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三十六

《卷三十六》[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欽定四庫全書
2
欽定大清一統志卷三十六:興京在五盛京東微南二百五十里,東西距二百二十 里,南北距二百九十里,東至吉林界三十五里,西至順天府承徳縣界一百九十里,南至鳳凰城界一百八十里,北至開原縣界一百十里,東南至吉林界十五里,西南至鳯凰城界一百六十餘里,東北至吉林界一百五十里,西北至開原縣界一百三十里。自一興京至 京師一千七百 十餘里。
3
興京之地,東傍邊牆,西接奉天,南界鳳凰城,北抵開原,層巒疊拱,衆水環縈,扼諸城之要區,據三闗之險固。
4
發祥勝地。
5
鴻業攸基。漢始置元菟郡,後漢及晉因之。南、北朝至隋入於髙句麗。唐初置燕州,屬安東都䕶,後為渤海大氐所居,改●定理府。遼、金時地屬瀋州。明初置建州衛。國初。
6
皇始祖肇祖原皇帝始居於赫圖阿拉,在興京之南鄂多理城,西蘓克素䕶河、嘉哈河之間,三傳至。
7
興祖直皇帝及
8
景祖翼皇帝
9
顯祖、宣皇帝皆居於此,至太祖髙皇帝,削平諸部。丁亥,遷居呼蘭哈達南岡新城。癸夘,仍於赫圖阿拉舊址築城居之。天命元年衆貝。
10
勒大臣上
11
尊號曰:
12
覆育列國英明皇帝以
13
興京為都城。
14
太宗文皇帝天聰八年,改稱興京。
15
世宗章皇帝順治五年,奉太祖髙皇帝配。
16
天南郊推本,孝思追尊。
17
列祖以赫圖阿拉為興業之地,設城守、尉等官守之。乾隆二十八年,以錦州理事通判移駐。
18
興亰與熊岳通判所轄之哨子河,分界管轄。八年,上謁。
19
祖陵有。
20
御製《興亰詩》十九年有。
21
御製乘馬過興亰,再詠詩。四十三年,有御製興京疊。癸亥,舊作赫圖阿拉。再題赫圖阿拉詩。四十八年,有?
22
御製《興京再疊癸亥韻赫圖阿拉》詩仰見聖主。
23
勤思。
24
光烈祇遹。
25
前謨永念邠岐之舊,推本締造之艱。
26
大文炳耀,誠足以昭示萬年」。與典謨並煥云「城池」。
27
興京城周五里:南一門、東二門、北一門,外城周九里、南三門、北三門、東二門,西一門,我太祖癸夘年剏建此城,乙 巳年,増築外城
28
陵寢。
29
永陵在城西北十里 啓運山。
30
肇祖原皇帝、興祖直皇帝
31
景祖翼皇帝,共一山。顯祖宣皇帝
32
寳城周十五丈四尺,前為享殿曰啓運殿,奉安列祖寳座,殿三楹,配殿各三楹,門曰 。啓運門,門外功徳碑亭四座,左右廡各三楹,省牲亭五楹,凡規模制度, 守䕶官員及四時祀典俱同福陵之制初,昭陵
33
肇祖共葬,稱興祖。
34
興京陵景祖
35
顯祖陵在治盛京城東南一百二十里,稱盛京陵。順 八年,封興京陵山為積啟運山,從祀盛京陵山為 ●山。俱
36
郊壇十五年,奉移盛京陵改祔。
37
興京陵安葬,罷積●山祀典十六年,尊稱興京陵曰永陵。乾隆八年、十九年、四十三年、四十八年,俱有 御製恭謁永陵詩,又永陵
38
寶頂前瑞榆一株,輪囷盤鬰,圓覆城隅,有 御製《神樹賦》于四十三年,御書勒石西 配殿
39
户口八旗人丁四千一百九十四
40
