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270694"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舊唐書
條件: 提到「右諫議大夫
Total 11

卷十四 本紀第十四 順宗 憲宗上

16
十二月丙申朔。庚子,以東都留守韋夏卿太子少保,以兵部尚書王紹東都留守壬寅,改淳縣為清溪縣,姓淳于者改姓于。甲辰,襄陽于頔平章事丙申,月犯畢。己酉,以新除給事中、西川行軍司馬劉闢成都尹劍南西川節度使歲星犯太微西垣。庚戌,金州復析漢陰縣置石泉縣。壬子,以右諫議大夫韋丹梓州刺史,充劍南東川節度使,以常州刺史路應宣州刺史宣歙池觀察使壬戌,以朝請大夫、守中書舍人翰林學士上柱國鄭絪中書侍郎同平章事集賢殿學士。以考功郎中知制誥李吉甫中書舍人,以考功員外郎裴垍考功郎中知制誥,並充翰林學士

卷十九上 本紀第十九上 懿宗

56
九月丙辰,制以正議大夫、守中書侍郎、兼刑部尚書同平章事、充集賢殿大學士上柱國、彭城縣開國侯、食邑一千戶、賜紫金魚袋劉瞻檢校刑部尚書、同平章事,兼江陵尹,充荊南節度等使。翰林學士、戶部侍郎知制誥上柱國、賜紫金魚袋鄭畋梧州刺史;正議大夫、御史中丞上柱國、賜紫金魚袋孫瑝汀州刺史;將仕郎、右諫議大夫、柱國、賜紫金魚袋高湘為高州刺史;中散大夫、比部郎中、知制誥、柱國、賜紫金魚袋楊知至瓊州司馬;將仕郎、守禮部郎中魏簹春州司馬;朝議大夫、行兵部員外郎、判度支案、柱國張顏為播州司戶;朝議大夫、行刑部員外郎、柱國崔顏融為雷州司戶;並坐劉瞻親善,為韋保衡所逐也。京兆尹溫璋貶振州司馬,制出之夜,璋仰藥而死。劉瞻再貶康州刺史。十月,以給事中薛能京兆尹,以中書舍人高湜權知禮部貢舉。

卷十九下 本紀第十九下 僖宗

7
五月,以吏部侍郎鄭畋兵部侍郎同平章事戶部侍郎知制誥翰林學士、賜紫金魚袋盧攜本官同平章事。太子右庶子李嶧太僕卿侍御史裴渥為起居郎。以嶺南東道節度使檢校刑部尚書鄭從讜為刑部尚書,以吏部侍郎韋荷檢校禮部尚書廣州刺史嶺南東道節度使七月,以禮部侍郎裴瓚為檢校左散騎常侍、潭州刺史御史大夫湖南觀察使;故湖南觀察使李庾贈禮部尚書十月,以中書舍人崔沆為中書侍郎右諫議大夫崔胤為給事中
18
六月,敕福建觀察使李播、荊州刺史楊權古、蔚州刺史王龜範、璧州刺史張贄、濮州刺史韋浦、施州刺史婁傅會、刑州刺史王回、撫州刺史崔理、黃州刺史計信卿等:「刺史親人之官,茍不諳詳,豈宜除授。比為朕養百姓,非獨榮爾一身,每念疲羸,實所傷嘆。李播等九人授官之時,眾詞不可;王回等三人到郡無政,惟務貪求。實污方州,並宜停任。」以檢校右散騎常侍衛尉卿李鐸太府卿,以涼王傅分司裴思謙衛尉卿,撫王府長史劉允章涼王傅。主客郎中崔福為汾州刺史,荊南節度副使王慥為主客郎中六月,以門下侍郎刑部尚書平章事太清宮使弘文館大學士判度支崔彥昭左僕射中書侍郎鄭畋門下侍郎太常卿平章事李蔚中書侍郎。以歙州刺史蕭騫為右司員外郎,右司員外郎崔潼為歙州刺史。七月,草賊王仙芝寇掠河南十五州,其眾數萬。是月,賊逼潁、許,攻汝州,下之,虜刺史王鐐。刑部侍郎劉承雍在郡,為賊所害。賊遂南攻唐、鄧、安、黃等州。時關東諸州府兵不能討賊,但守城而已。以戶部郎中李節駕部郎中,金部郎中王慥為戶部郎中,主客郎中鄭諴金部郎中金部員外郎張譙主客郎中,屯田員外郎竇珝為金部員外郎,京兆司錄趙曄為屯田員外郎。工部侍郎崔朗為同州刺史,左軍擗仗使、左監門衛上將軍西門思恭為右威衛上將軍。以右諫議大夫知制誥魏簹為中書舍人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63
五月乙亥朔,以國子博士朱樸右諫議大夫同平章事七月甲戌,帝與學士、親王登齊雲樓,西望長安,令樂工唱禦制《菩薩蠻》詞,奏畢,皆泣下沾襟,覃王已下並有屬和。
79
六月丁巳,朱全忠表陜州兵馬留後朱簡鄉里同宗,改名友謙,乞真授節鉞。從之。戊辰特進司空門下侍郎平章事、監修國史王摶貶崖州司戶,尋賜死於藍田驛,樞密使宋道弼、景務修並死。為崔胤所誣,言三人中外相結也。七月丁亥朔,兵部尚書劉崇望卒,贈司空甲午,兵部郎中薛正表為右諫議大夫。以許州刺史朱友恭檢校司徒,為潁州刺史;以左武衛將軍趙霖檢左僕射,為許州刺史;宣武押衙劉知俊檢校右僕射,為鄭州刺史:從全忠奏也。戊申,制以武貞軍節度、澧朗敘等州觀察處置等使、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司徒同平章事朗州刺史上柱國、馮翊郡開國侯、食邑一千五百戶雷滿檢校太保,封馮翊郡王,餘如故。以武泰軍節度、黔中觀察處置等使、光祿大夫檢校尚書左僕射黔州刺史御史大夫、上柱國趙崇封天水縣開國子,食邑五百戶。庚戌,制昭義節度留後、光祿大夫、檢校司空、上柱國孟遷為檢校司徒,兼潞州大都府長史,充昭義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潞磁邢洺等州觀察處置使,仍封平昌縣男,食邑三百戶,從李克用奏也。以金紫光祿大夫、守兵部尚書上柱國、樂安郡開國公、食邑一千五百戶孫儲守兵部尚書,兼京兆尹乙卯,制忠烈衛聖鎮國功臣、劍南西川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管內營田觀察處置統押近界諸蠻兼西山八國雲南安撫制置等使、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尉中書令成都尹上柱國、瑯邪郡王、食邑三千戶、實封一百戶王建可兼劍南東川、武信軍兩道都指揮制置等使,加食邑一千戶,餘如故。時建攻下梓州顧彥暉,兼有東川洋、果、閬等州故也。又以忠義軍節度、山南東道管內觀察處置三司水陸發運等使、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尉中書令、兼襄州刺史上柱國南平王、食邑三千戶趙匡凝可檢校太師、兼中書令,加實封一百戶。
99
天祐元年春正月丁酉朔,以翰林學士左拾遺柳璨右諫議大夫同平章事,賜紫金魚袋。己亥,制以兵部尚書崔遠中書侍郎同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己酉,全忠率師屯河中,遣牙將寇彥卿奉表請車駕遷都洛陽。全忠令長安居人按籍遷居,徹屋木,自渭浮河而下,連甍號哭,月餘不息。秦人大罵於路曰:「國賊崔胤,召朱溫傾覆社稷,俾我及此,天乎!天乎!」丁巳,車駕發京師。癸亥次陜州,全忠迎謁於路。

