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维基
简体字版
-> -> 卷第七十一

《卷第七十一》[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历史]

1
宋纪七十一起旃蒙单阏正月,尽柔兆执徐十二月,凡二年。
2
○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熙宁八年辽太康元年
3
春正月乙未,辽主如混同江。
4
庚子,蔡挺罢。挺奏事殿中,疾作而仆。帝亲临赐药,罢为资政殿学士、判南京留司御史台。
5
是日冯京亦罢。
6
初,郑侠劾吕惠卿奸邪,且荐冯京可用,并言禁中有人被甲登殿诟骂等事,惠卿奏为谤讪,令中丞邓绾知制诰邓润治之,坐编管汀州。御史台吏杨忠信谒侠曰:「御史缄默不言,而君上书不已,是言责在监门而台中无人也。」取怀中《名臣谏疏》二帙授侠曰:「以此为正人助。」
7
京与惠卿同在政府,议论多不合,而王安国素与侠善,惠卿欲并中之,乘间白帝曰:「侠书言青苗、助役、流民等事,此众所共知也。若禁中有人被甲登殿诟骂,侠安从知?
8
盖侠前后所言,皆京使安国导之,乞追侠付狱穷治。」已而帝问京曰:「卿识郑侠乎?」
9
对曰:「臣素未之识。」帝颇疑之。御史知杂事张璪承惠卿旨,劾侠尝游京之门,交通有迹。邓绾邓润甫言王安国尝借侠奏稿观之,而有奖成之言,意在非毁其兄。诏付御史狱。时侠已行至太康,还,对狱,实不识京,但每遣门人吴无至诣检院投匦时,集贤校理丁讽辄为无至道京称叹之语。及罢局时,遇安国于途,安国马上举鞭揖之曰:「君可谓独立不惧!」侠曰:「不意丞相为小人所误,一旦至此!」安国曰:「非也。吾兄自以为人臣不当避怨,四海九州之怨悉归于己,而后可为尽忠于国家。」侠曰:「未闻尧、舜在上,夔、契在下,而有四海九州之怨者。」
10
狱成,侠改送英州编管,无至及忠信皆编管湖外,京以右谏议大夫出知亳州,讽落职,安国放归田里。舍人钱藻草京制,有「大臣进退,系时安危,持正不回,一节不挠」
11
等语。邓绾惧京再入,且希惠卿旨,言藻撰词失当,于是藻亦落职。
12
始,惠卿事安石如父子,安国恶其憸巧,数面折之。一日,安石与惠卿论新法于其第,安国好吹笛,安石谕之曰:「宜放郑声。」安国曰:「亦愿兄远佞人。」惠卿知其以佞人目己,深衔之,至是因侠狱陷安国。侠赴汀州,方在道,惠卿令奉礼郎舒亶往捕,搜其筐,得所录《名臣谏疏》,有言新法事及亲朋书札,悉按姓名治之。惠卿欲致侠于死,帝曰:「侠所言,非为身也,忠诚亦可嘉,岂宜深罪!」但徙侠英州。既至,得僧屋将压者居之,英人无贫富贵贱皆加敬,争遣子弟从学,为筑室以迁焉。
13
壬寅,辽赈云州饥。
14
丙午,分京东为东、西两路,青、淄、潍、莱、登、密、沂、徐八州、淮阳军为东路,郓、兖、齐、濮、曹、济、单七州、南京为西路。
15
辍江南东路上供米,均给灾伤州军。
16
丁未,御宣德门观灯。
17
乙卯,诏出使廷臣,所至采吏治能否以闻。
18
雨木冰。
19
丁巳,权永兴军等路转运使皮公弼言:「交子之法,以方寸之纸,飞钱致远;然不积钱为本,亦不能以空文行。今商、虢铁冶,所收极广,茍即冶更铸折二钱,岁除工费外,可得百万缗为交子本。」并上可行十二事。帝批委公弼总制营办。
20
戊午,诏:「所在流民归业者,州县资遣之。」
21
己未,洮西安抚司以岁旱,请为粥以食羌户饥者。
22
二月甲子,以太常寺太祝王安上为右赞善大夫、权发遣度支判官。安上,安石幼弟也。
23
增陜西钱监改铸大钱,从皮公弼请也。
24
丙寅,封皇子僴为景国公。
25
丁卯,辽以祥州火灾,遣使恤之。
26
癸酉,观文殿大学士、吏部尚书、知江宁府王安石复以本官同平章事。初,吕惠卿迎合安石,骤至执政。既得志,遂叛安石,忌其复用,凡可以害安石者无所不为。一时朝士见惠卿得君,谓可倾安石以媚惠卿,遂更朋附之。时韩绛颛处中书,事多稽留不决,且数与惠卿争论,度不能制,密请帝复用安石,帝从之。惠卿闻命愕然。翼日,帝遣中使赍诏召安石,安石不辞,倍道而进,七日至京师。
27
