民泣送七十里。
189
左光斗,桐城人。萬厯丁未進士,以御史出理京畿屯田,上三因十四議,詔悉允行。水利大興,北人始知藝稻。改理學政,執法衡文,權貴不敢干以私。𣵠州置水田數百頃贍貧生,並給八府鄉試卷,永為例。又請開武學以教諸生,射刻兼才錄,與文並興,人競超距。
190
申用懋,呉縣人,進士。天啟五年,以副都御史巡撫順天鎮。兵缺額餉八十餘萬,節署內陳,設減官廚費以助之,課後圃植蔬自給。議開薊河,通遵化,便民就糧,以忤魏璫罷職去。
191
胡士容湖廣廣濟人,萬厯庚戌進士,天啟六年,由部郎任薊州兵備道,均徭,剔蠧増,修城堡以不附,魏璫被逮,士民寃之
192
耿如
館陶人進士,天啟時,授遵化道巡邉,至喜峯口,守璫方為魏忠賢建生祠,趣如杞入謁,如杞半揖而出。璫怒,嗾黨劾之,下獄刑。𢡖備嘗坐贓數千,遵人李素義㥽激烈願代以死,並罹杖責。璫敗,起撫山西。
193
陳其柱。蘇州人,萬厯癸丑進士,天啟中任昌平兵備道,㢘介不阿。時魏忠賢勢正、張一日謁陵,衆皆匍匐郊迎,其柱獨不往。及入館舍,又不為謁,遂挂冠去。
194
鄭國昌號天符,邠州人,進士。崇禎元年任永平兵備道,軍興旁午,供應不缺。明年,城破,有勸出亡者,國昌厲叱之,公服西向再拜曰:「臣力竭臣,罪不可贖矣」。先令妻子縊死,乃従容自盡。事聞,追贈太僕寺卿,従祀表忠祠。
195
張 春陜西同州舉人,自刑部主事備兵永平,執法不阿,移病歸。崇禎二年,復起永平兵備,收復永灤,嚴禁屠掠,全活甚衆。
196
盧象昇,宜興人,天啟壬戌進士,崇禎初,知大名府,擒斬巨盜馬翩翩,擢兵備道。流寇入畿南,象昇屢邀擊之,斬首無算。象昇每戰,恒先士卒,刃及於鞍,失馬以步鬬,或督戰而酣,旁睨他騎距躍,上奪其刃,便以擊賊,賊見,輒駭曰:「此盧閻,王遇即死」。由此相戒不敢犯」。
197
吳阿衡,字隆微,裕州人,進士。崇禎初,由寧夏道擢順天巡撫。性嚴毅,吏民望威屏息。有饕弁投匭,欲以三百金獻阿衡,阿衡硃筆大書,顯示卻之,復加法處,聞者莫不股慄。
198
劉曰梧南昌人。以僉都御史巡撫順天,除弊興利拔裨將。孫顯祖數戰有功,軍聲大振,檄各属分建義倉,買穀備賑。在任六年,引老板留載道
199
孟學孔武昌人,進士任大名道,遴州邑雋士,日課之得其指授者,咸掇科名。至練士卒,飭武備,尤有羊、杜之風
200
焦 馨章邱人,進士,任大名道,政執體要,風裁振肅。李司寇元白稱其未嘗建營壘以示威,而威著,未嘗以名法馭下而下畏,未嘗以𢡖礉繩民而民不敢犯,時稱確論。
201
范志完虞城人。進士,任永平道増城堡,覈驛傳鼓舞行伍,作興學校,任事三年,百廢俱舉,陞山西巡撫
202
劉景耀號嵩曙,登封人。進士,任永平道時,詔遣中官閲兵,横甚,景耀獨不往謁。督師孫傳庭所部不守紀律,景耀不令入城。傳庭怒,欲中協將以法,景耀不為惕,事旋解。
203
