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二

《卷二》[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欽定四庫全書
2
《古今姓氏書辯證》卷二宋鄧名世撰。
3
一東
4
東郭出自姜姓,齊公族大夫居東郭南郭北郭者,皆以地為氏。春秋時,齊有東郭書。又東郭、賈字子方,食邑大陸,謂之大陸子方。
5
東里莊子》,鄭之東里,多才,蓋七穆所居,《論語》言東里子産是也。其支庶或以為氏。
6
東宫
7
《元和姓纂》曰:東宮棄疾隠嵩山,年三百嵗。謹按此必其先出於列國世子居東宮而不得立者,其後因以為氏,如大夫之氏於南宮、北宮也。《姓纂》又云齊大夫東宮得臣,誤矣。春秋時,齊公子得臣為世子,不敢居上位,常居東宮,故《傳》稱衛莊姜曰東宮,《得臣之妹。詩亦曰東宮之妹,非得臣以東宮為氏。
8
東門
9
出自姬姓,魯莊公之子遂為卿,居魯東門,因氏焉,謂之東門襄仲。其子歸父,以國討奔齊,列子有東門。吳漢孝武時,善相馬者東門京鑄銅馬式獻之,有詔立於魯班門外,事具《馬援傳》。又有琅琊東門、雲學、嚴氏《春秋》。官至荊門刺史。
10
東陵
11
風俗通》:秦東陵侯邵平之後。又齊景公時,有隠居東陵者,氏焉。《神仙傳》有「東陵聖母」。謹按《漢地里志》,廣陵縣有東陵亭,即盜跖死利於其上之地也。《博物志》曰:「女子杜姜左道通神,縣以為妖,閉獄桎梏,卒變形莫知所極。以狀上,因以其處為廟祠,號曰東陵聖母。然則聖母不氏於東陵,特邵氏齊人之說可㩀。
12
東關
13
《風俗通》,晉有東關嬖,五漢有將軍、北亭侯東關。義謹按《春秋》東關,晉之門名。其先晉守關大夫,以地為氏,而義即其後,特不可曰嬖五後也。《左傳》曰:「外嬖梁五,與東關嬖五」,晉人謂之「二五」。蓋晉獻公時有東關嬖人名「五」而失其姓,應劭以嬖五為名,誤矣。
14
東方
15
梁有宿豫士人東方光,唐貞觀中定徳州平原郡八姓,其一東方氏也。唐末有行營都統東方逵為使相、東閭。
16
姓苑》云:古賢者有東閭子」。謹按《左氏傳》,「東閭,齊之門名。所謂「州綽門于東閭」者,當時大夫以所居為氏東鄉。
17
《世本》曰:宋大夫東鄉為之後。《賈執英賢傳》曰:漢井州䕶軍東鄉子琴,髙密人。《唐藝文志》有東鄉助著《周易物象釋疑》。
18
東陽
19
《元和姓纂》云:祖氏家傳,祖崇之娶東陽元旋女,又宋員外郎東陽無疑撰《齊諧記》十卷。謹按《春秋左氏傳》,魯、齊、晉皆有東陽,魯之東陽在泰山南,齊之東陽近萊,晉之東陽在魏郡。廣平以北,今婺州屬縣亦有東陽,必其先列國大夫有以邑為氏者。
20
東丹。
21
五代時,契丹阿保機長子突欲為東丹王,及徳光立,突欲奔唐,唐明宗賜姓東丹,名慕華,後更姓名曰李贊華。
22
東野
23
《莊子》有善御者東野稷,一名畢事。魯莊公謹按《春秋左傳》:東野,魯地,必稷之先為氏。宋有殿中丞,東野春,東萊。
24
謹按:東萊,後世以為郡名,必秦、漢以來,人以地為氏。同蹄。
25
本,西羌人。《唐孝友傳》:永徽初,有同官人同蹄智夀父為族人所殺,智夀與弟智爽候諸塗,擊殺之,今望出渤海。
26
同官
27
《元和姓纂》曰:出《姓苑》,謹按同官,縣名也,必其先以邑為氏。
28
桐里
29
《元和姓纂》曰:漢御史中謁者桐里斥生儒為議郎。謹按「桐」、「相」二字相類,而斥亦作相里氏,未知孰是也。《桐門》
30
桐門,宋城北門也。《元和姓纂》有此氏,今著其說。銅鞮。
31
謹按《春秋晉羊舌赤,食采銅鞮,謂之銅鞮。伯華及羊舌氏亡,以樂霄為銅鞮大夫,其地上黨銅鞮縣是也。二人之後,必有為氏者,《元和姓纂》始收此氏,今從之中行。
32
出自荀氏,晉公族逝。敖生荀林父,晉文公作《三行》以禦狄林。父將中行,謂之中行,桓子以官為氏。桓子生庚,及獻子偃字伯游,偃生穆子吳,吳生文子寅,其族有中行喜。
33
中央
34
《姓解》曰:中央氏,古帝號,其後以為姓中英。
35
《元和姓纂》曰:古帝少昊氏有六英之樂,掌中英者,以官為氏。
36
中梁
37
英賢傳》云:「古隠者,中梁子之後」。謹按古字中仲通用,必仲梁氏之後也。
38
中叔
39
中叔圉之後。晉有中叔無忌,漢光武時,御史中叔僚謹按古文中與仲通用。
40
中壘
41
《元和姓纂》曰:《風俗通》劉向為漢中壘校尉支孫,以官為氏。
42
終葵
43
《春秋左傳》:魯定公四年,成王封康叔於衛,分以商民七族,其一曰終葵氏。
44
終古
45
元和姓纂,風俗通》,桀內史,終古後氏,焉戎子。
46
《元和姓纂》曰:戎子駒支之後為氏。謹按世無此氏,而春秋之時,齊靈公之妾亦謂之戎子,何獨駒支後乃為氏乎?
