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维基
简体字版
-> -> 检索 "ctext:546506"
檢索內容:
检索范围: 金史
条件: 提到“左谏议大夫
Total 20

本纪第六

17
八月乙丑朔,奚抹白谋克徐列等降。左监军高忠建破奚于栲栳山,及招降旁近奚六营,有不降者,攻破之。尽杀其男子,以其妇女童孺分给诸军。丁卯,永兴县进嘉禾。壬申,万户温迪罕阿鲁带与奚战于古北口,败焉,诏同判大宗正事完颜谋衍等御之。癸酉,上谓宰臣曰:「百姓上书陈时政,其言犹有所补。卿等位居机要,略无献替,可乎?夫听断狱讼,簿书期会,何人不能?唐、虞之圣,犹务兼览博照,乃能成治。正隆专任独见,故取败亡。朕早夜孜孜,冀闻谠论,卿等宜体朕意。」诏:「百司官吏,凡上书言事或为有司所抑,许进表以闻,朕将亲览,以观人材优劣。」夏国遣使贺尊号。丁丑,免齐国妃、韩王亨、枢密忽土、留守赜等家亲属在宫籍者。诏元帅右都监完颜思敬以所部军与大军会讨窝斡。乙酉,诏左谏议大夫石琚监察御史冯仲廉察河北东路。丁亥,诏御史台曰:「卿等所劾,惟诸局行移稽缓,及缓于赴局者耳,此细事也。自三公以下,官僚善恶邪正,当审察之。若止理细务而略其大者,将治卿等罪矣!」契丹老和尚降。辛卯,罢诸关征税。

本纪第八

59
十二月甲申,上退朝,御香閤,左谏议大夫黄久约言递送荔支非是,上谕之曰:「朕不知也,今令罢之。」丙戌,上谓宰臣曰:「有司奉上,惟沽办事之名,不问利害如何。朕尝欲得新荔支,兵部遂于道路特设铺递。比因谏官黄久约言,朕方知之。夫为人无识,一旦临事,便至颠沛。宫中事无大小,朕常亲览者,以不得人故也,如使得人,宁复他虑。」丁亥,上谓宰臣曰:「朕年来惟以省约为务,常膳止四五味,已厌饫之,比初即位十减七八。」宰臣曰:「天子自有制,不同馀人。」上曰:「天子亦人耳,枉费安用。」丙申,上谓宰臣曰:「比闻河水泛溢,民罹其害者赀产皆空。今复遣官于彼推排,何耶?」右丞张汝霖曰:「今推排皆非被灾之处。」上曰:「必邻道也。既邻水而居,岂无惊扰迁避者乎?计其赀产,岂有馀哉!尚何推排为。」又曰:「平时用人,宜尚平直。至于军职,当用权谋,使人不易测,可以集事。唐太宗自少年能用兵,其后虽居帝位,犹不能改,吮疮剪须,皆权谋也。」

本纪第十四

5
九月甲辰,既皇帝位于大安殿。以纥石烈胡沙虎为太师尚书令都元帅,封泽王。乙巳,谕尚书省,事有规画者皆即规画,悉依世宗所行行之。丙午,以驸马雄名第赐胡沙虎。丁未,谕宰臣曰:「朕即大位,群臣凡有所见,各直言勿隐。」临奠于卫绍王第。有司奏,旧礼当设坐哭。上命撤坐,伏哭尽哀。敕有司以礼改葬。戊申,御仁政殿视朝。赐胡沙虎坐,胡沙虎不辞。辛亥,封皇子守礼为遂王,守纯为濮王,皇女温国公主。夔王永升薨,上亲临奠。大元遣乙里只来。壬子,改元贞佑大赦。恩赉中外臣民有差。丙辰左谏议大夫张行信上章言崇节俭、广听纳、明赏罚三事。尚书右丞徒单镒左丞相,封广平郡王庚申,泽王胡沙虎等议废故卫王为庶人,上曰:「朕徐思之,以谕卿等。」壬戌,授胡虎中都路和鲁忽土世袭猛安。丙寅,诏谕六品以下官,有事可言者言之无隐。
6
闰月戊辰朔,拜日于仁政殿,自是每月吉为常。授尚书左丞徒单镒中都路迭鲁猛安。庚午,上复旧名珣,诏所司,告天地庙社。前所更名二字,自今不须回避。辛未,诏追尊皇妣为皇太后是日,皇妃皇子至自彰德府。遣使使宋。己卯左谏议大夫张行信上疏请立皇太子甲申,立子守忠为皇太子丙戌,诏降故卫王为东海郡侯。甲午,减定监察御史为十二员。

