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维基
简体字版
-> -> 卷四十七志第十七上 百官志三 南面朝官

《卷四十七志第十七上 百官志三 南面朝官》[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历史]

1
契丹国自唐太宗置都督、刺史,武后加以五封,玄宗置经略使,始有唐官爵矣。其后习闻河北藩镇受唐官名,于是太师、太保、司徒、司空施于部族。太祖因之。大同元年,世宗始置北院枢密使。明年,世宗以高勋为南院枢密。则枢密之设,盖自太宗入汴始矣。天禄四年,建政事省。于是南面官僚可得而书。
2
其始,汉人枢密院兼尚书省,吏、兵刑有承旨,户、工有主事,中书省兼礼部,别有户部使司。以营州之地加幽、冀之年,用是适足矣。
3
中叶弥文,耶律杨六为太傅,知有三师矣。忽古质为太尉,知有三公矣。于斡古得为常侍,刘泾为礼部尚书,知有门下、尚书省矣。库部、虞部、仓部员外出使,则知备郎官列宿之员。
4
室昉监修,则知国史有院。程翥舍人,则知起居有注。邢抱朴承旨,五言敷学士,则知有翰林内制。张干政事舍人,则知有中书外制。大理、司农有卿,国子、少府有监,九卿、列监见矣。金吾、千牛有大将,十六列互见矣。太子上有师保,下有府率,东宫备官也。节度、观察、防御、团练、刺史,咸在方州,如唐制也。
5
凡唐官可考见者,列具于篇;无徵者不书。
6
南面朝官辽有北面朝官矣,既得燕、代十有六州,乃用唐制,复设南面三省、六部、台、院、寺、监、诸卫、东宫之官。诚有志帝王之盛制,亦以招徕中国之人也。
7
三师府。本名三公,汉以巫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故称三师。
8
太师。穆宗应历三年见太师唐骨德。
9
太傅。太宗会同元年命冯通守太傅。
10
太保。会同元年刘邈守太保。
11
少师。《耶律资忠传》见少师萧把哥。
12
少傅。
13
少保。
14
掌印。耶律乙辛,重熙中掌太保印。
15
三公府。先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后汉更名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唐太尉、司徒司空,又名三司。
16
太尉。太宗天显十一年见太尉赵思温
17
司徒。世宗天禄元年见司徒划设。
18
司空。圣宗统和三十年见司空邢抱质。
19
汉人枢密院。本兵部之职,在周为大司马,汉为太尉。唐季宦官用事,内置枢密院,后改用士人。晋天福中废,开远元年复置。太祖初有汉儿司,韩知古总知汉儿司事。太宗入汴,因晋置枢密院,掌汉人兵马之政,初兼尚书省。
20
枢密使。太宗大同元年见枢密使李崧。知枢密使事。
21
知枢密院事。
22
枢密副使。杨遵勖,咸雍中为枢密副使
23
同知枢密院事。圣宗太平六年见同知枢密院事耶律迷离己。
24
知枢密院副使事。杨晰,兴宗重熙十二年知枢密院副使事。
25
枢密直学士。圣宗统和二年见枢密直学士郭嘏。
26
枢密都承旨。圣宗开泰九年见枢密都承旨韩绍芳。
27
枢密副承旨。杨遵勋,重熙中为枢密副承旨。
28
吏房承旨。
29
兵刑房承旨。
30
户房主事。
31
厅房即工部主事。
32
中书省。初名政事省。太祖置官,世宗天禄四年建政事省,兴宗得熙十三年改中书省。
33
中书令。韩延徽,太祖时为政事令,韩知古,天显初为中书令;会同五年又见政事令赵延寿
34
大丞相。太宗大同元年见大丞相赵延寿
35
左丞相,圣宗太平四年见左丞相张俭。
36
右丞相。圣宗开泰元年见右丞相马保忠。
37
知中书省事。萧孝友,兴宗重熙十年知中书省事。
38
中书侍郎。韩资让,寿隆初为中书侍郎
