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三十

《卷三十》[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欽定四庫全書
2
御定淵鑑●函卷三十
3
地部八水總載
4
水:總載一。
5
増春秋元命苞曰:水之為言演也,隂化淖濡,流施潛行也,故其立字兩人交一,以中出者為水,一者數之始,兩人譬男女言隂陽,交物以一起也。 原《易》《說卦》曰:「坎為水潤,萬物者莫潤乎水」。 《毛詩》曰:「揚之水,不流束薪」。《尚書》曰:「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懐山襄陵,浩浩滔天」。 又曰:「人無于水,監當于民監」。 《禮記》曰:「水曰清滌」。 又曰:「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測,黿鼉、蛟龍、魚鼈生焉,貨財殖焉。 《左傳》曰:「潢汙行潦之水,可薦於鬼,神可羞於王公」。 《穀梁傳》曰:「水北為陽,水南為隂」。 《論語》曰:「智者樂水」。 又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孟子曰:「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 又曰:「性猶湍水也。決諸東方則東流,決諸西方則西流。人性之無分於善不善也,猶水之無分於東西也」。 《爾雅》曰:「水中可居者曰洲亦曰潬,音逹旱反,小洲曰渚,小渚曰沚亦曰小沚,曰坻,又小沚曰磧。凡水邊,皆曰垂、曰涯、曰畔、曰干、曰漬,曰濵涘,上下坦曰漘一曰隒,重涯曰岸岸,上地曰滸曲,涯曰澳一曰隈,水草交曰湄禆。増水邊,土人所止。曰澨水曲曰汭水,出山石間曰潾音吝,石絶水曰梁,築土遏水曰塘一曰隄,又曰防,大防曰墳,廣澤曰衍,澤曲曰臯,障曰陂,水本曰源,深水曰潭,急水曰流沙,石上曰瀨亦曰湍,曰灘曰磧,水別流曰泒風,吹水湧曰波亦曰浪。小波曰淪平波曰瀾,直波曰涇水,朝夕而至曰潮風,行水成,文曰漣水,波如錦,文曰漪,水行曰涉,逆流而上曰泝洄,順流而下,曰泝游亦曰沿流,絶流而渡曰亂,以衣涉水曰厲,繇膝以下曰掲,繇膝以上曰涉,渡水處曰津亦曰濟,潛行水下曰泳自水中可居以下並出。《爾雅釋名》、《說文》三書,水神曰天呉《山海經》曰:「天呉八首十八尾,亦曰水伯」。,大波之神曰陽侯《博物志》曰:「昔陽國侯溺水,因為大海之神」。。濤之神曰靈胥。《博物志》曰:「昔呉相伍子胥為呉王夫差所殺,浮之於江,其神為濤」。《尚書大傳》曰:非水無以準萬里之平,非水無以通逺道之重任也。 《韓詩外傳》曰:夫水者緣理而行,不遺小間,似有智者動而下之,似有禮者蹈深不疑似,有勇者鄣防而清,似知命者,歴險致逺,似有徳者,天地以成,羣物以生,國家以寧,萬事以平,此智者所以樂於水也。 又曰:「夏不數浴,非愛水也。冬不數煬,非愛火也」。 増管子》曰:「水者,地之血氣,如筋脈之通流者也,故曰水具材也」。 又曰:「水者,萬物之準也,是以無不滿,無不居也。集於天地,而蔵於萬物,產於金石,集於諸生,故曰水神。 又曰:水有大小,又有逺近,水之出於山而流入於海者,命曰經水水別於他水,入於大水及海者,命曰枝水山之溝,一有水一無水者,命曰谷水。水之出於他水溝,流於大水及海者,命曰川水」。出地而不流者,命曰淵水」。 又曰:「齊之水道躁而復,故其民貪麤而好勇,楚之水淖弱而清,故其民輕果而賊越之。水濁重而洎,故其民愚疾而垢。秦之水泔最而稽,●滯而雜,故其民貪戾㒺而好事。齊、晉之水枯旱而運●滯而雜。故其民謟諛葆詐巧佞而好利。燕之水萃下而弱,沈滯而雜,故其民愚戅而好貞,輕疾而易死。宋之水輕勁而清,故其民簡易而好正,是以聖人之化世也。其解在水治於世也,其樞在水。 《原晏子》曰:「景公問廉政何如?」對曰:「其行水也,美哉水乎!其濁無不塗,其清無不灑」。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衆,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莊子曰:「水靜則明,濁則混。水靜猶明,而況精神,聖人之心靜乎!」 又曰:「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涯涘之間,不辨牛馬。