列传第十三

23
太行贼陷潞州,杀其守姚璠,官军讨平之,命璋权知州事。璋至,招复逋逃,赈养困饿,收其横尸葬之。未几,民颇军辑。初,贼党据城,潞之军卒当缘坐者七百人,帅府牒璋尽诛之,璋不从。帅府闻之,大怒,召璋呵责,且欲杀璋,左右震恐,璋颜色不动,从容对曰:「招亡抚存,璋之职也。此辈初无叛心,盖为贼所胁,有不得已者,故招之复来。今欲杀之,是杀降也。茍利于众,璋死何憾。」少顷,怒解。因召潞军曰:「吾始命戮汝,今汝使君活尔矣。」皆感泣而去。朝廷闻而嘉之,拜左谏议大夫,知潞州事。百姓为之立祠。移知忻州,改同知太原尹,加尚书礼部侍郎。

列传第十六

9
天会二年,迁太常少卿东上阁门使,从宗翰伐宋,围太原。迁卫尉卿,权签宣徽院事。四年,授左谏议大夫。秋,复南征,权中书省枢密院事。丁父忧,明年起复,直枢密院事加给事中。七年,为礼部侍郎。十年,改彰信军节度使,权签中书省枢密院事。
16
入为礼部侍郎左谕德,迁太子詹事兼左谏议大夫。上曰:「东宫官属,尤当选用正人,如行检不修及不称位者,具以名闻。」又曰:「东宫讲书或论议间,当以孝俭德行正身之事告之。」顷之,东宫请增牧人及张设什用,上谓仲诲曰:「太子生于富贵,每教之恭俭。朕服御未尝妄有增益,卿以此意谕之。」改御史中丞

列传第二十

24
移剌温本名阿撒,辽横帐人,工契丹小字。睿宗为左副元帅伐宋,温从大㚖渡江,辟江宁府都巡检。江宁、太平初下,宋遣谍人扇构百姓,应者数万人。温擒其谍者,遂不敢窃发。宗弼嘉之,赐银千两、重彩百端、绢二百匹。宗弼每出征伐,未尝不在行间。除同知河北西路转运使事。会宗弼巡边,温从军,不之官。宗弼入朝,熙宗宴群臣,宗弼欲有奏请,已被酒失次,温掖而出宫。明日,熙宗谓宗弼曰:「阿撒事叔甚谨,不可去左右。」由是宗弼益亲信之。尝谓女婿纥石烈志宁曰:「汝可效阿撒之为人也,可以几古人矣。」未几,除同知中京路都转运使事,累迁左谏议大夫兼修起居注。正隆伐宋,以本官为济州路行军万户,从至扬州。军还,除同知宣徽院事。世宗御馔不适口,召温尝之。奏曰:「味非不美也,盖南北边事未息,圣虑有所在耳。」上意遂释。历永定、震武、崇义节度使,移临海军。州治近水,秋雨,水潦暴至城下,城颇决,百姓惶骇,不知所为。温躬督役夫缮完之,虽临不测,无所避。僚属或止温,温曰:「为政疵疠,水泛溢为灾,守臣之罪。当以此身为百姓谢,虽死不恨。」移镇武定,岁旱且蝗,温割指,以血沥酒中,祷而酹之。既而雨沾足,有群鸦啄蝗且尽,由是岁熟,人以为至诚之感云。以老致仕,卒。

