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二

《卷二》[View] [Edit] [History]

1
隴西李白詩
2
遠別離
3
遠別離。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瀟湘之浦。
4
海水直下萬里深。誰人不言此離苦。
5
日慘慘兮雲冥冥。猩猩啼煙兮鬼嘯雨。我縱言之將何補。
6
皇穹竊恐不照餘之忠誠。雷憑憑兮欲吼怒。
7
堯舜當之亦禪禹。君失臣兮龍為魚。權歸臣兮鼠變虎。
8
或言堯幽囚。舜野死。
9
九疑聯綿皆相似。重瞳孤墳竟何是。
10
帝子泣兮綠雲間。隨風波兮去無還。
11
慟哭兮遠望。見蒼梧之深山。
12
蒼梧山崩湘水絕。竹上之淚乃可滅。
13
原選者評。此憂天寶之將亂。欲抒其忠誠而不可得也。日者。君象雲盛則蔽其明。啼煙嘯雨陰晦之象甚矣。詩云。薈兮蔚兮。南山朝阜齊。小人之勢至於如此。政事尚可問乎。
14
屈平曰。理弱而媒拙兮。恐導言之不固。又曰。閨中既邃遠兮。哲王又不寤。白以見疏之人欲言何補。而忠誠不懈如此。此立言之本指。龍魚虎鼠之喻。亦本。楚詞。及。說苑。兼用。客難。中語。比類陳詞。可謂深切著明者矣。
15
蕭士斌
16
貝 曰。太白熟識時病。欲言則懼禍及。己不得已。而形之詩章。聊以致其愛君憂國之志而已。
17
楊載曰。波瀾開闔如江海之波。一波未平一波複起。又如兵家之陣。方以為正。又復為奇。方以為奇。忽復是正。出入變化不可紀極。
18
劉辰翁曰。參差曲屈。幽人鬼語而動盪自然。無長吉之苦。
19
高木秉曰。此太白傷時君子失位。小人用事以致喪亂。身在江湖之上。欲往救而不可。
20
哀忠諫之無從。舒憤疾而作也。
21
李東陽曰。古律詩各有音節。然皆限於字數。求之不難。樂府長短句最難調疊。然亦有自然之節。如太白。遠別離。子美。桃竹杖。皆極其操縱。曷嘗按古人聲調而自和順委曲。
22
沈德潛曰。中有欲言不可明言處。故托弔古以抒之。屈折反覆。離騷。之旨。郭茂倩曰。楚詞云。悲莫悲兮。生別離。古詩云。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李陵與蘇武詩云。良時不可再。別離在須臾。故後人擬之。為古別離梁簡文。又為。生別離。宋吳邁遠有。長別離。李白有。遠別離。亦皆類此。
23
蜀道難
24
噫吁口戲。危乎高哉。
25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26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27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28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29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30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
31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32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
33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歎。
34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