田賦八旗田畆十一萬五千七百九十日有零。《通志》:每丁給地五日,一日約六畆餘。山川:
41
啓運山在城西北十里即
42
永陵所在,自長白山西麓一幹綿亙層折,至此重巒,環拱 ,衆水朝宗萬世鴻基,實肇於此。乾隆十九年,有啓御製「恭瞻 運山」作歌。東舍利山在城西一百五十五里,又西四里有西舍利山,舍利河發源於此。薩爾滸山在城西一百二十里,明神宗十一年我
43
太祖大破明師於此山之下。乾隆四十八年,敬鐫 御製薩爾滸書事。勒石山上。煙筒山在城西南五里。哈爾薩山在城西南二十一里,哈爾薩河發源於此。石煙筒山在城西南七十一里。車山在城西南八十里,扎庫穆河、布爾哈圖河發源於此。髙麗城山在城西南一百二十五里。又青龍洞山,在城西南一百三十里。鳩鳴臺山在城西南二百里。哈穆嘉山在城西南二百五里嘉拉庫山在城西北三十里,嘉拉庫河發源於此,又西北為雅爾哈代岷、扎喀三山。鳥林山在城西北七十五里大黒山在城西北八十里。其東有阿爾丹山尖頂山在城西北九十里灘舟山在城西北九十五里。
44
八王溝山在城西北一百里來鹿山在城西北一百里、虎頭山在城西北一百二十里安巴尼雅勒瑪山在城西北一百里,其西有阿濟格尼雅勒瑪山。又西北十里有安巴尼雅勒瑪西山蓮花山在城西北一百里鐡背山在城太祖髙西北一百二十里,上有界藩二城,我衆殱杜松于 ,皇帝以五百人破明四路兵數十萬鐡背山,即此。音和羅山在城西北一百二十里。其東有音和羅東山舒勤山。
45
在城西北一百四十里,原作「碩欽山。哈勒罕嶺在城西一百十三里。堂子岡在城西一百十七里,即堂子阿拉圖克善坡在城西一百十里,即圖克善梅沃赫徳立勒石在城西一百五十里,即徳勒沃赫理嘉峯在城南十四里,即理嘉哈逹岡臺溝在城北一里,挫草嶺在城北二十五里。松樹䃳子在城西南三十六里。托和倫嶺在城西南五十六里托和倫河、索爾和河發源於此。望藍嶺在城西南一百十五里,西㐮河發源於此。兩嶺在城西南一百三十里八盤嶺在城西南一百九十八里,赫圖河發源於此。瑪呼嶺在城西南一百八十里。費延勒庫峯在城西南一百九十五里。曹子峪在城西南一百七十七里,曹子峪河發源於此。又板長峪在城西南一百九十五里。望城岡在城西南一百七十五里頼華嶺在城西北六十里,其東有飛牛嶺。十八道嶺。在城西北一百三十里,峯巒起伏,綿亘相連,有十八層,故名。櫃子峯在城西北五十里瑪庫峯在城西北七十里。希卜蘇峯在城西北九十里。其西北又有呼勒峯。小張七溝在城西北九十里。勒富峯。在城西北一百十里。托克托谷在城西北八十里,即托克托和羅倫。又三里有烏勒間谷。布爾哈圖河在城西一百二十里,源出車山,西北流入渾河。赫圖河,在城西一百五十里,源出八盤嶺,西北流入渾河。又札庫穆河在城西一百十三里,源出車山。曹子峪河在城西一百七十里,源出曹子峪。舍利河亦在城西一百七十里,源出哈利山,俱西北流,㑹赫圖河。瑪哈丹河,在城西一百八十里,源出瑪呼嶺,西北流入渾河。又金口峪河在城西南一百八十二里,源出金口峪,西北流,入瑪哈丹河。蘇子河,在城北半里,源出邉外呼倫嶺,西流,㑹尼瑪蘭章京瑪家哈當阿里發諸河,遶河啓北運山之南,西注受哈爾薩理嘉、索勒和等 ,又折經木其水手堡,又北經界藩西南入渾河。此按漢志,髙句麗縣有南蘇水,西北經塞外,疑即 也。嘉拉庫河在城北五里,源出嘉拉庫山,南流至城西五里入蘇子河。