39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祖加王郁同政事门下平章事,太宗大同元年见平章事张砺。
40
参知政事。圣宗统和十二年见参知政事邢抱朴
41
堂后宫。太平二年见堂后宫张克恭。
42
主事。守当官。并见耶律俨《建官制度》。
43
令史。耶律俨,道宗咸雍三年为中书省令史。
44
中书舍人院。
45
中书舍人。室昉,景宗保宁间为政事舍人;道宗咸雍三年见中书舍人马铉。
46
右谏院。
47
右谏议大夫。圣宗统和七年见谏议大夫马得臣
48
右补阙右拾遗。刘景,穆宗应历初为右拾遗
49
门下省。
50
侍中。赵思忠,太宗会同中为侍中
51
常侍。兴宗重熙十四年见常侍斡古得。
52
散骑常侍。马人望,天祚乾统中为左散骑常侍
53
给事中。圣宗统和二年见给事中郭嘏。
54
门下侍郎。杨晰,清宁初为门下侍邯。
55
起居舍人院。
56
起居舍人。圣宗开泰五年见起居舍人程翥。
57
知起居注。耶律敌烈,重熙末知起居注。
58
起居郎。杜防,开泰中为起居郎。
59
左谏院。
60
左谏议大夫。
61
左补阙。
62
左拾遗。统和三年见左拾遗刘景。
63
通事舍人院。
64
通事舍人。统和七年见通事舍人李琬。
65
符宝司。
66
符宝郎。耶律玦,重熙初为符宝郎。东上阁门司。太宗会同元年置。
67
东上阁门使。《韩延徽传》见东上阁门使郑延丰。
68
东上阁门副便。
69
西上阁门司。
70
西上阁门使。统和二十一年见西上阁门使丁振。
71
西上阁门副使。
72
东头承奉班。
73
东头承奉官。韩德让,景宗时为东头承奉官。
74
西头承奉班。
75
西头承奉官。
76
通进司。
77
左通过。
78
右通过。耶律瑶质,景宗时为右通进。
79
登闻鼓院。
80
登闻鼓使。
81
匦院。
82
知匦院使。太平三年见知匦院事杜防。
83
诰院。
84
诰院给事。耶律铎斡,重熙末为诰院给事。
85
尚书省。太祖尝置左右尚书。
86
尚书令。萧思温,景宗保宁初为尚书令
87
左仆射。太祖初康默记为左尚书,三年见左仆射韩知古。
88
右仆射。太宗会同元年见右仆射烈束。
89
左丞。武白尚书左丞
90
右丞。
91
左司郎中。
92
右司郎中。左司员外郎
93
右司员外郎。
94
六部职名总目:某部。
95
某部尚书。圣宗开泰元年见吏部尚书刘绩。
96
某部侍郎。王观,兴宗重熙中为兵部侍郎;李浣,穆宗朝累迁工部侍郎
97
某部郎中。刘辉,道宗大安末为礼部郎中
98
某部员外郎。开泰五年见礼部员外郎王景运。
99
某部郎中。圣宗统和九年见虞部郎中崔。诸曹郎官未详。
100
御史台。太宗会同元年置。
101
御史大夫。会同九年见御史大夫耶律解里
102
御史中丞。
103
侍御。重熙七年见南面侍御壮骨里。
104
殿中司。
105
殿中。圣宗开泰元年见殿中高可恒。
106
殿中丞。
107
尚舍局。见《辽朝杂礼》。
108
奉御。
109
尚乘局奉御。
110
尚辇局奉御。
111
尚食局奉御。
112
尚衣局奉御。
113
翰林院。掌天子文翰之事。
114
翰林都林牙。兴宗重熙十三年见翰林都林牙耶律庶成。
115
南面林牙。耶律磨鲁古,圣宗统和初为南面林牙。
116
翰林学士。太宗大同元年见和凝翰林学士翰林学士承旨。《赵延寿传》见翰林学士承旨张砺。
117
翰林祭酒。韩德崇,景宗保宁初为翰林祭酒。
118
知制诰。室昉。室昉,太宗入汴,诏知制诰。
119
翰林画院。
120
翰林画待诏。圣宗开泰七年见翰林画待诏陈升。
121
翰林医官。天祚保大二年见提举翰林医官李奭国史院。
122
监修国史。圣宗统和九年见监修国史室昉。
123
史馆学士。景宗保宁八年见史馆学士。
124
史馆修撰。刘辉,大安末为史馆修撰
125
修国史。耶律块,重熙初修国史。
126
宣政殿。
127
宣政殿学士。穆宗应历元年见宣政殿学士李浣。
