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五十七

《卷五十七》[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欽定四庫全書
2
輔通志卷五十七
3
土產
4
石屬:
5
6
《名勝志》:玉田龎山南即種玉山也。
7
瑪瑙
8
宣化縣。志鎮城四角洞出,然亦僅見。
9
水晶
10
宣化縣。志鎮城北黃尖山出。
11
琉璃。
12
宛平出。
13
畫眉石。
14
《燕山叢録》:宛平齋堂村出石黒色,而性不堅金,時宮人多以畫眉。
15
燕石。
16
山海經注》:「燕山多嬰石,似玉有符,采嬰帶」。《名勝志》:「滿城玉山,多白石如玉」。所謂「燕石次玉」者也。
17
上水石。
18
花斑石。
19
蔚縣出。
20
白玉石。
21
五雜俎:京師北山大石窝,水中產白石如玉採,供大內堦砌,欄楯之用柔而易琢,鏤為龍鳳芝草,形採盡復生。
22
礪石。
23
保安州出。
24
豆查石。
25
《盤山志》:石大數十丈,或方或圓,如鑿如削,又能壯樹,大凡依石之樹倍大。
26
元精石。
27
《金史》《地理志》,邢州産。
28
赭石
29
山海闗出。
30
磁石
31
唐書地理志,恵州土貢磁石。宋史地理志,磁州貢磁、石。
32
礞石
33
龍門縣出。
34
文石。
35
唐書地理志》邢州,土貢文石」。《永平府志》「灤河出文石」。
36
黒石。
37
遵生八箋,燕中黒石,狀若英石,紋片皺裂,可作研山,但石性鬆脆,不受擊觸。
38
火石。
39
《懷來縣志》:火石嶺産五色火石。
40
金砂。
41
盤山地多金砂,雨後晶光耀目。
42
解玉砂
43
《宋史地理志》:邢州貢解玉砂。《燕山叢録》:玉田縣南有溫泉砂,隨水出,色白而細,磨治金玉,能令光瑩。又名寳砂靈夀出。
44
45
稗史彚編。薊州産褐黃石,硯理麤,發墨不滲類。䕫石土人刻成研,以草灰煨之,遂變紫用之不燥。
46
47
宣化縣志有五色馬鞍山,出磁州,志西山一帶,入穴數十丈,見水取其清者,煉成黒礬,濁者成黃礬。
48
石炭
49
《戒菴漫筆》:北京諸處多出石炭,俗稱為水和炭,可和水而焼也。《磁州志》:出州西山入穴取之,深數十丈,先見水水盡見砂石砂,石盡見炭有三種,初得者為山青,次為大青,末為下架,或煉為焦炭,備冶鑄之用。
50
51
撫寧縣志椒果山。東為六羅山上莊坨,其西為石嶺,皆産煤。
52
包金土。
53
《昌平州志》:紅舌山出宣化縣,志鎮城及蔚州,出色微黃,中帶金星,用以泥,祠殿壁。
54
白土
55
隋圖經》:常山房子城出白土,細滑膏潤,可以塗飾,兼用濯錦,可致鮮潔。《燕山叢録》:豐潤琵琶山産白土如粉,可飾屋壁。
56
緑土。
57
蔚州出。
58
紅土
59
不灰木
60
石質木性,易州、滿城。蔚州,出可製為盆爐等器。
61
石灰
62
貨屬
63
64
《金史地理志》,大興府産金銀、銅鐵。《元史食貨志》:金之所在,腹裏曰檀州。《永平府志》:寛河川出又盧龍陽山,溪中所出色艶而小,如粟粒,淘之得不價工。
65
66
《元史》:銀在大都者,至元十一年,於檀州奉先等洞採之。十五年,於薊州豐山採之。