蔡懋徳長洲人,以㕘政備兵正定,天久旱,尺寸土皆焦,懋徳禱雨輒應,属邑民争迎之禱,所至即雨,民歡呼曰:「兵道!雨」與巡按李模同心為政,訪求利病,不三月興除殆盡,厯陞山西巡撫,闖賊破城,殉節死。
204
楊 㢘字方震,農城人,任順天府尹,以文學飾吏事,不茹柔吐剛,惟省煩屏苛,為務輦轂,多私人,能禍福,人雖誅求不遂,然皆知其悃素共稱,為有道賓興之嵗,原其理而峻其防。撙節諸費,舊號舍用葦,盡易以木,為經久計。
205
吕 獻字伯文,新昌人。先任應天府丞,庶事煩劇,専決不留改順天其煩劇倍應天而裁決益裕李 瓚崇禎中,以副都御史巡撫順天,築長城堡城,募兵設隘,勞績著聞,賜白金、文綺,進尚書髙 銓保定巡撫立九,則以編徭役。時有奸民以民田獻為皇莊者,上遣侍郎往勘,寃聲撼野。銓曰:「上雅愛小民,必不忍奪其生業以利左右,堅請還民為業」。
206
孫 瑋保定巡撫,剔蠧廣儲,摧強撫弱,卓有風裁,時滹沱水溢,衆勸乗船以避瑋,不可,第擇署中稍髙處居之,曰:「水至此,惟有死」。既而水果及床而退,人服其度。
207
傅宗龍括蒼,昆明人,進士,由太僕少卿任順天巡撫時,將悍兵驕,當事恒以不戢為患。宗龍勤訓練,廣儲積,謹斥堠,精器械,軍伍肅然。
208
張鵬雲字雨蒼,陽城人,進士,由太常少卿繼傅宗龍為巡撫,一依宗龍舊政,軍民輯睦邉境,以寧知縣孫康同申請革除一切敝政,鵬雲従之,民尤感徳。
209
汪應蛟易州兵備有鑛璫熾甚,露章劾之,燄稍熄,尋撫保定、開葛、沽水田,嵗得米數萬石,又因嵗飢,請減嵗額六萬,利在民生。
210
姚孫榘桐城人,進士,以御史備兵大名,政務簡靜而丰稜不可犯,属吏無敢干以私者,去後,士民追思之。
211
王永吉,髙郵人,進士。崇禎十四年,任通州兵備道,按地編丁,按丁征徭,民困以甦。嵗旱,設法勸賑,全活甚衆。擢山東巡撫,去之日,民為立祠。
212
丁魁,楚永城人,進士,任大名道,喜談兵,尤尚儒雅,奬拔經生,與部署行伍,交治不懈,吏畏民思。後陞巡撫順天都御史。
213
楊國柱廷石,遼東人。精騎射,由百夫長不十年,以軍功佩鎮朔將軍印,總兵宣鎮,以㢘靜慈恵為務。崇禎十五年,與本朝大兵戰于松山,以衆寡不敵,身被六鎗,面中三矢死。事聞,贈卹賜祭,建祠嵗祀,額曰「旌烈」。
214
馮師孔,字若魯,原武人。進士。崇禎初,由正定知府擢兵備道。十五年監通州軍事。時都城戒嚴,勤王兵四集,往往殺良以冒功。師孔按諸營,冒者抵死,自是良民得保首領。尋命巡撫陜西,流宼入城,殉節死。
215
朱之馮,字樂山,宛平人。天啟乙丑進士。崇禎末,巡撫宣鎮。時流寇已破寧武,之馮率衆登陴,設太祖位,誓衆死守,檢朱衣一襲,授従官,曰:「有不幸,以此裹我」。賊入城,左右擁之行之。馮曰:「離此一步,無死所矣」。乃易朱服南向叩首,自縊死。詳見忠節。
216
徐 標號鶴洲,臨清人。天啓乙丑進士,崇禎末,巡撫保定,建言修練、儲備四事,詔頒示所在舉行。十七年,闖賊逼郡,遣人持偽牌至標,大怒碎之,斬其使。部將謝嘉福暗與賊通,刼標西迎標,大罵不従,至城西門,交刃而死。