128
观书殿。
129
观书殿学士。王鼎,寿隆初为观书殿学士
130
昭文馆。
131
昭文馆直学士。杨遵勖子晦为昭文馆直学士。
132
崇文馆。
133
崇文馆大学士。韩延徽,太祖时为崇文馆大学士
134
乾文阁。
135
乾文阁学士。王观,道宗咸雍五年为乾文阁学士。
136
宣徽院。太宗会同元年置。
137
宣徽使。
138
知宣徽院事。马得臣,统和初知宣徽院事。
139
宣徽副使。
140
同知宣徽使事。
141
同知宣徽院事。
142
内省。内省使。圣宗太平九年初见内省使内省副使。
143
内藏库。
144
内藏库提点。道宗清宁元年见内藏库提点耶律乌骨。
145
内侍省。
146
黄门令。
147
内谒者。
148
内侍省押班。
149
内侍左厢押班。
150
内侍右厢押班。
151
契丹、汉儿、渤海内侍都知。
152
左丞宣使。
153
右丞宣使。
154
内库。
155
都提点内库。
156
尚衣库。
157
尚衣库使。
158
汤药局。
159
都提点、勾当汤药。
160
内侍省官,并见《王继恩》、《赵安仁传》。
161
客省。太宗会同元年置。
162
都客省。兴宗重熙十年见都客省回鹘重哥。
163
客省便。会同五年见客省使耶律化哥。
164
左客省使。萧护思,应历初为左客省使。
165
有客省使。
166
客省副使。
167
四方馆。四方馆使。高勋,太宗入汴为四方馆使
168
四方馆副使。道宗咸雍五年,诏四方馆副使止以契丹人充。
169
引进司。
170
引进使。圣宗统和二十八年见引进使韩杞。
171
点签司。
172
同签点签司事。兴宗重熙六年见同签点签司事耶律圆宁。
173
礼信司。
174
勾当礼信司。兴宗重熙七年见勾当礼信司骨欲。
175
礼宾使司。
176
礼宾使。大公鼎曾祖忠为礼宾使。
177
寺官职名总目:某卿。兴宗景福元年见崇禄卿李可封。
178
某少卿。耶律俨子处贞为太常少卿
179
某丞。
180
某主簿。
181
太常寺。有博士、赞引、太祝、奉礼郎、协律郎
182
诸署职名总目:某署令。
183
某署丞。
184
太乐署。
185
鼓吹署。
186
法物库。《辽朝杂礼》有法物库所掌图籍。
187
法物库使。
188
法物库副使。
189
崇禄寺。本光禄寺,避太宗讳改。
190
卫尉寺。
191
宗正寺。职在大惕隐司。太仆寺。有乘黄署。
192
大理寺。有提点大理寺,有大理正,圣宗统和十二年置。
193
鸿胪寺。
194
司农专。
195
诸监职名总目:某太监。兴宗景福元年见少府监马惮。
196
某少监。兴宗重熙十七年见将作少监王企。
197
某监丞。
198
某监主簿。
199
秘书监。有秘书郎,秘书郎正字。
200
著作局。
201
著作郎。
202
著作佐郎。杨晰,圣宗太平十一年为著作佐
203
校书郎。杨桔,统和中为校书郎
204
正字。开泰元年见正字李万。
205
司天监。有太史令,有司历,灵台郎,挈壶正,五官正,丞,主簿,五官灵台郎、保章正、司历、监候、挈壶正、司辰,刻漏博士,典钟,典鼓。
206
国子监。上京国子监,太祖置。
207
祭酒。
208
司业。
209
监丞。主簿
210
国子学。
211
博士。武白为上京国子博士。
212
助教。
213
太府监。
214
少府监。将作监
215
都水监。
216
已上文官。
217
诸卫职名总目:各卫。
218
大将军。圣宗开泰七年见皇子宗简右卫大将军。
219
上将军。王继忠,统和二十二年加左武卫上将军。
220
将军。圣宗太平四年见千牛卫将军萧顺。
221
折冲都尉。
222
果毅都尉。
223
亲卫。
224
勋卫。
225
翊卫。
226
左右卫。
227
左右骁卫。
228
左右武卫左右威卫。
229
左右领军卫。
230
左右金吾卫。
231
左右监门卫。
232