67
銅。
68
《金史地理志》,正定府産銅」。畿輔舊志,白溝河東北五里有銅礦山,今無採者。
69
70
漢書地理志,北平有鐵官,《後漢書》漁陽泉州有鐵。《和帝紀》,「永元十五年復置𣵠郡,故監鐵官。《唐書地理志》:馬城東北有千金冶、秋澗集,元燕北燕,南設立鐵冶十七處,嵗課鐵千六百餘萬。《眀統志》:遷安、盧龍二縣出。《暇老齋雜記》,正統初,軍器之鐵取足。遵化。《昌平山水記,檀州大峪錐山有鐵鑛,眀時亦嘗開採,今封閉。
71
72
《永平府志遷安出丹錫。
73
銅鏡
74
《畿輔舊志,易州出者最著。
75
76
《唐書地理志》:「滄州、邢州土貢絲」。《太平寰宇記》:「趙州産絲」。《河間府志》:「宋河間繭絲織絍之所,出貢絲。《大名府志》:土宜桑絲,然近時樹藝者少,織絍不廣。魏縣志:民務蠶繅絲成,則坐貿山右客商」。
77
綿
78
《唐書地理志》,幽州范陽郡、冀州信都郡易州、莫州,土貢綿」。《宋史地理志》,「莫州,慶源府貢綿。《太平寰宇記》:「幽州土産綿」。《金史地理志》,河間府産無縫綿。《畿輔舊志,保定、正定多植之。
79
80
《隋圖經》,清河絹為天下第一。《唐書地理志:幽州范陽郡,瀛州河間郡,莫州文安郡,冀州信都郡,深州饒陽郡、趙州趙郡,魏州土貢絹。宋史地理志》:霸州,清州保州,信安軍永靜軍順安軍、河間府冀州深州慶源府、恩州貢絹,滄州貢大絹。光和志》:貝州,磁州,澶州貢絹,太平寰宇記,幽州、貝州土産絹。《金史地理志大名府産皺縠絹,畿輔舊志屯絹出京都者佳。次則廣平之清河。又生絹、黃、白二種,出易州者最著。
81
82
唐書地理志,易州、定州,土貢紬。洺州土貢:絁、綿紬。魏州。土貢:花紬、綿紬、平紬、絁。宋史地理志:雄州、洺州貢紬。保定軍貢絁,祁州貢花絁,安肅軍貢素絁。大名貢花紬,綿紬、平紬。元和志:洺州貢:綿、紬、縑、纊。魏州貢綿紬。平紬,澶州貢平紬。太平寰宇記》:洺州土産平紬絁子紬。畿輔舊志:曲周、肥鄉綿紬最著,長垣縣志紬帕粗備一方之需,非精好可致逺。
83
84
唐書地理志,常山土貢:孔雀羅、瓜子、羅春羅。定州土貢羅。宋史地理志:正定府貢羅。金史地理志:𣵠州貢羅。
85
86
唐書地理志,幽州范陽郡,土貢綾。定州土貢細綾、瑞綾、兩窠綾、獨窠綾、三包綾、熟線綾。太平寰宇記:𣵠州土産綾。宋史地理志:中山府貢大花綾。金史地理志:平州貢綾,長垣縣志,唐土貢定額。韋城曰方丈,綾紗。日下舊聞范陽之綾貢於唐。宋霸州亦産絲絹,元於涿州設錦局,織染提舉司不知何時,遂休其蠶織也。
87
88
杜佑《通典》:趙郡貢錦五十疋。
89
刻絲
90
《蓼花洲閒録》:定州織刻絲,不用大機,以熟色輕於本棦,上隨所欲作花草禽獸狀,以小梭布緯時先留其處,以雜色線綴於經緯之上,合以成文,不相連承,空視之如雕鏤之象,故名「刻絲」。
91
92
唐書地理志》,滄州、邢州土貢布」。《太平寰宇記》,「趙州、貝州土産《布廣羣芳譜》,肅寧之布幾、同松之中品,河間府志土布細者,次於吳中」。
93
94
唐書地理志:貝州土貢氈覆、鞌氈」。杜佑通典》:「清河郡貢氈十領」。宋史地理志》:「恩州貢白氈」。《太平寰宇記》:「貝州土産白氈、靴、氈」。
95
席。
96