於是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又曰:「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 墨子曰:「古語曰:君子不鏡於水,而鏡於人,鏡於水,見面之容鏡於人,則知吉凶。 増《呂氏春秋》曰:「輕水所多,秃與癭人,重水所多尰,與躄人甘水所多,好與美人辛水所多疽,與痤人苦水所多,尫與傴人。 原《淮南子》云:「積隂之氣為水」。 又曰:「土地各以𩔖生人。是故清水音小濁,水音大湍,水人輕遲,水人重。 増又曰:「白水宜玉黒,水宜砥青,水宜璧赤,水宜丹黃,水宜金清,水宜龜汾,水濛濁而宜麻,濟水通和而宜麥,河中水濁而宜菽,雒水輕利而宜禾,渭水多力而宜黍,漢水重安而宜,竹江水肥仁而宜稻」。 又曰:「夫光可見而不可握,水可循而不可毀」。《原尸子》曰:「凡水,其方折者有玉,其圓折者有珠,清水有黃金《淮南子》亦云詳珠玉」。。 《文子云:「水之道上天為雨露,下地為江河」。 又曰:「混混之水,濁可以濯吾足,青青之水,清可以濯吾纓事具《離騷》云「滄浪之水」。。 又曰:「水之性欲清,沙石穢之。人之性欲平,嗜欲害之。 漢書》云:「《書》稱水曰潤,下坎為水,位在北方,終藏萬物者也,為政令,順時隂陽調和,終始相成,十二月咸得其氣,則水得其性,此之謂潤下。若政令逆時,霧水暴出,百川流溢,壊鄉邑,溺居人,及淫雨傷稼,是為水不潤下。 増國史補云:「凡造物,皆由水土,故江東宜綾、紗、紙者,鏡水之故也。蜀人織錦初成,必濯於江水,然後文彩煥發,鄭人以滎水釀酒,近邑,水重,斤兩與逺郊數倍。 南部新書曰:「天下貢賦」,惟長安縣貢土,萬年縣貢水」。 《原元中記》曰:天下之多者,水焉浮天,載地髙下,無不至萬,物無不潤。 増物論》云:「所以立天地者,水也」。夫水者,天地之本也。吐元氣發,日月,經星辰,皆由水而興,九州之外,皆水也。 《述異記》曰:「漢沔㑹流處岸,上有石銘云:「下至水府三十一里,皆傳李斯刻石於此,天下水府一十八處」。 栁子厚《袁家渇記》曰:楚、越之間,方言謂水之反流者為渇,音若衣褐之褐。 夢溪《筆談》曰:水以漳名洛名者最多,今略舉數處。趙、晉之間有清漳、濁漳,當陽有漳水,灨上有漳水,鄣郡有漳江,漳州有漳浦,亳州有漳水,安州有漳水,洛中有洛水,北地郡有洛水,此概舉一二耳,其詳不能具載。予考其義,漳謂兩物相合有文章,且可別也。 《續述征記》曰:「睢、渙二水,波若五色,有文章。 《華陽實錄》:髙安鳴水碧澗,飛流空谷,振響絶,頂有石髙數文,以物扣之,其聲如鼓,因以名之。 《方輿記》曰:蜀青城常道觀,其南有六時水,以代漏刻,於陽時即洒然而下隂時,即無晝夜,凡六時洒水,故名。 又曰:葛璝化宮之西,巨石之下,有丁東水出於崕腹滴窪石竅中,人或汚之立涸。 《水經注》曰:「桂陽郴縣萬歳山上悉生靈夀木,下即千秋水也。水側民居號「萬歳邨」。 又曰:郴縣南湘波邨有圓水,廣圓可二百歩,一邊煖一邊,冷冷處極清綠煖處,水白且濁,厥名除泉,其猶江乗之半湯泉也。 《西征記》曰:「伊水上源,經新城、陸渾二縣男女,無少長皆病癭,俗云水土所致,伊水不可飲也。 《博物記》云:酒泉延夀縣南有山石,出泉水,大如莒。●注地為溝,其水有肥如煑,肉洎羕羕,如不凝膏,燃之極明,不可食,縣人謂之石膝。 筆談雜志云:鄜延脂即延安石油也,生於水際沙石,土人以雉尾裛之,入缶中,頗似淳膝,燃之如麻,以為煙墨松脂不及。 埤史帝王世紀》云:「沁水南歴猗氏,又南與驫驫水合,因以聲稱之」。驫,音彪。 《秦州紀》曰:成紀縣有臼中,水深數尺,水旱無増減,故名其地為天水郡。 《郡國志》云:「湓水昔有人,此處洗銅盆,水暴漲失盆,乃投水取盆,見一龍銜盆奪之而去,故曰湓水」。 《杜陽編》曰:滄州山下出澄綠水,其水流一百歩,亦謂之流綠渠」,投之金石,終不沉沒。 《隴右記》曰:「武都紫水有泥,其色紫而粘貢之,用封璽書,故詔誥有紫泥之說」。 《述征記》曰:「臨淄牛山下有女水,齊人諺曰:「世治則女水流,世亂則女水竭」。 又曰:「泰山郡水皆名曰汶、汶,凡有五:曰北汶、瀛、汶、牟、汶、柴、汶、浯、汶,皆源別而流同。汶陽有田,即《春秋》齊人歸魯以謝過者。 《寰宇記》曰:「豐水在縣西南,亦名窮水。 《漢地理志》曰:「呼蠶水出南羌中」。 《原湘中記》曰:湘水至清深五六丈下,見底了了,然石子如樗蒲大,五色鮮明,白沙如雪,霜赤岸如朝霞。 