左右千牛卫。
233
左右羽林军。
234
左右龙虎军。
235
左右神武军。
236
左右神策军。
237
左右神威军。
238
已上武官。东宫三师府。凡东宫官多见《辽朝杂礼》。
239
太子太师。太宗大同元年见太子太师李崧。
240
太子太傅。世宗天禄五年见太子太傅赵莹
241
太子太保。大同元年见太子太保赵莹
242
太子少师。圣宗太平十一年见太子少师萧从顺。
243
太子少傅。耶律合里,重熙中为太子少傅
244
太子少保。大同元年见太子少保冯玉。
245
太子宾客院。
246
太子宾客。
247
太子詹事院。
248
太子詹事。
249
少詹事。
250
詹事丞。
251
詹事主簿。
252
太子司直司。
253
太子司直。
254
左春坊。
255
太子左庶子。
256
太子中允。圣宗太平五年见太子中允冯若谷。
257
太子司议郎。
258
太子左谕德。
259
太子左赞善大夫。
260
文学馆。
261
祟文馆学士。
262
崇文馆直学士。
263
太子校书郎。圣宗太平五年见太子校书郎韩滦。
264
司经局。太子洗马。刘辉,大安末为太子洗马
265
太子文学。
266
太子校书郎。圣宗太平五年见太子校书郎张昱。
267
太子正字。
268
典设局。
269
典设郎。
270
宫门局。
271
宫门郎。
272
右春坊。
273
太子右庶子。
274
太子中舍人。
275
太子舍人。
276
太子右谕德。
277
右赞善大夫。
278
太子通事舍人。
279
太子家令寺。
280
太子家令。
281
丞。
282
主薄。
283
太子率更寺。
284
太子率更令。
285
丞。
286
主簿。
287
太子仆寺。
288
太子仆。
289
丞。
290
主簿。太子率府职名总目:某率。兴宗重熙十四年见率府率习罗。
291
太子左右卫率府。
292
太子左右司御率府。
293
太子左右清道率府。
294
太子左右监门率府。
295
太子左右内率府。
296
已上东宫官。
297
王傅府。
298
王傅。萧惟信,重熙十五年为燕赵王傅。
299
亲王内史府。
300
内史。道宗大康三年见内史吴家奴。
301
长史。
302
参军。
303
诸王文学馆。
304
诸王教授。姚景行,重熙中为燕赵国王教授。
305
诸王伴读。圣宗太平八年,长沙郡正宗允等奏选诸王伴读。
306
已上诸王府官。
307
南面宫官汉儿行宫都部署院。亦曰南面行宫都部署司。圣宗开泰九年改左仆射
308
汉儿行宫都部署。开泰七年见汉儿行宫都部署石用中。
309
汉儿行宫副部署。兴宗重熙十五年见汉儿行宫副部署耶律敌烈。知南面诸行宫副部署。重熙十年见知南面诸行宫副部署耶律褭里。
310
同知汉儿行宫都部署事。道宗大康三年见同知汉儿行宫都部署事萧挞不也。
311
同签部署司事。耶律俨,大康中为同签部署司事。
312
都部署判官。耶律俨,咸雍中为都部署判官。
313
十二宫南面行宫都部署司职名总目:某宫汉人行宫都部署。
314
某官南面副都部署。
315
某宫同知汉人都部署。
316
弘义宫。
317
永兴宫。
318
积庆宫。
319
长宁宫。
320
延昌宫。
321
彰愍宫。
322
崇德宫。
323
兴圣宫。
324
延庆宫。
325
太和宫。
326
永昌宫。
327
敦睦宫。
URN: ctp:ws222699

喜欢我们的网站请支持我们的发展网站的设计与内容(c)版权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网站上的内容,请同时加上至本站的链接:https://ctext.org/zhs。请注意:严禁使用自动下载软体下载本网站的大量网页,违者自动封锁,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