35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36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37
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38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絕壁。
39
飛湍瀑流爭喧豗。砅崖轉石萬壑雷。
40
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41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42
所守或非親。化為狼與豺。
43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44
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
45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46
原選者評。解此詩者。幾如聚訟。惟蕭士斌貝 謂為祿山亂華。天子幸蜀而作者得之。蓋其詩。筆勢奇崛。詞旨隱躍。往往求之不得。則妄為之說。若析而論之亦自了然可睹。題本古樂府。非白所創。即以蜀道之難二語為通篇節奏。蠶叢及魚鳧。至。以手撫膺坐長歎。極言山川道途之險。以還題意而其非尋常遊幸之地。已見言外。與下文神相貫注。
47
。問君西遊何時還。正指幸蜀事。蕭士斌
48
貝 曰。君字非泛然而言。猶杜甫。北征。詩。恐君有遺失。及君誠中與主之義。所謂君者。明皇也。其說是也。當日倉皇西幸。扈從蕭條。棧道崎嶇。霖鈴悲感。烏號鵑啼。寫出淒涼之狀。故曰。使人聽此凋朱顏。此為明皇悲也。
49
以下重寫難字而以其險也。如此三句束之遠道之人。蓋指從者而言。故承以。劍閣崢嶸。六句。楚賈云。我能往寇亦能往。蜀之險不必可恃。故為危之之詞。以致其忠愛之意。若如諸說所云。為守蜀者。發於義。為不倫矣。朝避猛虎。六句直言避亂而祝其早還。通篇結穴在此。結語收得住。有無限遙情。若徒賞其文章之奇。而不審其深情遠意。未為知白者也。胡震亨謂其海說事理。故包括大而有合。樂府諷世。立教本旨。蓋亦窮於解矣。
50
劉辰翁曰。妙在起伏。其才思放肆。語次崛奇。自不必言。
51
桂臨川曰。蜀道難。全為元宗幸蜀而作。至於。一夫當關。云云。為元宗慮深遠矣。
52
詞旨幽深。雄渾飄逸。歐陽子以廬山高方之。殊為可哂。
53
趙執信曰。原本。楚騷。集中格調相類者多是。為此體之祖。
54
沈德潛曰。筆陣縱橫。如蚪飛蠖動。起雷霆於指顧之間。任華廬同輩仿之。適得其怪耳。太白所以為仙才也。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是其主意。
55
王僧虔。技錄。有。蜀道難行。
56
吳競。樂府解題。曰。蜀道難。備言銅梁王壘之阻。與蜀國弦頗同。
57
洪芻曰。新唐書。嚴武傳。曰。武在蜀放肆。房管以故宰相為部內刺史。武踞慢不為禮。最厚杜甫。然欲殺甫數矣。李白作。蜀道難。乃為房與杜危之也。新唐書。據范攄。雲溪友議。言之耳。按。摭言。載。李白至京。以所業贄謁賀知章。知章覽。蜀道難。一篇曰。子謫仙人也。白本傳。天寶初。因吳筠被召亦至長安時。往見賀知章。則與嚴武帥蜀歲月懸遠。嘗見李集一本。於。蜀道難。題下注。諷章仇兼瓊也。考其年月近之矣。謂危房杜者非也。新唐書。第弗深考耳。
58
沈括曰。前史稱嚴武為劍南節度不法。李白為作。蜀道難。按孟棨所記。白初至京師。賀知章聞名。首詣之。白出。蜀道難。時。乃天寶初也。嚴武為劍南。乃在至德以後。