47
弓里
48
《後漢獨行傳》:「建封二年,騎都尉弓里戍将兵平定幽州,謹按弓里」當為「戍」之氏」。
49
宮孫。
50
《漢藝文志》有宮孫子著書。師古曰:宮孫,姓也,不知名。或云室孫氏室訛為宮。
51
熊相
52
春秋時,楚大夫有熊相宜,僚熊相禖,賈執英賢,傳有楚懐王將軍熊相沂。
53
熊率。
54
《元和姓纂》曰:楚熊率且比後為氏公冶。
55
出自姬姓。季氏之族子曰季冶,字公冶,為季氏屬大夫。魯襄公二十九年,自楚還,季武子使公冶問公,公賜之冕服,子孫榮之,以字為氏,故定哀間有公冶長字。子長為孔子弟子,孔子以其子妻之,即其孫也。原此氏所出者,今詳著之。
56
公乗
57
漢陳餘娶趙苦陘富人公乗氏女,又湖三老公乗興訟王,尊治京兆功效,後漢更始有左輔都尉公乗翕。《新唐史》公乗億,字夀山,登咸通進士第,魏博樂彥貞,喜儒,引在幕府,有詩賦二集。
58
公孫。
59
黃帝之後無人,而春秋時國君之孫皆謂之公孫。秦公孫枝子桑,晉公孫杵臼,孔子弟子。公孫龍,字子石。皆以公孫為氏。《前漢紀》,平帝元始元年,封周公後公孫相如為褒魯侯。《恩澤表》曰:節侯、公子寛,以周公後魯頃公孫之𤣥孫,奉周祀為褒魯侯,二千戶,元年六月丙午封,十一月,侯相如嗣,更姓公孫氏,後更改為姬氏。然則後世公子公孫之氏,當以漢史為正。後漢𤣥菟太守公孫域擊破夫餘、遼東兵馬,公孫酺以身扞太守,俱沒于陣。南燕有侍中公孫五樓,専總朝政,兄冠軍將軍、常山公歸叔父武衛將軍、興樂公頽公西。
60
孔子弟子公西赤子華,公西輿,如字子上,公西蒧,字子晳,皆魯人。邵氏《姓解》以赤與華為二人,誤甚矣公叔。
61
出自姬姓。衛獻公少子發,國人謂之「公叔,因以為氏,所謂公叔文子者也。文子生公叔戍,以罪奔魯,亦作「未」。《禮記》又作「叔木」。
62
公子。
63
《元和姓纂》曰:《春秋》列國公子之後,此知其說而未詳者,今以《漢史》公子寛事為正。
64
公羊
65
齊公羊、髙子、夏弟子作《春秋傳》。又公羊買始為鑿巾以飯。案:疑有「悞」字。
66
公析
67
元和姓纂》曰:衛穆公生公析黑臀,其孫成子朱鉏以王父字為氏。謹按《春秋傳》,衛侯之弟黑臀,字子叔,別為子叔氏。其孫析成子亦不以公析為氏,未知林氏何據也。
68
公劉
69
《姓苑》曰:后稷之祖,有公劉氏,誤矣。古無此氏,而公劉乃后稷之孫,非其祖也。此訛誤顯然者不可不正,今駁去。
70
公肩
71
孔子弟子公肩定,字子中,魯人公牛。
72
《姓源韻譜》曰:其先齊公子牛之後,淮南子有公牛哀病,七日化為虎。
73
公師
74
出自姬姓,《後漢功臣表》有公師壹。劉聰有太中大夫、公師彧。
75
公旗。
76
世本齊威公時有左執法公旗。《蕃姓源《韻譜》曰:齊悼公子子旗之後。
77
公右。
78
《姓苑》曰:髙平人。謹按《春秋》「國君戎右謂之公右」,如魯𤟮孫之類,必有以世官為氏者。
79
公巫:
80
魯大夫有公巫召伯仲。其後以官為氏。
81
公仲
82
子華子曰程子,聚徒著書。門人之著書者曰公仲承,最能傳其道,與留務滋同學。務滋,即鬼谷子也,公檮。
83
或作公禱」,《漢藝文志》有《公檮生終始》十四篇。師古曰:「檮音疇,其字從木,傳黃帝終始之術。
84
公族
85
《東漢郭泰傳》有公族進階,其先出自晉公族大夫之後」。春秋》時驪姬亂,晉詛無畜羣公子,自是晉無公族。及成公自周歸晉,始官卿之適子以為公族,故趙盾請以括為公族,韓厥子無忌謂之「公族」「穆子」,范鞅與欒盈為公族大夫而不相能,其後遂有以官為氏者。公孟。
