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公平》

Library Resources
1 公平:
《尚書》曰: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黨無偏,王道平平。

2 公平:
《左傳》曰:賈季奔狄,宣子使臾駢送其帑,夷之蒐,賈季戮臾駢,臾駢之人欲盡殺賈氏以報焉。臾駢曰:不可。吾聞前志有之曰:敵惠敵怨,不在後嗣,忠之道也。夫子禮於賈季,我以其寵報私怨,無乃不可乎。
又曰:祁奚請老,晉侯問嗣焉。稱解狐,其讎也。將立之而卒,又問焉。對曰:午也可,於是羊舌職死矣。晉侯曰:孰可以代之。對曰:赤也可,於是使祁午為中軍尉,羊舌赤佐之,君子謂祁奚能舉善矣。稱其讎,不為諂,立其子,不為比,舉其偏,不為黨。

3 公平:
《禮記》曰:昔衛獻公出奔,反國,及郊,將頒邑於從者而後入。柳莊曰:如皆守社稷,則孰執羈靮而從,如皆從,則孰守社稷,君反國而有私也。無乃不可乎。於是弗果頒。
又曰: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奉三無私,以勞天下。

4 公平:
《韓子》曰:解狐薦其讎以為相,其讎往拜謝,解狐引弓,迎而射之。
又曰:解狐與荊伯柳為怨。趙簡王問於解狐曰:孰可以為上黨守。對曰:荊伯柳可。趙簡王曰:非子之讎乎。對曰:臣聞忠臣舉賢,不避仇讎。

5 公平:
《說苑》曰:晉文公問於舅犯,誰可使為西河守者。對曰:虛子羔。曰:子羔非汝之仇歟。曰:君問為守者,非問臣之仇也。子羔見舅犯謝之曰:君幸赦臣之過,薦之於君,得為西河守。舅犯曰:薦子者公也。吾不以私事害公義,子其去矣。顧,吾射子矣。

6 公平:
《家語》曰:澹臺滅明,為人公正無私。

7 公平:
《慎子》曰:夫投鉤分財,投策分馬,非以鉤策為均,使得美者不知所以德,得惡者不知所以怨,此所以塞怨望也。故蓍龜所以立公言也。權衡所以立公正也。書契所以立公信也。法制禮籍,所以立公義也。凡立公所以棄私也。

8 公平:
《呂氏春秋》曰:荊人有遺弓者,弗肯索。曰:荊人遺之,荊人得之,又何求焉。孔子聞之曰:去其荊而可矣。老聃聞之曰:去其人而可矣。故老聃則至公得矣。
又曰:昔先聖王之治天下,必先公,公則天下平矣。有得天下者眾矣。其得之必以公,其失之必以偏。

9 公平:
《史記》曰:邑中人民俱出獵,任安常分麋鹿雉兔,眾人皆喜。曰:任少卿分則平。
又曰:陳平為社宰,分肉甚均。里父老曰:善陳孺子之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肉矣。

10 公平:
《韓詩外傳》曰:楚白公之難,有社之善者,辭其母,將死君難。其母曰:棄母死君,可乎。社之善曰:聞事君者,內其祿而外其身,今之所養母者,君之祿也。請往死之,比至朝,三廢車中。其僕曰:子懼,何不反也。社之善曰:懼,吾私也。死君,吾公也。吾聞君子不以私害公,遂死之。

11 公平:
《漢書》曰:蕭何不與曹參相能,及何病,惠帝自臨視。因問曰:君即百歲後,誰可代君。對曰:知臣莫如主。帝曰:曹參何如。何頓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又曰:義縱少時,與張次翁俱攻剽為群盜,縱姉以醫幸王太后,太后問,子有兄弟欲為官者乎。姉曰:有弟無行,不可,太后乃告上,拜縱為中郎。
又曰:朱邑惇篤於故舊,然性公正,不可交以私,天子器之。

12 公平:
《東觀漢記》曰:耿嵩履清高之節,齓童介然特立,不隨於俗,鄉黨士大夫莫不敬異之,王莽敗,賊盜起,宗族在草中,穀食貴,人民相食,宗家數百,升合分糧,時嵩年十二三,宗人長少,咸共推令主廩給,莫不稱平。

13 公平:
《魏武令》曰:今壽春漢中長安,先欲使一兒各往詣領之,欲擇慈孝不違,吾今兒亦未知用誰也。雖兒小時見愛,而長大能善,必用之,吾非有二言也。不但不私臣吏,兒子亦不欲有所私。

14 公平:
《周生烈》曰:天下所以平者,政平也。政所以平者,人平也。人所以平者,心平也。燕書曰:梁琛使秦,琛從兄弈,先在秦為尚書郎,會罷,秦主欲令琛止弈舍。琛語有司曰:昔諸葛亮兄弟各處三國,及其聘集,公朝相見,退無私面,君子之志,余敢忘乎。竟不止,弈數就邸舍,因問東國起居。琛曰:今二方鼎據,兄弟並蒙附寵,論心各有所在,今欲以東國事語君,恐非西國之所欲聞,何以見問。

15 公平:
【論】《魏曹羲至公論》曰:夫世人所謂掩惡揚善者,君子之大義,保明同好,朋友之至交,斯言之作,蓋閭閻之日談,所以救愛憎之相謗,崇居厚之大分耳,非篤正文至理,折中之公議也。世士不斷其數,而係其言,故善惡不分,以覆過為弘,朋友忽義,以雷同為美,善惡不分,亂實由之,朋友雷同,敗必從焉。談論以當實為清,不以過難為貴,相知者以等分為交,不以雷同為固,是以達者,存其義,不察於交,識其心,不求於言,且在私論,猶行之有節,明處公議,則無所固之矣。凡智者之處世,咸欲興化致治者也。興化致治,不崇公抑割,情以順理,厲清議以督俗,明是非以宣教者,吾未見其功也。清議非臧否不顯,是非非賞罰不明,故臧否不可以遠實,賞罰不可以失中,若乃背清議,違是非,雖堯不能一日以治,審臧否,詳賞罰,故中主可以萬世安,是以君子知私情之難統,至公之易行,故季友鴆兄而不疑,叔向戮弟而不悔,斯二士者,皆前世之通士,晉魯之忠臣也。亦豈無慈愛骨肉之心,愍恤同生之仁哉。夫至公者,天之經也。地之義也。理之要也。人之用也。昔鯀者,親禹之父也。舜則殛鯀而興禹,禹知舜之殛其父無私,故受命而不辭,舜明禹知己之至公,故用之而無疑,無私者,雖父黜而子不言,況用之於他哉。

16 公平:
《晉嵇康釋私論》曰:不知冒陰之可以無景,而患景之不匿,不知無惜之可以無患,而恨惜之不巧,豈不哀哉。未有抱偽懷姦,而身立清世,匿非藏情,而信著明君者也。是以君子既有其質,又睹其鑒,貴夫亮達,希而存之,惡夫務愆,棄而遠之,言無苟諱,而行無苟德,不以愛之而苟善,不以惡之而苟非,心無所矜,而情無所繫,體清神正,而是非允當,忠感明於天子,而信篤乎萬民,寄胸懷於八荒,垂坦蕩以永日,斯非賢人君子高行之美異者乎。

URN: ctp:n542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