戊寅,命枢密副都承旨张诚一、入内押班李宪等行视宽广处,关殿前司差马步军二千八百人,教李靖营阵法。
28
乙酉,察访使曾孝宽言:「庆历八年,尝诏河北州军,坊郭第三等,乡村第二等,每户养被甲马一匹,以备非时官买,乞检令施行。」从之。户马法始于此。
29
丙戌,诏停京畿土功七年。
30
辽主驻大鱼泺。丁亥,以鹰坊使耶律阳陆获头鹅,加工部尚书。
31
三月丁酉,赈润州饥。
32
戊戌知河州鲜于师中乞置蕃学,教蕃酋子弟,赐田十顷,岁给钱千缗,增解进士二人;从之。
33
庚子,辽复遣萧禧来理河东黄嵬地,命韩缜与禧议之,争辩或至夜分。禧执分水岭之说不变,留馆不肯辞,曰:「必得请而后反。」帝不得已,遣知制诰沈括报聘。括诣枢密院阅故牍,得顷岁所议疆地书,指古长城为分界,今所争乃黄嵬山,相远三十馀里,表论之。帝喜,谓括曰:「大臣殊不究本末,几误国事。」命以画图示禧,禧议始屈。
34
乃赐括白金千两,使行。括至辽,辽枢密副使杨遵勖来就议,括得地讼之籍数十,预使吏士诵之,遵勖有所问,则顾吏举以答;它日复问,亦如之。遵勖无以应,谩曰:「数里之地不忍,而轻绝好乎?」括曰:「师直为壮,曲为老。今北朝弃先君之大信,以威用其民,非我朝之不利也。」凡六会,竟不可夺,遂舍黄嵬而以天池请,括乃还。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迂直,风俗之淳庞,人情之向背,为《使契丹图》,上之。拜翰林学士、权三司使。
35
乙巳,辽主命太子写佛书。
36
癸丑,复赈常、润饥民。
37
戊午,太白昼见。
38
张方平以宣徽北院使出知青州。未行,帝问方平以祖宗御戎之策,对曰:「太祖不勤远略,如夏州李彝兴、灵武冯晖、河西折御卿,皆因其酋豪,许以世袭,故边圉无事。
39
董遵诲捍环州,郭进守西山,李汉超保关南,皆十馀年,优其禄赐,宽其文法,诸将财力丰而威令行。间谍详审,吏士用命,贼所入辄先知,并力御之,战无不克,故以十五万人而获百万之用。终太祖之世,边鄙不耸,天下安乐。及太宗平并,又欲远取燕蓟,自是岁有契丹之虞;曹彬、刘廷让、傅潜等数十战,各亡士卒十馀万,又内徙李彝兴、冯晖之族,致继迁之变,二边皆扰,而朝廷始旰食矣。真宗之初,赵德明纳款,及澶渊之克,遂与契丹盟,至今人不识兵革,可谓盛德大业。祖宗之事,大略如此。近岁边臣建开拓之议,皆行险徼幸之人,欲以天下安危试之一掷,事成则身蒙其利,不成则陛下任其患,不可听也。」
40
夏四月乙丑,诏减将作监冗官。
41
太常礼院言:「已尊僖祖为太庙始祖,当正东向之位,仍请自今禘祫著为定礼。」
42
乙亥,诏恭依。
43
丙子,辽赈平州饥。
44
戊寅,以吴充枢密使
45
壬午,湖南江水溢。
46
乙酉,辽主如犊山。
47
闰月,枢密使陈升之以足疾请外;乙未,罢为检校太尉、镇江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扬州。升之深狡多数,善傅会以取富贵。初附王安石,及拜相,即求解条例司。世以是讥之,号为「筌相」。
48
广源州蛮刘纪寇邕州,归化州侬智会败之。
49
壬寅沈括上《奉元历》,行之。
50
癸卯宣徽北院使、知青州张方平改判永兴军。分秦凤兵为四将。
51
丙午,辽赈平、滦二州饥。
52
庚戌,辽皇孙延禧生,太子浚之子也。辽主喜甚,旋命太子妃之亲及东京僚属赐爵有差。
53
壬子,沂州民朱唐告前馀姚县主簿李逢谋反,辞连宗室右羽林大将军世居、河中府观察推官徐革,命御史中丞邓绾知谏院范百禄、御史里行徐禧杂治之。狱具,世居赐死,逢、革等伏诛。初,蜀人李士宁,得导气养生之术,又能言人休咎,以此出入贵家。
54
尝见世居母康,以仁宗御制诗赠之,又许世居以宝刀,且曰:「非公不可当此。」世居与其党皆神之,曰:「士宁,二三百岁人也。」解释其诗,以为至宝之祥。及鞫世居得之,逮捕士宁。而王安石故与士宁善,百禄谓士宁以妖妄惑世居致不轨,罪当死;禧右士宁,以为无罪。帝命御史知杂、枢密承旨参治,执政主禧议,士宁但决杖,配永州;而百禄坐报上不实,贬监宿州税。百禄,镇兄子也。惠卿始兴此狱,连坐者甚众,欲引士宁以倾安石。会安石再入秉政,谋遂不行。
55