唐書地理志》澶州土貢,鳳翮席、景州、滄州土貢葦簟」。《杜佑《通典》:「景城郡貢細簟四領」。《宋史地理志》:開徳府貢莨莠席,永靜軍貢簟。《金史地理志》:「河間府産藺席」。
97
98
帝京景物,略有貢箋,有綿料邊,又有白箋洒金箋、五色粉箋、金花五色箋、五色大簾紙,磁青紙。畿輔舊志,永平桑皮者,著《開州志》。清河濱人多造紙為業,頗佳。
99
100
唐書地理志,易州土貢。杜佑《通典:「上谷郡貢墨二百挺」。
101
102
秋澗集燕之筆,霜雪頴也,勁而莫為屈。
103
陸薫香。
104
百州學,海邯鄲出。
105
106
《周禮考工記》:「燕之無函也,非無函也,夫人而能為函也」。
107
角弓
108
《唐書地理志》:幽州、澶州土貢角弓」。
109
110
唐書地理志》:「邢州土貢刀」。
111
瓷器
112
唐書地理志》:邢州土貢瓷器。《宋史地理志:邢州貢白瓷、琖。《金史地理志:正定府産瓷器。《定州志》:窑器珍於天下,江南好事者往往蓄之索諸定蔑如也。《磁州志》:彭城鎮燒造甕缶、盆碗、罏缾,諸種有黃緑,翠白黒各色,然質厚而麤,只可供市肆莊農之用。
113
114
周禮職方氏:幽州,其利魚鹽」。史記燕有魚鹽、棗栗之饒。漢書地理志,章武縣有鹽官。括地志:滑鹽地宜五榖,有鹽池之利。寰宇記:渤海在鹽山縣東北一百三十里,鹹土在縣東七十里,四周一百五十里。地帶海濱,其土鹹鹵,海潮朝夕所及,百姓煮之為鹽。今沿海有塲,設官司之,長蘆鹽課出於縣者十有五六。金史食貨志:大定年置滄寳坻鹽司,明制書北平、河間鹽塲二十四處,嵗辦鹽六萬三千一百五十三引三百觔零。天津衛志:大海去城百餘里,商出百萬之課,民獲興販之利,魚鹽之藪也。冀州志舊有火鹽甚佳,今無。
115
116
金史地理志,大名府産硝」。畿輔舊志有朴硝、熖硝,多産斥鹵中。《大名府志出硝河。
117
118
金史食貨志刮鹻土煎,食者杖。
119
黃蠟。
120
121
《畿輔舊志:山蜜多白家,蜜多紅。
122
白膠
123
《唐書地理志》,漁陽郡土貢白膠」。
124
酒。
125
宋趙珣熙寧酒課十萬貫以上,滄二十三務,正定八務,定六務,五萬貫以上澶九務。原闕。  瀛十務,棣十三務,邢十二務,深五務,趙七務磁十一務、祁三務保一務,三萬貫以下莫四務雄一務。乾寧二務、霸四務安肅一務,永寧二務,廣信一務,順安一務。北平一務。一萬貫以下信安一務保定一務。宋張能臣酒名記:澶州中和堂,正定府銀光,河間府金皮。又玉醖、保定軍,知訓堂,又杏仁、定州、中山堂又九醖、保州巡邊銀條,又錯著水棣州、延相堂、恩州㨂米,又細酒,洺州玉瑞、堂𡗝白堂,又玉友,邢州、沙醅、金波,磁州風麯法酒,深州玉醅,趙州瑤波,定州𤓰麯,又錯著水,宋周燀北轅録:燕山酒固佳,所餉尤為醇厚,名金𤂷,蓋用金𤂷水以釀之也。五雜爼京師,有薏酒淡而有風,致易州酒勝之,而淡愈甚。《鳯洲筆記》:薊州薏苡仁酒三屯營所造更勝。河間府志,酒多以菊名,然推滄産。
126
炭。
127
《昌平州志》:光祿舊額炭四百觔,暖姝由筆。內用炭俱圓木所燒長尺許,兩頭磨光,外有麻路,恐爆用礱糠火煨熟一筐可三四十斤。
128
禽屬:
129
130
灰白二種熱河進榛子峪夾嶺,虯松蒼蔚鳴鶴飛翔。
131
青鶴
132
