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二

《卷二》[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欽定四庫全書
2
名疑卷二
3
明。 陳士元 撰
4
周先世,后稷生釐蠒,釐蠒生叔均,後裔有不窋者,失其官守。《史記》世夲、世紀》,俱以不窋為后。稷子國語》亦云「不窋事虞夏」,惟《路史以為夏末時人不窋子,鞠有文在手曰「鞠」,因以為名。一云「鞠陶鞠子公劉公劉子慶節國於●」,一作「邠慶節子、皇僕皇僕子差弗」,一作「弗差差。弗子毀隃」,一作「偽隃」,一作「毁榆毀隃子公非。世本云「公非辟方公非子」,髙圉」世本》云「髙圉侯牟侯牟一作侯侔」,一作夷岐,一作夷竢。髙圉子亞圉系本云:「亞圉雲都皇甫謐云,公非字辟方。髙圉字候侔,亞圉字雲都,然人表又以雲都為亞圉弟,則辟方侯牟亦二人名也。《史記》云:「亞圉子公叔祖類、公叔祖類子古公。亶父。路史云:「亞圉弟雲都子叔祖紺,是為祖類。祖類子諸盭是為太公,太公子亶父,是為古公。《太王世表》云:「太公即祖,紺諸盭即叔類。皇甫諡云:「公祖一名祖,紺諸盭字,叔類號太公」。諸說不同,莫可綜核。豳公亶父自商王小乙二十六祀避狄,遷岐之周邑,始改號曰周。故《史記》稱季歴曰周公,季歴文公旦食采周邑,故亦稱周公。《春秋傳》「周公閲、周公楚等」,皆旦後裔為周卿士者也。《漢書郊祀志》:「大王建國於●」。注云:「●,古岐字」。
5
《史記●䇿傳》:紂殺周太子,歴囚文王昌。索隠云:「季歴不被紂誅」。恐周別有太子名歴,殆附會《史記》之謬。
6
季歴,母太姜文王母太任。《列女傳》云:太姜有台氏之女。太任,摯任氏之中女。《國語注》云:摯,國任姓。
7
周文王師鬻熊疇錫子斯鬻,一作粥。疇錫,復姓。子斯,字疇錫,《韓詩外傳》作「錫疇」《新序》。子夏云:「文王學於時子思,武王學於郭叔」。或云:時子思即疇錫子斯也。郭叔即虢叔。
8
「西伯戡黎大傳》作「西伯」。《戡耆史記》言「文王伐●」,「周公旦師」「庶秀」,一作「庶和」。
9
《史記周本紀》成「王誦」一作「庸共工」,翳扈世本》作「伊扈」,懿王囏,《世本》作「堅幽王宫」,●一作「生。恵王閬」,《世本作「母凉敬王子元王仁,世夲」作「貞王」。介元王子定王介,世夲作「元王赤」。皇甫謐」云:「元王崩,三子爭立,立應為貞王」。索隠云:「元王有兩名,一名仁,一名赤。如」《史記》則元王為定王父,定王即貞王也。依世夲則元王為貞王子,必有一誤,「定」當作「貞」。簡王之前已有「定王周家」豈有兩定王乎?皇甫謐疑而不決,遂彌縫《史記》之誤,稱為貞定王,亦未為得也。考《王帝王世紀》作「考哲王《皇覽」作「考悊」,「王悊與哲同。赧王延尚書「中●」作「然,王延皇甫謐」作「赧王誕」。 厲王胡奔彘,有共和十四年。《史記》云:周、召二相行政,號曰共和。然人表有共伯和。師古《注》云:共國,伯爵,和名也。《魯連子》云:共伯名和,好行仁義,諸侯賢之,請立焉,後歸於國,得意共山之首。《莊子》及《吕氏春秋》俱云共伯得志於共首。司馬彪云:共伯和修行好賢,厲王之難,天子曠絶,諸侯立和為天子。一十四年,天下大旱,卜於太陽。兆曰:厲王為祟,召公乃立宣王,共伯歸國」。《史記》周、召共和之說無據。夫周、召共和之說,其即晉文侯義和之訛乎?文侯,名仇,字義和。周平王東遷,文侯有功王室,平王錫文侯有文侯之命。王若曰:父義和者,稱文侯字也。蔡《注》是矣。文侯十一代孫文公重耳。又有功王室,襄王使王子虎命晉侯為伯。《史記》《晉世家》誤取《尚書》「文侯之命屬於重耳之下。而馬融、王順注《史記》並云「王若曰,父義和者,言父能以義和我諸侯,豈不謬哉! 周卿、甘昭公即恵王子大叔帶《左傳》王子帶是也。封甘謚昭劉文公,卷一名狄,一名伯蚠,或云伯蚠字也。單公子愆期一名成愆,尹文公固一作圉,樊仲一作樊皮,一作樊仲皮,周太王子虞仲之裔孫。仲山甫事宣王,食采於樊,此其後也,名皮字仲,故曰仲皮。王叔文公即王子虎文謚也。王扎子即王子捷扎名「捷」字。
10
周武王封仲雍之後於呉,系本云「呉孰哉,居藩籬」。宋衷云孰哉?仲雍字解者云:雍是熟食熟孰?古文通用,故雍字孰哉?《史記世家》「呉子轉一作柯轉,呉子頗髙」,一作頗夢呉子句,卑一作畢軫呉子壽夢,一名乗壽夢子,四人長諸樊,次餘祭,次餘昧,次季札。諸樊《春秋經》云「呉子遏《左傳》稱諸樊索隠云:「諸樊其號,遏其名」。《公羊傳》「遏」作「謁餘祭」一名,載呉襄二十八年左傳》,「齊慶封奔呉呉」句,餘與之朱方」。杜預云:「句餘,呉子夷末也」。索隠云:「餘祭」以襄二十九年卒」,則二十八年賜慶封邑,不得是夷末,但句餘或別是一人,杜預誤為夷末耳。夷末惟《史記》「公羊》作「餘昧」,《左氏》、《穀梁》並作「夷末」。季札居延陵,號延陵季子,《史記》以延陵為「季札封邑」。呉王,遼一名州,于《史記》以為餘昧子,《公羊傳》以為壽夢庶子。 呉公子燭庸、蓋餘二人,皆呉王僚之弟,蓋餘《左傳》作掩餘勇士専諸一作。鱄設諸一作,専設諸太宰。嚭一作噽,字子餘,晉伯州黎之孫。州犂仕楚,為大夫嚭避難奔呉。
11
虞亦謂之西呉,太王,生仲雍,仲雍生季簡,季簡生叔達,叔達生周章及虞仲。武王求,太伯仲雍之後。周章已為呉君,即封章於呉,別封章弟仲於虞,在周之北,是為虞仲。周章在東,故虞仲稱西。呉傳十二世,與西虢同為晉所滅。
12
二虢者,虢仲、虢叔,王季子,文王弟也。武王封仲於西虢,封叔於東虢,故稱二虢。西虢滅於晉,東虢滅於鄭,《春秋》叔孫豹會於虢。《公羊》作「漷」,一作「郭」。
13
蔡叔度之子蔡仲,名胡,字仲,《左傳》。蔡宣公考父,《史記》作「措父繆侯」,《史記》作「穆侯。靈侯班,一作般平侯廬,一作虛襄公,一作「聲」。《公年表》蔡有兩景公,一名同文,侯子同,一作固,一名朔昭侯子。此景侯《史記》作成侯。《年表》云「景侯即成侯之髙祖父」。
14
曹叔振鐸之後恵伯兕《年表》作恵公伯雉」,孫檢云:「曹恵伯,或名雉,或名兕,或名弟,或名弟兕。桓公終生,一作終湦。《左傳》「莊公射姑」,《史記》作「夕姑釐公赤」。《史記》作「僖公,夷昭公,班公羊作般。宣公廬」,《史記》作「彊武公滕」,《史記》作「勝聲。公野,悼公弟也。系本無聲公。 曹公、子首,《公》、《穀》並作公子手。