列传第二十六

13
守道,本名习尼列,以祖谷神功,擢应奉翰林文字。皇统九年,同知卢龙军节度使事,历献、祁、滨、蓟四州刺史。世宗幸中都,过蓟,父老遮道请留再任。平章政事移剌元宜举以自代,于是迁昭毅大将军,授左谏议大夫。内族晏以恩旧拜左丞相,守道谏曰:「陛下初即位,天下略定,边警未息,方大有为之时,恐晏非其材。必欲亲爱,莫若厚与之禄,俾勿事事。」乃授以太尉,致仕。世宗录扈从将士之劳,欲行赏赉,而帑藏空竭,议贷民财以与之。守道曰:「人罹虐政,方喜更生,今仁恩未及,而徵敛遽出,如群望何,宁出宫中所有,无取于民。」遂从其言。契丹叛,辽东猛安谋克在其境者,或附从之,朝议欲徙之内地,守道极陈其不可。右副元帅谋衍将兵讨贼,不即击,守道力言于朝,诏遣仆散忠义、纥石烈志宁往代之,东方以平。

列传第二十八

30
杨邦基,字德懋,华阴人。父綯,宋末为易州州佐。宗望伐宋,蔡靖以燕山降,易州即日来附,綯被杀,邦基年十馀岁,匿僧舍中,得免。既长,好学。天眷二年,登进士第,调滦州军事判官,迁太原交城令。太原尹徒单恭贪污不法,托名铸金佛,命属县输金,邦基独不与。徒单恭怒,召至府,将以手持铁拄杖撞邦基面,邦基不动。秉德廉察官吏,尹与九县令皆免去,邦基以廉为河东第一,召为礼部主事。以兵部员外郎摄吏部差除,坐铨注李庆之、大奉国臣,与高衎等皆贬官,邦基降坊州宜君簿。转高密令。大定初,尚书省拟邦基刑部郎中,世宗曰:「县官即除郎中,如何?」太师张浩对曰:「邦基前为兵部员外郎矣,且其人材可用。」上许之。改太府少监,知登闻检院,为秘书少监,迁翰林直学士,再迁秘书监左谏议大夫修起居注。中都警巡使张子衍与邦基姻家,子衍道中遇皇太子卫仗,立马市门不去伞,卫士诃之,子衍以鞭鞭卫士诃己者。御史台劾奏子衍,邦基见台官为子衍求解,及入见显宗,求脱子衍罪。诏削子衍官两阶。邦基坐削官一阶,出为同知西京留守事,徙山东东路转运使,永定军节度使,致仕。大定二十一年,卒。邦基能属文,善画山水人物,尤以画名当世云。

列传第三十四

3
久之,复入翰林为直学士,寻授左谏议大夫,兼礼部侍郎,为贺宋生日副使。至临安,适馆伴使病,宋人议欲以副使代行使事,久约曰:「设副使亦病,又将使都辖、掌仪辈行礼乎?」竟令国信使独前行,副使与馆伴副使联骑如故,乃终礼而还。道经宿、泗,见贡新枇杷子者,州县调民夫递进,还奏罢之。