59
肅宗時年代甚遠。蓋小說所記。率多舛訛。
60
蕭士斌
61
貝 曰。所謂嘗見李集一本。於。蜀道難。下注。諷章仇兼瓊者。黃魯直嘗於宜州為周惟深作草書。蜀道難。亦於題下注云。諷章仇兼瓊也。然天寶初。天下安。四郊無警。劍閣乃長安入蜀之道。太白非狂者。乃拳拳然。欲其嚴劍閣之守。不知將何所拒乎。以此知其不為章仇兼瓊也。
62
梁甫吟
63
長嘯。梁甫吟。何時見陽春。君不見。朝歌屠叟辭棘津。八十西來釣渭濱。
64
寧羞白髮照清水。逢時吐氣思經綸。廣張三千六百釣。風期暗與文王親。
65
大賢虎變愚不測。當年頗似尋常人。君不見高陽酒徒起草中。長揖山東隆準公。
66
入門不拜騁雄辯。兩女輟洗來趨風。東下齊城七十二。指揮楚漢如旋蓬。
67
狂客落魄尚如此。何況壯士當群雄。
68
我欲攀龍見明主。雷公砰訇震天皷。帝傍投壺多玉女。
69
三時大笑開電光。倏爍晦冥起風雨。閶闔九門不可通。以額扣關閽者怒。
70
白日不照吾精誠。杞國無事憂天傾。猰犬俞磨牙競人肉。騶虞不折生草莖。
71
手接飛猱搏彫虎。側足焦原未言苦。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見我輕鴻毛。
72
力排南山三壯士。齊相殺之費二桃。吳楚弄兵無劇孟。亞夫咍爾為徒勞。
73
。梁甫吟。聲正悲。張公兩龍劍。神物合有時。
74
風雲感會起屠釣。大人山兒屼當安之。原選者評。此詩當亦遭讒被放後作。與屈平眷眷楚國同一精誠。三千六百釣迄無定論。
75
按。說苑。云。呂望年七十釣於渭渚。孔叢子云。太公勤身苦志。八十而遇文王。以百年三萬六千場計之。七十至八十約三千六百釣也。或又以八十始釣。九十始遇。為十年。殆未知楚辭所云。太公九十乃顯榮。蓋指對國時言也。
76
沈德潛曰。太白以氣勝。故拉雜使事而不見其迹。若不善學之。恐意氣粗豪。雜出不倫矣。作詩不可不防其漸。
77
。古今樂錄。曰。王僧虔。技錄。相和歌楚調。五曲內有。梁甫吟。行始於諸葛亮。
78
沈德潛曰。三千六百釣。或言地有三千六百軸。太公合天下而釣之。得與文王相遇也。
79
烏夜啼
80
黃雲城邊烏慾棲。歸飛啞啞枝上啼。機中織錦秦川女。碧紗如煙隔窗語。
81
停梭悵然憶遠人。獨宿空房淚如雨。
82
原選者評。語淺意深。樂府本色。
83
劉辰翁曰。語有深於此者。然情之所至皆不如此。則亦不必深也。凡言樂府者未足以知此。
84
吳昌祺曰。含蘊無窮。音節絕妙。
85
。古今樂錄。曰。烏夜啼。者。清商曲也。乃周房中樂之遺聲。江左所謂梁宋新聲也。其詞始於宋臨川王義慶。宋元嘉中徙彭城王義康於豫章郡。義慶時為江州相。見而哭文帝。聞而怪之。召還宅。義慶大懼。妓妾聞。烏夜啼。叩齋閣云。明日應有赦。及旦。
86
改南兗州刺史。因作此歌。其詞云。蘢蔥窗不開。烏夜啼。夜夜望郎來。蓋詠其妾也。
87
李勉。琴說。曰。烏夜啼。何晏之女所造。與此義同而事異。
88
烏棲曲
89
姑蘇臺上烏棲時。吳王宮裏醉西施。吳歌楚舞歡未畢。青山欲銜半邊日。
90
銀箭金壺漏水多。起著秋月墜江波。東方漸高奈樂何。
91
原選者評。樂極悲生之意。寫得微婉。荒宴未幾。而麋鹿游於姑蘇矣。全不說破。可謂興寄深微者。胡應麟以杜之。七哀。雋永深厚。法律森然。謂此篇斤兩稍輕。詠歎不足。
92
真意為謗傷。未足與議也。末綴一單句有不盡之妙。
93
賀知章曰。此詩可以泣鬼神。
94
范杼曰。此篇與。烏夜啼。可謂精金粹玉。
95
蕭士斌
96
貝 曰。深得。國風。刺詩之體。盛言其美而不美者自見。
97
。樂錄。鳥獸二十一曲之一。戰城南
98
去年戰。桑乾源。今年戰。蔥河道。洗兵條支海上波。放馬天山雪中草。
99
萬里長征戰。三軍盡衰老。匈奴以殺戮為耕作。古來惟見白骨黃沙田。