丁未,赐大理寺丞欧阳发进士出身。发,修之子也。
56
甲寅,录赵普后。
57
乙卯,诏西南蕃五姓蛮五年一入贡。
58
五月辛酉朔,虑囚,降死罪一等,杖以下释之。
59
甲子,分环庆兵为四将。
60
丁丑,雨土及黄毛。
61
甲申,熙河路蕃官殿直顿理谋叛,伏诛。
62
己丑,遣使赈鄜延、环庆饥。
63
六月癸巳,辽以兴圣宫使奚人色嘉努知奚六部大王事。
64
戊戌,辽知三司使事韩操,以钱谷增羡,授三司使。
65
辛丑,都官员外郎刘师旦言:「《九域图》,自大中祥符六年修定,至今六十馀年,州县有废置,名号有改易,等第有升降,且所载古迹,或俚俗不经,乞选有地理学者重修。」乃命馆阁校勘曾肇、光禄丞李德刍删定。既而言旧书不绘地形,难以称图,更赐名《九域志》。
66
癸卯,辽遣使按问诸路囚。以特里衮大悲努为始平军节度使,出参知政事柴德滋为武定军节度使。
67
丙午,酾汴水入蔡河以通漕,从都水监丞侯叔献请也。渠成而舟不可行,寻废。
68
己酉王安石进所撰《诗、书、周礼义》。帝谓安石曰:「今谈经者言人人殊,何以一道德?卿所撰经义,其以颁行,使学者归一。」遂颁于学官,号曰《三经新义》。
69
辛亥,加安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吕惠卿给事中,王雱龙图阁直学士。雱辞新命,惠卿劝帝许之,由是王、吕之怨益深。安石《新义》行,士子以经试于有司,必宗其说,少异,辄不中程。晚岁又为《字说》二十四卷,多穿凿傅会,其流入于佛、老,天下争传习之,而先儒之传注悉废,士亦无复自得之学。故当时议者,谓王氏之患,在好使人同己。
70
乙卯,吐蕃贡于辽。
71
丙辰,辽诏皇太子浚兼北南枢密院事,总领朝政,仍戒谕之。以武定军节度使赵徽为南府宰相,以枢密副使杨遵勖参知政事。
72
辽主为太子选僚属,以客省使耶律寅吉秉直好义,命为辅导。枢密使耶律伊逊谋摇太子,恶寅吉在侧,旋奏出为群牧林牙。
73
戊午,司徒兼侍中、太师、魏国公、判相州韩琦卒。前一夕,大星殒州治,枥马皆惊。帝发哀苑中,哭之恸。发两河卒为治冢,帝自为碑文,篆其首曰:「两朝顾命定策元勋之碑」。赠尚书令,谥忠献,配享英宗庙廷,常令其子若孙一人官于相,以护丘墓。
74
琦识量英伟,喜愠不见于色,论者以厚重比周勃,政事比姚崇。嘉佑、治平间,再决大策以安社稷,处危疑之际,知无不为。或谏曰:「公所为诚善,万一蹉跌,岂惟身不自保,恐家无处所。」琦叹曰:「是何言也!人臣尽力事君,死生一之。至于成败,天也,岂可豫忧其不济,遂辍不为哉!」子忠彦使辽,辽主闻知其貌类父,即命工图之,其见重如此。琦天姿朴忠,家无留资。尤以奖拔人材为急,公论所与,虽意所不悦,亦收用之。与富弼齐名,号称贤相,时谓之「富韩」云。
75
秋七月辛酉朔,辽主猎平地松林。
76
甲子,处州江水溢。
77
丙寅,辽赈南京贫民。
78
戊寅,太白昼见。
79
,分泾原兵为五将。
80
天章阁待制韩缜如河东,割地以畀辽。辽主以侵地之议起于耶律普锡,命普锡往正疆界,力争不已。帝问于王安石,安石曰:「将欲取之,必姑与之。」以笔画其地图,依黄嵬山为界,萧禧乃去。至是遣缜往,尽举与之,东西弃地七百里。监察御史里行分宁黄廉叹曰:「分水画境,失中国险矣。」其后辽人果包取两不耕地,下临雁门。辽主擢普锡为南院宣徽使。
81
秋八月庚寅朔,日有食之。
82
癸巳,募民捕蝗易粟,苗损者偿之,仍复其赋。丙申,减官户役钱之半。
83
诏:「发运司体实淮南、江东、两浙米价,州县所供米每过百万石,减直予民,斗钱勿地八十。」
84
庚戌,韩绛罢。绛居相位,数与吕惠卿异议;王安石复入,论政愈驳。会有刘佐者坐法免,安石欲抆拭用之,绛执不可,议于帝前,未决,绛即再拜求去。帝惊曰:「此小事,何必尔?」绛曰:「小事尚不伸,况大事乎!」帝为逐佐。至是称疾求罢,以礼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许州。
85
发河北、京东兵及监牧卒修都城。
86
丁巳,大阅。
87
九月庚申朔,立武举绝伦法。凡武举人射两石弓,马射九斗,谓之绝伦,虽程文不合格,并赐第。