列传第三十七

4
章宗即位,迁左谏议大夫吏部侍郎。明昌元年,为御史中丞。无何,拜参知政事,兼修国史。镒言:「人生有欲,不限以制,则侈心无极。今承平日久,当慎行此道,以为经久之治。」章宗锐意于治平,镒上书,其略曰:「臣窃观唐、虞之书,其臣之进言于君曰『戒哉』,『懋哉』,曰『吁』,曰『都』。既陈其戒,复导其美。君之为治也,必曰:『稽于众,舍己从人』。既能听之,又能行之,又从而兴起之。君臣上下之间相与如此。陛下继兴隆之运,抚太平之基,诚宜稽古崇德,留意于此,无因物以好恶喜怒,无以好恶喜怒轻忽小善,不恤人言。夫上下之情有通塞,天地之运有否泰。唐陆贽尝陈隔塞之九弊,上有其六,下有其三。陛下能慎其六,为臣子者敢不慎其三哉!上下之情既通,则大纲举而群目张矣。」进尚书右丞,修史如故。
15
贾铉,字鼎臣,博州博平人。性纯厚,好学问。中大定十三年进士,调滕州军事判官、单州司候,补尚书省令史。章宗为右丞相,深器重之,除陜西东路转运副使。入为刑部主事,迁监察御史。迁侍御史,改右司谏。上疏论边戍利害,上嘉纳之,迁左谏议大夫工部侍郎,与党怀英同刊修《辽史》。
21
承安元年,迁左谏议大夫,改河东南路转运使,召为都路都转运使。初置讲议钱谷官十人,铎为选首。承安四年,迁户部尚书。铎因转对奏曰:「比年号令,或已行而中辍,或既改而复行,更张太烦,百姓不信。乞自今凡将下令,再三讲究,如有益于治则必行,无恤小民之言。」国子司业纥石烈善才亦言:「颁行法令,丝纶既出,尤当固守。」上然之。泰和二年闰十二月,上召铎、户部侍郎张复亨议交钞。复亨曰:「三合同钞可行。」铎请废不用,诘难久之,复亨议诎。上顾谓侍臣曰:「孙铎刚正人也,虽古魏徵何加焉!」

列传第四十二

22
泰和六年,平章政事仆散揆宣抚河南,诏以备御攻守之法,集百官议于尚书省。廷臣尚多异议,思忠曰:「宋人攻围城邑,动至数千,不得为小寇。但当选择贤将,宜攻宜守,临时制变,无不可者。」上以为然。顷之,迁翰林侍讲学士左谏议大夫大理卿、同修国史如故。再阅月,兼知审官院正职,外兼四职自思忠始。宋人请和。赐银五十两、重彩十端。丁母忧,起复侍讲学士,兼谏议、修史、知审官院,转侍读,兼兵部侍郎

列传第四十五

3
未几,擢为左谏议大夫。以赋调军须,郡县有司或不得人,追胥走卒利其事急,规取货赂,深为民害,建言:「自今若因兵调发,有犯者乞权依『推排受财法』治之,庶使小人有所畏惧。」二年六月,定制,因军前差发受财者,一贯以下徒二年,以上徒三年,十贯处死,从汝砺之言也。时遇奏事,台臣亦令回避,汝砺乃上言:「国家置谏臣以备侍从,盖欲周知时政以参得失,非徒使排行就列而已。故唐制,凡中书、门下及三品以上入阁,必遣谏官随之,俾预闻政事,冀其有所开说。今省台以下,遇朝奏事则一切回避,与诸侍卫之臣旅进旅退。殿廷论事初莫得闻,及其已行,又不详其始末,遂事而谏,斯亦难矣。顾谏职为何如哉?若曰非材,择人可也,岂可置之言责而疏远若此。乞自今以往,有司奏事谏官得以预闻,庶望少补。且修注之职,掌记言动,俱当一体。」上从之。
24
张行信,字信甫,先名行忠,避庄献太子讳改焉。行简弟也。登大定二十八年进士第,累官铜山令。明昌元年,以廉擢授监察御史。泰和三年,同知山东西路转运使,俄签河东路按察司事。四年四月,召见于泰和殿,行信因言二事,一依旧移转吏目以除民害,一徐、邳地下宜麦,税粟许纳麦以便民。上是其言,令尚书省议行之。崇庆二年,为左谏议大夫。时胡沙虎已除名为民,赂遗权贵,将复进用。举朝无敢言者,行信乃上章曰:「胡沙虎残忍凶悖,跋扈强梁,媚结近习,以图称誉。自其废黜,士庶莫不忻悦。今若复用,惟恐为害更甚前日,况利害之机更有大于此者。」书再上,不报。及胡沙虎弑逆,人甚危之,行信坦然不顾也。

喜欢我们的网站请支持我们的发展网站的设计与内容(c)版权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网站上的内容,请同时加上至本站的链接:https://ctext.org/zhs。请注意:严禁使用自动下载软体下载本网站的大量网页,违者自动封锁,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