増潛確《𩔖書》曰:壻水在漢中府城固縣南,相傳唐公房城,固人學仙得道,入雲臺山,合丹服之,白日升天,升仙之日,壻行未還,約以此川為居,言無繁霜蛟虎之患,其俗因號為壻鄉,故水亦即名焉。 原《博物志》曰:有八流水出名山,渭出鳥䑕漾出嶓冢,洛出熊耳,潁出少室,汝出燕泉,泗出陪尾,溜出月台,沂出泰山。 《永嘉郡記》曰:有柘林泉出建安呉興縣有梧桐水有兩源,一出松陽,有桃枝水出東陽長山縣桃林之下。 増集仙傳曰:九疑之峰,各有一水,九江分流其下,以注六合,周而復始,泝上以灌天。河上下流注,周於四海。九水者,一曰銀花水,二曰復淑水,三曰巢水,四曰許泉水,五曰歸水,六曰沙水,七曰金花水,八曰永安水,九曰晋水。 《元史》云:「水至彭湖,漸低近琉球,謂之落際。際者,水趨下不回也。凡西岸漁舟到彭湖,遇颶風作,漂流落際回者百無一二。 《原山海經》曰:「㓨山有獸焉,名曰合窳。見則天下大水,其上有水焉,甚寒而清,帝臺之漿水也」。 増又曰:「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有寒暑之水。 又曰:空桑之山,有獸曰軨軨,其狀如牛而虎文,其鳴自呌,見則天下大水。 又曰,崇吾之山,有鳥一翼,一目相得,乃飛,其名。蠻蠻見則天下大水。玉山有鳥,其狀如翟而赤,名曰胜,遇見,則其國大水。 路史云:西海島間水如脂而黒,他物盛之,皆滴漏,惟牛角可置南海以媒野,象塗少許于樹葉間,象拂著身,必遲廻不去,崑崙,奴亦塗身,便乗之而歸,若家畜焉,水總載二。
6
原《淮南子》曰:「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水浩瀚而不息,於是女媧積蘆灰以止淫水。 《左傳》曰:「共工氏以水紀官,故為水師而水名注:共工受命於水。 《穆天子傳》曰:「天子飲於溽水之上」。 増瑞應圖》云:䝉水瑞水也,君乗土而王,其政太平,則䝉水出於山焉。 《瑯嬛記》曰:西施舉,體有異香,每沐浴竟,宫人爭取其水積之甖瓮,用松灑於帷幄滿室,俱香甖瓮中,積久,下有濁滓,凝結如膏。宮人取以曬乾香,踰於水,謂之「沈水,製錦囊盛之。 《水經注》曰:「沫水自䝉山至南安而溷崖山脉,漂疾故害,舟船歴代為患。蜀郡太守李冰發卒鑿平崖河,神贔怒冰,乃操刀入水與神鬭,遂平溷崖。 又曰:趙人有琴髙者,善鼔琴,為康王舍人,遊碭郡,入碭水,取龍子,謂弟子曰:「待我於水傍」。果乗赤鯉而出。 又曰:蜀有廻復水,江神嘗溺殺人,文翁為守祠之,勸酒不盡,抜劔擊之,遂不為害。 《洞冥記》曰:「甜水去虞淵八十里,有甜溪,水味如蜜,東方朔得數斛以獻帝,投水於井,水嘗甜而寒,洗浴則肌理柔滑。 獨異志云:「前漢劉子光西征,過山渇無水,子光在山南,見一石人問何處,有水石,人不答,乃拔劔斬石人,須臾,窮山水出。 《汝南先賢傳》曰:「陽安令趙規與朗陵太守黃明爭水,䂓割指詛曰:隨血所流入陽安界。 《荊州記》曰:南陽菊水,其源傍悉芳菊,水極甘馨,居民飲此水者,上夀百二十三十,中夀百餘。漢司空王暢、太傅袁隗為南陽令,縣月送三十餘石,太尉胡廣父患風羸,飲此水,疾遂瘳。謝承《後漢書》云:「沛國陳宣,字子興。建武十年,雒水出造津城門,校尉欲奏塞之,宣諌曰:「昔王尊正身,金堤水退,况聖主耶?」言未絶而水去。 原《續述征記》曰:梁鄒城西有籠水,云:齊孝婦誠感神明,湧泉發於室內,潛以績籠覆之,繇是無負汲之勞。及家人疑之,時其出而搜其室,試發此籠而泉遂濆湧,流漂居宇,故曰籠水」。 抱朴子曰:「左慈,以氣禁水水為逆,流一二丈,禁水,著中庭。露之大寒不冰。 《華陽國志》曰:朱倉少受學於蜀郡,屑豆飲水以諷誦,同業等憐其貧,給米肉,倉終不受。 《搜神記》曰:漢末,零陵太守有女恱門,下書佐使婢取盥手,水飲之而有娠,既而生子至能行,太守抱兒使求其父兒,直上書佐膝書佐推之,兒仆,地為水。 増又曰:漢時永昌郡不韋縣有禁水,水有毒氣,唯十一月、十二月差可渡,自正月至十月逕之,無不害人,不見其形。其作有聲,中木則折,中人則害土,俗號為「鬼彈」,故郡有罪人,徙之禁防,不過十日皆死也。 《蒲元傳》云:「諸葛孔明時有蒲元者,術鑒同。歐冶風胡,常為孔明鑄刀劔,蜀惟江水爽烈,是天分其野,大金之元精也。漢水鈍弱,及涪水皆不任淬,或以涪水雜江水,輙能辨之。 《南史》曰:范栢年,漢中人,嘗謁宋明帝,言次及廣州貪泉,因問栢年:「卿州中復有此水不?」答曰:「臣州中惟有文川、武鄉廉泉讓水」。又問:「卿宅在何處?」曰:「廉讓之間」。帝善其對。 《南齊書》曰:「荊州城內有沙池,常漏水。