15
武王封曹挾於邾,傳二十九世而邾友以父武公、伯顔之功封於郳,徙於繹,是為小邾子。邾子克,《左傳》作「儀父」。杜云:「克,字儀父」。邾子牼公、穀並作「●」。 「邾大夫黑肱,公羊》作黑弓,邾畀我公」、「穀」並作「鼻」。我杜云:「畀我,庶其之黨,古字畀鼻,通用,如象封,有庳又作有畀,有鼻也。
16
衛康叔,名封,武王封之」。《●書》作「妹邦」,《詩》作「沬」。《●妹》」,沬音相近。康叔子,康伯髠。《左傳》稱王孫牟父。宋衷云:髠,即王孫牟也。牟髠,音相近。《古史考》無康伯而云子牟伯,蓋父子俱謚康,故因其名云牟伯也。衛●伯」一作「疌」,「伯」一作「摯」,伯貞、伯一作「箕」,伯文公燬,初名辟彊,更名燬。《左傳》穆侯速,公羊》作「遫」。《史記殤公秋》,班氏作「焱」,《左傳》作「剽敬公」,「費」一作「弗」。昭公「糾」,一作「舟」。慎公父公子適」,一作「䖍」聲。公訓一作「聖公」,「馳」一作聲,「公馴成侯遫」一作不逝。 衛大夫武仲乙即孫仲孫,姓乙,名仲字,武諡也。石圃乃石惡從子。呂覽注以「石惡即石圃誤。州「吁,穀」梁》作「祝吁」,「大叔疾」一作「世叔」,齊公叔發」,即貞恵文子也。「發」一作「拔」。蘧伯玉名瑗,諡成子,乃莊子無咎之子也。公子郢子南,乃靈公之子。《世本》云「靈公子昭生子郢,非公,子鱄,穀梁作専」。
17
唐叔虞字子于,虞子爕父,是為晉侯。世家》。晉厲侯「福」,一作「輻」。獻侯籍」,一作蘇穆侯「費」,一作「㵒」,一作「費生」,一作「弗生」。《春秋》獻公佹諸《左傳》作「詭」諸襄公《驩,公羊」作「讙」,《世家》作「歡靈公」,夷臯公羊》」作「夷●」。景公獳世家作》「據」。《厲公州」,「《蒲世家作「壽曼」。此獻公厲公與前厲侯獻侯同諡,而世代不同。《世家》「悼公周」,一作「糾」。商公去疾」,一作「去」,即出公錯,一作鑿。《年表》云:「出公錯十八年,哀公忌二年懿公驕」。《十七年世夲》云:「昭公生桓子雝,雝生忌忌生」。《懿公驕世家》云:「出公十七年哀公驕,十八年而無懿公靜公俱一作「俱酒」。 晉大夫成伯缺,即士穀士姓,成諡。士季,㑹伯缺之子,初封,隨改封范,故稱隨㑹。又稱范武子,㑹名季字武,諡也。彘季即恭子,士魴食采於彘,與「先」榖同字。折成,鮒即士鮒知武子。荀罃《國語注》云:罃,字子羽,知伯襄子荀瑤。杜云,荀躒之子類。解云:躒之孫也。孫伯黶,孫伯,字黶,名司,晉典籍,故稱籍。黶狐,射姑一作「夜」,姑字。季佗食采於賈,故稱賈季狐。鞠居字伯食采於續,故稱續簡。伯簡,諡也。欒糾一稱弁,糾羊舌。肹字叔向,一字叔譽。楊食我伯石,一名子我。郤芮子公,食采於翼,一稱翼芮。冀缺即郤成子也。一稱翼缺。郤犨即苦成叔苦。邑成諡,「叔」字也。「犨」一作州。「先軫」一稱「原軫」、「先榖」,一稱「原穀。「榖」一作「縠」。季子胥臣,季子字,胥臣名,食采於臼,故稱「臼季。張老即張孟,老名「孟」字。《唐表》云:「張仲裔仕晉為大夫,生老老,生張。孟趯。趯名。孟字,是父子俱字孟也。詹嘉一作「瑕」,「嘉」一作處瑕。
18
晉卿、韓、趙、魏三分晉國。 韓之先,周同姓姬氏。其苗裔事晉封於韓原,曰韓武子,又三世而有獻子「厥生宣子起,起生貞子,「頃」系「本貞」作「平頃生簡子不佞」,《系本作「不信不佞生《莊子,庚庚生」。康子虎」《史記無簡子》、《莊子》而云「貞子生康子,班氏亦然」。「康子生武子啓,章啓章生景侯䖍,䖍生烈侯,取烈。《世家》作「列」。《系本》作「武烈侯生文侯」索,隠云:「紀年無文侯,系本無烈侯」。 趙之先自造父,受封於趙城,六世而有奄父,奄父生叔,帶去周事晉。又五世生趙夙世家》云:「夙生共孟共孟生」,趙衰子餘系本》云:「公明生共孟」。及趙夙夙生,成季衰衰,生宣。孟盾」。《左傳》云:「衰,趙夙弟」,與世家系本不同。晉景公立趙武,是為文子,生景叔。成成生簡子鞅,鞅生襄子,母䘏母䘏,卒而獻侯浣立。浣,代成君之子,代成君名,周伯魯之子也。系本以代成君,為襄子之子,不云伯魯之子非年表》,「浣」作「晚」,即以為襄子之子,亦非浣生。烈侯籍年表》烈作「列」。 魏亦文王之●,武王封庶弟,髙於畢,後裔畢萬事,晉封於魏。萬生,武子,《左傳》,武子名犨,系本云「畢萬生。芒季,芒季生」。武仲州」。索隠云,州犨音相近,但世代不同。《史記》武子生悼子,悼子生。昭子絳系本》云「武仲生莊子絳,無悼子。「索」、隠以系本為誤。絳生獻子,嬴系本「嬴」作「荼」,「嬴生魏,侈」一作「魏哆」,系本獻子生簡子,取取生襄子多」,《左傳》作「魏曼,多索隠云,「侈」「哆」「多」字訛,世代亦不同。魏文侯斯史記》「斯」作「都」,或作●斯弟樓季。或云樓季為兄斯生,武侯擊擊生罃,是為梁恵王。罃一作韺,一作嬰世家恵王生襄王,襄王生哀王,哀王生昭王系本云襄王生昭王而無哀王」,誤世家。「景湣王增」,系本增作「午」。 韓相有陳筮俠累」韓將有司馬庚陳筮一作陳筌,一作田荼俠,累一作俠傀,一作法。其司馬庚一作司馬,唐趙相有大戊午,周祒大戊姓午名,「戊」一作「成」。「祒」一作「紹」。 「魏將有芒卯皇欣師武芒」,一作「孟欣」,一作「祈師,一作犀。
19