217
金毓峒鶴沖,完縣人。崇禎甲戌進士,以御史奉命監軍扼畿南要害,乃馳至保定,倡義誓衆,為固守計。甲申三月,城陷,投古井死。詳見忠節。時保定知府何復、同知邵宗元、指揮劉忠嗣皆死之,並祀忠烈祠。
218
朱廷煥中白,山東單縣人。崇禎甲戌進士。大名兵備,道有政蹟。甲申三月,寇急,為書報父,誓必死。偽將軍劉宗敏傳牌諭降,廷煥碎牌斬使,集紳民固守,發大炮擊賊,多死傷。城破被執,不屈死。康熙四十三年,知縣金天定請建祠祀之。
219
本朝
220
張存仁,字完真,正黃旗世職,浙江人。順治七年,總督三省,駐節大名,剪榆園巨寇,畿南以寜。庚寅,詔令考校守令文藝,存仁躬涖各郡,命題面試,居官㢘幹者有一二語通曉,即注上等,否則文雖佳,亦乙之。監司請其故,存仁曰:「我武臣也,朝廷命我校文,我第考實,文有偽,實難欺也」。衆皆歎服。康熙初,崇祀名宦。
221
李䕃祖,字繩武,遼東人。順治十一年,任三省總督。正定西山久為寇踞,地險難於用兵,䕃祖諭井陘道陳安國入賊巢撫之,渠魁髙三出就撫,涕泣輸誠,卒為勇將。畿北嵗饑,民多流亡,多為道殣,䕃祖疏請安集,並請免逃人連坐之令。康熙二十五年,崇祀名宦。
222
苗 澄任縣人旗籍。順治十八年,由侍衞授啓心郎,厯僉都御史,總督河務,節制瀛海,激濁揚清,整肅部伍,晉兵部尚書,總制四川。
223
朱昌祚,山東人旗籍。康熙四年,三省總督練習治體,洞達民情,凡所興革,不徇已私,不執偏見,人咸服其公明。卒,諡勤愍。康熙二十五年,崇祀名宦。
224
王登聨奉天人,康熙初,巡撫直𨽻和平,鎮靜興革,悉當吏恪民懐,與總督朱昌祚同以圈撥事獲罪,後䝉一體贈䘏,崇祀名宦
225
甘文焜
226
贈兵部尚書,諡忠果
227
金世徳,字孟求,遼東鐡嶺人。康熙五年,招撫閩海有功,擢副都御史,巡撫直𨽻,周咨利弊,有以紛更進者,世徳曰:「民生安危視乎?督撫大法小,自㢘民安物斯阜,倘喜事邀功,顧名思義」。謂巡撫何請,設總理錢穀刑名,兩監司賦無逋冒,獄鮮幽、沈、漳水、滹沱、桑乾諸河皆洚流,秋漲,沒民田八萬畆有竒,積年若徵輸,世徳再疏請豁,卒得捐除,後以病請致仕奉。
228
㫖,慰留力疾視事者二年,及卒,予祭葬諡清恵,崇祀名宦
229
于成龍北溟,永寧州舉人,器識𢎞深,操守㢘介,始仕州縣,即以逺大自期,當滇黔用兵,與當事䇿,戰守機宜,事多竒中,厯任府道,臬藩政績顯著,康熙十九年,陞直𨽻巡撫,奏免宣属水衝沙壓田糧,嚴禁,下属讐訐,上官惡習,賑恤饑民,核定驛站兵餉,清保甲,善偵緝盜風,従此衰息,商民咸安,良法善政,後皆遵守,聖祖仁皇帝眷遇隆厚,奏朝上夕。
230
可賜詩,賜馬、賜金,寵賚優渥,後陞兩江總督,其治一如撫畿時卒,諡「清端」,兩省並崇祀名宦雍正。 一年,奉特㫖入祀賢良祠。
231
格爾古徳滿洲人,康熙二十一年,任直隸巡撫明㫁,有為整法度,舉廢墜,事雖瑣細,必躬親之,而體自存,畏懐兼至翕有同聲。卒,諡文清,康熙五十五年崇祀名宦。