《拾遺記》:「幽州之墟,有善鳴之禽人靣,鳥喙,八翼一足,毛色如雉,行不踐地,名曰青鶴」。
133
134
昌平州志光祿舊解額鵝翎六千根。
135
136
137
138
《爾雅翼》:「北方有白鴈,似鴻而小,色白,秋深乃來,來則霜降」。
139
140
酉陽雜爼鷹,有房山白紫背細斑便兎生房山白楊椵,樹上向范陽,中山飛漁陽白腹背,俱白便兎生徐無,及東西曲白葉樹,上向章武合口博,海飛黒皂鸝生漁陽山,松柏樹上向章武,飛白皂鸝生漠北枯柏樹上向中山,落陽章武飛青斑,生代北白楊樹上,向靈邱,范陽飛明志:昌黎縣道者,山出鷹鶻。
141
142
《文獻通考》:雲州唐貢雕羽。
143
144
舊志雀,鷹也,其類有馬雄、細雄、舵兒、鬆兒等名。
145
鶻。
146
似鷹而腿差短,使遼録,北人二月三月放鶻號海東青打鴈松雪齋集》」。皇慶元年,賜大都留守伯帖木兒白兎鶻一,翎翮皓潔,白雪同皎。至延祐元年,毛羽變赤,光采艶奕,異於尋常。
147
魚鷹
148
淘河
149
150
天鵝
151
《燕山叢録》:漷縣西有延芳淀,遼時每季春必來此弋獵,打鼓驚天鵝,縱海東青擒之。
152
鵁鶄。
153
俗呼青莊。
154
鶡雞
155
黃鳥
156
草木蟲魚,疏幽州謂之黃。鸎
157
聖祖御製《避暑山莊詩序》:甫田叢樾之西,夏木千章濃隂數。
158
里黃鳥,好音與薫風相和。
159
布穀
160
161
《爾雅》「雉絶有力,奮北方」,曰「鵗水」,經注磨笄山,每夜有野雞羣鳴於祠屋上,故亦謂「雞鳴山」。《天府廣記》:「昌平駐蹕山西北崖間,鳥窠雉囮徧其巖穴」。
162
163
又名野鴨。
164
165
帝京景物略采育,東有阜高丈,廣三四十尺,曰聚燕臺,嵗秋社,京畿城村燕,各將其雛聚此。臺呢喃竟二日而後去。
166
鴛鴦。
167
168
油葫蘆。
169
鳬之小而肥者。
170
171
《魏書靈徵志》:「景眀四年,幽州獻四足烏。正光元年,幽州獻三足烏。正光元年,幽州獻白烏。舊志:白頸者名寒鵶」。
172
173
《魏書靈徵志》:「延興二年四月,幽州獻白鵲。
174
175
草木蟲魚疏:雎鳩深,目目上,骨露出幽州,人謂之鷲鵻䳕鳩,幽州人謂之鷱𪁜」。《畿輔舊志》,祝鳩最多,祝鳩即鳩。
176
177
䳺鶉。
178
城北集,以玉田、豐潤、永平産者為佳,毛勁者如竹葉,軟者如芙蓉。
179
相思鳥》
180
桑鳸
181
一名蠟嘴。
182
鷦鷯
183
夢溪筆談:鷦鷯之小而緑色者,北人謂之螓。
184
阿𪈭。
185
似山鵲而小。
186
北畫眉。
187
一名灰串。
188
飛生鳥。
189
《畿輔舊志,居庸出狀如蝙蝠,而大産婦,持其毛皮易生。
190
地鴇
191
似鴈無後跡。
192
鷀鷧。
193
《爾雅注》俗呼茲老。
194
鵽鳩
195
《爾雅注》:「大如鴿,鼠脚無後指。憨急羣飛出北方沙漠地一名沙雞,亦呼半翅」。
196
197
一名「啄木」。
198
姑惡
199
一名苦鳥。
200
黎雞。
201
翠雀
202
多生草際。
203
拖白練。
204
即練雀
205
瓦雀
206
俗呼家雀」。
207
靛雀
208
大似瓦雀,土人呼為自自囘囘。
209
麻料
210
紅料
211
黃雀
212