88
乙亥,辽主驻藕丝淀。
89
己卯,辽以南京饥,免租税一年,仍出钱粟赈之。
90
冬十月己丑朔,以崇政殿说书吕升卿权发遣江南西路转运副使。
91
庚寅,吕惠卿罢。先是惠卿弟升卿考试国子监,而惠卿妻弟方通在高等,为御史蔡承禧所劾,惠卿乃谒告。帝遣冯宗道抚问,召赴中书,王安石又亲诣惠卿道帝意。惠卿于是上表求外者三,帝皆遣中使封还,又有答刂子,帝复令安石同王圭谕惠卿。惠卿入见,帝曰:「无事而数求去,何也?岂以安石议用人不合邪?」惠卿曰:「此亦不系臣去就。前此安石为陛下建立庶政,千里复来,乃一切托疾不事事,与昔日异,不知欲以遗之何人?」帝曰:「安石何以至此?」惠卿曰:「安石不安其位,盖亦缘臣在此。不若逐臣使去,一听安石,天下之治可成。」帝曰:「终不令卿去,且俱至中书。」惠卿顿首曰:「臣不敢奉诏。」既退,帝复遣中使谕惠卿,惠卿入见,及复就职。
92
初,蔡承禧奏:「惠卿弄权自恣,朋比欺国,如章敦、李定、徐禧之徒,皆为死党,曾旼、刘泾、叶唐懿、周常、徐申之徒,又为奔走,此奸恶之尤大者。」而中丞邓绾亦弥缝前附惠卿之迹以媚安石。王雱复深憾惠卿,遂讽绾发惠卿兄弟强借华亭富民钱五百万与知县张若济买田共为奸利事,置狱鞫之。帝既决意罢惠卿政事,故先出升卿,寻诏惠卿守本官、知陈州。
93
乙未,彗出轸。
94
己亥,诏以灾异数见,避殿,减膳,求直言,及询政事之未协于民者。
95
王安石率同列上疏言:「晋武帝五年,彗出轸,十年,又有孛,而其在位一十八年,与《乙巳占》所期不合。盖天道远,先王虽有官占,而所信者人事而已。天文之变无穷,上下傅会,不无偶合。周公、召公,岂欺成王哉?其言中宗享国日久,则曰严恭寅畏天命,自度治民不敢荒宁,其言夏、商多历年所,亦曰德而已。裨灶言火而验,复请以宝玉禳之,公孙侨不听,则曰:『不用吾言,郑又将火。』侨终不听,郑亦不火。有如裨灶,未免妄诞,况今星工乎!所传占书,又当世所禁,誊写讹缪,尤不可知。陛下盛德至善,非特贤于中宗,周、召所言,则既阅而尽之矣,岂须愚瞽复有所陈!窃闻两宫以此为忧,望以臣等所言力行开慰。」帝曰:「闻民间殊苦新法。」安石曰:「祈寒暑雨,民犹怨咨,此无庸恤。」帝曰:「岂若并祈寒暑雨之怨亦无邪!」安石不悦,退而属疾卧。
96
庚子,权三司使章敦罢。中丞邓绾言:「吕惠卿执政逾年,所立朋党不一,然与惠卿同恶相济无如敦。今惠卿虽已斥逐,而尚留敦在朝廷,亦犹疗病四体而止治其一边,粪除一堂而尚存秽之半也。」乃出敦知湖州。
97
壬寅,赦天下。
98
罢手实法。中丞邓绾言:「凡民养生之具,日用而家有之,今欲尽令疏实,则家有告讦之忧,人怀隐匿之虑。商贾通殖货利,交易有无,或春有之而夏已荡析,或秋贮之而冬即散亡,公家簿书,何由拘录,其势安得不犯!徒使嚚讼者趋赏报怨,畏怯者守死忍困而已。」遂诏罢手实法。
99
王安礼应诏上疏曰:「人事失于下,变象见于上。陛下有仁民爱物之心而泽不下究,意者左右大臣是非好恶不求诸道,谓忠者为不忠,不贤者为贤,乘权射利者,用力殚于沟瘠,取利究于园夫,足以干阴阳而召星变。愿察亲近之行,杜邪枉之门。至于祈禳小数,贬损旧章,恐非所以应天变也。」帝览疏嘉劝,谕之曰;「王圭欲使卿条具,朕尝谓不应沮格人言以自障壅。今以一指蔽目,虽泰、华在前弗之见;近习蔽其君,何以异此?卿当益自信。」
100
吕公著应诏上疏曰:「陛下临朝愿治,为日已久,而左右前后莫敢正言,使陛下有欲治之心而无致治之实,此任事之臣负陛下也。夫士之贤不肖素定,今则不然,前日所举以为至贤,而后日逐之以为至不肖,其于人才既反覆不常,则于政事亦乖戾不审矣。
101
古之为政,初亦有不信于民者,若子产治郑,一年而人怨之,三年而人歌之。陛下垂拱仰成,七年于此,然舆人之诵亦未有异于前日,陛下独不察乎!」
102
丁未,彗不见,自始出至没凡十二日。
103
丙辰,御殿,复膳。
104
丁巳,张方平应诏上疏曰:「新法行已六年,事之利害,非一二可悉。天地之变,人心实为之,故和气不应,灾异荐作,顾其事必有未协于民者矣。法既未协,事须必改;若又惮改,人将不堪,此臣所以为陛下痛心疾首,一夕而九兴也!」
105
十一月辛酉,辽皇后萧氏被诬,赐死。
106