又拉發河在城西北十里,源出嘉雅拉庫山挫草嶺,南流,遶 啟運山之東,入蘇子河。錦宻森河在城東南十五里,源出王嵐子溝。又理嘉河在城東南三里,源出邉外盤嶺。嘉哈河在城南十六里,源出源出邉外偏嶺,俱西北流入蘓子河。哈當河在城東北二十五里。又馬家河在城東北三十里。章京河在城東北三十二里。尼瑪蘭河在城東北三十五里,俱發源納哩窩集,西流,經 興京邉西北子河渾河在城東北八十五里,源出邉外,納哩窩集雅為納哩河,入 興京邉,西北流,至安巴尼勒瑪山,即為渾河,詳見奉天府。索勒和河在城西南三里,源出托和倫河,北流入蘇子河。又哈爾薩河在城西南十一里,源出哈爾薩山,東北流入索爾和河。托和倫河在城西南五十八里,源出托和倫嶺,南流入太子河。又西襄河在城西南八十六里,源出望藍嶺,南流入托和倫河費葉稜烏河。在城西南一百里,源出邉外三股泉山。又小峽河在城西南一百二十里,源出分水嶺。鹻厰河在城西南一百五十里,亦出分水嶺,俱西北流入太子河。青龍洞河又名水洞,在城西南一百四十里,源出龍龍山山,西南流入太子河。清河。
46
在城西南一百四十五里,源出瑪呼嶺,西南流入太子河。
47
古蹟髙句驪故城在城北,漢武帝元封四年,開朝鮮地置元莬郡,又置髙句驪縣為郡治。應劭曰:故句驪國。魏志:漢武初,以沃沮城為元莬郡,後為夷貊所侵,徙郡句驪西北。後漢公孫度時皆治髙句驪縣。《吳書,元菟郡在遼東北,相去二百里是也。後廢 。按漢志,縣為小遼水所發,源今興京北近渾河之源,葢即漢髙句驪縣地。髙句驪國 本在縣東,去遼東千里。漢置縣,取其名耳。元菟郡雖初治沃沮,尋徙句驪。漢志可考。方輿紀要謂公孫度始改置於遼東之北,治髙句驪縣,非是。又吳書謂郡去遼東二百里,而郡國志遼東郡下云雒陽東北三千六百里,元莬郡則云四千里,其實相去四百里也。新城在句興京北。晉咸康五年,慕容皝擊髙 驪兵及新城,髙句驪乞盟,乃還。隋大業九年,復伐髙麗,遣王仁恭出扶餘道,仁恭進至新城,攻之不拔。唐乾封二年,李世勣伐髙麗,度遼謂諸將曰:「新城、髙驪西邉要害,不先得之,餘城未易取也。遂壁西南山臨城下,進擊一十六城,皆拔之。胡三省通鑑注:新城西南傍山,東北接南蘇木底等城。南蘇城。在髙興京界 句驪置。晉永和九年,燕王皝使慕容恪攻髙句驪,拔南蘇,置戍而還。隆安二年,慕容盛襲髙句驪,拔新城南蘇二城,開境七百餘里,隋大業七年伐髙麗,分遣段文振出南蘇道。唐乾封二年,薛仁貴破髙麗,拔其南蘇、木底、蒼巖諸城,顯慶中,置南蘇州於此,後廢 。按遼志以蘇州安復軍為髙麗南蘇州,蘇州即金金州也。今考漢志,髙句驪縣有南蘇水,髙麗置城,葢因此水為名。晉載記慕容皝自南陜以伐髙句驪、胡三省,通鑑注謂南陜在遼東之東南,蘇木底諸城又在南陜之東。唐薛仁貴自新城進拔南蘇木底。賈耽謂新城在遼東東北,則南蘇木底當在新城東南,今 興京界不在金州可知矣。舊志但據遼史載南蘇、木底二城入金州,古蹟誤。木底城。在康興京界,晉咸 八年,慕容皝擊髙句驪、髙句驪,有二道,其北道平濶,南道險狹。慕容翰曰:「虜以常情料之,必謂大軍從北道,當重北而輕南。今以鋭兵從南道擊之,出其不意,丸都不足取也。別遣偏師從北道,縱有蹉跌,其腹心已潰,四支無能為矣」。皝從之,遂克髙句。驪葢從北豐而進者為北道,從南陜入木底城而進者,即南道也。義熙初,後燕慕容熙攻髙麗木底城,不克。唐乾封二年,薛仁貴攻拔之,尋置木底州於此,後廢。城堡,鄂多理城在初興京城東一千五百里,發本朝最。 建都於此,實為億萬世。 祥重地即俄朶里城古城在城西四里,周一里一百二十步。南一門建置無考。謹按