232
于成龍振甲,奉天人。由廕生任樂亭知縣,遷知通州。以于清端薦,陞江寧知府,轉安徽按察使。康熙二十四年,巡撫直隸。政嚴貴近,有犯必繩以法,釐剔蠧弊如改徵狐皮,折色免。追淺夫工食,停止灰車。協運革,除芝蔴、花絨、雜派,善政不可枚舉。任縣水荒地數千頃,産去糧存,累民尤甚。成龍據知縣王原,祁申詳,為之題請豁除,民困以甦。轉河道總督。三十七年,復以總督管直隸巡撫事。民慶再來,有「大小于公」之頌。尋陞兵部尚書兼右都御史,總督河道。卒。
233
賜諡襄勤,康熙五十年崇祀名宦祠。
234
郭世隆奉天人,康熙二十九年,任直隸巡撫,立身㢘潔處事,鎮静嚴以懲貪猾,寛以安良善属吏,奉為楷式,督州縣建義倉,買榖備賑,未雨綢繆,功施尤偉,陞雲貴總督去,至今民追思之。
235
李光地晉卿,安溪人。康熙庚戌進士,由兵部侍郎督學三輔,以經術勵士子,文體一軌於正。巡撫、直隸正身率属畿內諸河,悉由天津入海,下流壅塞,水多潰決,光地次第經理,引渾河別従柳岔口出築子牙河堤,使滹沱不得橫溢,棄土盡為沃壤,馬厰經界,與民地相錯奉。
236

命遣八旗都統會勘,光地以方田少,廣法籌之,一夕定疏請以地給民,輸其税田賦,以清陞太宰,拜大學士。
237
卒,諡文貞,崇祀名宦。雍正十一年,奉特㫖入祀賢良祠。
238
魏象樞環極,蔚州人。順治丙戌進士。康熙二十一年,以刑部尚書巡察,直𨽻民瘼,官箴親為詢訪,糾貪吏除,慤惡雷厲,風行畿內,肅然天語,慰勞褒嘉。至再卒,諡「敏果。崇祀名宦,傳詳人物。雍正十一年,奉特㫖入祀賢良祠。
239
熊伯龍次侯,漢陽人,舉順治己丑㑹試第一,提督順天學政,崇尚實學,釐正文體,丹黄甲乙,手自評定,鑑別精當,苞苴不行,士風為之振起。卒祀名宦。
240
許汝霖海寧人,進士。康熙年,以禮部侍郎督理子牙河務,有築隄浚河、功居民徳之祀青縣名宦
241
宋文運南宫人,順治乙丑進士,康熙年,由光禄卿陞順天府尹,杜請謁絶交際,事有不便於民者,革除殆盡,畿甸肅清,進刑部侍郎,卒,諡端慤,崇祀順天府名宦,傳詳人物
242
趙良棟寜夏人。康熙十二年,任天津總兵,整什伍,勤簡練嚴,以一號令誠,以待士卒。精熟陣法,乘機決䇿,莫識其謀,望重海內,累官四川總督,加兵部尚書。卒,諡襄忠,祀天津名宦,雍正十一年奉。
243
特㫖入祀賢良祠
244
丁思孔,字秦巖,瀋陽人。順治壬辰進士。康熙八年,任直隸守道,出納平準,吏胥不能為奸。時東南用兵,供億浩繁,思孔躬自措辦,絶不擾民,禮待紳士,恤行戶恵。卒伍尤多善政,擢江南按察使。
245
朱𢎞祚髙,唐州舉人。康熙二十四年,任直隸守道,捐俸拯荒刋,由單平鹽價,舊有狐皮梨板累,民力為請,免民尤徳之,祀名宦。
246
邵嗣堯,字子昆,猗氏人。進士。厯任柏鄉、清苑二縣,俱以㢘能著稱。康熙三十年,陞守道,清介持躬,苞苴杜絶,僚吏肅然奉法。特擢江南學使,卒於官,祀名宦。
247
