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数据维基
简体字版
-> 王埜

王埜[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历史]
ctext:729602

关系对象文献依据
typeperson
name王埜
name-style子文宋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九》:王埜,字子文,宝章阁待制介之子也。
fatherperson:王介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九》:子埜,自有传。
authority-cbdb10242
authority-wikidataQ45367618
link-wikipedia_zh王埜
王埜? - 1260年,字子文,号潜斋,南宋大臣、诗人、词人、书法家。原籍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婺州金华县(今浙江省金华市)人,宝章阁待制介王介之子,真德秀门人。

王埜自幼好学,以父王介荫补官,嘉定十三年(1220年)进士,在潭州(治今湖南省长沙市)任职时,被湖南宣抚使真德秀看重,把他招到幕府。王埜于是执弟子之礼。真德秀想要教给他写文章,王埜说:「我之所以求学,是因为探求义理之奥。文章词科只是记性好的人才能。」真德秀更加器重他。绍定初年,汀州、邵州有盗乱,王埜被徵召为幕府参赞,摄邵武县,端平元年,摄邵武军事。在唐石出现盗贼,王埜亲自率兵讨伐。后为枢密院编修兼检讨。当时襄阳、益州告急,安抚武昌的史嵩之首倡和议,王埜表示反对:「今日之事应该先定规模,并力攻守。」上疏提议八事。继而担任副都承旨,奏请「出军,断绝和议使,命淮东、淮西夹攻。不然,事情就麻烦了。」宋理宗深以为然,令枢密院下三达谕旨给三方统帅。嘉熙元年,轮流奏对,选取关系安危之事四件,而专用司马光仁、明、武的角度说明。再次推广之前所奏八事,以宋孝宗讲军之事激励宋理宗的决心。

淳佑初年,王埜从江西进京,上奏祈天永命十事。史嵩之在服丧期间起复,全国反对,王埜上疏请求让他守完丧期,后来又说对史嵩之应当明确拒绝而最终排斥,严格君子小人之界。转任礼部尚书,上奏十事,最后说:「陛下一心一意,是十事之纲领。」前后奏陈,都确凿可行。担任两浙转运判官,以察访使的身份视察江防,从嘉兴至京口增修官民兵船和守险用具。转任江西转运副使、知隆兴府,当时以粮米运输不便,就在湖口建造转般仓。

王埜转任权镇江知府,兼都大提举浙西兵船。江面几千里,调兵防御,以守长江比守淮河更加重要,瓜洲渡江面狭窄,请免除镇江水军调发,专一守卫长江,安排游击军就像吕蒙所言「蒋钦率领万人巡逻江上」,增创水舰,对巩固江防颇有建树。在扬子江演习水战,他登上金山指挥。当年冬天,扬子桥有警报,急调汤孝信所领游击军救援并且击退敌人。

淳佑末年,王埜转任沿江制置使、江东安抚使、节制和州无为军安庆府兼三郡屯田、行宫留守。巡察长江,引领水军大规模阅兵,战船相接差不多三十里。登高望远,考求山川险要,表示以屯田至为重要。修整行宫殿室,推广京口的办法,创游击军一万二千人,蒙冲舰船一万艘,长江上非常太平。宝佑二年(1254年),拜为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封吴郡侯。因为与宰相不合,被谏官弹劾,罢任,以前职主管洞霄宫。去世后,赠七官,位特进。

王埜通过真德秀了解朱熹之学,凡是朱熹门人高足,必加敬礼。知建宁府时,创建安书院,祭祀朱熹,以真德秀配享。有奏议、文集若干卷。王埜工于诗,书法学唐朝欧阳询,署书题字清秀有力。金华宝婺观中八咏楼匾,智者寺倚松亭匾「灵源胜地」四大字,赤松山亭额及江宁雨花台緫秀堂匾,都是王埜所书。现在存词三首。

以上介绍摘自维基百科;若有错漏,敬请在维基百科上修改来源条目

文献资料引用次数
浙江通志2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2
万姓统谱2
宋元学案2
大清一统志2
敬乡录1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2
书诀2
江西通志2
宋史2
URI: https://data.ctext.org/entity/729602 [RDF]

喜欢我们的网站请支持我们的发展网站的设计与内容(c)版权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网站上的内容,请同时加上至本站的链接:https://ctext.org/zhs。请注意:严禁使用自动下载软体下载本网站的大量网页,违者自动封锁,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