文王異母弟煇」,《唐表》作「燿」。文王少子季載,武王封之。「冉」,或作「●」「●」。●聃。周公旦封於魯子伯。「禽」「伯」,字禽名。《楚語》作「禽父」。《左傳類解》云:「成王命周公為太宰,食邑扶風之周城,號宰周公。留相天子,乃封其長子伯禽於曲阜為魯公」。《英賢録》云:「伯禽,庶子名梁,其一作「梁箕」,世家魯考》「公酋」一作「就」,一作「遒」。煬公熈」一作「怡」,幽公宰》一作「圉」,魏公㵒,魏」一作「微」「㵒」,一作「弗厲」。「公擢」一作「翟貞公。濞貞」,一作「慎」,一作「順」。「濞」一作「摯」,一作「嘷。恵公弗湟」,一作「弗」「皇」,一作「弗生隠。公息」一作「息姑」,桓公軌》一作「允」,一作「兀」。閔公啟一作「啟」,「方」一作閔公開宣公倭,一作「俀」,一作「接」。昭公「椆」一作「裯」,一作「祒。哀公蔣」,一作「將」。「穆公顯」一作「衍平。公叔」一作「旅」。文「公賈」一作「湣公賈」。 凡蔣、邢、茅、胙、祭,皆周公子所封。國凡一作●祭之後,有祭公謀父》作《祈招》之詩。「謀父,祭公」字也。杜預云:祈父,周司馬招其名。朱子云:「招當如《徵招》。《角招》之招,詩歌之名也。《詩》稱祈父書作圻父祈,圻古通用。 左傳小君聲,姜公榖作聖姜,春秋叔孫舍,左穀並作婼,音綽。子服恵,伯椒」即孟椒,一作「孟湫公子友,即季成季字,成諡也。公父文伯,名歜,其父穆伯靖字公父,故歜以父字為氏,靖乃季孫紇之子。或云紇之孫誤公父」,一作公甫,古字通用,叔孫轍字子張,公羊轍作座。季孫意,如公羊作「隠如大夫,挾榖梁作俠公,亥即公,若公山不狃,即弗擾字。子洩,叔轍字伯張」,一云字子張,是與叔孫轍同字也。臧僖伯即公子彄僖,諡「伯」字。杜云:「彄字子臧,以字為氏」。鄭氏云:彄,食采於臧,以邑為氏」。杜注:誤「孟孺子名洩,一名彘,即懿子也。襄仲公子遂,即仲遂。公孫兹,公羊作慈柳,下恵姓。展,名禽,食邑柳,下諡恵。國語注云:「名獲字。季禽郈昭,伯郈一作厚,一作后」。《左傳厚成叔瘠,檀弓:「后木是其族也。
20
文王第十四子錯叔繡武王封之滕十七世宣公始入春秋悼公寧公羊作甯
21
召公奭亦姬姓,成王封之燕,《史記世家》燕有兩文公、三桓公,又有燕鄭侯、燕今王諡法》無「鄭」,今二字不可强,「通」「今」一作「金」。 燕相栗腹燕將騎刼栗騎姓腹,刼名腹,一作股。
22
太公望,姓呂,名尚,一名㳙,字子牙。《說文》吕旅膂通用。譙周云:「姓姜名牙。成王封之齊世,家丁公伋,《楚語》作「級」,一作「及」《世家》。「癸公慈母哀公不辰成公」,脫莊公購系本癸作「●」,「母」作「心」,「辰」作「臣」,脫作「說」,「購」作「贖」。簡公壬」,或云「悼公子」,或云景公子宣公積年表》作「就匝」。 《史記管晏列傳》云:管仲、夷吾、晏平、仲嬰,管姓仲,字夷吾,名又。《左傳閔元年注,管仲名敬仲,或云名敬,字仲是,管仲名敬,又名夷吾也。或云:敬,諡也。韋昭云,管仲,姬姓之後,管嚴之子。世本云莊仲山生敬仲,夷吾莊即嚴也。或云管莊字仲山,或云,莊諡,仲字山名晏,子名嬰,諡平字仲髙,偃諡武子,乃髙傒●孫,髙酀之子,或云偃即酀一人也。髙柴、髙傒十代孫,字季羔,《論語》作「子羔,國佑即國賓,慶隻即慶䋲,隻音纈,●施即●多,公孫捷字子車一作子淵,苑茷一作宛茷刁勃一作刁㪍顔蠋,一作顔斶,一作顔歜。
23
武王封胡公滿於陳,以奉舜祀。《左傳》陳哀公元妃鄭姬生悼太子偃。師陳世家》云:「哀公娶鄭長姬,生悼太子師,少姬生偃。《左傳》湣公、周世家周作越」。 陳厲公佗之子完,字敬仲,奔齊,封於田,是為田敬仲厲公。《左傳》名躍」,《系》本有「陳利公躍,利即「厲」也。是厲公名,「躍」非名「佗」,蓋佗是厲公之兄,一名五父。《春秋經》蔡人殺陳佗,《左傳》蔡人殺五父,非厲公也。田敬、仲穉,「孟夷,系本作「夷孟思」。《索隠》云:「穉名,孟夷字也。孟夷生湣,孟莊湣」。諡「孟」字。莊名「莊」一作「芷」,一作「克」,「湣」一作「閔」。襄子「盤」一作「班」,一作「塈」,一作「暨」。《莊子》「白」一作「伯」。齊威王因」一作「因齊湣王」地一作「遂」。 《陳公子御寇公榖作禦寇大夫洩冶公榖作泄冶」。孔奐《公羊》作孔瑗。伯爰之後有袁濤、塗、袁頗、轅咺、轅買、爰,袁轅古通用。女叔即原仲女,姓「叔」字也。
24
越王勾踐夏后氏,苗裔,允常之子也,是為菼執。菼執子鼯。與《史記》作鼫,與紀年作鹿郢」。樂資云:「越語呼鹿,郢為鼫與也」。鹿郢子不壽,是為盲姑,一作育姑盲姑子翁,是為朱勾。一作於勾。 《越大夫泄庸舌庸」,柘稽文種范蠡計然泄庸」一作「洩容舌」,「庸」一作后庸,或云泄庸即舌庸,柘《稽國語》作諸《稽郢》,《韓詩外傳》作「亷稽文,種字子禽一字,少禽。《史記》大夫種劉氏云:大夫,姓種名,非也」。范蠡字少伯,《越絶書》稱范伯計,然姓辛,名鈃,字文子。葵丘,濮上人,其先晉公子也。明習隂陽,見微知著,故稱計然遨逰海澤又稱漁父。《漢書貨殖傳》粵王勾踐用范蠡計,然遂報強呉」。孟康《注》云:「姓計名」。然蔡謨云:「計然者,范蠡所著書篇名,非人也」。師古云:「蔡說謬矣。《古今人表》計然列在第四等,一名計研」。班固《賔戯》:「研桑心計於無垠,研謂計研也。又《呉越春秋》及《越絶書》俱作「計倪」,蓋然研倪音訛,漢碑計作峜。武王封東樓公於杞,以奉禹祀。杞世家謀娶公謀,一作謨德公,一作恵公出公敕,一作欶,一作遫文公益姑一作「亦姑平公鬱」一作「郁釐」,一作「鬱來」。
25
武王封姜文叔於許,以奉太岳之祀。《左傳》許元公成《公羊傳》,成作戌」。汪氏以元公即許男,斯非也。《周書》「吕侯作呂刑」。《史記》云:「甫侯」或作「郙」。侯呂,亦太岳之後。成王封熊繹於楚,其先出顓頊裔孫陸終第六子季連,芉姓,季連生附,沮一作附祖。其苖裔曰:鬻熊事,文王鬻一作粥鬻熊、曾孫熊繹事成王受封,居丹陽,即今歸州。《楚世家》熊●一作黮一作亶。熊渠長子》康中子》紅少子執疵,康一作庸,一作母康徙都江陵,是為句亶。王一作句。袒紅一作贄紅,一作䙝紅為鄂王,即今《武昌俗傳》。武昌鄂王神,即熊渠之子紅也。執疵一作疵為越章王,即今雲夢地,越章一作就章。譙周云:「熊渠子,熊翔。熊翔長子摯有疾,少子熊延嗣」。《樂緯亦云:「熊渠嫡孫熊摯有惡疾,不得為後,別居於䕫,為附庸,是為䕫子」。二說與世家不同。熊嚴四子,伯霜、仲雪、叔堪,季徇堪,一作「湛」,「季徇子熊,咢一作噩若」。敖熊儀《左傳類解云:「楚人謂未成,君為敖也。霄敖,熊坎一作「熊●霄」,「敖」一作「宵」,「敖」一作「敖霄。蚡冒熊眴一作「熊咰」。「蚡冒」一作「蚡,冐」一作粉,冒武王熊通徙都郢」,即今荊門地改荆號」。《楚世家》云:「文王熊貲始都郢也。堵敖熊囏」一作「熊勤,堵敖」,世家作「杜敖」,索隠云:「一作壯敖」,又作「莊」「敖」,字訛成,王熊頵《世家作「惲」,莊王旅世家》作「侶」,或作「呂」,古字通用。康王熊昭世家作「招。郟敖熊麏一作「麇」字同。世家作「員」,音雲,熊麏葬於郟,故號郟。敖靈王,「熊圍一作「回」,改名䖍。平王熊棄疾,改名居昭。王熊壬改名軫,世家作「珍徙都。鄀」,今宜城地。鄀亦稱郢簡王。