100
秦家築城避胡處。漢家還有烽火然。烽火然不息。征戰無已時。
101
野戰格鬥死。敗馬號鳴向天悲。烏鳶啄人腸。銜飛上挂枯樹枝。
102
士卒塗草莽。將軍空爾為。乃知兵者是凶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
103
原選者評。古詞云。戰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烏可食。又云。願為忠臣安可得。
104
白詩亦本其意。而語尤慘痛。意更切至。所以刺黷武而戒窮兵者深矣。
105
蕭士斌
106
貝 曰。開元天寶中上。好邊功。征伐無時。此詩蓋有所諷也。
107
沈德潛曰。匈奴。二句。可謂奇語。末本莊語。卻以搖曳出之。
108
古今樂錄。曰。戰城南。漢鼓吹鐃歌十八曲之六。
109
行行且游獵篇
110
邊城兒。生年不讀一字書。但將游獵誇輕。胡馬秋肥宜白草。騎來躡影何矜驕。
111
金鞭拂雪揮鳴鞘。半酣呼鷹出遠郊。弓彎滿月不虛發。雙鶬迸落連飛髇。
112
海邊觀者皆辟易。猛氣英風振沙磧。儒生不及游俠人。白首下帷復何益。
113
原選者評。揆文教。奮武衛。二者不可偏廢。此白憤時有激而作。蓋天寶以後。益好邊功。武士得志。亦世道之憂也。
114
。樂府解題。曰。梁劉孝威。游獵篇。備言遊行射獵之事。亦謂之。行行且遊獵。篇。
115
飛龍引
116
鼎湖流水清且閑。軒轅去時有弓劍。古人傳道留其間。
117
後宮嬋娟多花顏。乘鸞飛煙亦不還。騎龍攀天造天關。
118
造天關。聞天語。長雲河車載玉女。
119
載玉女。過紫皇。紫皇乃賜白兔所搗之藥方。
120
後天而老凋三光。不視瑤池見王母。蛾眉蕭颯如秋霜。
121
原選者評。一結從。大人賦。翻出。仙者後天而老。乃蛾眉。蕭颯如許。則不老者且先凋矣。諷意微而顯。
122
蕭士斌
123
貝 曰。飛龍引。者。古樂府魚龍六曲之一。行路難
124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值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125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126
行路難。行路難。多岐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
127
原選者評。冰塞雪滿。道路之難甚矣。而日邊有夢。破浪濟海尚未決。志於去也。後有二篇。則畏其難而決去矣。此蓋被放之初。述懷如此。真寫得難字意出。
128
劉辰翁曰。結得不至。鼠尾甚善。
129
郭茂倩曰。樂府解題。云。行路難。備言世路艱難及離別悲傷之意。多以君不見為首。按陳武別傳曰。武常牧羊。諸家牧豎有知歌謠者。武遂學。行路難則所起亦遠矣。
130
長相思
131
長相思。在長安。
132
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淒淒簟色寒。
133
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美人如花隔雲端。
134
上有青冥之長天。下有淥水之波瀾。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
135
長相思。摧心肝。
136
原選者評。絡緯秋啼。時將晚矣。曹植云。盛年處房室。中夜起長嘆。其寓興則同。然植意以禮義自守。此則不勝淪落之感。
137
衛風。曰。云誰之思。西方美人。楚辭。曰。恐美人之遲暮。賢者窮於不遇。而不敢忘君。斯忠厚之旨也。辭清意婉妙於言情。