86
出自姬姓。衛襄公,生公子縶,字公孟,以疾不得嗣。其孫彄,以王父字為氏,其宗人奔齊為公。孟綽
87
公他
88
世本》曰:「有蒲邑大夫公他世卿,其先以王父字為氏。公玉:
89
《漢郊祀志》,濟南人公玉帶上黃帝時。《明堂圖》。師古曰:「《呂氏春秋》,齊有公玉丹,此蓋其舊,而說者讀玉為宿,非也」。
90
公泥
91
《姓解》曰:《左傳》季武子庶子公泥氏,誤矣。謹按《左傳》,季公鉏,一名公,彌未嘗有公泥氏」。「泥」、「彌」,聲訛也。今駁去「公綦。
92
謹按後漢中平四年,漁陽人張純殺䕶烏丸校尉公綦稠,則公綦人氏也。姓書未收,今增入。
93
公舌
94
《姓解》曰:《左傳》晉大夫有公舌赤,誤矣。謹按古無公舌氏,而晉大夫乃羊舌赤,蓋「羊公」二字之誤,今駁去《公帥》。
95
本公師氏,避晉景帝諱改焉。晉成都王帳下有公帥蕃。
96
公甲
97
魯哀公二年,大夫公甲叔子與析朱鉏戰吳人于夷,吳人獲叔子。邵氏《姓解,以公甲叔及公甲叔子為二人,誤矣。今駁去公甲氏。
98
公明
99
衛有公明賈為公叔文子,屬大夫孟子弟,子有公明儀,公明髙。案檀弓䟽公明儀,乃子張弟子,此作孟子弟子,未知何㩀。
100
公斂
101
魯大夫公斂陽,字處父,為孟氏成,宰能逐陽虎公上。
102
「古有公上不害。南齊有晉陵令公上。延孫,為南沙人范脩化所殺。
103
公山
104
《左傳》:「魯人公山不狃以費畔季氏而奔吳,為大夫不狃,字子洩。
105
公罔
106
孔子弟子有公罔之裘,矍相之射,嘗使揚觶,公齊。
107
《元和姓纂》,孔子弟子有公齊定。謹按《家語》、《史記》無此人,未知何據。按公齊定疑即公肩定之訛
108
公牽
109
《姓解》曰:「《世本》,齊公子牽之後有公牽氏、公仇。
110
姓苑》曰:後漢零陵太守公仇稱,出自晉穆侯太子仇之,後為公仇氏。
111
公幹
112
《古今人表》有公幹,仕齊為大夫後氏焉,公之。
113
《元和姓纂》曰:季悼子生恵伯鞅,鞅生懿伯,柎為公之氏。
114
公勝
115
前漢藝文志》:技巧家有《公勝子》五篇,公城。
116
《南史》王𢎞少嘗摴蒲于野舍,及後當權,有人就𢎞求縣,此人嘗以摴蒲戲得罪,𢎞詰之曰:「君得錢會戲,何用祿為?」答曰:「不審公城子,野何所在?」𢎞黙然。
117
公若
118
出自姬姓。季武子之子公亥,字公若。其孫藐,以王父字為氏。
119
公緒
120
後漢黨錮傳:「公緒恭為八顧注:公緒,姓也。公儀。
121
《列子》:「周宣王時有公儀,伯以力聞諸侯。其後有魯相公儀,休又有公儀,仲子舍其孫而立其子。《禮記檀弓注》曰:「公儀蓋魯同姓」。
122
公晳
123
《史記家語》有孔子弟子公晳哀,邵氏姓解以為公析哀。蓋「祈」、「析」二字相近,而林、邵二家之說容有一誤,今附見之。
124
公輸
125
魯有公輸般為工師,孟子所謂「公輸子之巧」者,其孫曰公輸、若遂氏焉。
126
公丘
127
子思子有公丘,懿子衛人,與子思論人主自臧,則衆謀不進事。
128
公思
129
魯季氏之族曰公思展,後人以字為氏。公襄
130
《世本》曰:魯大夫公襄昭,魯襄公太子子野之後公戶。
131
《前漢儒林傳》:魯徐生善為禮學,其弟子公戶滿意為禮官大夫。
132
公慎
133