「熊中」一作「仲聲」。「王」、「熊」當一作「常悼」。王熊疑一作「類」。考烈王熊元,系本作「完」徙都。壽春,今壽州地。壽春亦稱郢哀王,「熊」猶一作「由」。 楚大夫令尹子元」,即「王子善鬬榖」,於「莵」《字子文一作「榖於擇」又作「榖烏䖘」,石賡云:榖本作「彀,乳也,借作「榖鬬般」,即申公班字子。《揚箴》:「尹克黃子,文之孫子,揚之子」,改名生郊。尹蔓成然字。子旗一作「子期,食采於蔓,成諡然名也。「伯棼越椒」一作「伯賁」。「越湫鬬,「祈」一作「鬬」耆。蒍叔孫叔敖。蒍,賈之子也。系出蚡,冒之。子薳章食采於薳,因氏薳音偉,一作蒍,古字通用,蒍姓。敖名孫,叔字也,後裔即以孫為姓。何孟春云:「孫敖名饒,字叔敖。此據孫叔《碑》耳。是孫叔名敖,一名饒也。《左傳》:「蒍艾獵」。《世本》云:「叔敖之兄。先儒以艾獵為敖字,誤矣。薛氏《人物考》云:「孫叔敖一名蒍,艾獵尤謬」。蒍,姓也,豈名乎?金履祥云:敖,楚官號,謂楚有若敖莫敖之職。則敖亦非名矣。《左傳》「成虎,榖梁」作「成」「熊」。《公羊》作「熊然。息公子邊即屈禦。寇,子邊字也。為息尹伍舉即椒舉,「食采於椒一作湫舉。「伍」尚即棠君。伍員」,字「子胥奔呉與之申,一稱申胥。文之「無畏」字。子舟,一稱申舟,蓋申無宇之後也。「養由基」一作「養叔」,由「基」名「叔」字。
26
湯相仲虺,舊封於薛,臣扈祖已皆仲虺之胄。祖已七世孫曰成,徙國於摯。摯君之女。大任生周文王。武王克商,復封於薛獻公始入。《春秋》「薛伯夷《公羊》作「寅」,武王封微子啓於宋,以奉殷祀。啓弟衍是為微仲。衍名仲字也。《家語》云:「微子弟仲思名衍,一名泄。《禮記》云:「微子舍其孫腯而立衍」,「腯」一作「質」。《宋世家》「厲公鮒」一作「魴」。文公、鮑一作鮑革,《襄公慈父春秋》作「兹父,公羊作慈成公,王臣榖梁作「壬臣」「昭公杵臼」,公羊作處。宋」有兩昭公,一名《杵臼年表》云「襄公之子」。徐廣云:「成公少子一名得元公,庶曽孫公子周之子也,得一作特公子周,一作公子糾辟公兵,一作桓侯辟兵,一作桓侯璧兵」,一作桓侯璧」。 宋大夫皇父充,石戴公子也。皇父字充石,名樂喜,字子罕,即司城子罕也。《唐表》以子罕為樂喜之子,誤「鱗」朱乃鱗矔曾孫。杜云:矔之孫華耦,字子伯,乃華督曾孫。杜云:督之孫。蕩澤,字子山,《世本》云「蕩」。虺子杜云:「蕩意諸之子向戍,乃向守之。子桓,公●」。孫杜云:「桓公曾孫」均,誤世子痤榖,梁作座,大夫向寧,公羊作向」。甯公子地,公羊作池」。
27
武王封少昊之裔,兹輿期於莒。渠丘公季佗,一名朱,或云季字佗,名黎比公宻州一名買朱鉏,或云買朱,字鉏名。《左傳》:展輿、著丘公之弟。「公」、「榖」並作展,無輿字。莒大夫務婁瞀、胡、烏存務、瞀烏俱姓。
28
紀國,炎帝之裔。《春秋》紀「子伯,《左傳》作「子帛」。杜云:「子帛,紀大夫」。裂繻字也。《左傳》《裂繻經》則作履緰,公羊乃以為紀子名伯,非大夫。
29
周穆王名滿,昭王,瑕之子也。《周內史》過云:「昔昭王娶於房,曰房后,實有爽德,協于丹朱。丹朱馮身以儀之生穆王焉。事頗誣恠,朱丹神也。
30
穆王封造父於趙造父之先大費佐舜大費生大亷事,夏啓為烏俗氏俗,一作浴,一作洛,一作路。大亷●,孫孟虧仲衍。孟虧、張華作孟舒仲衍事,《商太戊人表》作中衍仲衍●,孫仲潏一作中滑仲潏生蜚亷,一曰處父事紂」,「蜚」一作「飛」。造父,其●孫也,秦、趙同祖。 秦文公子靜公」,一作「竫公寧公」,一作「曼公,共公假」,一作「瑕」。共「公子景公」一作「僖公」,一作哀公景公子哀公,一作㻫公」,一作「畢公秦本紀云「靈公季父」,是為簡公始皇。本紀又云「靈公生簡公」,索隠云:「簡公,懷公之弟」。劉伯莊云:「簡公,昭公之弟,懷公之子,厲公之孫」。本紀以簡公,是厲公子誤。「厲共公」一作「刺龔公」,「躁」「公」一作「䟃公」,昭襄王名,則又作側,一名。稷莊襄王初名異一作異人,一作子異更名,楚一作子楚,始皇時稱楚曰荆避諱也。史記始皇名政姓趙氏。徐廣云:「政一作正」。宋衷云:「始皇以正月旦日生,故名正也。索隠云:「始皇生於趙,故曰趙政」。或云:秦、趙同祖,以趙城為榮,故姓趙氏。始皇有二十餘子,長子扶蘇、次子胡亥,趙髙殺公子十二人」,其名俱無考。惟李斯傳有公子髙上書於胡亥耳。秦有辨士隠姓名,遺秦將章邯書云:「李斯為秦王,死廢十七兄而立今王」。是二世乃始皇第十八子也。秦王子嬰,二世兄之子,始皇孫也。趙髙傳以為始皇弟,誤。 秦大夫公孫枝,字子「桑」「枝」,一作「支」。「公子華」一作「公子桑」,又作「公子革》」。「百里奚」,《史記》「奚」作「傒韓」,非子百作。伯類解》云:「其先虞人居百家里,因以百里為氏。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視術,丙三人,孟明西。乞,白乙字也。唐表以視為奚之子,又以術丙為視之子。按《吕氏春秋》:「蹇叔有子曰申,與視申即白乙,丙視即孟明。然《左傳》既言孟明西乞白乙」,又言蹇叔之子與師,則呂氏誤。
31
穆王以造父為御,离商為右次乗,以柏夭主車,參百為御,奔戎為右,見《穆天子傳》。「离音泰,篆作□」,「商音丙」。《石經》作「□」,《字林作「西」。列子注云:离即齊。商即合,古字也。末審何據?然《淮南子》云:「鉗且泰丙之御,髙誘」注云:「二人,古之善御者」。泰丙即离,商也。「鉗」一作甘,柏夭、參、百、奔戎」皆人姓名,「參百一作「參伯」,「奔戎」一作賁戎」。《列子》云「造父師泰,豆氏」「泰」一作「太」。《周書「穆王臣《君雅》「伯」「冏」,古文雅》作「牙」,《史記》「冏」作「臩」。人表》又作「㷩」,《集韻》又作「臦囧」。
32
周昭王溺於江,漢二女延姢延娛夾擁王身同溺」,「姢」一作「媚」,「娛」一作「嫵」,一作嬋。
33