时耶律伊逊擅政,深恶后族。及太子总政,法度修明,伊逊不得逞,乃谋陷后以构太子。先是重元家婢单登没为宫婢,后善音乐,伶人赵惟一得侍左右,单登亦善筝与琵琶,与惟一争能而不胜。辽主尝召登弹筝,后谏曰:「此叛家婢女,中独无豫让乎?安得亲近御前!」出遣外直,登深怨之。登有妹为教坊朱顶鹤妻,而顶鹤为伊逊所昵,登与顶鹤诬后与惟一私,因伊逊以闻。辽主下伊逊及张孝杰穷治之,加惟一以钉灼诸酷刑;词连教坊高长命,皆诬服。枢密副使萧惟信闻之,驰语伊逊、孝杰曰:「皇后贤明端重,诞育储君,此天下母也,而可以叛家仇婢一语动摇之乎!」不听。狱词上,辽主犹未决,孝杰复锻炼证实之。辽主怒甚,即日族诛惟一,并斩长命,勒后自尽。太子及公主皆披发流涕,乞代母死,不许。后赋绝命词,自缢死,尸还母家。太子投地大呼曰:「杀吾母者,耶律伊逊也!」闻者莫不咋舌。
107
桂州沈起规取交趾,妄言受密旨,遣官入溪峒点集土丁为保伍,授以阵图,使岁时肄习。继命人因督运盐之海滨,集舟师,寓教水战,故时交人与州县贸易,一切禁止。
108
知邕州苏缄遗起书,请止保甲,罢水运,通互市;起不听,劾缄沮议。朝廷以起生事,乃罢起,命刘彝代之。彝至,不改起之所为,奏罢广西所顿北兵,而用枪杖手分戍,大治戈船,遏绝互市。交人疑惧,至是分三道入寇,戊寅,陷钦州。
109
壬午,立陜西蕃丁法。
110
癸未,以右谏议大夫宋敏求、知制诰陈襄为枢密直学士。先是知制诰邓润甫言:「近者群臣专尚告讦,此非国家之美。宜登用敦厚之人,以变风俗。」帝嘉纲之。居数日,敏求及襄有是命。
111
帝尝访人材之可用者,襄对以司马光、韩维、吕公著、苏颂、范纯仁、苏轼,下至郑侠,凡三十三人。且谓:「光、维、公著皆股肱心膂之臣,不当久外。侠愚直敢言,发于忠义,投窜瘴疠,朝不谋夕,愿使得生还。」帝不能用。
112
甲申,交趾陷廉州。
113
王安石称疾不出,帝遣使慰勉之。丙戌,安石出视事。其党为安石谋曰:「今不取门下士上素所不喜者暴用之,则权轻,将有窥人间隙者矣。」安石从之。帝亦喜安石之出,凡所进拟,皆听,安石由是权益重。
114
诏渝州置南平军。先是渝州南川獠木斗叛,命秦凤都转运使熊本往安抚之。本进营铜佛坝,破其聚落,谕以盛德,木斗举溱州地五百里来归,为四砦、九堡。至是建铜佛坝为南平军,召本还,以天章阁待制知制诰。
115
帝数称其文有体,命院吏别录以进。本因上疏曰:「天下之治,有因有革,期于趋时适治而已。陛下改制之始,安常习故之徒交言雚而合噪,或诤于廷,或谤于市,或投劾引去者,不可胜数。陛下烛见至理,独立不夺,今虽少定,彼将伺隙而逞,愿陛下深念之,勿使交言雚之众有以窥其间。」其意盖专媚王安石也。
116
十二月己丑,辽以南京统军使耶律瑞弩为特里衮,以汉人行宫都部署耶律瑞为枢密副使,以同知东京留守事萧多喇为伊勒希巴。
117
庚寅,辽主赐张孝杰国姓。孝杰既与耶律伊逊共陷皇后,伊逊深德之。辽主不悟其奸,眷注弥厚。
118
壬辰,辽以西京留守萧延陆为左伊勒希巴。
119
壬寅,以林学士元绛参知政事,龙图阁直学士兼枢密都承旨曾孝宽枢密直学士、签书枢密院事。绛在翰林,谄事王安石,而安石德曾公亮之助巳,欲引其子孝宽于政地以报之,由是二人同升。
120
辛亥,以天章阁待制赵禼为安南道招讨使,嘉州防御使李宪副之,以讨交趾。张方平言:「举西北壮士健马弃之炎荒,其患有不可胜言者。若师老费财,无功而还,社稷之福也。」后皆如其言。
121
王安石复撰《诗·关雎解义》以进。初,安石撰《诗序》,称颂帝德,以文王为比。
122
帝曰:「以朕比文王,恐为天下后世笑,但言解经之意足矣。」遂改撰《诗序》以进。
123
至是诏前后所上并付国子监镂板施行。
124
癸丑,诏曰:「安南世受王爵,而乃攻犯城邑,杀伤吏民,干国之纪,刑兹无赦。
125
已命赵禼充安南道行营马步军都总管,须时兴师,水陆兼进。天示助顺,既兆布新之祥;人知侮亡,咸怀敌忾之气。」时交趾所破城邑,即为露布,揭之衢路,言中国作青苗、助役之法,穷困生民,今出兵欲相拯济;王安石怒,故自草此诏。
126
是岁,夏改元大安。
127
○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熙宁九年辽太康二年