138
梅鼎祚曰。綴景幽絕。如泣如訴。怨而不誹。
139
郭茂倩曰。古詩云。客從遠方來。遺我一書札。上言長相思。下言久別離。長者久遠之辭言。行人久戍寄書。以遺所思也。又曰。客從遠方來。遺我一端綺。文彩雙鴛鴦。
140
裁為合歡被。著以長相思。緣以結不解。謂被中著綿。以致相思綿綿之意。故曰。長相思也。又有。千里思。與此相類。
141
上留田行
142
行至上留田。孤墳何崢嶸。積此萬古恨。春草不復生。悲風四邊來。腸斷白楊聲。
143
借問誰家地。埋沒蒿裏塋。古老向餘言。言是上留田。
144
蓬科馬鬣今已平。昔之弟死兄不葬。他人於此舉銘旌。
145
一鳥死。百鳥鳴。一獸走。百獸驚。桓山之禽別離苦。欲去回翔不能征。
146
田氏倉卒骨肉分。青天白日摧紫荊。交柯之木本同形。東枝焦頁卒頁西枝榮。
147
無心之物尚如此。參商胡乃尋天兵。孤竹。延陵。讓國揚名。高風緬邈。頹波激情。尺布之謠。塞耳不能聽。
148
原選者評。蕭士斌
149
貝 說得之。白之從。雖曰迫脅。亦其倜儻自負。欲藉以就功名故也。
150
詞氣激切。若有不平之感。如謝靈運所云。道消結憤懣者。桓山之禽。蓋白自比也。胡應麟。詩藪。稱其。公無渡河篇。波滔天。堯咨嗟。大禹湮百川。兒啼不窺家。其害乃去。
151
茫然風沙。等語。為極力摹漢。似此情質詞。古何遽不如漢也。
152
蕭士斌
153
貝 曰。孤竹。延陵。數句。非泛然之作。以唐史至德間事。考之其為李成式輩。
154
以謀激永王之反。而執殺之。太白目擊其事。故作是詩與。
155
沈德潛曰。末一段促節繁音。如聞樂章之亂。
156
王僧虔。技錄。瑟調曲之一。
157
崔豹。古今注。上留田。地名也。其地有不字其孤弟者。鄰人作悲歌。以諷其兄。故有此曲。
158
前有一樽酒行
159
春風東來忽相過。金樽淥酒生微波。落花紛紛稍覺多。美人欲醉朱顏酡。
160
青軒桃李能幾何。流光欺人忽蹉跎。君起舞。日西夕。
161
當年意氣不肯平。白髮如絲嘆何益。
162
原選者評。即白所云。浮生若夢。為歡幾何之意。寫來偏自細致。不是一味豪放。又不是齊梁卑靡之音。故妙。
163
樂府觴酌十曲之一。
164
夜坐吟
165
冬夜夜寒覺夜長。沉吟久坐坐北堂。冰合井泉日入閨。金缸青凝照悲啼。
166
金缸滅。啼轉多。掩妾淚。聽君歌。歌有聲。妾有情。
167
情聲合。兩無違。一語不入意。從君萬曲梁塵飛。
168
原選者評。空谷幽泉。琴聲斷續。恩怨爾汝。呢呢如聞。景細情真。結語從鮑照詩翻案而出。
169
蕭士斌
170
貝 曰。前有一樽酒行。夜坐吟。三篇。鮑照樂府。白糸寧詞。體也。鮑詩云。
171
。萬曲不關心。一曲動情多。欲知情厚薄。更聽此聲過。
172
譚元春曰。似鮑參軍體。聽君歌。逐君音。不貴聲。貴意深。而以一語不入二句。露出爽俊之致。微有別耳。
173
郭茂倩曰。夜坐吟。鮑照所作也。其詞曰。冬夜沉沉夜坐吟。言聽歌逐音。因音託意也。野田黃雀行
174
游莫逐炎洲翠。棲莫近吳宮燕。吳宮火起焚巢窠。炎洲逐翠遭網羅。
175
蕭條兩翅蓬蒿下。縱有鷹鸇奈若何。
176
原選者評。黯然自傷。當在潯陽既敗之後。胡震亨云。不參按白身世遘遇之概。不知其因事傅題。借題抒情之本指。最為有見。故頌詩者。必貴於論世也。
177
。古今樂錄。曰。王僧虔。技錄。有。野田黃雀行。晉樂。奏東阿王置酒高殿上一篇。
178
箜篌謠
179
攀天莫登龍。走山莫騎虎。賤結交心不移。唯有嚴陵及光武。
180
周公稱大聖。管蔡寧相容。漢謠一斗粟。不與淮南舂。兄弟尚路人。吾心安所從。
181
他人方寸間。山海幾千重。輕言託朋友。對面九疑峰。開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
