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维基
简体字版
-> -> 检索 "ctext:562206"
檢索內容:
检索范围: 宋史纪事本末
条件: 提到“元丰
Total 3

卷二十一契丹盟好

64
元丰三年春正月,辽出耶律乙辛于兴中府。乙辛又欲害太子浚之子延禧,因言宋魏王和鲁斡之子淳可为储嗣。群臣畏乙辛,莫敢言。北院宣徽使萧兀纳、夷离毕萧陶隗谏曰「舍嫡不立,是以国与人也」辽主犹豫不决。会猎于黑山,见扈从官属多随乙辛后,如恶其专,遂改乙辛知南院大王事。乙辛入谢,辽主即日出之与中府,其党多黜,遂封延禧为梁王,设旗鼓拽刺六人以获卫之。时延禧生六年矣。

卷四十三元佑更化

2
神宗元丰八年三月,帝崩。皇太子即位,时年十岁。太皇太后高氏临朝,同听政。太后既听政,即散遣修京城役夫,止造军及禁廷工技,出近侍尤无状者,戒中外无苛敛,宽民间保户马。事由中旨,宰相王圭等弗与知也。

卷四十六绍述

2
哲宗元佑八年冬十月,帝始亲政。时太后既崩,中外汹汹,人怀顾望,在位者畏惧,莫敢发言。翰林学士范祖禹虑小人乘间害政,上疏曰「陛下方揽庶政,延见群臣,今日乃国家隆替之本,社稷安危之机,生民休戚之端,君子小人进退消长之际,天命人心去就离合之时也。可不畏哉。先后有大功于宗社,有大德于生灵,九年之间,始终如一。然群小怨恨,亦不为少,必将以改先帝之政,逐先帝之臣为言,以事离间,不可不察也。先后因天下人心变而更化,既改其法,则作法之人有罪当退,亦顺众言而逐之。是皆上负先帝,下负万民,天下之所仇疾而欲去之者也,岂有憎恶于其间哉。唯辨析是非,深拒邪说,有以奸言惑听者,付之典刑,痛惩一人以警群慝,则帖然无事矣。此等既误先帝,又欲误陛下,天下之事,岂堪小人再破坏耶」时苏轼方具疏将谏,及见祖禹奏,曰「经世之文也」遂附名同进而毁已草。疏入,不报。会有旨召内侍刘瑗、乐士宣等十人复职,祖禹又谏曰「陛下亲政以来,未闻访一贤臣,而所召乃先内侍。四海必谓陛下私于近习,不可」弗听。侍讲丰稷亦以为言,出知颍州。范祖禹复请对,曰「熙宁之初,王安石吕惠卿造立新法,悉变祖宗之政,多引小人以误国,勋旧之臣屏弃不用,忠正之士相继远引。又用兵开边,结怨外夷,天下愁苦,百姓流徙。赖先帝觉悟,罢逐两人,而所引群小已布满天下,不可复去。蔡确连起大狱,王韶创取熙河,章敦开五溪,沈起扰交管,沈括、徐禧、俞允、种谔兴造西事,兵民死伤者不下二十万。先帝临朝悼悔,谓朝廷不得不任其咎。以至吴居厚行铁冶之法于京东,王子京行茶法于福建,蹇周辅行盐法于江西,李稷、陆师闵行茶法、市易于西川,刘定教保甲于河北,民皆愁痛嗟怨,比屋思乱。赖陛下与先后起而救之,天下之民,如解倒悬。惟向来所斥逐之人,窥伺事变,妄意陛下不以修改法度为是,如得至左右,必进奸言。万一过听而复用之,臣恐国家自此陵迟不复振矣」又言「汉有天下四百年,唐有天下三百年,及其亡也,皆由宦官,同一轨辙,盖与乱同事,未有不亡者也。汉自元帝任用石显,委以政事,杀萧望之、周堪,废刘向等,汉之基业坏于元帝。唐自明皇使高力士省决章奏,宦官遂盛,李林甫、杨国忠皆自力士以进,唐亡之祸基于开元。熙宁元丰间,李宪、王中正、宋用臣辈用事总兵,权势震灼。中正兼乾四路,口敕募兵,州郡不敢违,师徒冻馁,死亡最多。宪陈再举之策,致永乐摧陷。用臣兴土木之工,无时休息,罔市井之微利,为国敛怨。此三人者,虽加诛戮,未足以谢百姓。宪虽已亡,而中正、用臣尚在,今召内臣十人,而宪、中正之子皆在其中。二人既入,则中正、用臣必将复用,臣所以敢极言之」上曰「所召内臣,朕岂有意任用,止欲各与差遣尔」祖禹乃退。

喜欢我们的网站请支持我们的发展网站的设计与内容(c)版权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网站上的内容,请同时加上至本站的链接:https://ctext.org/zhs。请注意:严禁使用自动下载软体下载本网站的大量网页,违者自动封锁,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在此提出