蔣三捷遼東人,嵗貢生。順治元年,由户部郎任通州兵備,道性威嚴,奸胥氣懾,每月朔望,赴城隍廟,講鄉約六,則官師生儒及里老子弟次第立,左右跪罪囚於庭前聽講,講畢,有罪者扑治寃,抑者辨釋,人服其㫁,稱其㢘云
248
甘文煃,豐城人,貢生。順治初,任順廣兵備道。時天下初定,民心驚擾,撫鞠備至,安如承平。後殉難鄖陽,郡人遙祭為之失聲。
249
陳維新奉天人。順治四年,任昌平兵備道,居官有恵政。時渤海盜起,捕者株連,及州維新力為昭雪,民賴保全,為立生祠
250
徐永順遼東人,順治六年,為天津道,時議𠞰洗静海諸邑永順力保天津,無賊全活者無算塗 廓遼東人,任河南河北兵巡道,駐磁州。順治六年,寇陷隆平,延及武安,廓率親軍𠞰捕,馬蹶陣亡,麾下蘇某亦力鬬死,事平,贈光禄寺卿,於州北五里舖建祠祀之
251
宋 琬,字玉叔,萊陽人。進士。順治十四年任永平。道性明決,遇事立剖,奸宄斂跡,境內肅然。修學宮及名宦、郷賢兩祠。又修樂器以光祀典,輯府志以備文獻。
252
韓 璵,字六一,沁水人,進士。順治十六年,任易州兵備道,㢘靜公敏下車,徧詣鄉士大夫家,咨詢民間利病,言者或涉偏私,能一一識別施行,尤有要領。在任二年,丁內艱去,民送至固闗。
253
錢世清字生一,錢塘人,貢生。康熙四年,任永平兵備道,性寛而敏,莅任數年,百廢具飭。耿 介登封人進士,康熙初,由翰林外補大名道,澹泊寧靜,卓有風軌,痛革陋弊,苞苴不行,吏畏民懐,未久以憂去,父老走送數百里。
254
梁 忠遼東人,康熙初任大名,道察吏,撫民寛嚴,適中恩,被三郡譽,達四方
255
薛柱斗。延長人,拔貢生,康熙九年,任天津,道㢘以率属寛以恵民津門為兵民錯處,奸宄雜沓之所,綏靖得宜境內帖服。
256
崔誼之,字老山,平度州人,進士。康熙十年,任通永道,性寛和,治政明決,鞠讞不阿,不徇饋送,悉屏絶之,時以㢘靜聞。
257
楊維喬寧海人,康熙十九年,任口北道,庚申嵗歉,力請蠲賑,壤接雲中,有豪勢販畧婦女越境者,嚴禁之,存䘏周備,保全甚多。
258
宋 犖商邱人。康熙二十二年,任通永道愛民禮士,著有政績。厯陞江西巡撫,調撫江蘇。在任十八年,吳民徳之,晉吏部尚書。
259
王 隲福山人。康熙二十五年,任口北道旗丁利民地可種烟,控部差員查丈隲力為詳,請民不失業,迄今頌徳,官至戶部尚書。
260
曹首望豐潤人康熙年,由禮部郎出督通恵河道,築堤挑淺,蓄洩得宜,漕艘商船,均無阻滯。在任三年,堤岸無衝決之患,民利賴之
261
黄世發,貴州舉人,康熙五十年,任肅寧知縣,恵愛在民,輿情感戴。厯陞營田觀察使,巡厯勸導善於其職,後以病卒官,囊槀蕭然,不能歸櫬,兼有肅寧任內積欠未完,雍正九年六月奉。
262
特㫖褒䘏,將所欠豁免,令督藩佽助,俾得扶櫬而歸。
263
畿輔通志卷六十七
URN: ctp:ws141457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