182
管鮑久已死。何人繼其蹤。
183
原選者評。白之受知。明皇禮遇殊絕。當時王公貴人交遊亦眾。潯陽既敗。莫為省記。
184
故以嚴陵光武及管鮑為比。言管蔡者事之緣起如此也。卒之為白納官贖罪者。郭子儀也。亦可以無憾矣。
185
蕭士斌
186
貝 曰。琴操五十七曲九引。內有。箜篌引。亦曰。公無渡河。亦曰。箜篌謠。
187
夷則格上白鳩拂無辭
188
鏗鳴鐘。考朗鼓。歌。白鳩。引拂舞。
189
白鳩之白誰與鄰。霜衣雪襟誠可珍。含哺七子能平均。
190
食不噎。性安馴。首農政。鳴陽春。
191
天子刻玉杖。鏤形賜耆人。
192
白鷺之白非純真。外潔其色心匪仁。
193
闕五德。無司晨。胡為啄我葭下之紫鱗。
194
鷹鸇雕鶚。貪而好殺。
195
鳳凰雖大聖。不願以為臣。
196
原選者評。詩妙比興。苟無關風義不作可也。蓋自李林甫用而聚斂之臣。進嚴酷之吏多。此詩所以刺也。詞之古奧。超魏入漢。王世貞乃謂。李白樂府出入齊梁。非篤論也。
197
鐘惺曰。似刺當時羅織諸獄吏。寫出疾惡去殘之意。說得有體。
198
楊齊賢曰。唐禮樂志曰。白鳩。吳拂舞曲也。
199
蕭士斌
200
貝 曰。拂舞歌五曲有。白鳩。篇亦曰。白鳧舞。以其歌且舞也。亦入清商曲。按晉楊泓舞序云。自到江南見白符舞。符。即。鳧。也。白鳧舞即白鳩舞也。白鳧之辭出於吳拂舞五篇。並晉人採集亡國所作。惟白鳧不用吳舊歌而更作之。命曰。白鳩篇。
201
。古今樂錄。曰。鞞鐸巾拂四舞。梁並夷則格。鐘磬鳩拂和。故白擬其詞。
202
日出行
203
日出東方隈。似從地底來。
204
歷天又入海。六龍所舍安在哉。
205
其始與終古不息。人非元氣。安得與之久徘徊。
206
草不謝榮於春風。木不怨落於秋天。誰揮鞭策驅四運。萬物與歇皆自然。
207
義和。義和。汝奚汨沒於荒淫之波。
208
魯陽何德。駐景揮戈。逆道違天。矯誣實多。
209
吾將囊括大塊。浩然與溟涬同科。
210
原選者評。易。曰。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不知自然之運。而意於長生久視者。
211
妄也。詩意似為求仙者發。故前云。人非元氣。安得與之久徘徊。後云。魯陽揮戈。矯誣實多。而結以與溟水幸同科。言不如委順造化也。若謂寫時行物生之妙。作理學語。亦索然無味矣。觀止益知白之學仙。蓋有所託而然也。
212
樂府。日出行。者。時景二十一曲之一。
213
北風行
214
燭龍棲寒門。光曜猶旦開。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風號怒天上來。
215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幽州思婦十二月。停歌罷笑雙蛾摧。
216
倚門望行人。念君長城苦寒良可哀。別時提劍救邊去。遺此虎紋金鞞革叉。
217
中有一雙白羽箭。蜘蛛結網生塵埃。箭空在。人今戰死不復回。
218
不忍見此物。焚之已成灰。黃河捧上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
219
原選者評。悲歌激楚。
220
唐汝詢曰。此為戍婦之辭以諷也。
221
郭茂倩曰。北風。衛詩也。傳曰。北風寒涼。病害萬物。若鮑照。北風涼。李白。燭龍棲寒門。皆傷北風雨雪。而行人不歸。與衛詩異矣。
222
。淮南子。燭龍在雁門。北蔽於委羽之山不見日。又曰。八之外有八極。北極之山曰寒門。
223
。山海經。西有王母之山。有軒轅之台。陳子昂詩比登薊丘望求古軒轅台。
URN: ctp:ws57569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