蕭穎胄為長史,水乃不漏」。 《方輿勝覽》曰:八功,徳水在江寧。梁天監中,有龍為胡僧措水俄,山湧一沼,繼有西僧,至云西域八池已失其一,乃知竭彼盈此也。八水者,一清:二冷三香,四柔五甘,六淨,七不壒,八蠲痾,自梁以前,御用取給焉。 原車《潁秦書》曰:「王猛攻鄴,慕容評距猛,而恒賣水與軍人衆思為亂,猛因得破之。 増天中記曰:苻堅時,長安有水影逺觀若水,視地則見人,至堅,晩年而止。 《唐書》云:「孔若思嘗謂人曰:仕至郎中足矣」。及遷庫部郎,乃置一石,止水於座右,示止足之意。 《酉陽雜爼》曰:「唐僧一行嘗至天台國清寺門,有流水聞院中僧於庭,布算謂其徒曰:今日當有弟子來,求吾算法」。又謂曰:「門前水合卻西流,弟子當至一行,承言而入,稽首請法,盡受其術焉。而門水舊東流,今忽改為西流矣」。 元結水《樂記》曰:「元子於山中尤所耽愛者,有水樂水樂,是南磳之懸,水淙淙然,聞之多美於耳」。 《唐書》云:汴宋觀察使令狐楚言亳州聖水出,飲者疾輙愈,裴度判曰:妖由人興,水不自作」。命在所禁塞。 《芝田錄》云:李徳裕在中書,喜常州惠山井泉,自毘陵至京,置水逓,有僧詣謁徳,裕曰:「為相公通常州水脈,京師一眼井,與恵山寺泉脈相通,昊天觀常住庫後是也」。李乃以恵山一甖昊天一甖,雜以餘水八瓶,遣僧辨析僧取恵山寺與昊天餘水,乃同味徳,裕大奇之,因停其水逓。 玉泉子曰:「宣皇在藩時,常從駕墮馬,雪中寒甚,因渇求水於巡警者曰:「我光王也」。及以水進,舉杯,悉變為芳醪。 《舊唐書》云:輔公祏據江東反,命河間王孝恭擊之。孝恭自荊州趣九江,將發,與諸將宴集,命取水,忽變為血,在坐者皆失色。孝恭舉止自若,徐諭之曰:「公祏惡積禍盈,今承廟算致討,盌中之血,乃公祏授首之後徵」。遂盡飲而罷,時人服其識度而能安衆。 《續仙傳》曰:「張志和酒酣,為水戲鋪席於水上,獨坐飲酌,嘯咏其席,來去遲速,如刺舟聲。 《河東記》云:韋浦遇鬼,客歸,元㫤云:「早給事馮六郎於河中」。浦曰:「六郎何人」歸?曰:「馮六郎名彛即河伯。軒轅,天子之愛子也。浦曰:「馮何得?」第六曰:「馮水官也,水成數六耳」。 《夢溪筆談》曰:慶厯中,河北大水,仁宗憂形於色,有走馬承受公事使臣到闕,即時召對,問河北水災何如,使臣對曰:「懐山襄陵」。上黙然既退,即詔閤門:「今後武臣上殿奏事,並須直說,不得過為文飾。至今閤門有此條,遇有合奏事人,即預先告示」。 《暌車志》云:熙寧時,王荊公當國,有人授泗州、盱眙令,自陳乞改名雍觀,怪問其故,云夢中神告如此。後之官沒於淮水,事聞朝廷。荊公云:向疑此人無故改名」。及閱《山海經》,乃知其為水官之名,固慮其有水。厄後,縣僚或夢雍觀,騶從甚盛,往來淮岸。 《避暑錄》曰:蘇子美卜居呉下,前有積水,即呉王僚開以為池者,作亭其上,名曰滄浪」。雖意取濯纓,然似以滄浪為水渺彌之狀。若以為地名,則失之矣。 《聞見後錄》曰:王荊公好言利,有小人謟,曰:「决梁山泊八百里水以為田,其利大矣」。荆公喜甚,徐曰:「䇿固善決,水何地可容?」劉貢父在坐中,曰:「自其旁別鑿八百里泊,則可容矣」。荊公笑而止,水總載三。
7
原包天。 帶地《春秋元命苞》曰:「水者,天地之包幕,五行之始焉,萬物之信由生。 王彪之《水賦》曰:水帶地而壌潤,月流天而霄烱」。陸士衡詩曰:「逝矣經天日,悲哉帶地川!」 流溼 潤下《易》曰:「水流濕,火就燥下」。《尚書》五行:一曰水,水曰潤。 ,「潤」下作「鹹」。 習坎 盈科:《易》曰:「水洊至習坎,君子以常徳。行習教事。曰孟子曰:水之為物也,不盈科,不行趙岐。 ,盈滿也。科,坎也。 至清 《滋濁湘水至清何?《傳》曰:拘鄫人之漚菅者曰 ,故使吾水滋濁。 萬頃 尺波黄叔度汪汪若萬頃之陂,旋尺波豈徒 投石 《浮天》《運命論》,以水投石莫之受也。 。下見《元中記》川上 《隴頭》上見《論語》,聲歌曰:「隴頭流,水鳴 ,幽咽」 秋涸 冬凝《禮記》曰:「仲秋之月,水始涸凝。《淮南子》曰:夫水向冬則 而為冰。 原委 灌浸《文子》云:原泉所出也,委泉所聚也浸」。《漢書溝洫志》云:泉流灌 ,所以育五穀」。。 紀官 隨噐共工氏見前 。夫水不凝滯於物,在噐必隨其方圓。 洗耳。 濯足許由事吾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 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竹箭 桃枝慎子曰:「西河下龍門,其流駛疾於竹箭」。 東陽有桃枝水」。