小丹邱客談京師田雀以四月肥,背有黃羽與江鄉純色者,别以江南食法製之,亦甚腴美,葢江南黄雀所食者稻,疑北地以食麥而肥也。
213
桃雀
214
禽經》:狀類黃雀而小,燕人謂之巧婦,亦謂之女匠。
215
貯㸃紅。
216
獸屬
217
218
左傳》:冀之北土,馬之所生。《史記貨殖傳》:龍門、碣石,北多馬、牛、羊、旃裘、筋角」。《魏都賦》:「冀馬填廐而駔駿」。《唐天文志》:「冀之北土,馬牧之所蕃庶,故天苑之象存焉」。《杜陽雜編》:「范陽節度使李懐仙貢:九花蚪,額高九寸,毛拳如麟,身被五花紋海録》。碎事周時,燕王進馬一形十影,言其駿也眀。王嘉謨石甕記幽薊馬四足可當中人之産保安州,志馬多自口外至者」。
219
220
221
222
《周禮職方氏》:「冀州,其畜宜牛羊」。《爾雅》:「北方之美者,有幽都之筋角焉」。《考工記》:「燕之角,材之美者也」。《淮南》、《天文訓》北方,其地多牛羊。《文獻通考》:雲州唐貢𤛆牛尾。
223
224
225
符子,朔人獻。燕昭王以大豚,年百二十矣。人謂豕仙方言,燕謂之䝈。
226
鹿
227
聖祖御製《避暑山莊詩序》,流杯亭之北,瓜圃平原如掌,豐草茂木,麕䴥雉兎,交牣其間。《唐六典》,冀州貢鹿角膠,久罷《天府廣記》。昌平駐蹕山西北,山鹿之毳豪豬。
228
之毛丰茸隨風。
229
230
又麝形似麞,俗呼香麞。杜佑《通典》:媯川郡貢麝香十顆。
231
232
《天府廣記》:自高梁至徳勝小山至衆,獸有虎豹、奇狸、豪豬、兎麅。
233
234
235
山海經幽都之山,上有元虎、元豹圖書、編走碣石最高峰。西望連巖邃谷大𪋤多虎豹,熊羆所伏游。
236
237
唐書地理志》,營州土貢豹尾皮骨,𩨸
238
239
《唐書地理志》:平州土貢熊鞹」,《明一統志》蔚、廣多出熊膽」。《撫寧縣志》:「熊山舊常産熊」。
240
241
野豬
242
243
舊志種類不一,灤州止馬山出者毛深厚色赤。魏縣舊志,土貢狐皮一十八張。
244
245
246
魏縣舊志。土貢:麞、獾貉皮六十二張。
247
248
《薊邱集》:京師北山獸有虎豹、奇狸。
249
青羊
250
宣化出。
251
黃羊
252
眀一統志味甚美,宣化出。
253
秋羊
254
宣化出。
255
256
《宋書五行志》:「幽州有犬,鼻行地三百餘步」。
257
地猴
258
一名《黃䑕狼霏雪録》,黃䑕畏地,猴入其穴,則啣黃䑕喙,曳而出之。
259
黃䑕
260
昌平州志:黃䑕足短善走,見人則交其前足,拱而如揖。《昌平山水記》:「黃花鎮有䑕色如𪕐而毛淺」。《澠水燕談》:契丹國産大䑕曰毗狸,形類大䑕而足,短極肥,其國以為殊味。
261
262
《唐書》:元宗時創集賢書院,河間、景城、清河、博平四郡,嵗貢兎皮,千五為筆材。樂亭縣志海中,形如半月,廣數十頃,名月坨。其間草木繁殖,雉兎充斥,氷合時居民,嘗射獵於此。
263
264
《燕京賦》注:波斯貓極大,拂菻狗極小,今為京師土産。
265
松䑕
266
《盤山志》有二種,一小者大不過三寸,通身豹紋最靈黠,名松䑕,一大者灰色,善盜果,實名臊䑕。
267
268
臊狗
269
盤山志狀似貍黒黃色,走峭壁,迅疾如飛。
270
水族
271
272