48
興祖六子:長居覺爾察地,次居阿哈 和洛地,次居和洛噶善地,次景祖,居赫圖阿拉地,次居尼瑪蘭地,次居章嘉地,各築城 ,分居其城,距赫圖阿拉,近者五里,逺者二十里,疑古城即其一也。薩爾滸城在城西一百二十里,周三里,南與東各一門,西南、西北共二門
49
實録:天外城周七里,四面各一門,謹按建軍民廬舍。先是, 命五年十月,自界藩遷于此城,嵗己未,天命四年三月,明集兵四路來攻,杜松等出撫順闗。
50
太宗時為四貝勒,議曰:「界藩山上,我築城,夫役在焉山,雖之心 險,儻明兵奮力,攻䧟之奈何?宜急進軍以安夫役」。日午,至太蘭岡,與明兵對陣。初,衆貝勒未至時,我防禦兵伏薩爾滸谷內,伺明兵過,尾擊之,追至界。
51
藩渡口與築城夫役合據吉林崖,杜松結營薩爾滸,分兵圍吉林崖,我兵四百,率衆夫役下擊,一戰斬百人,適衆貝勒至,見明兵攻吉林崖者約二萬人,又見一軍立薩爾滸山巔,遂以千人助四百兵於吉林崖而合,六旗兵進攻薩爾滸山,奮力衝擊,破其營壘,其助吉林崖之兵自山馳下衝攻,右二旗兵渡河,直前夾擊,明兵之在界藩山麓者,短刄相接,無不一以當百,遂大破其衆,殱杜松等於陣。太祖收又敗馬林兵于尚間崖,潘宗顔軍於斐芬山,禮乾 全軍駐固勒班地,翼旦,還軍至界,藩行祭纛,上謁隆八年、十九年。
52
永陵俱有爾滸詩,四十一年,有 御製薩御製薩爾滸書事。長篇四十三年、四十八年,有御製題薩爾滸及薩爾滸再題諸詩老城在城南八里,周十一里六十步門,四城內西有小城,周二里一百二十步。門二。城外有郭,自城北至城西南共九里。
53
太祖丁有竒亦有四門,我年自此遷都 亥年築此城癸夘。 興京鹻厰舊城在城南一百四十六里,周二里有奇,又有鹻厰。新城在城南一百四十八里 ,本朝天聰七年築。又有髙麗城,在城南一百二十里,周三里,有竒。界藩城。在城西北一百二十里鐵背山上。太祖本朝天命三年,京至此,依山築城,周一里,東一門。又 取撫順。自 興。實録明,一小城,周一百十八步西一門。謹按: 神宗十三年六月。
54
太祖率兵攻瑪爾墩寨,寨主納申奔界藩,十三年二月,之太祖率披甲之士二十五、卒五十略界藩寨,寨內人覺,遂囘兵界藩等四城之主,合兵追襲至太蘭岡之野。
55
太祖單騎囘,斬納申射巴穆尼,斃之,遂引歸,不遺一騎四 月,太祖征哲陳部,界藩等五城聞之,集兵八百,整陳以待十,太祖敗其衆,又追至界藩險隘吉林崖立其巔,見敗兵,太祖射五人趨岡,貫其脊而殪,餘悉墜崖死,乃收軍還天 前至一人,太祖諭命三年五月曰:「今居我國,行兵道逺,馬力困乏,宜 」。諸貝勒大臣築城界藩居之。四年二月,命夫役一萬五千赴界藩城, 騎兵四百衛之。三月既敗明四路兵於薩爾滸阿、太祖、遂布逹哩岡等處,殱杜松、劉□等。四月,田築城界,藩 ,諭諸王大臣:宜於近邉之地牧馬屯太祖西,設兵守衛以衛農人」。於是元班師 行示築城基址。六月,破開。
56