榮河 温洛《尚書中候》曰:堯即政七十載,修壇河、洛,仲月辛日昧明,禮備,榮光出河」。鄭𤣥《注》:榮光五色,從河水中出。乃《易乾鑿度》曰:「帝盛徳之應,洛水先溫。九日 ,寒五日,變為五色𤣥黃。 碧海絳河東方朔十洲記》曰:「東有碧海,廣狹浩瀚,與東海等水不鹹。「苦」正作碧色」。 王子年拾遺記》曰:「綘河去日南十萬里,波如絳色,多赤龍,赤色,魚肥美,可食上仙,得服之」。 粉水 錦流盛宏之《荊州記》曰:筑陽縣西有粉水,巴郡亦有此水,取水為粉鮮。《華陽國志》曰:成都道西城,故錦官也。錦濯江中,則 明。八水 三川》戴延之《西征記》:關內八水一涇二、渭三灞、四、滻、五澇六。潏、七灃八,滈 。韋昭注:「河、洛、伊曰三川」。。 九河 八海《尚書》曰:「九河既道」。孔安國《注》曰:「河水分為九道,平原以北是也」。 《關令內傳》曰:「須彌山東南有山曰崑崙,在八海內」。 三江 五湖《尚書》曰:「三江既入,震澤底定」。《周禮》曰:「揚州之浸,曰五湖」。。 増六時 百脈上見前水一泉,出土穀縣故城,以百 俱出,故名百脈水 千秋 三泖上見前水一大松江府城西有圓泖 ,泖長泖。 四徳八諫顧彛子與子華游于東池,子華曰:水有四徳、仁義、勇、智、 ,趙括之將八諫於軍中,而括不從,因自刎水上,其水在潞安八諌山之下。 帝漿 聖水上見前水一浮」,唐傳:李徳裕鎮浙西, 屠,詭言聖水惑人,徳裕命市中置釡,取水煑豬肉,曰:「若聖水也,肉當如故,須㬰肉爛,妖尋敗露」。 龍吟雞浴肇慶府開建縣,有唐狀,元莫宣卿讀書堂,水流清響,人呼為龍吟水。 亷州府石康縣有金雞水,相傳金雞浴于此。 酒澠 藻渙《左傳》有酒如、澠繢」。陳琳云遊睢渙者,學藻 之綵。 狀吉。 象巴吉水狀若吉字三巴水象巴字 修仁 旌信曲江有修仁水,齊范雲為太守,酌而賦曰:「且飲修仁水,信劉孝標絶交論」,指白水而旌 舞渝 卜篆渝水出巴縣,皆賨人,善舞,漢髙詔樂府習之,世稱《巴渝舞》,以篆水在四川廣安州,其年豐,水紋宛,成篆籕,土人 卜歳流桑。 承瓠九江口有桑落洲,昔江水漲流,一桑樹於此, 㶚水盛,以金鐡噐皆漏,惟瓠葉不漏,見《博物志》。 止淫: 流恨上見水,二流杜詩第五,橋東 《恨水》 民狎 人輕上見《左傳》,水湍水人輕見,前 一 原利萬物 成百事》上見《老子》之文子曰:「水,道也。大不可極,深不可測,萬物不得不生,百事不得不成」。。 君子觀。 小人溺,孫卿子》曰:孔子觀於東流之水,子貢問曰:「君子見大水必觀焉,何也?」孔子曰:「夫水徧與諸生而無為也,似徳其流也。卑下倨句必循,其理似義,浩浩乎不居似有道,其延萬仞之谷不懼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槩似,正綽約㣲,逹似察以出,以入就潔,似善發源,必東似志,是以君子見大水必觀焉。 《禮記》曰:「小人溺於水,君子溺于口」。夫水近於人而易以溺人。 増彰五色。 替八珍《禮記》:水無當於五色,五色勿得不彰。 宋曽拯詠鍾山八功徳水曰:數斛供㕑,替八珍。 波負娘 浪妬女,山東魚臺有谷亭水,其波洶湧,昔有孝子負母以渡,名曰負娘河。又山西平定州有澤發水,婦人靚妝,過此必發波浪,故 名妬女。澡孝水。 《酌貪泉》潘岳《西征賦》,澡孝水而濯纓水,在河南 王勃滕王閣序,酌貪泉而覺爽 飲上池, 釀下箬史記:長桑君出懐中藥,與扁鵲飲以上池之水, 白樂天詩勞將下箬忘憂物,寄與江城、愛酒翁下箬溪水,釀酒最美,在湖州。 易牙嘗 徳裕辨。淄、澠之水,易牙,嘗而知之,似李徳裕命取中泠水,飲而笑曰:頗 建業城下水。 原積成,江海,上為雨露。桓寛鹽鐡論曰:「水積而成,江海行積而成,君子 ,下詳水一。 臭過椒蘭,利穿金石。《列子》曰:禹治水土述之,一國無風雨,霧露不生。鳥獸,山名壺嶺,頂有口若圓環,名曰滋穴。有水湧出,名曰神瀵。臭過椒,蘭味過醪醴焚。《淮南子》曰:水之為物,擊之無創。射之不傷,斬之不斷。 之不然,利穿金石,功濟天下」。 浮天載地。 懐山襄陵並詳水一。 清濟濁河 元㶚素滻,袁宏《北征賦》曰:於是截文波,汎清濟。劉劭《趙都賦》曰:其南也則有洪川巨瀆,黃水濁河濁》。潘岳《西征賦》曰:北有清渭。 涇西有元㶚、素滻。 竊壤以堙。 積灰而止《山海經》曰:「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堙,洪水 ,下詳水二」。 親而不尊。 狎而不翫。《禮記》曰:水之於人也,親而不尊之。《左傳》:鄭子産謂子太叔曰:「水懦弱,民狎而翫 ,則多死焉。 