《周禮職方氏》:「幽州,其利魚鹽」。《史記》:燕有魚鹽、棗、栗之利」。
273
274
山谷別集,燕人膾鯉方寸,切其腴以㗖所貴。舊志出鞏華者,佳鱗金色,目皆赤暈,又出漳、滏中肥,而味亦美。順義縣志:白河最佳,俗云順鯉。
275
276
灤州志:三月以後出海。
277
278
《永平志》:灤河偏涼,汀産最佳,大者重三四觔,味美,湖湘不及。
279
280
天津灤州四月以後出海。
281
282
牛魚
283
王易《燕北録》:牛魚觜,長鱗硬,頭有脆,骨重百觔,即南方之鱏魚也。鱏與鱘同。
284
羊魚
285
天津出形圓,尾似牛,尾多刺手,不可觸。
286
287
草木蟲魚,疏魴廣而薄肥。恬而少力,細鱗魚之美者,漁陽鱮似魴而頭大,或謂之胡鱅。
288
白魚
289
《水經注》:大防嶺山下有石穴,其水夏冷冬溫。春秋有白魚出穴,數日而返。人有採捕食者,美珍常味」。蓋亦丙穴、嘉魚之流類也。
290
291
灤州出者佳。
292
巨羅。
293
細鱗多刺,天津呼為騰香魚。
294
鯿
295
銀魚
296
寳坻縣志:銀魚霜降後,自海中蛤山出,逆流北上,薊州溫泉下育子,其色瑩白如銀。
297
黃花
298
299
俗呼黑魚,一名七星。《唐書地理志》,滄州土貢《鱧鮬通典》,景城郡貢鱧鮬三百五十挺。
300
白條
301
似銀魚,而身細、肉薄乾可以蓄,俗曰麵條天津、永平出」。
302
鰟頭
303
俗呼鯉後。
304
305
306
《寰宇記》:「武安朱衣山下有水,北流,中有鮒,魚名,朱衣鮒,鱗色如金腸,似朱。
307
比目
308
魚惟一目,行則二魚相附。《北游紀方》:房山甘池石將軍廟下穴中有一目,魚長可四寸,每於清眀日出穴析津,日記甘池,有魚一目𣵠水,有魚重唇,土人呼為「鞋底魚」。
309
八帶
310
《永平府志:形若革囊口,在腹下,八足聚生口,旁如帶,即烏鰂魚。
311
黃姑。
312
313
石鰱。
314
《新城縣志》:三伏以前,西山雨後水漲,有魚隨水而下,曰「石母」,長三五寸,味不甚佳。至雄縣生子,乃曰「石鰱,逆水北上,物躍中河」。雄人伺於津梁渚涘間,取之白溝河亦然。石鰱子長寸餘至二寸許,味肥美。
315
316
汪刺
317
房魚。
318
出海中,大如房,或隨潮䧟沙上。土人取脂煎油。
319
海鮐
320
永平出,形如黃姑,大不過二三兩。
321
322
323
出海及灤河。
324
河豚
325
丸子。
326
灤河出身黃頭,大有翅無鱗。
327
金魚
328
《帝京景物略》:金有魚藻池魚之種,深赤曰金瑩,白曰銀,雪質,墨章,赤質,黃章曰瑇瑁魚。有異種者曰銀鞍,曰鶴珠,曰七星,曰八卦。有蝦種者曰銀目,金目雙環四尾。
329
魚子
330
河間府志津門所饒
331
332
鼈:
333
蝦。
334
《金史》《地理志》:河間府産錢蝦,《天津志》有虰蝦線蝦對蝦。
335
336
《唐書地理志》:「滄州土貢糖蟹」。《遼志》:「渤海螃蟹,紅色大如碗,螯巨而厚」。《金史》《地理志》,河間府産《春渚記》聞:霸州邊塘濼霜蟹,不論錢。《天津衛志》:秋間肥美味甲天下」。
337
蟶。
338
339
《燕山叢録》:豐潤海出螺大者如斗,其殻可以代瓿,小者如拳,殻可製杯,土人謂小者為蠃。