128
春正月己未,辽主如春水。
129
乙丑,雨水冰。
130
戊辰,交趾围邕州,知州苏缄悉力拒守,外援不至,城遂陷。缄曰:「吾义不死贼手!」亟还州廨,阖门,命其家三十六人皆先死,藏尸于坎,乃纵火自焚。城中人感缄之义,无一人从贼者。于是交人尽屠其民,凡五万八千馀口。
131
己卯,下溪州刺史彭师晏降。
132
章敦使湖北提点刑狱李平招纳师晏誓下州峒蛮张景谓、彭德儒、向永胜、覃文猛、覃彦坝,各以其地归版籍,师晏遂降。诏遣师晏诣阙,授礼宾副使,官其下六十有四人。
133
辛巳,赠苏缄奉国军节度使,谥忠勇。以其子子元为西头供奉官、閤门祗候,赐对便殿,帝曰:「昔唐张巡与许远守睢阳,蔽捍江、淮,较之卿父,未为远过也。」
134
初,邕州将陷,缄愤沈起、刘彝致寇,彝又坐视不救,欲上疏论之,属道梗不通,乃列二人罪状榜于市,冀达朝廷。至是治起、彝开衅之罪,贬起郢州团练副使、安置郢州;彝均州团练副使、安置随州。
135
辽耶律伊逊既诬陷皇后,又欲害太子,乘间言于辽主曰:「帝与后如天地并位,中宫岂可旷也?」因盛称驸马都尉萧锡默之妹美而贤,辽主信之,纳于掖庭。锡默党于伊逊,故伊逊欲引为助。
136
二月戊子,以宣徽南院使郭逵为安南行营经略招讨使,赵禼副之;召李宪还。宪久在西北边,好论兵,王韶之开熙河,宪与有劳,故用宪。既而禼、宪议事不合,帝因问禼:「孰可代宪?」禼言:「逵老于边事,愿为裨赞。」帝从之。仍诏占城、真腊合击交趾。
137
辽赈黄龙府饥。
138
己丑,宗噶尔首领果庄寇五牟谷,蕃官蔺毡讷支等邀击,大破之。
139
己亥,以出师罢春宴。
140
癸丑,辽以南京路饥,免租税一年。
141
乙卯,雨雹。
142
三月辛酉朔,恤钦、廉、邕三州死事家,瘗战亡士;贼所蹂践,除其田征。
143
辛酉,辽太后萧氏殂,谥曰仁懿太后。太后慈惠端淑,凡正旦生辰,诸国贡币,悉赐贫瘠。初在滦河,亲督卫士平重元之乱,后梦重元曰:「臣骨在太子山北,不胜寒栗。」即命屋之。其慈闵类此。
144
丁卯,辽大赦。
145
甲戌,御集英殿,赐进士徐铎以下并明经诸科及第、出身、同学究出身总五百九十六人。铎,邵武人也。帝以详定官陈绎等取第一甲不精,并罚铜。
146
丁丑,以广西进士徐伯祥为右侍禁,钦、廉、白州巡检。
147
己卯,宗噶尔首领果庄复寇五牟谷,熙河钤辖韩存宝败之。
148
庚辰,复种谔礼宾副使、知岷州,韩绛再相,尝讼其前功故也。
149
夏四月戊戌,复广济河漕。
150
癸卯,诏:「广南亡没士卒及百姓为贼残破者,转运安抚司具实并议赈恤以闻。」
151
甲辰,降空名告身付安南行营,以招降赏功。诏诸路募武勇赴广西,赠广西死事将士官有差。
152
辛亥,茂州夷寇边,知成都府蔡延庆乞发陜西兵援茂州,候兵至,当自将以往。帝遣内侍押班王中正经制。诏延庆务在持重,毋得轻离成都。
153
甲寅,辽遣耶律孝纯以太后丧来告。帝发哀成服,辍视朝七日。
154
五月丙辰朔,诏:「邕州沿边州峒首领来降者,周惠之。」
155
丙寅复分两浙为东、西路。明年,又合为一,以财赋不可分故也。
156
丁卯,城茂州。
157
壬申,诏:「安南诸军过岭有疾者,所至护治。」
158
庚辰,静州下首领董整白等来降。
159
六月己丑,绵州都监王庆、崔昭用、刘圭、左侍禁张义援茂州,战死。
160
辛卯,诏:「滨海富民得养蛋户,毋致为外夷所诱。」
161
甲午,辽葬仁懿太后于庆陵。
162
己亥,虑囚,降死罪一等,杖以下释之。
163
己亥,辽主驻特古里。辽护卫萧和克愤耶律伊逊恣行不法,尝伏于桥下,伺伊逊过,欲杀之。会暴雨,桥坏,不果;又欲杀之于猎所,为亲友所阻而止。廷臣侧目,莫敢言其奸者。北面林牙萧岩寿密言于辽主曰:「伊逊自泉太子预政,内怀疑惧,又与张孝杰相附会,数相过从,恐有阴谋,动摇太子,不可使居要地。」辽主悟,壬寅,出伊逊为中京留守。一时称辽主能纳忠言,同知南院宣徽使谐里、都林牙耶律庶箴及耶律孟简各以表贺。
164