魯有公慎氏,聞孔子為政,出其淫妻公房。
134
《古今人表》有公房皮,出自芈姓,楚公子房之後。《公車》:
135
出自秦公子鍼,字伯車,後世別為公。車氏公言:
136
出《姓苑》,未詳其所自。
137
公金
138
世本秦公子金之後有公金氏、公獻。
139
出《姓苑》,未詳其所自。
140
公息
141
《呂氏春秋》,有鄭大夫公息、房公留。
142
出《姓苑》,未詳其所自。
143
公朱。
144
世本》曰:宋公子朱之後。
145
公旅
146
出《姓苑》,未詳其所自。
147
公冉。
148
魯叔仲氏家臣有公冉,務人空桐。
149
《史記》:商本子姓,其後分封,以國為姓,故有空桐氏、空桑。
150
英賢傳》曰:「伊尹生於空桑,後世氏焉空相」。
151
晉惠帝時,空相機殺南平將軍孟槐、工師。
152
其先出自古官治木者,以官為氏。漢有平悼侯、工師喜子靖侯奴孫埶。
153
工婁。
154
《左氏傳》「遂國人四族,其一曰工婁氏紅陽」。
155
《地理志》:紅陽,漢南陽縣也。《酷吏尹賞傳》曰:永始、元延間,貴戚驕恣,紅陽長仲兄弟交通輕俠,藏匿亡命。鄧展曰:紅陽,姓長仲字也。師古曰:姓紅陽而兄字長,弟字仲。今書長字或作張者,後人所增爾。一曰紅陽侯,元王之子,兄弟長少者誤矣。謹按《姓書》,漢紅陽侯劉富後為紅氏周陽侯,趙兼後為周陽氏,則紅陽氏之先亦侯家也,今從「鄧、顔」二注。
156
鬷夷。
157
《左傳》,飂叔安裔子董父能擾畜龍以事帝。舜帝賜氏曰豢龍,封諸鬷川,鬷夷氏其後也。杜預注曰:「鬷水、上夷皆董姓」。
158
二冬
159
160
《姓苑》曰:前燕慕容皝有左司馬冬夀,《晉史》作「佟夀」,未知孰是。
161
162
《晉書音義》:「徒冬反。《北燕録》有遼東佟萬,以文章知名。《晉史》:燕慕容皝有司馬佟夀。
163
164
唐西南蠻居廣容之南,邕、桂之西。天寶初,黃氏居黃橙洞,與常氏、周氏、儂氏相唇齒,為寇害,據十餘州。敬宗時,黃氏、儂氏據州十八,經畧使遣一人詣治所,稍不得意,輒侵掠諸州。太和之後,儂洞最強,結南詔之助,懿宗與南詔約和,二洞數間敗之。邕管節度使辛讜以美貨啖二洞首領,太州刺史黃伯藴屯洞首領儂金勒等與之通歡。負州又有首領儂金澄、儂仲武與金勒襲黃洞首領黃伯善,伯善擊殺金澄,唯金勒遁免。後欲舉兵報仇,辛讜遣人持牛酒音樂解和,并遺其母衣服。母,賢者也,謂其子曰:「節度使持物與獠母,非結好也,以汝為吾子,前日兵敗不自悔,復欲動衆,兵忿者必敗,吾將為官老婢矣」。金勒感悟,罷兵。裔孫儂智髙與弟智忠、建忠自廣源州舉兵犯廣南,破州郡,仁宗遣大將狄青破逐之。
165
166
後漢鄧禹以宗歆為車騎將軍,又涼州刺史宗漢得羌,降安夷縣,長宗延為羌所害。又西河太守宗育徙居河東,其孫鳳閣侍郎檢校內史秦客、中書令郢國公楚客、司農卿晉客楚客秦客與紀處納朋姦世號。宗紀,元和姓,纂以為周大夫宗伯之後,以官命氏,誤矣。宗伯自為複姓。
167
《彤魚》。
168
《古今人表》,黃帝妃曰彤魚氏生夷鼓宗伯。
169
周官》,宗伯之後,以官為氏。王莽以故漢少府宗伯鳳為僕射,丞相王嘉言鳳經明行修,又以為太子少傅,與馬宮、袁聖、王嘉為四師。
170
宗正
171
南燕録》有宗正謙善卜。
URN: ctp:ws330363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