340
341
342
有海蛤文蛤。
343
344
345
346
一名蝦蟆,又蟾蜍祁州出蟾酥元志宋村有蟾池。
347
青雞
348
俗呼「田雞」。
349
蟲屬
350
351
《史記貨殖傳》:「燕代田畜而事蠶」。
352
353
《爾雅翼》,「北方地燥,多在土中,故多土蜜」。方言燕、趙之間,謂之蠓螉」,其小者謂之蠮螉。舊志有土蜂、蜜蜂、馬蜂,各名。
354
355
356
帝京景物略,土人呼為蝍蟉三。伏鳴者,聲躁以急,曰伏天。入秋而涼鳴,則淒短曰秋涼。
357
蜻蜒
358
帝京景物略大而青者曰老青。紅而黃者曰黃兒赤者,曰紅兒好,擊水而飛。
359
絡緯
360
帝京景物略便,腹青色以股,躍以短。翼鳴,其聲聒聒,以其聲名之曰「聒聒兒」。
361
莎雞
362
草木、蟲魚,疏如蝗,斑色,毛翅數重,下翅正赤。幽州人謂之蒲錯。
363
蟋蟀
364
草木、蟲魚,疏似蝗而小,正黒光澤如漆,幽州謂之趣織」。 帝京景物略,別種三肥,大色澤如油,曰油葫蘆,首大者曰梆,子頭鋭喙者曰老米嘴。
365
蟪蛄
366
舊志即寒螿。
367
䘀螽
368
舊志俗呼螞蚱。
369
鼅鼄
370
《爾雅疏》「自闗而東,趙魏之郊謂之「鼅鼄」,或謂之「蠾」蝓,方言北燕謂之蝳蜍」。又一種扁「薄」作「幕」,貼壁間,北人呼為「壁繭」。又「蠨蛸長腳」,此蟲著人衣則有喜。幽州謂之「親客」。
371
372
373
蝙蝠
374
正字通北,燕呼為蟙䘃。
375
376
蜥蜴。
377
潛,確類書守宫也。北燕謂之祝蜒。
378
379
螽斯
380
詩註》蝗屬。
381
382
扈從日録螞蟻墳,在海子東南,清眀日蟻,數萬聚此。
383
螳蜋
384
《爾雅疏》:「燕、趙之際謂之「食庬,其子名「螵蛸」,舊志俗呼「刀郎」。
385
386
草、木、蟲魚、疏蠆、幽州謂之蠍,癸辛,雜識北方,火、蠍比之,常蠍極小,其毒甚酷。
387
388
即蠧魚。
389
螟蛉
390
竈馬
391
蠐螬。
392
水牛
393
帝京景物略:金光,緑色,甲堅而鬚勁,以動,曰「金」,牛兒,黒色白,㸃曰春牛兒」。
394
斑蝥
395
牛蠓
396
397
《爾雅翼》:幽都之山,黒水出焉,其上有黒鳥、黒蛇耳,譚西山潭柘寺殿中。二虵長五尺餘,名大青、小青」。《燕山叢録》:「薊中不産虵獨百花山,有七寸虵至毒盤」。山志》有五百善虵潛天城寺塔下,嘗來僧座下聴法,又布雲虎虵屬,俗呼四腳虵。
398
𧏙蜋
399
蜈蚣
400
《毛詩》名「物」解。《廣雅》曰:「蝍、蛆、蜈蚣,性能制蛇,北燕謂之蛆蟝,大者謂之商距,一名馬、陸」。
401
蠅虎
402
403
404
夢溪筆談信、安、滄、景之間多蚊蝱,夏月牛羊皆以泥塗之,不爾,多為蚊蝱所毒,則狂逸不可制。
405
螻蛄
406
《爾雅翼》:今人謂之土狗,北方謂之地螻」。
407
螾𧊔。
408
即《蚰蜒方言》,趙、魏謂之「蚨」虶,北燕謂之「虭蚭。
409
410
411
蜉蝣
412
畿輔通志卷五十七
URN: ctp:ws346357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