周宣王封母弟友於鄭,是為桓公。桓公子武公掘突掘音鶻」一作「忽突譙周」作「突滑」,「索隠」作「滑突」。然桓公之孫昭公、忽厲公、突祖孫同名,故索隠。又以掘突為武公」字。《左傳》鄭子儀《世家儀》作「嬰悼公」,「費」一作「㵒」,一作「沸」,一作「弗」釐,公惲」一作「髠」。原成公庶兄繻一作「纒」。幽公弟駘,是為「繻」「公」,一作「繚」鄭君乙或作「陽」,或作乙陽。《春秋鄭伯弟語》:「公榖」作「禦」,左氏作「子人」,杜注:「語字子人。公孫段字。子石一作伯石」,公孫楚子南,即㳺楚也。㳺速,字子寛,子太叔之子也。一稱罕渾,國僑,公孫僑也。僑字子産,諡成子。杜云僑,一名美」。《左傳類解》云字子美,公子舒字子印,舒一作愉公孫革乃公子然之子也,是為然。丹後仕楚,楚人謂之鄭丹。公孫揮字子羽,「揮」一作「翬」,祭仲足字仲名,足為祭城封人。杜云名仲足誤。「石」「㚟」一作「石」。孟㚟音綽,孟其字也。公子班字子如」,「班一作「般」。
34
孔子仲尼,一作仲㞾,孔子母顔氏,徵在禱尼丘而生,故以為名字。《史記》云:孔子生而首上圩頂,故名丘。張禹云:「仲者,中也。尼者,和也」。言孔子有中和之德,故字仲尼。梁武帝亦以丘為聚,尼為「和」,並謬。仲尼父叔。梁紇叔,字梁紇名,故《家語》稱「梁紇」,一云叔梁,字紇名,故《左傳》稱「紇也叔。梁紇娶魯之施氏,生九女。其妾生孟皮,字伯尼,是為孔子兄。或云孟,皮字也,名貙。按祖庭記》、《闕里志》、《孔子家譜》、《家語》俱不載。葢後人見《左傳》宋司馬華,貙字孟皮,故疑孟皮名貙耳。孟皮病足。魯襄公十九年「丁未,叔梁紇求婚於顔氏。二十二年庚戌,十月庚子,申時,生孔子。即今之八月二十七日也。或云孔子生於二月二十三日,非孟皮子名忠,字子蔑,一作「子茂,一作子蘉。
35
孔子娶宋开官氏,开一作并,孔子學於老●、孟蘇、䕫靖叔,見《呂氏春秋》,逹巷黨人顔師古《漢書注》云:項槖也。此必有據古今幼悟絶倫者,有三人,蒲衣,八歲而友舜睾子五歲而賛禹言項槖七歲而為孔子師。
36
《家語》、《史記》載孔子弟子姓名不同,公冶長子長,《家語》作「公冶萇」,范甯云字子芝,南宫适即仲孫閲也。《史記》作南宮,《括家語》作南宮,縚公晳《哀家語》作公晳克漆雕,開字子開,《史記》作「漆彫」。開《家語》云:「字子若巫馬,施字子旗,《論語》作「巫馬期。顔濁鄒,孟子作「顔讎」,由梁鯉字叔魚」,《史記》作「梁鱣」,伯䖍字子析。《家語》作「子晳」,鄡單子家,一作鄔善句,井疆一作「鈎井疆」。秦商子丕《家語》云:字丕兹。薛邦字徒。《史記》云:鄭國字子徒」。鄭薛字訛以「邦」為「國」,避漢祖諱邽,巽字子歛,《家語》作「邦選」。字子歛,文翁,圖作「國選」,亦避漢諱。原亢一作「冗」,《史記》作原亢,籍公孫龍《家語》「龍」作「寵」。又按蓺文志有公孫尼子,《漢志》以為七十子之弟子,《隋志》即以為孔子弟子,《史記》謂公孫尼子撰《樂記》馬總、劉瓛,又謂公孫尼子作《緇衣》,其為孔子弟子無疑,而《史記》、《家語》皆不載元,竊疑公孫、尼子即公孫龍也。龍、尼字相近,不然,或龍名尼字耳。申棖,鄭●云即申續也。《家語》作申績,《史記》作申黨,後漢王政又作申棠棖。續績、黨棠本一人,而唐、宋加封以申、黨、申棖為二人,猶琴牢琴張本一人,而後世分為二人耳。《史記》懸豐,《家語》作懸亶字子象,或云即《禮記檀弓篇》縣子也。
37
傳:「《春秋榖梁氏名淑,字元始,一云名赤子,夏弟子說。苑子路門人成,回一作承回。
38
嘉靖乙丑春元,過庠宮,見先賢神位,有誤書姓氏者,如奚容箴,左人郢石作蜀叔仲、㑹步叔乗,皆復姓,而神位祗稱奚子、左子石子、叔子、步子攷之儀注亦然,始知此誤已乆,元乃改題奚容子左人子石作子叔、仲子、步叔子,其舊題木主制度不一,又多殘缺,元乃購新木,依會典尺度製之,請縣令復城楊公瑢奠安如禮。
39
孟軻,魯孟孫氏之《後漢書》云:「軻,字子車」。《孔叢子》作「子居」,一作子輿」,又作「子與軻父孟孫激公宜激名公」。「宜」字。或云:「激公,字宜名。軻母,仉氏,梁四公子之後。仉音掌。軻娶由氏一作「田氏生子。孟仲子名睪,嘗學於公孫丑,故《公孫子書》有《仲子問》一篇。《朱子集註》云:「仲子,孟子從昆弟,依趙氏說耳」。與孟氏譜異。余嘗著《孟子雜記》載之詳。
40
《孟子稱孟施舍宫之竒,庾公之斯尹公之他施之二字,語助辭,如魯大夫孟側字子反。《左傳》作「孟之側」,《論語》作「孟之反」。《左傳》又有晉大夫介之推舟之僑,蔡大夫文之鍇,楚大夫耿之不比文之無畏,呉大夫文之儀,齊大夫燭庸之越,齊小臣石之紛如常之巫,鄭人佚之狐燭之武,魯人公罔之裘顔之僕,晉美人南之威。又《莊子》稱厲之人驪之姬」,吕覽稱董之繁,菁丹之姬,皆以之字發聲也。
41
《孟子》稱華周癰疽吿子華,《周人表》作「華州」,《說苑》作「華舟」。周州「舟」音「同」字訛《左傳》作華,還音旋,周名還字也。「癰疽」當作「《雍雎》。雍姓雎,名一名。渠,衛靈公嬖閹也,事見《說苑》。蘇轍有辨,而朱注以癰疽為●醫,從趙岐之說。然《戰國䇿》亦作癰疽,蓋漢儒誤書耳。《告子趙注云:告,姓也,名不害」。孫奭《正義》云:「趙以告子,名不害者,《盡心篇》有浩生不害,疑為告子姓告名,不害字,浩生也」。然趙岐浩生注又云:浩生姓不害名,則浩生非告子矣」。不知趙注告子名不害,何所考證?又按:薛氏《四書人物考》,無告子,豈以告子,即浩生不害邪?
42
《左國世本世紀》、《年表》、《人表》諸書所載人名不同,如仲雍」作「中雍仲忽」作「中䀜」,「虢仲」作「虢中鬻」,「熊」作「粥」。「《熊南宮毛」作「南宮」「髦」,「曼伯」作「檀伯」,「徐偃王」作「隠王仲山甫作」中山父張仲」作「張中賔」、「孟」作「賔猛」,曹莊公射姑」作「嚴公」亦姑齊公子「無虧」作「無詭」。安孺子作「晏孺子、公子壽」作「公子嘉公子固」即「公子成」,又作《公子城徒人費作寺人費輪」扁作「輪邊」,「邴歜」作「邴●」,又作「邴戎雍林」作「雍廩」。「於陵仲子」作「中子」,「薄」疑作「蕩」,疑。闞止作「監」,止閻《職》作「庸職,騶忌》作「鄒忌」,「樂羊作「樂陽」,「魯苫越作苫,夷微生畝」作「尾生畮,微生髙」作「尾生」,「髙佛肸」作「茀肸」,又作「佛肹公肩假」作「公肩」,「瑕公肩定」作「公。堅定」,卞《莊子》作《館。莊子》「曹劌作「曹沬」,又作「曹翽」,又作「曹●闕,黨童子作》。「厥黨公輸」,「班」作「公」。