辽仁懿太后山陵事未毕,耶律伊逊之党见伊逊外迁,恐辽主意移,亟劝立后,辽主从之。丁未,册萧氏为皇后,遂封后父祗候郎君迪里喇为赵王,后叔西北路招讨使伊哩额为辽西郡王,后兄汉人行宫都部署锡默为柳城郡王。伊逊既外迁,以参知政事杨遵勖知南院枢密使事,以北院枢密副使萧锡萨知北院枢密使事,以汉人行宫副部署刘诜参知政事。
165
己酉南府宰相赵徽致仕。
166
秋七月丙辰,朱崖军黎贼黄婴入寇,诏广南西路严兵备之。
167
壬戌,城下溪州,赐名会溪城,戍以兵,隶辰州,出租赋如汉民。
168
癸亥,静州将杨文绪结蕃部谋叛,王中正斩之以徇。
169
戊辰,辽主如秋山,一日射鹿三十,宴从官,酒酣,命赋《云上于天诗》。命北府宰相耶律孝杰坐御榻旁,辽主诵《黍离诗》「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170
孝杰奏曰:「今天下太平,陛下何忧?富有四海,陛下何求?」辽主大悦。
171
癸酉,辽柳城郡王萧锡默卒。
172
是月,安南行营次桂州,郭逵遣钤辖和斌等督水军涉海自东入,诸军自广西入。
173
八月己丑,罢鬻祠庙。时司农寺令天下祠庙,许依坊场河渡募人承买,收取净利。
174
应天府阏伯、微子庙亦在鬻中。判官刘挚叹曰:「一至于此!」往见判府张方平曰:「独不能为朝廷言之邪?」方平矍然,托挚为奏曰:「阏伯迁商丘,主祀大火,火为国家盛德所乘;微子开国于宋,亦本朝受命建号所因。又有双庙,乃唐张巡、许远,以孤城死贼,能捍大患者也。今若令承买,小人规利,冗亵渎慢,何所不为!岁收微经,实损国体。乞存此三庙,以称国家严恭典礼,追尚前烈之意。」疏上,帝震怒,批付司农曰:「慢神辱国,莫此为甚,可速止之!」于是天下祠庙皆得不鬻。
175
庚寅,辽主出猎,遇麛失其母,闵之,不射。
176
丁酉,禁北边民阑出谷粟。
177
九月戊午,浚汴河。
178
辽以南京蝗,免明年租税。
179
丙寅,诏罢都大制置河北河防水利司。
180
己卯,诏恤岭南死事家,表将士墓。
181
己卯,辽主驻藉丝淀。
182
冬十月乙酉,太白昼见。
183
戊子,翰林学士、权御史中丞邓绾罢为兵部郎中、知虢州。壬辰,贬中书户房习学公事练亨甫为漳州军事判官。
184
初,王安石与吕惠卿互相倾陷,遣徐禧、王古等按华亭狱,不得惠卿罪,更使蹇周辅按之,狱久不决。安石子雱切责亨甫与吕嘉问,二人乃共谋取绾所列惠卿事,杂它书下制狱,安石不知也。堂吏遽告惠卿于陈,惠卿以状闻,且上书讼安石曰;「安石尽弃素学,而降尚纵横之末数以为奇术,以至谮诉胁持,蔽贤党奸,移怒行很,方命矫令,罔上恶君。凡此数恶,力行于年岁之间,莫不备具,虽古之失志倒行而逆施者,殆不如此。」帝以状示安石,安石谢无有。归以问雱,雱言其情,安石咎之。时雱已病疽弥年,坐此益忿恚,疽溃而卒;安石悲伤,求去愈切。绾虑安石去而己失势,乃力劝帝留安石,其言甚无顾忌。帝再三诘绾,绾以实告曰:「安石门人练亨甫为臣言。」帝令吴充以己意问安石,安石大骇,即上奏曰:「闻御史中丞邓绾尝为臣子营官及荐臣婿可用,又为臣求赐第京师。兼绾近举御史二人,寻却乞不施行。闻其一人彭汝砺者,尝与练亨甫相失,绾听亨甫游说,故乞别举。绾所为如此,岂可令执法在论思之地!亨甫亦不当留备宰属。」帝以绾操心颇僻,贼性奸回,论事荐人,不循分守,亨甫身备宰属,与言事民交通,故有是命。绾始以附安石得居言职,及惠卿之党欲倾安石,绾皆竭力劾奏之,亨甫亦由谄事雱以进,至是乃因安石言,相继罢斥。
185
乙未,诏东南诸路教阅新军。
186
辽耶律伊逊之出为中京留守也,泣谓人曰:「伊逊无过,因谗见出。」其党以其言闻于辽主,辽主悔之。会伊逊生日,辽主遣近臣耶律白斯本赐物为寿,伊逊因私属白上:「臣见奸人在朝,陛下孤危,身虽在外,窃用寒心。」白斯本还,以闻。辽主赐伊逊车,谕曰:「无虑弗用,行将召矣。」由是反疑萧岩寿,出为顺义军节度使。诏近臣议召伊逊事,北面官属无敢言者。契丹行宫都部署耶律萨喇曰:「萧岩寿言伊逊有罪,不可为枢臣,故陛下出之。今复召,恐天下生疑。」同知南院宣徽使谐里亦言不可复召。萨喇进谒者三,左右为之震悚,辽主卒不听。戊戌,召伊逊复为北院枢密使。
187