至柔之性 善利之功。 増方玉圓珠。 浮金沈羽。上見「前水一」,杜陽編》云:滄州山下有澄綠水,投金石不沒。廣志》:弱水在夫餘北,其流不能勝一毛羽。 秘省極佳 濠梁最樂,茶錄:唐祕省中有水極佳,號祕水子,鳯陽臨淮縣有石絶水,名濠梁。是莊 觀魚樂處。 汀南闐西。 貢東章北。水皆東流,惟汀水南流入海,南丁位也。以水合丁,於文為「汀」。漢張騫言于闐水皆西流注西海。水貢水在郡城東北,章水在西北。此二水合為贑。 誰把相思! 可憐無定,鄜州東有相思水,唐令狐楚題壁曰:「誰把相,思號此河塞垣,車馬往來多憐」。圁水在安塞縣,一名無定河,唐詩「可 無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裏人」。 梅鋗封侯龍澄獲印,封侯水源在南康,以梅鋗列營水濱封侯,故名 。蜀人龍澄嘗于瀼中探得玉印有神,曰:「上帝授禹治水水,治後藏大川,可亟投元處」。澄如其言,後登上第。 尊請身填。 慈能氣禁《漢書》:王尊為河東守,河水泛溢,尊祭水,請以身填金隄,水勢稍退 。魏左慈能以氣禁水,詳水二,畫扇投席。 出臼覆籠呉猛遇至人,授神方,以羽扇畫水而渡,投席事見前水二走,伊尹母夢神告曰:「臼」出水而東, 。明日果然。覆籠。事見前水二。 李冰壓怪。 王商止訛秦李冰為蜀守,以岷江為四瀆之首,水時為患,乃作三石牛以壓水怪。 漢建始中,訛言大水至,王商獨不信。 子瞻、符、取。 鴻漸杓揚蘇軾愛玉女洞水,破竹為符,使寺僧藏其一,以為往來之信,謂之《調水符》,曰:唐李季卿遇陸鴻漸,取南泠水試茶陸以杓揚水, 江則江矣,非南泠者,時平乃清。 風起輙動。呉俶水賦新豐則時平乃清,臨淄則世亂而竭。 呉孫權至湓城,自摽井地,掘得漢潁陽侯灌嬰故井,遇江中風浪起,此井水輙動。 原冠五行之始,居六府之先《洪範》五行:一曰水、穀,六府水、火、金、木、土。。 融而為川瀆。 流而為江海。 通為川塞,為淵。 氣之,導水之鍾。李蕭逺云:「水通之,斯為川,塞之斯為淵之」。《國語》云:古之長民者,不防川,不竇澤,川氣 ,導也。澤,水之鍾也。
8
水總載四。
9
増象罔得珠。黃帝遊於赤水北,登崑崙之丘,遺其𤣥珠,使督索之而勿得離,朱索之而勿得,潔溝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得之。黃帝曰:「象罔乃可以得珠乎哉!」 原朝宗沔彼流水,朝宗于海行險《易》曰:行險而不失其信」。 澹《禮記》:「君子之交澹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君子澹以成,小人甘以壊」。明水司烜氏取明水于月 禁川游《周禮》:「禁川游,備溺也禁沈澤雍氏禁沈澤,謂毒水蠱也。 飲《論語》,飯蔬食飲水 増楚望:《左傳》,江、漢沮、漳、楚之望也。 臺駘障澤,《左傳》:金天氏有裔子昩,為𤣥㝠,師生允格、臺駘、臺駘,能世其官。宣汾、洮,障大澤。帝用嘉之,封諸汾川。原流惡。《左傳》有汾、澮以流其惡。 沈氣《國語》水無沈氣 止水《莊子》:「人莫監於流水,當監於止水」 急《莊子》曰:呂梁之險,懸水三千仞,流沫三千里,魚鼈不能進,急之甚也。 増萬折必東》。荀子夫水,其萬折也,必東。 原成淵《孫卿子》曰:「積水成淵,吞舟之魚生焉」。 増康浪白石。寗戚,歌康浪之水,白石粲中有鯉魚,長尺半。 解裘涉淄者,《戰國䇿》曰:田單為齊相,過淄水,有老人涉淄不能行,坐沙中單,乃解裘於淄水之上。 懸釜,韓魏圍晋陽,決晋水以灌之,城中巢居,懸釜而炊。 巢樹》《後漢書注》云:「光武六年,大雨連月,苗稼更生,䑕巢樹上」《原感》姜詩,至孝有泉,化出味如江水,以養其母 綠波《文選,春水綠波 増橫塘查下晋都建業,沿秦淮築堤,謂之橫塘,呉都賦所謂「橫塘查下樓臺之盛」,天下莫比」。 地鏡宋文帝元嘉二十五年,青州城南逺,望見地中,如水有影,謂之「地鏡」。水牒謝莊《詩山經》:亟旋覽水,牒倦敷尋」。絹一疋,水二石。慕容評距王猛賣水與軍人因此衆亂,見水二。 《投金瀬》唐孟郊調溧陽尉,縣有投金瀬郊,日坐水傍,徘徊賦詩。 東西瀼杜詩瀼,東瀼西一萬家 七種水說:陸龜䝉、張又新為水說七種,如其二恵山泉三、虎丘井云云。 洪州瀑第八。宋歐陽修論水以洪州瀑布為第八」。 《青衣江畔》青衣水在眉州青神縣。蘇軾詩:「想見青衣江畔路,白魚紫筍不論錢」。 清湘欵乃聲長沙志》:涉千里,聞漁父吟如相和,其聲清逺,所謂「汲清湘燃楚竹欵」,乃一聲山川動色。 辰酉,二水。俱在辰州府沅陵縣。《圖經云:以方位而名也。 原湧潛㕎洞出竭。谷無以盈將恐竭。 増神水金門歳節記》:午日午時有雨,則急斫一竿,竹竹節中必有神水,瀝取,以獺肝為丸治疾」。 敕水長水石。聞見後錄曰:鸂鶒能敕:水故水宿,物莫能害。鸛有長水石,故能巢中畜魚,水不涸也。