「輸般」,又作「公舒」、《班》又作「公輸盤顔,般作顔」,「班榮啓期》」作「榮聲,期楚公子圍」作「公子回、司馬子期作「子綦」,費無極作「費無忌」、「祝聃」作「祝瞻景差」作「景瑳」又作「景慶椒舉」作「湫,舉」「偪陽」作「福陽」,「淖齒」作「卓齒」,又作「悼齒」,鄭成公䎾作「成公綸、髙渠彌」作「髙渠眯」,傅瑕作「甫」。瑕,衛殤公剽」作「殤公焱」,蒯聵作蒯蕢」,「式夷作「視夷棘」。子成作革子成石團」作「石專」,又作「石塼」,又作「石曼專」,又作「石姑專」,又作「石曼姑,專宋鈃」作「宋牼晉狐咺」作「狐」。「爰舅犯」作「咎犯」。韓求伯作「賕伯」,魏犨作「魏讎屠岸賈」作「屠顔」。賈屠黍作「堵黍」,竇鳴犢」作「竇鳴鐸」,即竇犨也。「舜華」作「慶華」,「閻明作「閻没冀缺」作「翼缺」,知果作「知過豫讓」作「豫襄」。「呉蹶由作「厥。由陳司徒「苕」作「司徒招」又作「司徒昭,趙仇液」作「祝郝」,又作「杌」。郝公仲侈」作「公仲」、「馮寧越」作「甯越」。又作「《寧經》」。梁舍人馮喜作馮熹《九方歅》作「九方臯」。或云:「臯名歅字,陸通字接,「輿」一作「接」,與陳仲子字子終並見《髙士傳》。《荀子》作「陳仲」,《說苑》作「田仲」。
43
《老子》弟子尹喜庚桑楚喜,字公度,是為關令,或稱關尹。列子又稱尹生尹子庚,桑復姓,一作亢桑,一作亢倉」。《列子》名《禦寇」,一作《圄寇》。
44
列子師壺丘子友伯昏無人壺丘伯昏復姓壺丘子,名林無人,一作瞀人,一作瞀人。
45
《列子》稱商丘開禾生子伯毛丘園恵盎楊布䚦俞,商丘禾生復姓,園一作圉恵。盎恵施之族。楊布,楊朱之弟䚦俞,古之聰耳人也,一作裭俞。
46
列子》稱雍門之人,善歌哭」。《戰國䇿》云:「雍門子善鼓琴」。注云:「雍門名周」。又見《說苑》。
47
《列子》稱「來丹之友」,「申他」一作「申抱」。《列子弟子》「伯豐伯」一作百一作栢莊。周字子休,見《續博物志》,莊《注》未載,《漢書王吉傳》作「嚴周」。
48
《莊子》稱顔成子㳺南郭子,綦將閭葂南榮趎注云:顔姓子,㳺字名偃,成謚也」。南郭姓子綦名字子葵,將閭姓葂名一云:將姓閭葂名將一作「蔣葂」,一作「莬」。南榮」姓趎名一云,「南姓榮趎名趎,一作「疇」,一作「儔」,一作「壽」,《淮南子》又作「幬」,「賈」誼,《新書》又作「跦」。
49
《莊子》稱紀渻子扁,慶子。谿,工陽子。居瞻,子勝子東,野稷,市南,宜、僚相,里勤,紀扁。谿陽,瞻勝姓。東野市南相里複姓,「渻」一作消,慶一作度,谿一作雞陽子居名戎,陽一作楊,或以子居,即楊、朱之字。瞻一作詹,勝一作申」,「稷」一作畢,市南宜僚即熊宜僚,「相」一作襄。
50
《莊子》稱田侯牟越王子捜、商太宰、蕩門尹、登恒大公,任大公調,則陽注云:「田侯牟,齊威王名牟也。按《史記》,威王名因齊不名「牟捜,王子名一作「翳蕩。太宰字一作盈,或云蕩,名盈字。門尹,大公復姓。登恒、任調皆名。或云門尹,官名姓,登名恒,大公大夫之稱也。則陽字彭陽,一云姓彭,名則陽。
51
《莊子弟子蘭且,蘭」一作「蕳」,一作「藺」。墨子弟子禽滑」、「釐」。滑一作「骨」,一作「屈釐:」一作「黎慎,子名到,一名廣。
52
荀卿《漢志》作「孫卿」,避宣帝諱。《荀卿傳》云:「楚有尸,子阿之,吁子尸子,晉人,名佼秦。商鞅客鞅死,逃入蜀」。《藝文志》有《尸子》二十篇,今云楚人,未詳阿齊地。吁,姓名嬰,《藝文志》有《吁子》十八篇。《別録》又作「芋子」,《呂覽》又作「餘子」。
53
《荀子》稱姑布子卿」,《注》云:「姑布姓子,卿名一作布。子卿無姑字。或云:「姓布,字子卿」。《史記》亦作「姑布」。
54
《荀子》稱「楚之州侯,秦之張儀,可謂態臣州侯,楚襄王。佞臣,見《史記》,「儀」或作「祿」。
55
《荀子稱唐鞅逐載子,載一作戴,或云即戴驩也。荀子稱季恵恵指恵施季,不知何指。或云季真,《莊子》謂季真之莫為者也。或云季梁,《列子》謂季梁、楊、朱之友,荀子稱仲尼子弓,學者不知子弓何人,或云即仲弓也。或云朱、張字子弓,皆非。按《漢書儒林傳》「江東馯臂」字子弓,嘗受《易》於魯之橋,庇荀子師也。《荀子》所稱子弓葢指馯臂耳。
56
《荀子弟子》、陳囂、李斯,或云陳囂,即它囂也。按它囂,楚人,《韓詩》又作范囂,與荀子不同。時陳囂葢別是一人。李斯,上蔡人。斯子由為三川守,並為趙髙所殺。「由」,一作「繇」,一作䌛。
57
太公六韜文師篇》云「文王將田史編布卜」。《史記》云「西伯出獵卜之,無史編名」。
58
寗戚字戊。《淮南子》云「甯,戊飯牛」是也」。易牙,即雍巫也。雍人名巫,字《易》牙,古字雍饔,通用賈誼,《新書》作「子牙」。
59
《杞梁左傳》作「杞殖中華」。古今注》云:「杞植字梁植。殖,古字通用。故《左傳》:「學猶植也」,亦作「殖」。樂府》有《杞梁妻歌》,乃杞梁妻妹。「朝日悲其姊子賢,貞操作歌,名曰「《杞梁妻》」,晉文公臣介子推即介推也。一作介之推琴操,作《介子緩仙傳》云:「介子推姓王,名光謬」。《說苑》云:「介子推行,年十五而相荊」,葢寓言也。或別是一人。
60
趙簡子臣王良一云,郵良一云,郵無䘏字,伯樂一云,字子期,郵其采邑。一云:伯樂,孫陽字也何?《燕泉序録》云:天文伯樂星主天馬,孫陽善御,故稱焉。伯樂非孫陽字也。或以王良、孫陽為一人,或以為二人。王良亦星名。漢文帝在代邸時,有來宣善御,亦號王良。趙簡子名鞅,一名志父。
61
《左傳》:「楚滅頓,以頓子牂歸」。又云:「晉人執戎蠻,子赤歸於楚」。《公羊》:「牂」作「牄」,「蠻」作「曼」,「沈子逞。《穀梁》:「逞」作「盈」。《公羊》又作楹」。
62
《左傳》:司城子罕,姓樂名喜,《史記》鄒陽獄中上書云:「宋聽子罕之計而囚墨翟,齊用越人蒙而彊威。宣子罕」,《漢書》作「子冉」。文頴云子冉,即子罕也。然子罕與墨翟不同時。疑《漢書》「子冉為是子罕子、冉葢二人。「越人●」,《漢書》作「子臧」。張晏云:子臧,或越人,●字也,然越人,●未見。
63
《左傳》:「臺駘人名,而《禮記》「敗於臺」。駘,地名也。臺音胡,故《呂覽》作「狐駘」。《正韻》云:「臺即古壺字」。
64
《管子》稱「東郭牙,《晏子春秋》稱北郭騷」,《呂氏春秋》稱東郭,蹇《左傳》、《國語》無此名。
65
《呂覽》稱墨者有鉅子腹鞟。注云:「鉅,姓腹,鞟字。或云:「腹鞟名也」。
66