丙午王安石罢。安石之再相也,多称疾求去。及子雱死,力请解机务。帝亦厌安石所为,乃罢为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雱死时,年三十三。
188
枢密使、检校太傅吴充、礼部侍郎、参知政事王圭并守前官、同平章事。充子安持虽娶王安石女,而充心不善安石所为,数为帝言新法不便。帝察其中立无与,及安石罢,遂相之。
189
以资政殿学士、知成都府冯京知枢密院事。京与王安石同在中书,多异议,安石颇疑惮之,故尝因事移私书于吕惠卿曰:「无使齐年知。」京、安石俱生辛酉,故谓之齐年。及安石再相,惠卿出知陈州,悉发安石前后私书奏之,其一云「无使齐年知」,又其一云「无使上知」。帝以安石为欺而京不阿,故复用京。
190
十一月乙卯,给广南东路空名告敕,募入钱助军。
191
辛酉,录魏徵后。
192
甲戌,辽主欲观起居注,修注郎布延等不进,各杖二百,罢之。
193
耶律伊逊既复用,势益张,见耶律萨喇,让之曰:「与君无憾,何独异议?」萨喇正色曰:「此社稷事,何憾之有?」耶律庶箴私见伊逊而泣曰:「前者抗表,非庶箴之愿也。」伊逊怜而释之,出谐里为广利军节度使,谪耶律孟简巡磁窑关;未几,流萧岩寿于乌隗部,终身拘作。岩寿虽窜逐,恒以社稷为忧,时人为之语曰:「以狼牧羊,何能久长!」
194
乙亥,以安南行营将士疾疫,遣同知太常礼院王存褥南岳,遣中使建祈福道场。
195
己卯,洮东安抚司奏包顺等破果庄兵于多移谷。壬午,果庄寇岷州,种谔以轻兵袭击于铁城,败之。
196
是月,辽南京地震,民舍多坏。
197
二月丙戌郭逵拔广源州,伪观察使刘纪降。
198
己丑,子佣生。
199
栋戬使果庄聚兵洮、岷,胁新附羌,多叛归之。甲午,遣内侍押班李宪乘驿往秦凤、熙河措置边事,诏诸将皆受节制。
200
御史中丞邓润甫、御史周尹、蔡承禧、彭汝砺言:「自古不闻有中人为将帅者。唐明皇时,覃行章乱黔中,始以杨思勖为招讨使,唐之祸萌于此。代宗时,鱼朝恩几危社稷。宪宗用吐突承璀,卒以轻谋败事,得罪后世。陛下其忍袭唐故迹而忘天下之患乎?」
201
又言:「果庄之患小,用宪之患大。宪功不成,其祸小;功成,其祸大。」章再上,弗听。
202
辽以左伊勒希巴萧托卜嘉为南院统军使。耶律伊逊以北面林牙耶律延格为耳目。延格狡佞而敏,凡有闻见,必举以告。伊逊爱而荐之,辽主亦以为贤,拜左伊勒希巴。
203
丁酉,诏:「岷州界经果庄兵燹者赐钱,胁从来归者释其罪。
204
癸卯郭逵败交趾于富良江,获其伪太子洪真,李乾德遣人奉表诣军门降。初,赵禼举逵以自代,及逵至,辄与禼异。禼欲乘兵形未动,先抚辑两江峒丁,择壮勇,啖以利,使招徕携贰,堕其腹心,然后以大兵继之,逵不听;禼又欲使人赍榜入贼中招纳,逵又不听;遂令燕达先破广源,复还永平。禼以为广源间道距交州十二驿,趋利掩击,出其不意,川涂并进,三路致讨,势必分溃;固争,不能得。贼遂据富良江,列船数百,官军不得济。禼分遣将吏伐木治攻具,机石如雨,蛮舰皆坏。徐以罢卒致贼,设伏击之,斩首数千级。馘其渠酋,获洪真,贼穷蹙归命。时兵夫三十万人,冒暑涉瘴地,死者过半。至是大军距交州裁三十里,隔一水不得进。逵怍于玩寇,移疾先还,遂班师。
205
冷鸡朴诱山后生羌扰边。庚戌,诏:「有得冷鸡朴首者赏之。」玛尔戬请自效,众以为不可。李宪曰:「何伤乎!羌人天性畏服贵种。」听之往。玛尔戬盛装以出,诸羌耸视无斗志,宪师乘之,杀获万计,斩冷鸡朴。栋戬惧,即遣使奉贽效顺。加宪宣州观察使、入内副承旨。置威戎军。
206
辽耶律伊逊请赐牧地,群牧林牙耶律寅吉奏曰:「今牧地褊陿,畜不蓄息,岂可分赐臣下!」辽主乃止。伊逊由是益嫉寅吉,除怀德军节度使,旋贬漠北马群太保,未几卒。
URN: ctp:ws216304

喜欢我们的网站请支持我们的发展网站的设计与内容(c)版权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网站上的内容,请同时加上至本站的链接:https://ctext.org/zhs。请注意:严禁使用自动下载软体下载本网站的大量网页,违者自动封锁,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