卷一百三十九

27
貞元十二年四月,德宗誕日,御麟德殿,召給事中徐岱、兵部郎中趙需、禮部郎中許孟容與渠牟及道士萬參成、沙門譚延等十二人,講論儒、道、釋三教。渠牟枝詞游說,捷口水注;上謂其講耨有素,聽之意動。數日,轉秘書郎,奏詩七十韻,旬日,遷右補闕、內供奉,僚列初不有之。在延英既對宰相,多使中貴人召渠牟於官次,同輩始注目矣。歲終,遷右諫議大夫。時延英對秉政賦之臣,晝漏率下二三刻為常,渠牟奏事,率漏下五六刻,上笑語款狎,往往外聞。渠牟形神佻躁,無士君子器,志向不根道德,眾雅知不能以正道開悟上意。

卷一百四十

19
盧邁,字子玄,范陽人。少以孝友謹厚稱,深為叔舅崔祐甫所親重。兩經及第,歷太子正字、藍田尉。以書判拔萃,授河南主簿,充集賢校理。朝臣薦其文行,遷右補闕侍御史、刑部吏部員外郎。邁以叔父兄弟姊妹悉在江介,屬蝗蟲歲饑,懇求江南上佐,由是授滁州刺史。入為司門郎中,遷右諫議大夫,累上表言時政得失。轉給事中,屬校定考課,邁固讓,以授官日近,未有政績,不敢當上考,時人重之。遷尚書右丞
22
崔損,字至無,博陵人。高祖行功已後,名位卑替。損大歷末進士擢第,登博學宏詞科,授秘書省校書郎,再授咸陽尉。外舅王翃京兆尹,改大理評事,累遷兵部郎中貞元十一年,遷右諫議大夫。會門下侍郎平章事趙憬卒,中書侍朗平章事盧邁風病請告,戶部尚書裴延齡素與損善,乃薦之於德宗。十二年,以本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與給事中趙宗儒同日知政事,並賜金紫。初,二相有故,旬日中外顒望名德,損比無聲實,及制下之日,中外失望。性齷齪謹慎,每延英論事,未嘗有言。十四年秋,轉門下侍郎平章事。是歲,以昭陵舊宮為野火所焚,所司請修奉。「昭陵舊宮在山上,置來歲久,曾經野火燒爇,摧毀略盡,其宮尋移在瑤臺寺左側。今屬通年,欲議修置,緣供水稍遠,百姓勞弊,今欲於見住行宮處修創,冀久遠便人。又為移改舊制,恐禮意未周,宜令宰臣百僚集議。」議者多云:「舊宮既焚,宜移就山下。」上意不欲遷移,只於山上重造,命損為八陵修奉使。於是獻、昭、乾、定、泰五陵造屋五百七十間,橋陵一百四十間,元陵三十間,唯建陵仍舊,但修葺而已。所緣陵寢中床蓐帷幄一事以上,帝親自閱視,然後授損送於陵所。

卷一百八十一

114
帝閱疏大怒,即日罷瞻相位,檢校刑部尚書、同平章事江陵尹,充荊南節度等使。再貶康州刺史,量移虢州刺史。入朝為太子賓客分司。翰林學士戶部侍郎鄭畋右諫議大夫高湘、比部郎中知制誥楊知至、禮部郎中魏紵、兵部員外張顏、刑部員外崔彥融、御史中丞孫瑝等,皆坐瞻親善貶逐。京兆尹溫璋仰藥而卒。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