呂覽稱:「田嬰,臣劑貌辨。齊湣王臣公玉,丹劑貌。公玉,複姓。辨丹名。「丹」,一作「冉」。
67
《吕覽》稱:齊宣王臣能意湣王臣狐援能狐姓意,援名能奴,代切去聲。
68
吕覽稱大撓》」作「甲子,「黔如」作「虜首」,竊疑「虜」當作「慮」,慮筭也,謂黃帝臣●首作筭數也,字句有訛。
69
吕覽秦有墨者唐姑果。《淮南子》果作「梁」,劉向說苑》作「唐姑」。
70
虞卿《史記》不詳其姓名,惟云虞卿㳺說之士說趙孝成王為上卿,故號虞卿。譙周注云:為卿食邑於虞,故有此號。是虞非姓,卿非名也,猶《秦始皇本紀》有麃公為將軍。索隠注云:「麃,邑公,史失其姓名耳。或以麃公為姓,名亦非。
71
虞卿傳》「趙郝」一作「趙赦」。
72
蘇秦,周大夫忿生之後,譙周云:「秦兄弟五人,秦最少字。季子索,隠云:其嫂呼小叔為季子耳,未必其字也。秦兄代、代弟厲,更有蘇辟、蘇鵠,並為㳺說之士,出典畧。而《史記》則云秦兄弟三人,「秦弟代、厲」,與蘇氏譜異。厝毛,蘇代之後,《春秋後語》作「厝」毛壽,韓嬰作。潘壽,《史記》作鹿毛壽,《國語》作唐毛壽。
73
公子貞,字子囊。其孫名瓦,字子常。《史記伍子胥傳》,楚昭王使公子囊瓦將兵伐呉,誤書也。
74
孟嘗君、田文父、靖郭君、田嬰文,襲父封。薛號孟嘗,孟字嘗邑名,或作常。《史記》云:薛公文䘚諡為孟嘗君,恐非《孟嘗君傳》。齊相親,弗親姓,弗名也。《戰國䇿》作「祝弗,平原君傳》,李談季布傳》,趙談、司馬遷避太史公諱,改曰李同。趙同《古韻談》同,一音遷。非茍改者,王羲之祖諱正,杜甫父諱閑,二公臨文多更本字。
75
《信陵君傳》,「晉鄙如姬,晉姓鄙,名為魏將如姬。魏王寵妾姓如。
76
趙封樂毅於觀津,號望諸君,《戰國䇿》望作藍趙,以尉文封亷頗為信平君。徐廣云:尉文,邑名。或云:尉,官名也。文人,名也。謂以尉文所食之邑封頗也。《漢書》表有尉文節侯尉文在南郡,去趙逺、徐說未是趙將龎煖索,隠云:龎煖即馮暖,一作「馮驩」,蔡澤傳唐舉荀卿書作「唐莒」。
77
荊軻,本齊人,徙於衛,衛人謂之慶卿。又逰燕,燕人謂之荊卿。荆慶,音相近,「卿」字也,名軻,古有勇士。成慶見《淮南子》及《漢書廣川王傳》,「晉灼以成慶」即「荊」「軻」,非也。「成慶」一作「成荊」,一作成羌。
78
荆軻傳》葢聶鞠,武夏無且蓋,鞠夏俱姓聶,武無且名,「鞠」一作麴,無且一作亡趄。
79
燕太子丹客夏扶、宋意武陽皆勇士。「扶」一作拱,意一作章。
80
髙漸離變姓名,為人傭保,匿於宋子髙,姓漸離名,宋子邑名,非人姓也。
81
《漢書》:㳺俠朱家朱姓,家名聶政。姊榮,一作嫈。
82
《史記》「秦將尉斯離王齮涉閒」注云:「尉斯,復姓,非也。尉秦官。斯姓離名,齮一作「齕」,一作「騎」。涉姓閒名「閒」一作「簡」,一作「蕳」。
83
《秦本紀》:「丞相綰,御史大夫,刼綰姓王,刼姓馮秦恵王使到滿,助魏攻燕,到姓滿名「滿」,一作「蒲」。 始皇丞相隗林索隠云:隗姓林,名林,一作狀顔。之推云:隋開皇初,京師穿地得鑄秤,權有銘云。始皇量器,丞相隗狀,王綰列名,王劭云,狀字有證,指此。
84
《樗里子傳:秦客㳺騰,一作《㳺勝。
85
《甘茂傳》,蜀侯煇,范蜎、公孫。奭、煇,乃秦公子名封蜀者也。《華陽國志》「煇」作「暉」。范蜎、徐廣云:「一作「范蠉」。《戰國䇿》又作「范蝝」。公孫奭《戰國䇿》作「公孫衍」。
86
《甘羅傳》:張卿,即張唐也。唐名卿,字范雎傳,文子謂田文也。猶《戰國䇿》,謂田盻、田嬰為盻子嬰子也。
87
《穰侯魏冉傳》,「仇液客,宋公」戰國䇿》作「宋交」。又云「齊人攻衛,殺子良」,《戰國䇿》作。齊人攻燕,殺子之」。
88
《犀首傳》李伯,或云人名,或云邑號,《戰國䇿作李帛。樗里子名疾號智囊秦恵王。「弟樗,一作㯉紀年,又作《楮商君傳》,甘龍、孟蘭、臯、甘、孟、姓龍、蘭臯俱名。
89
《聶政傳》,嚴仲子,名遂仲,其字也。
90
《●恬傳》:御史,曲宮曲,姓宫名,或作曲官,非智伯伐仇,猶仇猶臣。赤章曼支諫不聽,因㫁轂而馳。詳韓非子赤章姓曼支,名曼一作蔓。今楚俗稱人急遽,自是者曰赤章」「冒支」,葢本諸此,曼訛為「冒耳仇」,猶《呂覽》作「夙繇」,《淮南子》作仇,由」《戰國䇿》作「厹由」,《路史》作「仇吾」。
91
《史記》楚懷王佞臣,公子蘭嬖后。「鄭袖」,《風俗通》作「公子簡」,《戰國䇿》作「鄭褏」。
92
戰國有封邑者,即以邑稱君,如四豪之類是也。魏安釐王有幸姬,號龍陽君,蓋以龍陽為幸姬食邑,或云猶秦稱華陽夫人云爾。他國幸姬稱邑君者鮮。
93
左傳》:襄十九年,齊侯娶于魯,曰顔懿姬無子,其姪鬷聲姫生光,以為太子諸子仲子、戎子、戎子,嬖仲子生牙,屬諸戎子,戎子請以為太子,仲子曰:不可。注云:顔鬷姓。懿聲,諡稱姪者,鬷姬,蓋顔姬之媵也。諸子,衆妾之號,管子所謂中婦諸子是也。仲子戎子,即衆妾之稱,或以為姓非。
94
韓姬殺其君悼公韓姬、韓大夫、韓姓姬名姬,一作玘,一作起。齊芮子生荼荼,號晏孺子。芮子景公嬖妾荼之母也。一作鬻子。韓姬似女,稱芮子,似男稱。
95
韓愈《送何堅序》云:「何與韓同姓而近。按鄧名《世姓氏辨證》云:「何氏出自姬姓,食采韓原為韓氏。韓王建為秦所滅,子孫散居而江、淮間,以韓為何隨聲變為何氏。然《史記》韓王失國者名安,此云建,乃齊王名也,鄧誤書耳。
96
史記》「楚將唐昧」,荀子作唐蔑《說》,苑萊不用子猛,而齊并之。荀子作「子馬」,《陳涉傳》「蔡賜周文伍徐、董緤、蔡賜」一作「蔡陽」,周文即周章也。「伍徐《漢書》作「伍逄」。「董緤一作「董絏。
97
《漢書貨殖傳》:烏氏,蠃烏氏,姓蠃,名氏音支。又有佗羽,公子佗姓羽,名字公子,「佗」一作他。
98