10
水總載五。
11
原詩梁孝元帝登隄望水詩》曰:「驅馬河隄上,非謂城隅遊,懐山殊未已,徒然勞九愁,旅泊依邨樹,江槎擁戍樓,髙岸翻成浦,曲港反通舟,棗野良知歎,瓠河今可儔,願假宣尼術,泗水却橫流」。 梁劉孝綽太子洑落日望水》詩曰:「川平落日逈,落照滿川張,復在淪波地,𣲖別引沮漳。耿耿流長脈,熠熠動輕光。寒鳥逐槎汎,驚鵜拂浪翔。臨流自多美,況此還故鄉。榜人夜理楫,櫂女闇成裝。欲待春江曙,爭塗向洛陽」。 後梁沈君攸賦《得臨水詩》曰:「開筵臨桂水,攜手望桃源。花落圓文出,風急細流翻。光浮動岸影,浪息累沙痕。滄波自可恱,濯纓何用論」。 陳釋慧標《詠水詩》曰:「曽添疎勒井,經涌貳師營玉津花色,亮銀溪,錦磧明舟如空裏。汎人似鏡中,行持將符上善利得動髙情。 祖孫登《詠水詩》曰:「驪泉紫闕映,珠浦,碧沙沈岸濶蓮香,逺池清,雲影深風潭如拂鏡,山溜似調琴,請君㸔皎潔,知有澹然心」。 又蓮調詩曰:「長川照落日深,浦漾清風弱柳垂江,翠新蓮夾岸紅,船行疑泛逈,月映似沈空,願逐琴髙戲,乗魚入浪中」。 隋李巨仁賦《得方塘含白水》詩曰:「白水溢方塘,淼淼素波,揚疊浪搖鳬影,漣漪寫雁行長堤柳色翠,夾岸荇花黄。觀魚自有樂,何必在濠梁」。 孔徳紹王澤嶺遭洪水》詩曰:地籟風聲急,天津雲色愁,悠然百川滿俄爾,萬頃浮還似金堤,溢翻如碧海流驚濤,遥起鷺迥岸不分牛徒知,懐趙景,終是倦陽侯。木梗誠無託,蘆灰豈暇求!思得乗槎便,蕭然河漢遊」。 張文琮《詠水詩》曰:標名資,上善流𣲖表靈長地圖羅四瀆,天文載,五潢方流。含玉潤圓,折動珠光,獨有䝉園吏,棲偃玩濠梁。 《増唐張九齡湖口望廬山、瀑布水詩曰:「萬丈紅泉落,迢迢,半紫氛。奔流下雜樹,灑落出重雲日照虹霓似天清風雨,聞靈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唐儲光羲《詠山泉詩》曰:「山中有流水,借問不知名,映地為天色,飛空作雨聲。轉來深澗滿,分出小池平。恬澹無人見,年年長自清」。 唐杜甫《春水詩》曰:「三月桃花浪,江流復舊痕,朝來沒沙岸,碧色動柴門。接縷垂芳餌,連筒灌小園。已添無數鳥,爭浴便相喧」。 唐司空曙望水詩》曰:「髙原晴見水,楚色藹相和,野極空如雪,天遙不辨波,永無人跡到,獨有鳥聲過。況在蒼茫外,殘陽照更多」。 《唐薛逢大水詩》曰:「暴雨隨驚雷,從風忽驟來。浪驅三島至,江拆二儀開。勢恐圓樞折,聲疑厚軸摧。冥心問元化,天眼幾時回」。 《唐馬戴逺水》詩曰:「蕩漾空沙際,虛明入逺天,秋光照不極,鳥影去無邊,勢引長雲斷,波凝片雪連,汀洲杳難到,萬古覆蒼煙」。 唐鄭谷西蜀淨衆寺題水詩》曰:「竹院松廊分數派,不空清泚亦逶迤,落花相逐向何處,幽鳥獨來無限時。洗鉢老僧臨岸久,釣魚閒客卷綸遲,晩晴一片連莎綠,悔與滄浪舊有期,唐羅鄴流水詩曰:漾漾悠悠幾派分,中浮短艇與鷗羣。天街帶雨含芳草,玉洞飄花下白雲。靜稱一竿持處見,忽愁孤館覺來聞。隋家柳畔偏堪恨,東渡長淮日又曛」。 宋謝翺《觀水詩》曰:「積隂生壑雨,野水學江流,對屋見燈火,相望南渡頭浮槎到髙𣗳,白黿起滄洲,變怪若不測,神功安能尤,稍退見涯涘,及來痕沫收,崩濤出白石,隱隱如博投,水楊洗荒根,素髮生古愁,見此倐若化,故流還膠舟,荒源不可詰,欲盡山雲求。 宋張耒漣水詩》曰:「孤舟逆水上野靜,聞水聲,鷗飛不逺水,寒浪濺霜翎。夜氣岸兼木,夕光潭照星,長吟弄雙槳,知有魚龍驚,又泊舟候水。詩曰:一水悠悠斷復連,卸帆終日小灘前,青旂招飲篙工醉,五兩欹風賈客眠,樹色逺分芳草路,鳥行斜斷夕陽天,漁舟慣伴危檣宿,饋我霜鱗不用錢」。 宋王禹偁《別丹水詩》曰:「曽經瀾漫濯吾纓,忍別潺湲月夜聲。便入紅塵染詩思,吟魂猶合數年清」。 宋范成大《漸水詩》曰:「黃河日夜向南風,道出封丘處處逢。紫蓋黃旗在湖海,故應河伯欲朝宗。 明髙啓《隴頭水》詩曰:人間何處無流水,偏到隴頭愁入耳,夜雜羌歌明月中,秋驚漢夢空山裏,隴坂﨑嶇九廻折,聲隨到處長嗚咽,欲照愁顔畏水渾,前軍曽洗金創血,回頭千里是長安,征人淚枯流不乾」。 明李東陽《橫塘春水》詩曰:「君家住在橫塘北,長見洲邊春水生,窈窕斜通山澗曲,分明直與釣磯平,比隣鵞鴨應無數,近渚鳬鷖亦有情。明日看花到南岸,小舟搖蕩不須撐」。