太祖謂貝勒諸臣曰:「吾等勿囘都城築城界,藩治屋廬以 ,居牧馬邉境,勿渡渾河」。貝勒諸臣曰:不如還都息馬濃陰之下,浴於水,飼以善革。乃速壮,且士卒歸家,修治兵仗便」。
57
太祖曰:此非爾所知也,今六月盛夏,行兵已二十日,若還 都,又二三日乃至,其各路屯塞距都城,又須三四日炎蒸之時,復爾逺涉馬何日壮耶?居界藩牧馬俾速壮,至八月又可興師矣。遂駐蹕。是月所建宮室,皆成乾隆十御製,九年有藩詩 鐵背界。清河堡。在城西南一百六十里,周四里一百八十步,門四。謹按實録,明神宗十六年,我市天命,三年秋七月,太祖始於清河闗口互。
58
太祖統大兵進鴉鶻闗門清河城 ,拔之,副將鄒儲賢殱焉。山羊峪堡在城西南一百八十里,周一里一百四十步,南一門。瑪哈丹堡在城西南二百一十里,周二里一百三十四步,東南
59
二門,其南有郭,周一里一百四十步,東、西二門。
60
闗郵頭道闗在城西四十里,即雅爾哈山闗,又二道闗在城西四十一里,即代、岷山闗,三道闗在城西六十三里,即札喀山闗,皆因山為闗。天命四年正月,太祖征葉赫,命大貝勒等率兵五千,往守札喀闗,防禦明 兵。乾隆十九年,有御製三闗詩,四十三年、四十八年,俱有御製過三闗詩、古闗一在城南一百里,一在城南二百里,俱廢莫考鹻厰邉門在城南一百四十里,南至鳯凰城邉界三十里
61
興京邉門在城東南三十里,南至鹻厰門一百十里,北至開元縣□莪邉界一百里、穆喜站在城西北四十里,又西八十里至薩爾滸站,又西七十里至噶布拉村站,又西七十里至 興京城。以上三站壮丁二百六十八名,皆有監督官掌之。
62
津梁石堤木橋在正啓運山西,雍 九年,設寺觀顯祐宮。在城東北,即玉皇廟五年。 國初建順治十,賜名顯祐立碑,乾隆八年、十九年、四十三年、四十八年,俱 ,有御製謁顯祐宫詩殿,內額曰「太微元範,御書額曰「碧落保珍」。又地藏寺在顯祐宮東康,聖祖臨熙二十一年,隆十二年奉頒。 幸有碑記乾。
63
御書額曰「妙證三摩」,又 額曰□天法炬」。
64
塚墓多羅武功郡王禮敦巴圖魯墓在永陵左、多羅恪恭、貝勒塔察芬古墓在永陵右
65
欽定大清一統志卷三十六翻譯語解附
66
赫圖阿拉國語,謂橫甸也蘇克素䕶國語魚鷹也。嘉哈國語:秋後落葉也。呼蘭哈達國語:竈突也峯也。薩爾滸國語:木橱也、舍利國語泉也哈爾薩國語宻䑕也、哈穆嘉國語:黃芩也,又蒿也。、嘉拉庫國語:屋內夾間也。雅爾哈國語豹也代岷國語鵰也。、扎喀國語邉也。、烏林國語:財帛也。阿爾丹●,古語有花紋也。安巴尼、雅勒瑪國語大人之謂、阿濟格國語小也。音和羅國語,音獸。徑和羅國也。哈勒罕國語,犁也。阿拉國語岡也。圖克善國語:牛犢也。梅沃赫國語坡也。沃赫䝉,古語石也。哈達國語,峯也。托和倫國語●也。瑪呼國語,面具也。費延勒國語無餘也。希卜蘇國語:蜂蜜也。呼勒國語:斛也。勒富國語,熊也。托克托國語,定也。和倫國語,威也。烏勒間國語,豬也。布爾哈圖䝉古語有叢,栁處也。瑪哈丹䝉古語有肉也。錦宻森國語:錦,靛花也。宻森,大甕也。哈當阿國語有山峯之謂。索勒和、國語:髙麗也。費葉稜烏國語:樹雞也。穆喜、國語:牛樣子也。噶布拉,國語,饞也。
67
欽定大清一統志卷三十六
URN: ctp:ws51153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