鏌耶干將,世稱古劒名。《呉越春秋》云:「呉王闔閭使匠干將造劒劒,有二狀:一曰干將,一曰鏌耶?鏌耶,干將。妻名也。《索隱》云:「鏌耶干,將二匠名鏌,一作莫耶?一作鎁」。《屈原楚詞》云:「朕皇考曰伯庸、肇錫。予以嘉名稱,嘉名自原始」。夫三代尚實行,命名雜亂,不擇美辭。後世士以名相髙,名美而人才益卑,試以三代,名不嘉者,紀一二于後。 靡弱顚夭,尫瘠●溷,皆不振之辭也。夏少康時有伯靡,《春秋傳》周有辛由靡,晉有梁由靡。宋有華弱。晉有士弱,齊有髙弱,國弱晏弱。邾有丘弱,秦有頓弱,周有太顚、閎夭、柏夭,魯有曾夭,楚有潘尫。魯有郈叔瘠,周幽王名●。宋有樂溷,晉有杜溷羅。 燬溺頽缺,蔑没吁哀,無宇無丕,皆敗亡之辭也。衛文公名燬,陳哀公,名溺衛,有公子溺,周有王子頹。又有頽叔衛,有公孫頽,晉有郤,缺士缺。魯有樂師缺,周有單蔑,魯有仲孫,蔑鬷蔑鄭,亦有鬷蔑。晉有先,蔑士蔑,周有王孫,没晉有閻。没衛有州吁,穀梁作祝吁。夏禹臣有郭哀,魯有公晢。哀齊有陳無宇。楚有申無宇,齊有髙無丕。 乞匄買、貸購、跪囏難皆,匱窘之辭也。齊有陳乞衛有駟、乞石乞楚亦有石乞、晉有郤乞、周敬王杞孝公俱名,匄宋有張匄,晉有士匄,楚有陽匄。屈匄許悼公名。買衛有石買,楚有蒍買。魯有梁買子,齊康公名貸。莊公名購宋悼公,名購。由周有祝跪。又有原公子跪,尋衛有甯。跪楚有申叔跪,周懿王名囏。楚有堵敖熊囏。魯有孟孫難,晉有劉難。 惽頑疵戾,非愆戯舞,奢侈蕩佚,突忽詭錯,剽劖狂忿,無駭無恤,皆不檢之辭也。陳有季子惽,鄭僖公,名髠頑。周有太師疵楚,有執疵。晉有鬷戾,周之先世有公非。秦之先世有非子,孔子弟子有秦非。荀卿弟子有韓非,周有單愆期,宋有豐愆夏,桀臣有大●,魯懿公名戯。蔡哀侯名獻舞。趙有趙奢,楚有伍奢,晉有魏侈,宋有公子蕩,楚有屈蕩。周有史佚仲突仲忽。鄭昭公,名忽厲公,名突,齊有召忽,晉有羊舌突。晉獻公名詭諸,又有夷詭,諸齊有公子詭,晉出公名錯。齊、秦俱有司馬錯,衛殤。公名剽,又有公孫剽、宋有皇劖。般楚,熊繹之父,名狂,周有蘇忿,生魯有展、無駭,晉有范無恤,又有郵無恤。 仇惡反側,逆忌悍驁,強梁無知,皆不順之辭也。晉文侯名仇,魯有叔孫州仇,衛襄公,名惡。魯有公子惡,鄭有孫惡,宋有戴惡,楚有陽惡,衛有齊惡。魯有孟之側,字子反。楚有公子側,字子反。齊有陳逆,周有隂忌。虢公忌父周公忌父。宋有公孫忌。呉有公子慶忌。齊有騶忌田忌,楚幽王,名悍。齊平公,名驁。秦有蒙驁衛,有强梁。齊有公子無知。 累縶糾絞,覊鞅挐掩,穿犯髠黔,皆罹咎之辭也。夏有劉累,韓有俠累,呉有太子終纍,衛有公孟縶衛昭公,名糾。齊有公子糾,宋有公孫糾。鄭有雍糾,周有原伯絞,魯有子,家覊衛有孔羈。曹有公子,羈釐負羈。楚有熊負羈。魯有叔鞅,齊有諸御鞅。晉有范鞅、趙鞅。越有諸鞅,秦有商鞅,莒有大夫挐,楚有蒍掩。邾莊公名穿,晉有趙穿、韓穿,魯有侯犯,晉有舅犯鄭,有徐吾。犯魏,有馬犯,宋有樂髠,齊有淳于髠衛,有公子黔。 蘧蒢,不能俯也。朱儒,短形也。邾文公名蘧蒢,郕太子,名朱儒。 黑肩黑肱,黑臂,黑臀黑要與腰同。黒卵,醜形也。周有周公黒肩,魯成公名黒肱,鄭有公孫黑肱,楚有公子黑肱,邾有大夫黑肱衛,有子叔黒臂,晉成公名黒臀,楚有連尹,黒要魏有黒卵見列子。 兒童,豎僕卑屬也。負芻,賤役也。齊襄公名諸兒,潞子名嬰兒。晉有胥童,齊有髙豎,魯有冉豎,周之先,世有皇僕,魯有顔之僕。晉有先僕曹成公,名負芻,楚王亦名負芻。 妵婼嫳嫗媛娥,女婦之稱也。宋有華妵魯,有叔孫婼,韓哀侯少子名婼,齊有盧蒲嫳。陳有夏嫗夫嫗,或作彄。孟子有馮婦,《孟嘗君傳》有馮媛,列子有韓娥。 缾、竈、杵、臼,小民日用器也。魯有臧缾,周有威公竈,鄭有禆竈,陳有公孫竈,齊有司馬竈。秦有客卿竈。周平王、晉靖侯,俱名宜臼。楚有屈宜臼、陳宣公、宋昭公、齊景公,俱名杵臼。 虺蠆,毒䖝也。商有仲虺,魯有叔孫。虺,宋有蕩虺,齊有孔虺。鄭獻公名蠆,齊有公孫。蠆,字子尾,鄭有公孫蠆,字子蟜。 蚠,鼃、蠅。蜎、蛾,「蠋蠡、蠹。蟜、貂。蟣虱,微䖝也。周有劉獻公子伯、蚠。楚熊眴號。蚡冒,齊有蚳鼃」。《列子》有甘蠅,善射為逄●師。楚有「公子蜎,老聃弟子。蜎、淵,其後也。《藝文志》作「蜎蜵」。《史記》慎到傳》作「環淵」,晉有《蛾析》,《韻書》。蛾音蟻,齊有顔蠋,越有范蠡、呉子名蠹。秦有章蟜成蟜,齊有勃貂、豎貂,燕有繆蟣、韓有公子蟣虱。 鯉,鰌鮀。魴鱣。䱸鱓,鮒魚也。鱗,魚甲,鰓魚頰也。魯有孔鯉,周有景鯉。衛有公子鱄史鰌、祝鮀、髙魴,晉有欒魴士魴,孔子弟子有梁鱣,韓有將軍䱸,晉莊伯名鱓,宋厲公,名鮒,晉有羊舌鮒,魏有屈侯鮒,宋有公子鱗。漢初有戚、鰓。 狗、彘、豷,豨羔羊。羯羻,犂牛牼犢。犨騅駒,騧,獸畜也。狅,犬奔,獳犬,驚也。衛有史狗,晉有新稚狗,魯有武伯,彘寒浞子名,豷一作●,漢初有陳豨,一作狶,衛有髙子羔。魏有樂羊子,魯有仲孫。羯,陳桓公子,名羻,邾子名倪犂,晉有伯州犂。宋有樂祈犂魯有冉牛、豎牛,宋有司馬牛、司寇牛父、南宮牛、司馬牼、華牼。孟子稱宋牼,一作宋鈃。晉有竇鳴犢、卻犨、騅●。齊有綿駒、萊駒。魯有公子駒。楚有景駒。晉有魏駒,周有季騧,莒子名狅,晉景公名獳。鄭有侯獳衛,有獳羊、肩。 虎豹,熊貙,狐、狸、麋、麇、玃、狼,麑、犖、犀。駱,野獸也。舜有伯虎,孔子弟子亦有伯虎,齊有髙虎,鄭有罕虎,陳有慶虎,魯有陽虎,晉有韓虎,舜有叔豹,魯有單豹,齊有王豹、田豹,晉有斐豹。奜音飛。宋有華豹,魏有西門豹,舜有仲熊,楚有鬻熊,宋有華貙,周有王子狐,鄭有佚之狐,晉有解狐、董狐,舜有季貍,一作狸,古有醜人、犨、麋,宋有皇麇,楚有郟敖、熊、麇,或作麏麕。邾、定,公名玃。魯有仲孫玃,晉有狼、瞫、鉏、麑,魯有圉人犖,楚有田犀。齊有公子駱,鄭有王孫駱。 《雎鳩》、《鴻、鵲、鵞䳒,《鴦禽》也。齊有《雍雎》,魏有《范雎》,商有汝鳩,周有泠州鳩,衛有鴻聊魋,秦有扁鵲。《莊子有《瞿鵲子,魯有榮駕鵞鼓,子名䳒鞮,《韓有「暴䳒,或作鳶。周宣王時有牧人梁鴦魯公名禽。又有展禽、呉子,名禽處。
99
西漢人名不嘉者,如梁㳟王、舂陵節侯、栢鄉戴侯乗氏侯四人,並名買江都易王非。膠東康王寄桑丘侯,寄生河間共王不周成頌侯得疵。棗原侯妄得羽侯棄距陽侯匄路陵侯童挾節侯豎一作竪管侯戎奴陽山侯買奴臨朐夷侯牟平節侯,並名奴。魏其質侯蟜雷侯。豨桃侯狗尉,文侯犢。 文武功臣有陳買張買任敖張敖公孫敖丙猜許猜溫疥酈疥許瘛衛胠徐厲耏跖鄧弱須無吕馬童陳夫乞王棄之楊僕召奴趙棄奴公孫戎奴髙不識嚴不識周竈夏侯竈。
100
名疑卷二
URN: ctp:ws354007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