12
原賦:魏文帝《臨渦賦》曰:「建安八年,經東國遵渦水,相佯乎樹下,駐馬舒鞭」。作《臨渦之賦》曰:䕃髙樹兮臨曲渦,㣲風起兮水増波。魚頡頏兮鳥逶迤,雌雄鳴兮聲相和。萍藻生兮散莖柯,春水繁兮發丹華」。 晉左九嬪,《涪漚賦曰:「覽庶𩔖之肇化,何涪漚之獨靈,稟隂精以運景,因落雨而結形,不係根於獨立,故假物以資生,體珠光之皎皎,若凝霜之初成,色鮮熠以熒熒,似融露之將,渟亡不長,消存不久。寄其成,不欲難,其敗亦以易也」。 東晉王彪之《水賦曰:「寂閑居以逺詠,託上善以寄言,誠有無而大觀,鑒希㣲於清泉,泉清恬以夷澹,體居有而用元,渾無心以動寂,不凝滯於方圓,湛幽邃以納汙,泯虛柔以勝堅,或浤浪於無外,或纎入於無間,故能委輸而作四海,決導而流百川,承液而生,雲雨涌凝而為甘泉」。 増唐梁洽水徳賦》曰:大哉乎兹!水獨靈長以利貞,分位象於八卦,得柔謙於五行,混之不濁,流之不盈,蓄恬澹以凝潤,含虗無而洞清。其近窺也,若冰鮮而玉潔,映曙空而內澈。其遙視也,如雨罷而日晶,澄逺氣於初晴,徳之深與上善而均,美讓之大居下流而不爭,處地為泉源,江漢朝宗之義立,在天為霧露隂陽爕理之功成,辨涇渭於九流,雖衆不雜察,蚩妍於萬象,在隠皆明。 又《水彰五色賦》曰:原夫被物如濡,霑顔載渥,狀暮山而翠疊,法朝景而霞駮,逺同墨氏,𩔖素絲之屢遷,尚想蜀江,嘉貝錦之斯濯,飾袞衣而煥爛,成繡服之葳蕤,何采章之不昩?由浸潤之所資,漸以化成,能令素以為絢,期於敷演,孰謂湼而不緇?不假濯於滄浪,寧同資於碧海,凝瑞霞之炫燿,發慶雲之光彩,冩補天之績,鍊石之資必該,圖應聖之祥,威鳯之儀咸在。 吕溫鑒《止水賦》曰:若乃廻塘月皎,髙岸環合,泥滓湛而自沈,金沙烱其不雜,同道徳以虛而受異,川澤唯汙是納,有斐,君子此焉明徵氣隨浪息,心與源澄,端形赴影,如木從繩,其表微也,挂金鏡而當晝,其索隱也,隔玉壺而見氷爾,其色必洞澈,光無滉瀁,不蒸蓊欝之氣,不激潺湲之響,百丈在目,千仞指掌,惡每自乎中見,美實非乎外奬,鑒形之始,方似以身觀身,得意之間,乃同求象忘象。觀其下列星漢,上披煙雲,守其常而性將道合,居其所而物以羣分,君鑒之以平心,臨下必簡,臣鑒之以勵節,在邦必聞,妍媸無形兮惟人所召,物我兼進兮水無不照,亷士以之洗心,至人以之觀妙。 劉清《止水賦》曰:「若乃湖稱青草,澤若雲夢,淺深濴渟,表裏寒洞,當朱陽之夏晩,遇白露之秋仲,紫關之鴻鴈,飛來綠浦之蓮,舟風送,既能止而利物所以歸之者衆,亦有鳯凰之沼,明月之潭,毎澄流於庭院,常下注於東南,䝉寮寀之玩洽,渾琴酌而相參,以遊以賞,如液如涵,若英賢之取,則𩔖貞咸之是湛。届夫玉宇初晴,風飇載寢,籠碧天而似鏡,展紅霞而若錦,納衆影而不遺,比羣情而特甚,用使至人觀之而心察,智者樂之而情審逹,士愛而欲臨,髙節聞而願飲。 楊烱《浮漚賦》曰:「若乃空濛采褰,浩汗浮天,流平舊沼,派溢新泉。分容對出,吐映均鮮。觸流萍而欲散,礙浮芥而還連。光陵虛而半動,影倒水而分圓,始參差而別趣,終宛轉以同沿歴亂踟蹰,漂沸縈紆,細而察之若美人,臨鏡開寳靨大而望也若馮夷剖蚌列明珠,逐風波而澹泊,乃變化而湏臾。迹均顯晦妙,合虛無同。至人之體道,亦隨時而不拘。 錢起《尺波賦》曰:瀲灎駭水,
ctextchar:797
淪始波,引分寸之餘,風從一勺激,尋常之內,無爽盈科,勢將坌湧,迹異盤渦,蹙跬歩以無數,蕩分隂而自多,觀其日色遥臨,風生未已,圓規可驗,疑沈璧之舊痕,前後相侔,若浮書而競起,跡疊相近,萍縈有餘,促漣漪之散漫,擁跳沫以虚徐,流脉中移𩔖,蠖影求伸之際,浮光上透,若雪華呈瑞之初。
13
原贊晋顧愷之《水贊》曰:湛湛若凝,開神以質。乗風擅瀾,妙齊得一。 晋庾肅之水贊》曰:「湛湛涵淥,清瀾澄濬。妙質柔明,雲深液潤。 晉殷仲堪《水贊》曰:「大象無形,氣以分麤,澹澹中津,質有雖虛。清瀾可瀬,明激弗渝,孰能懐之,汎然靡拘。 晋孔《寗子水贊》曰:「澄鑒無虛,積之成川。湍飛瑩谷,激石冷然。 晉郭璞《釋水贊》曰:「川瀆綺錯,渙瀾流帶,潛潤旁通,經縈華外,殊出同歸,混之東㑹。 又《弱水贊》曰:弱出崑山,鴻毛是沈。北淪流沙,南映火林。惟水之奇,莫測其深」。 戴逵《水贊》曰:水徳淡中,泉元內鏡,至柔好卑,和恊道性,止鑒標貴,上善興詠,爰有幽人,擁輪來映。
14
御定淵鑑●函卷三十
URN: ctp:ws87381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